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兔子和狼》课后反思

2019-05-05
修改理由:原教材的活动有个前提,就是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开展的。根据我班幼儿没有听过这首原唱歌曲的实际情况,我作了修改,将活动重点从定位在填充歌词改成学习用不同的声音边唱边表演歌曲,因此活动过程全部修改,将原本的故事导入改成手偶表演导入,以唱歌为重点,用图谱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反思:
一、教具准备有利有弊
    1、手偶准备——手偶表演很有趣,设置的情景也是贯穿整个活动,而且首尾呼应,很恰当。但是活动下来才感到这种手段不适合大班幼儿。大班幼儿年龄大,社会经验丰富,对虚幻和现实的东西已有一定的区分能力,所以,当大家看到手偶表演时,就有幼儿说这是老师在黑板后面戴着个手套呢,当时就有些扫兴的感觉,就像魔术师被看出了破绽,有种失败感啊。
    2、挂饰准备——活动中我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个双面挂饰,一面是兔子一面是狼。结合活动过程的需要,引导幼儿变换着自己的角色,能更投入地进行不同的声音的学唱,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老师配合不够默契
    活动需要搭班曹老师配上琴声,但由于时间仓促,未能事先练习练习,所以在节奏上两人一直不能配合好,课前把精力都放在教具和教案设计的准备上,却疏忽了两人的琴声配合,这也是准备不充分的表现,在以后的类似活动中,为确保活动能顺利开展,而且要使每个教学手段都能有效展示,我们课前应关注每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包括幼儿的、教具的、还有老师自身的,任何一方都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