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吃饭更香了

2019-12-02

   小班的孩子上幼儿园将近一个月了,在常规活动、生活自理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对我们班的孩子们来说,吃饭方面也算是迈进了一大步呢!回忆刚入园的那一两天,有的孩子只顾着哭完全理会面前的饭菜,有的不会吃,有的不愿意自己动手吃,还有的孩子吃了一两口便全都吐了出来……这样的场景很是让人担忧。于是,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希望能改善孩子们吃饭的情况,样样都爱吃,吃得更香!  我们首先要“知根知底”,向家长了解清楚孩子平时在家中对食物的喜好和吃东西的习惯,在幼儿园中就可以正确分辨孩子是因为身体不适不吃还是因为挑食不爱吃。比如我们班中的洛洛,刚开学时,一到吃饭的时间就会情绪不稳,常常把老师喂的食物都吐出来,后来了解到,原来洛洛不喜欢吃将菜混在一起的面,于是对幼儿园的食物有了一些排斥,是孩子吃的一个特殊习惯,并不是孩子不爱吃面里的蔬菜。  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鼓励孩子样样都爱吃。  一、面对挑食的孩子:我们会借助一些可爱的动物形象或故事情境,编一点善意的谎言,以贴近小班孩子的方式鼓励孩子接受这样食物。比如不少孩子不爱吃胡萝卜,老师会“请出”小兔子,小朋友都喜欢可爱的小兔子,因为它最喜欢吃胡萝卜,看,小兔子吃了胡萝卜跑得快、跳得高,真厉害!  二、面对喜欢包饭的孩子:我们强调让孩子一口吃完再吃一口,一口菜,一口饭,一口汤。小班的孩子咀嚼能力还比较弱,对于一些大块的食物不会咀嚼吞咽,所以,我们让这样的孩子不要急着往嘴巴里塞,学习一口一口地吃饭。  三、面对坚持自己吃却始终没“动静”的孩子:我们会采取约定奖励的方式。有的孩子在吃饭时态度强硬,带着哭腔地说着“我自己来”、“我自己吃”,但其实是因为他们不想吃某样食物,怕老师喂给他们吃,不完全是挑食。一次,聃聃抱着装米饭的饭,一个劲地吃米饭,菜盆中的鱼丸和蔬菜都没动,我想帮忙喂几口,但他坚持自己来。于是,我只是帮他将鱼丸分成几小块,约定好这几口鱼丸吃完奖励他五角星。对于这个降低了难度的“任务”,聃聃似乎比较愿意接受,过了一会儿便真的将鱼丸吃完了。  要改善孩子挑食等吃饭的不良习惯,最有效的便是幼儿园中老师对孩子的引导和鼓励,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当然,一些吃饭问题也是由于小班孩子这一年龄阶段的身体状况引起的,因此,面对孩子的吃饭问题,老师除了要有耐心、有策略外,还需要懂得循序渐进,给孩子一些改善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