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活动《跷跷板》教学反思 篇1
从本次活动的目标来看此次活动,目标: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我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感受三拍子音乐的旋律变化,但是对强弱的变化就有点忽略了,也是感到有点困惑的地方不知道怎么样去表达让幼儿更深入的感受强弱变化。对于音乐旋律的感受方面,我先让幼儿听听音乐说说自己的感受,再次欣赏音乐时轻轻跟着哼唱。但是幼儿没有哼唱的相关经验,在今天的活动中有些幼儿有点不知所措了,以往的活动我们也是用“啦”来唱一唱,实际上只要是能够感受音乐的旋律无论是哼唱还是用“啦”来唱都是可行的。在为音乐打节奏的环节,我觉得还是没能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第一次可以让幼儿自己听音乐来打打节奏,无论是否正确让孩子要去尝试,这样才能让幼儿有自己的感受能力。再集体交流用了什么样的身体动作来打节奏的,这样可以丰富幼儿用不同形式来打节奏,最后用统一的方式来为音乐打打节奏并点一下三拍子音乐的强弱变化,这样集体打节奏有利于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对于节奏方面的感受。 学唱歌曲的环节中,可以先让幼儿欣赏音乐磁带中童声范唱激发幼儿想学的欲望,教师再次清唱这样便于幼儿听清楚歌曲里唱了什么。在幼儿学唱的之后,问一问哪里有困难?这样有利于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这时教师应该弹琴范唱,再次让幼儿学唱,才能将歌曲中的难点突破,钢琴能够帮助幼儿找准音。分男女声唱一唱是比较好的,能够帮助幼儿更熟悉歌曲。 最后在创编动作表演的环节,只是拘泥于玩出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而忽略了歌曲。其实是在音乐优美舒缓的大环境下,去表现跷跷板的好玩。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听到要表演就非常的兴奋,教师要如何更好的引导幼儿是值得思考的,怎么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活动呢?基于目标“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可以让幼儿来创编动作表演出玩跷跷板开心的样子,激发幼儿创编的欲望。艺术活动更着重的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大班艺术活动《跷跷板》教学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序观察图片,学习描述小动物的表情。
2、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处。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让幼儿自由交际玩跷跷板的感受,学念儿歌《跷跷板》。
2、材料配套: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跷跷板》
活动过程:
一、以"跷跷板"的儿歌引出活动的内容。
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挂图,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和交流。
启发幼儿交流:小兔子在做什么?小熊来了以后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逐幅启发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和讲述图片内容。
1、图①:公园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么?它们玩得怎么样?(丰富词汇:开心)
2、图②③:这时来了一只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对的`事?它是怎样对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么样?(丰富词汇:害怕)
3、图④小熊还说了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样了?
四、引导幼儿相互讲述图片的内容。
五、要求个别幼儿利用挂图或操作材料中的《跷跷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图片的内容。
六、讨论交流,给图片取名。
议一仪:小熊做了哪些不对的事情?它应该怎么做才对?小伙伴要怎样玩跷跷板才会玩得高兴又快乐?我们可以给图片取个什么名字?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百科:在民间中,压翘板是一种健身体育项目;其趣味性强深受朝鲜族及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