孩子们对水似乎有着特殊的偏爱,每每入厕后和洗手时总爱在水龙头边多逗留一会儿。特别是我们班的仔仔,她是个性格较活泼外向的小女孩,每次上厕所她总在在里面逗留很长时间,每当我一进去看总是这个场景:仔仔在水龙头边上玩弄着水,身上,头发、脸上、地上都湿答答的,水哗哗地流着,水槽里已经快注满水了。每当我看到时总是很生气,一次又一次地批评她,告诉她不能这么做,跟她讲道理。当时她也懂事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了,我错了!”可是事后呢?还是一如既往地发生着。 我该怎样教育这些爱玩水的孩子呢,怎么教育才最有效呢?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如果跟她们讲道理根本是没用的,因为孩子还小,她即使明白了控制不了自己。于是我想通过情景性的插入,看看效果会怎样。 于是一天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入厕后洗手,我又看到了仔仔还有其他一些爱玩水的孩子围在水龙头边上玩弄着水,水哗哗地流着,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这次我进去之后并没有大声训斥他们,而是故作神秘地侧着耳朵说:“哎呀,是谁在哭泣啊?小朋友你们听听看,你听到是谁在哭吗?”这下小朋友的注意转到了我这里,顿时定住了,两眼看着我一动也不动。于是我接着说:“你们听,是小水滴在哭呢,它对我说了很多话呢?你们想不想听啊?”“想!”“小水滴啊,哭着跟我说,老师,老师,小朋友们每天都把我开的那么大,哗哗地流出来,都流到了地上了,还把我甩来甩去,弄的我可痛了。而且我原来是个很喜欢我们托一班的小朋友的,我还有很大的本领呢,能帮小朋友把脏手洗干净,可是现在这样,我都快流光了,再这样下去,我都不能帮小朋友洗干净手了。”小朋友们听了我这段话后连忙关掉了水龙头,仔仔马上对我说:“老师,我再也不玩水了,不会让小水滴哭了,我要和小水滴做好朋友。”“嗯,我们也不玩水了。”其他小朋友也一起跟着说着。 从那次以后,小朋友玩水的现象减少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的特征,不要一味地去训斥,要抓住幼儿心理特征,这样才会有显著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