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美术活动《小鸡》教后反思 篇1
倾听孩子—美术活动《小鸡》教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在美术活动《小鸡》中,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为孩子们准备一幅范画,而是在观察小鸡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开始了幼儿自己的创作。每个孩子都能用一个小圆和一个大圆组成小鸡的头与身体,加上尖尖的嘴巴,添上鸡爪。可爱的小鸡就完成了。虽然,小鸡的脚长得有点像仙鹤;嘴巴既有些像鸡,又有些像鸭;有的小鸡身体比头小;但孩子们都很快乐,体验着他们创作的乐趣。只听笑笑大声对我说:“老师快来看看,我画的是鸡的一家。”走近一看,一只大鸡的背上驮着一只小鸡,旁边还跑着一只小鸡。“老师,这是鸡妈 妈,小鸡在她的背上可以吗?”“当然可以,你的妈 妈有时也会背着你走路不是吗!”我接着说:“跑着的是鸡爸爸吧?”“不是!是鸡姐姐。鸡爸爸出差了。”“哦!”“我爸爸也出差了,他到天津去了。”原来鸡爸爸出差源自笑笑的爸爸出差在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
在活动结束时,我把评价的环节还给了孩子们,“请说说你们的画,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美丽图画。”孩子们纷纷举手“我的小鸡穿着彩色的衣服,他要去参加表演。”安安举着他的画,画面上是一群彩色的小鸡。谁又能说鸡的颜色一定是黄色的呢!“我画的是黑鸡。”慧慧的小鸡一片黑色,看不清眼睛,翅膀,能见到的是身体下面那两只长长的鸡爪,可那也是孩子曾经看到过的鸡。
每个孩子在绘画中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仅仅从绘画技能方面对孩子的作品做统一的评价,多倾听孩子的解说,会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惊喜,会享受到更多的喜悦。
倾听孩子—美术活动《小鸡》教后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行动的敏捷性和反响本领,学会躲闪。
2、通过幼儿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弘扬我国民族文化。
3、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宽敞平坦的活动区,鸡妈妈、老鹰的头饰;鸡宝宝胸饰若干;录有民间童谣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故事:鸡妈妈领着小鸡在草地上找食吃,忽然天上飞来了一只大老鹰,小鸡们吓的大喊:“妈妈救命”鸡妈妈大声说:“孩子们快排好队,到妈妈身后来。听妈妈的口令。”老鹰”扑来扑去,心里盘算着怎样抓到小鸡。可是”鸡妈妈”紧紧地护着小鸡,使老鹰很难有下手的机会。老鹰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突然猛一转身,向着小鸡扑了过去。鸡妈妈见状,大吃一惊,张开了她的双翅迅速挡住了老鹰的去路,机警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们。而小鸡们可听话了,也一个拉着一个,左躲右闪,不让”老鹰”抓住。
教师:孩子们,鸡妈妈是不是很勇敢?小鸡是不是很听话?
现在我们出去做游戏,你们听老师的话吗?
幼儿:听话
二、开始游戏。
师:小鸡宝宝们,鸡妈妈我呀想带你们出去玩玩,你们想去吗?鸡宝宝按顺序排好队,跟着妈妈出发吧。
幼儿:老鹰来了
师:哎呀,谁来了?快到妈妈身后躲起来。
三、归纳总结。
游戏时应该遵守游戏规则,不推不挤,注意安全。
四、儿歌韵律,放松活动。
孩子们真棒,你们出汗了吗?我们一起休息休息吧!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积极投入、兴趣高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表现出自主探索、乐意合作和挑战自我的精神。通过游戏锻炼了幼儿快速跑的本领,学会躲闪。还培养了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在这节活动课中教师还充分利用背景音乐代替教师的语言,较好地刺激了幼儿的音乐感官和运动感官,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成为培养儿童兴趣、发展动作、表达情感、开拓创新的过程。
倾听孩子—美术活动《小鸡》教后反思 篇3
游戏目标:
能拇指、食指、无名指协调、灵活地捏东西,体验游戏的乐趣。
年龄段:
小班上学期
材料准备:
在几个盒子上分别画上小鸡,表示小鸡的"家","虫子"(教师自制)撒落在地毯上,小盘每人一个。
玩法:
1、教师扮演鸡妈妈大小鸡一起到青草地上找吃的虫子。
2、鼓励幼儿能又快又好地把虫子捡到盘子里。
教师重点指导三指捏的动作。
3、比比哪只小鸡捡的虫子最多,鸡妈妈给能干的小鸡们发小奖品。.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特别适合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幼儿能模仿小动物,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倾听孩子—美术活动《小鸡》教后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小鸡的情感,感受鸡宝宝的可爱。
2、启发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小鸡出壳
2、小鸡毛绒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演示课件(小鸡出壳),引出课题。
教师说:笃笃笃,咦,谁在敲门呀?(教师作倾听状)原来是小鸡要出来了,小小蛋儿要开门了!
二、展开
1. 欣赏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2.通过提问与感知活动,学习歌词,感受歌曲旋律。
提问: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谁来了?小鸡从蛋壳里出来是什么样的?
(出示毛绒玩具小鸡,让幼儿摸一摸,感知毛茸茸、胖乎乎的样子)
提问:还有哪些东西是毛茸茸、胖乎乎的?
(启发幼儿大胆发言或者互相说一说)
3.自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和曲调,重点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鸡毛茸茸、胖乎乎的样子,模仿小鸡叫、吃米、扇翅的动作,表现鸡宝宝的可爱。
4.集体游戏
能用肢体语言表现歌词,掌握三处长短音的唱法,完整学唱歌曲。
(重点练习三处长短音的唱法)
5.变换游戏玩法。全体幼儿拉起手组成一个大“鸡蛋”,
请几名幼儿站在“鸡蛋”里面做“小鸡”,边游戏边演唱歌曲。
(做小鸡的幼儿可不断轮换)
三、结束
简单评价幼儿的表现,带领幼儿户外活动。
教师说:小鸡们真开心,我们一起出去捉虫子吃吧。
活动延伸
请幼儿感知实物,亲身体会小鸡出壳的情景。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让幼儿唱歌《母鸡和小鸡》,随着音乐进行歌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让幼儿观看视频可爱的小鸡,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鸡的基本外型特征。再通过讲解及演示,激发幼儿制作的乐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和学习,使幼儿更好的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展示幼儿的作品,既满足了幼儿的好表现心里需要,又让赏识教育得到了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