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小花猫和小老鼠》反思 篇1
《小花猫和小老鼠》是一首风趣、幽默地儿童歌曲,歌曲采用诙谐的曲调、形象的语言表现了小花猫和小老鼠淘气可爱的模样,符合儿童的生活视角,附点节奏的反复使用增加了歌曲活泼的情趣。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使用创设情景法,谈话法,等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活动过程中首先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律动导入,创设音乐课的气氛,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感受音的强弱。接着聆听三种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通过听赏三种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同时也在活动中自觉地辨别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动作,选择肢体语言和体态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然后学习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通过谈话:动物王国里真热闹,可有一个小动物没来,它是谁呀?谁来说说小老鼠是什么样的呀?它喜欢干什么?是呀,小老鼠整天贼头贼脑,这不,今天刚出门就碰见了它的天敌(小花猫),自然地导入歌曲的学习。首先出示三条旋律,让他们逐步学会演唱。然后,在出示整首歌曲的歌谱。最后让他们轻声加入歌词演唱。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幼儿与老师的距离。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为学唱打好基础。在合作创编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步学会歌曲后,进一步要求幼儿能够创编舞蹈、三声部的打击乐节奏练习,通过师生的表演活动,即让幼儿对歌曲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掌握,同时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音乐表演环节是根据歌曲内容设计的一个环节,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由幼儿来扮演歌曲中的动物(小老鼠、小花猫),在活泼、开心的音乐活动中,用演、唱、奏的多种方法表现歌曲的内容,体验音乐表达的魅力,让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反思:活动由故事导入,借助幼儿喜爱的故事情节来熟悉掌握歌唱,创编动作。故事讲述的是许多小花猫跟着老花猫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小花猫躲,老花猫找,顺理成章孩子们掌握了歌词.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领悟到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从教学现场来看,孩子们学得非常轻松、愉快,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环节的设计合理、流畅、层层递进.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设计是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渗透了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中,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并做出相应动作。学会用风趣、幽默地声音演唱《小花猫和小老鼠》。
小班音乐游戏《小花猫和小老鼠》反思 篇2
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时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动作,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仅时让幼儿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时让幼儿体会向上的情绪和欢乐积极的情感,并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要做到《纲要》中情绪情感占第一位的理念。运用赏识教育,鼓励每一位幼儿,让孩子们在自主的创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集体游戏的氛围中提升交往的能力。
在学习歌曲方面,我仔细研究了自己的示范唱,从音量,音高,演唱速度上都进行了一些改动。如我将音高调低了一些,为了适合我班孩子实际的演唱水平,另外,我还处理了演唱时的一些表现,使乐曲更加富有情境性。如速度的渐快,音量的渐强,这些改动,从活动反映情况看,还是不错的。我时示范唱让孩子们听得很愉快。孩子们听到”真是坏”和“使劲啃”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加上了许多自编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情绪。当我轻轻,跳跃的演唱小老鼠出来的时候,孩子们立刻用动作来给我回应。所以,几遍以后,孩子们在歌曲的演唱表现上还是表现的很优秀的。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记住歌词,我制作了小猫和小老鼠的头饰,并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来引入本次音乐活动。故事的讲述,为孩子们接下来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有了很大的帮助。孩子们在我的逐步提问下,大都能将两段歌词的内容表现出来。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合作进行了表演唱,感觉每一个孩子都唱得很投入。这次的音乐活动唱歌部分时成功的。让一些平时不太愿意上台来表现自己的孩子,那些胆小的孩子有了很多的自信心,我也适时的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当他们上台进行了表演,我就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
我相信通过这样较为成功的音乐活动,会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