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教学反思

2022-12-12

大班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教学反思 篇1

  《好饿的毛毛虫》教学反思           已经有好多年没有上绘本课,应学校要求这次给学四班的孩子们上一堂绘本展示课。这个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围绕主题“变”,我将绘本的目标订为1、教会孩子静静听故事。2、通过绘本丰富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孩子亲近绘本。启发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是一只好饿的毛毛虫,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再者采用了ppt来进行讲述《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色彩鲜艳,图画直观形象,符合学前班孩子欣赏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观看的兴趣,引导幼儿更好地了解绘本内容。同时绘本中一些隐含的知识,例如星期、食物等词语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适合学前班幼儿去了解。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较高,对绘本故事还是较感兴趣。

  不足之处是:1、上课到后面目标变的不明确;2、引导孩子理解人物这方面没有讲透,3、授课过程,声音一直持平,没有一个抑扬顿挫的语调,4、在阅读环节中,我的引导性提问中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估计不够,所以孩子们在观察、阅读及发言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

大班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教学反思 篇2

  喜欢模仿是小年龄段的孩子最突出的特点,《好饿的毛毛虫》正是从这个角度,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配合可爱的动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观察讲述、充分体验的空间。对于托班来说,教与学的过程应当是快乐的和有益的,教师重要的是以各种形式带领幼儿来阅读图书,让幼儿感受图书带给他们的乐趣。

  托班幼儿正处于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开始对故事、图画书产生兴趣的重要阶段。托班的教学属于早期阅读的启蒙阶段,它必须为幼儿阶段系统的阅读学习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好饿的毛毛虫》这个读本的重点是发展幼儿的理解、讲述和表达能力,因托班幼儿知识面窄、讲述单一,我在课前尝试为幼儿准备了毛毛虫的图片、蝴蝶等的教具等,我想:孩子通过参与体验、了解了毛毛虫饿了,会吃很多好吃的东西,还会自己造房子——“茧”,最后变成了漂亮的蝴蝶的知识点后就会容易接受。课前设置时,我还思考:这些环节是否会起到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可以看出,这些环节的铺垫非常必要,而且为幼儿理解图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阅读大书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拓展讲述时,孩子们比以前讲述积极,特别是平时很少发言的几个宝宝也积极参与了教学,并通过讲述在活动中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们的鼓励,获得了自信和积极讲述的喜悦,这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从这也可以看出前期铺垫环节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教育价值。

  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图书产生兴趣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让幼儿既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提高了阅读水平。

大班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阅读故事,感受毛毛虫变蝴蝶的神奇。

  2、能有兴趣地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的内容,欣赏画面造型美和色彩美。

  3、阅读过程中乐意点数,对故事中的数量关系感兴趣。

  活动重点:

  能有兴趣地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的内容。

  活动难点:

  欣赏画面造型美和色彩美,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看的图书,你们看,是关于谁的故事呢?毛毛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

  二、师幼分享阅读。

  教师阅读文字,幼儿欣赏画面,根据内容及时与幼儿互动。

  第一页:教师指图提示“月光下”、“小小的卵”。

  第二页:提示“太阳”、“毛毛虫”。

  第三页:提问:它开始去找吃的。星期一,他吃了什么?(请幼儿回答后,用手指模仿毛毛虫钻进苹果的洞洞里,嘴里发出“啊呜啊呜”的声音模仿毛毛虫吃苹果。)

  第四——七页:提问,幼儿模仿动作。

  第八页:“可还是好饿。”星期六,他吃了什么?那天晚上,毛毛虫怎么了?

  第九页: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虫吃了什么,他的肚子还痛吗?

  第十页:现在,他不饿了,他变成了一条怎么样的毛毛虫?

  第十一页:“现在毛毛虫造了一个小房子,叫“茧“,把自己包在了里面。”

  第十二页:现在,他变成了什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

  三、听故事录音,教师翻阅挂图,幼儿欣赏故事。

  四、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春天来了》,鼓励幼儿看图讲述故事,数数画面上的毛毛虫都吃了哪些食物,再和同伴交流。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幼儿平时看惯了教师的挂图,这次的这本大图书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使我很轻松的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由于本次活动的内容是让幼儿有兴趣的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的内容。在每个环节我都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画面的内容,在第三页到第七页主要都是物体和数量的变化,我鼓励幼儿用“星期几,毛毛虫吃了几只什么东西?”“我们应该钻几下啊呜啊呜?”通过这两个主要问题解决目标二、三。最后根据小班孩子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我通过让孩子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模仿毛毛虫吃东西的过程,巩固幼儿对星期几吃了几个东西的概念。

大班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中,主要是通过ppt,用生动故事作为导入,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启发幼儿的思维,利用课件的优势,让孩子说出毛毛虫吃了哪些东西;当毛毛虫吃了太多东西肚子吃坏了,自然引出有规律吃东西。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让幼儿通过手指及声音模仿小动物吃东西的样子,来增加幼儿的兴趣。

  不足之处:整个流程下来内容过多,在出示图片学习句式时,可直接运用到前面教学部分,可节省时间,最后的创编环节可以省略,可以在结尾改成一个游戏,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毛毛虫从卵里转出来变成蝴蝶,体验故事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