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老师,我不哭了

2019-04-09

     杰杰小朋友是本学期的新生,他从未入过园,再加胆子很小,有害怕心理,每天早上总是满脸泪水的离开妈妈的怀抱。     有一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哭泣着:“妈妈,妈妈,我要妈妈。”我轻轻为他拭去脸上的泪水说:“杰杰,别哭了,下午妈妈就会来接你的,你不要着急。”可是尽管我说尽好话,他还是哭。于是,我想起曾经听过的一个讲座说到:孩子的焦虑情绪是需要通过某些途径来发泄的,成人一味叫他”不要哭“,他们就哭得更加厉害;而相反,如果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适当的方式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他们就会在发泄后平静下来。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对他说:“杰杰,你是想妈妈才哭的吧!”他马上点点头,我又帮他擦擦眼泪,接着说:“那你觉得哭出来舒服一点吗?”他又点点头,我觉得有希望了,“那要么这样,你想哭就哭,哭出来舒服一点就好了,但你哭完后,要对我说:老师我不哭了。”听完这番话,他看着我,自己擦了擦眼泪,继续点点头。尽管他的抽泣声还有,但是比刚才明显小了一点,情绪也有所好转。     然后我就拿玩具给他玩,又带他到自然角里,说:“自然角里有哪些东西啊?”他用手指了指他认识的植物,但不出声,我顺手拿个水壶说:“现在你和老师给这些小花喝水,好吗?”我尽量分散他的注意力。在我的引导下,大概过了5分钟,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哭泣的事情,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不哭了。”然后在我的引导下和大家一起玩玩具了。    针对这件事情,我进行了探索,当幼儿需要真正的情感时,教师要以妈妈的身份去安慰他,包容他,爱护他,使他的情感依赖从自己的父母身上赚到老师身上,又以一种老师的身份洞察他的内心,满足他的情感需要再去引导幼儿适应新环境。这样无论是对幼儿的情感,还是对老师的情绪都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