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绘本,撕纸的图案,两个颜色代表两个孩子,他们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拥抱之后变成了绿色。回家时爸爸妈 妈认不出他们,眼泪使得他们恢复了原样,又回到了爸爸妈 妈的怀抱。
一种友情、一种浓浓的亲情,很温暖。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且真正投入到情境中来,和小蓝、小黄一起开心,一起伤感。
故事同时隐含颜色变化的规律——蓝和黄在一起就会变成绿色。更深层的含义是绿色象征友好、象征温情。
当我放出第一张图片时,就有孩子非常准确地说出了故事题目:《小蓝和小黄》。甚至有孩子说出:“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了绿色”。不禁愕然:孩子们知道呀。如何讲这个故事呢?如何给这些懂得故事内容的孩子更深层次的提升呢?脑中在思考,故事开始了。
“这是小蓝,小蓝的家里还有”——“爸爸、妈 妈”孩子们从图中很自然地判断那两个大的蓝色色块就是小蓝的爸爸妈 妈。
“小蓝有好多朋友,是”——孩子们开始接:“红色、黄色”。
红色是孩子们熟悉的,因为上调整已经认识了,难点是那个橙色,于是将这个难题抛给了听过故事的小朋友,他告诉了孩子们:“是桔色”。
“小蓝最好的朋友是小黄,他就住在街对面,他们最喜欢玩藏猫猫。”
“我是小蓝,谁跟我玩藏猫猫的游戏?”好多小手举起来。“好,我要和小红玩游戏,小红快躲起来。”于是,那些找到身上有红色的孩子伏在了桌上。
进入下一幅图,孩子们自然看懂了:“他们在玩圆圈的游戏。”
又一幅图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在做什么?”看到排得整整齐齐的颜色,孩子们在猜:他们在睡觉、他们在排队喝水、他们在排队做操、他们在吃饭、他们在上课。
“在学校里他们整整齐齐排排坐,放学了,他们又跑又跳。”
“一天,妈 妈要去买东西,她对蓝蓝说:‘你待在家里别出去’。可是小蓝还是跑出去找小黄了,唉,街对面的家里没有人。”孩子们跟着小蓝开始心焦——小黄去哪里了呢?他们小脑袋里肯定在思考。
“他这边找找,那边找找,终于在拐角处找到了小黄,他们开心地抱在了一起。”孩子们跟着一起开心,有两个小家伙竟然也抱在了一起。
“抱啊抱啊,他们越抱越紧,最后他们变成了绿色。”孩子们的心情随之阳光、心动,浓浓的友情感染了他们。
“然后,他们去逛了公园,他们——”这是个孩子们不一定知道的地方。他们开始猜:地下、水沟、小路、公园的路、隧道。最后叫上看过书的那个小家伙,他说出了“隧道”,简单讲解了隧道,故事继续——
“他们追着小橙玩,他们又一起——”不用多说,孩子们看图马上接:“爬高山”。
“啊,好累,他们回家去了,可是蓝爸爸和蓝妈 妈说:‘你不是我的孩子小蓝,你是绿的’,他们去找黄爸爸和黄妈 妈,可黄爸爸黄妈 妈也说:‘你不是我的小黄,你是绿的。’”忧郁的语调整将孩子们带进了忧虑,教室里一片寂静,连那个早就知晓故事内容的小家伙也不说话了。
“他们哭了,流出了黄眼泪和蓝眼泪,他们哭啊哭啊,直到全部变成泪水,最后他们把自己全部收拢起来‘现在爸爸妈 妈能认出我们了吧。’”孩子们眼中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