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我的“小跟班”

2019-12-06

背景:九月孩子的哭声使我们原来的精神劲降到了极点!看着孩子们可爱的脸,心里有几分疼惜、爱恋之情。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的zyh小朋友特会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更好的和孩子交流与引导呢?

zyh小朋友是个比较爱哭的孩子,也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孩子。由于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对爷爷奶奶的感情很深,每当哭泣的时候,常常故意因一时的不开心而大声的哭泣,找爷爷奶奶喊着要打电话。

九月中旬的一天,宝宝上幼儿园拉着奶奶的手,有点依依不舍的样说:“奶奶我不哭,你早点来接我啊?”于是,自己用期望的眼神看着奶奶早点来接......

十一长假回来,很多孩子已慢慢地适应了这个环境,但她却多了一份对老师的依恋。只要我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就连上课的时候,她都不时地关注着我的行动,粘着我。我想可能是平时多关心她的原因吧,嘴里不时地喊着:“周老师,给我打电话给奶奶。”我们保育老师还跟她开玩笑的说:“zyh,周老师不会逃走的,听话!晚上叫奶奶早点来接。”恰巧上午是胡老师的课, hh已经乖乖的坐在座位上,嘴里还说着说:“嬷嬷,周老师和胡老师是我们的老师,她们不会逃走的。” 貌似很认真的她,其实她时刻都在关注我的举动,害怕我走。当我一起身,她立刻离开座位,跑过来攥紧我的手,唠叨着:“周老师,你去哪?我也要去!”

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进餐了,只有hh还坐在一边不动,我看着hh,并提示她请她过来吃饭,等我的话音刚落,她慢慢的走了过来,只见她手拿勺子不是盛饭吃,而是把勺子放在嘴里,说:“周老师,你给我喂喂,好吗?等会儿你去吃饭,我也一起去,好吗?”我应答孩子的话,走到她的身边,给她喂起了饭.......与hh个别谈话,了解他不喜欢在幼儿园进餐的原因。她没有安全感,害怕老师会离开她。她成了我的“小跟班”。针对孩子的现状,每次下班我都及时和她的妈妈沟通,原来她在家很喜欢扮演角色。

为了让孩子在幼儿园里找到家的感觉,我请孩子们带上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要求孩子们给娃娃安个“家” 。我们在班级里布置了一个温馨的玩玩家。看着自己熟悉、亲近的玩具朋友。瞧!孩子们很感兴趣,都抢着去当: “爸爸”、 “妈妈”了。hh说:“我也想玩。”突然,hh跑过来说: “周老师,煤气灶旁边的煤气瓶没有了,不能做饭了。”我笑着说:“那你想想,用什么可以来做煤气瓶呢?”只见她眼珠子一转就跑到教室的一角,不一会儿找来了一块积木,兴奋的对我说:“老师,煤气瓶来了。”看,这小鬼其实挺机灵的,接着孩子们就开始美美地吃起午餐来了,终于看到宝贝露出了笑容……

晚上是奶奶来接她,今天显得特别的安静,她不慌不忙的走到奶奶的身边说:“奶奶我还要玩。” 看着她高兴的样,我的心里乐滋滋的,宝贝终于被我“征服”了。

分析:案例中宝贝爱哭,依赖。我采用了安慰的方式尝试去改变她的这种现象发生。孩子对于上幼儿园还是有点陌生时,我们应尽快帮助她的分离焦虑,脱离依赖感。托班幼儿具有直观形象思维、依赖性强等特点,他们需要与教师近距离接触;需要童趣化的情境,才能激发兴趣。为孩子创设童趣化、游戏化的情境,让孩子们能以角色的身份融入活动之中,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让托班孩子随意、自由的围坐在教师周围,最好能与教师有一些肌肤接触,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她,多亲近孩子,抱抱她,孩子对你有种信任感,以增强安全感、亲密度,让所有孩子都感觉到教师的存在和对自己的关注。在一日活动中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当她已经慢慢的脱离了那种哭闹的场景,孩子对你这种的依赖性,我们也得慢慢的让她脱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