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我没有拿,这是我自己的

2019-12-02

案列背景:

楚楚是一个很爱漂亮的小姑娘,她喜欢打人的很多饰品,比如:手链、框架眼镜、戒指、发夹等等!看到小朋友有很多漂亮的头绳和发夹她会放在自己口袋里。某天起床,一个小女孩说:“老师,我的发夹不见了。”楚楚则跑过来说:“我拿的是我自己的。”课我知道这并不是她的,我告诉楚楚别人的东西不能乱拿,如果你也喜欢可以让妈妈买。她很不舍得的还给了女孩。但是随后几天,总是有孩子说:“我的表不见了。”“我的小发夹不见了。”等等,但总可以从楚楚的口袋了,书包柜里找到。

案例分析:

1、 孩子年龄小,“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的意识还没有形成。

这个年 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见到新鲜的喜欢的东西都希望是自己

的,他们还处于自我阶段,分不清“自己的”和“别人的”两种概

念。一不小心就会把别人的东西拿去据为已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

待,这不足为奇,但如果行为不制止,延发到成人后,那就是名副其

实的偷窃,所以要慎之又慎的处理。

2、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只好拿别人的。这种情况我们也要重视,并且要和家长沟通。

3、家长迁就,娇惯孩子。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论合理不合理都会盲目满足,使孩子习惯了想要什么便来什么的生活,养成了自私任性,心中没有他人的不良习性。别人的东西我没有,但是我想要就拿了,这个与孩子在家中处于的中心地位是有着很大关系好!因此假杂很难过不能一味地迁就、迎合孩子,这样的溺爱是对孩子没有好处的。

案例措施:

1、不同的情况要不同处理,当时回请发生后,先看它的严重性,如果自己处理的来,尽量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试试都与假杂很难过沟通,因为孩子在园的表现不好了,尤其是像这种事情,家长会比较避讳。

2、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而每个家长的文化层次,素质水平也不相同,一旦有问题,要因人而异的处理。针对素质高的家长可以开门见山的说,并一起交流处理办法。但如果文化层次低,态度强直的假杂很难过,可以委婉地讲事情。并要用商量的口气去征求他们的意见。

3、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能用“偷”这个字,让孩子去明白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去的压力。当然也不能听之任之,助长其行为。

案例反思:

    孩子的很多行为要从小培养,好的习惯要及时给予肯定,但不良的行为要及时改正。但在事情处理时,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针对孩子的事尽量以小事低调处理!切记有些教师针对孩子不良行为把小事整大。这样会给孩子带去压力。在这个案例中,家长素质较高的,我们可以一起来解决这样的事,并且家长也很正视这个情况,没有避讳。在我们交谈时也避开了孩子,这样也不会对孩子产生更多不利影响。所以在处理事情中教师要站在孩子和家长角度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