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托班游戏教育法的探索

2019-12-02

托班的孩子年龄大都在1.9岁至2.8岁之间,称为先学前班。特别是2岁以后的孩子,开始会讲话、会思考、会游戏,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以及对人对事的要求。产生了独立性的需求,做突出的表现非常固执、不听成人的吩咐:有时不让他做的、他偏要做,让成人感到孩子变得顽皮了、不听话了、难带了。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这一年龄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成为“第一个反抗期”或“第一个危机期”。从教育的观点来看,是做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关键期。如果教育不当,孩子的固执和不听吩咐的这些行为将会发展成任性、执拗等不良品质。

对托班的孩子如何教育呢?我们用游戏教育法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探索:

一、根据先学前儿童基本是通过实物活动来认识世界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游戏间接教育

以往玩桌面游戏,老师总是把幼儿安排好,每桌发一筐。常常是老师玩具还没有发完,这边你哭我叫,那边你抢我夺,甚至有把同伴打哭、推倒的,老师哄好了这个,那个又哭叫起来,等你告诉这个不能打小朋友,那边又有人拿积木砸同伴的头,抓同伴的脸……..,还没等你调解好幼儿的矛盾,回头看看,桌面上干干净净,玩具全在地上,再看看孩子们,有的爬到桌子上,有的站在小椅子上,有的已满教室跑着玩去了,还剩下一部分坐在桌子旁或椅子上哭闹,再看看表,整个过程大约只有五、六分钟。虽然老师反复强调教育“不要把玩具丢在地上,快把玩具拾起来,可只有个别幼儿听吩咐,你这边还没拾完,那边又都把玩具给扔到地上。

分析原因

托班的孩子年龄小、言语尚在形成过程中,发展水平很低,往往不能了解成人的言语传递,对于学前的儿童 来将言语传递是主要的,而托班的孩子往往只能依靠亲身实践,在成人正确指导下实际地摆弄,操作物体,从而获得直接经验,所以托班孩子利用实物活动进行教育尤为重要,实物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游戏。

那么托班的孩子到底该怎样用游戏教育他们呢?

1.利用有创意的游戏意境萌发幼儿向往介入学玩的愿望

老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有意境的不同主题游戏方案,重在有创意的引导,以游戏口吻和游戏的形式,展示游戏的玩法;在设计不同的主题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向幼儿正确介绍、展示一些简单的结构技能:排列和堆砌等;游戏中用充满诙谐、夸张的语言引导幼儿学习玩、爱惜、收拾玩具;以此来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热情和创造性。

例如:“变魔术 ”的主题游戏

( 老师面前有一张桌子、一盒积木、幼儿围坐在老师周围)

首先老师很神气地告诉幼儿:“今天老师要变魔术给小朋友看,变什么呢?小朋友一起来看好吗?”,说着从盒子里拿出一块正方体的积木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再拿一块相同的积木小心翼翼搭在上面,一块一块的积木搭在一起,最上面盖顶放一个等腰三角形,问幼儿:“我变成了什么?,小朋友我们来数数看这是几层大楼好吗?”“12345,噢!我变了一座五层的大楼,我再变一栋六层的大楼”,在老师一块二块三块……的自言自语声中,重点表演用圆柱体的积木材料,轻拿轻放加高、盖顶的操作技能上,还可再用长方体变七层、八层楼等。接着通过提问“你看见老师是怎样变大楼的?”“谁会变和老师不一样的魔术?”请1-2名幼儿来玩变大楼等等的魔术,老师给予具体帮助和指导,全班幼儿并为之欣赏和祝贺。然后老师以“我还会把大楼变到盒子里”的魔术呢,表演把盖好大楼的积木一块块全轻轻地收到盒子里摆放整齐的情景,这时重点注意引导幼儿学习爱护玩具、整理收拾玩具;最后老师走到早已准备好积木的几张桌子前,掀起盖布说“我这儿有许多的积木,谁还想来玩变大楼的魔术?” 这时幼儿变大楼的欲望非常强烈,我话题一转,说“今天,老师请小朋友都来玩变大楼的魔术游戏,好不好?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