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中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前来参加我此次的三年汇教活动,下面我简单说下自己的一些设计思路和反思。
一、流程安排
经过一个半月的幼儿园生活,孩子已逐渐熟悉集体生活,建立了初步的常规意识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良好习惯养成需要长期坚持,需要教师的不断提醒、环境暗示、同伴间榜样作用等,因此我在半日活动组织过程中重视对生活环节的关注。另外由于多方面原因,孩子间的个体差异也是巨大的,所以需要对孩子的集体教育和个别指导,比如每项内容前都会给幼儿提简单的要求,像洗手时候把袖子卷起来、出去做操时候一个跟着一个走、吃点心的时候一口豆浆一口饼干、玩滑滑梯时不能倒着爬等等,这些虽然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对于小班幼儿还是需要老师不断提来强化。集体要求后则对个别幼儿进行关注和指导,比如平时吃东西比较慢的多鼓励,喜欢玩水的走路比较慢的事先提醒下,并行动中多关注。我们班上还有个关于行为习惯的评比墙,七色花一朵花瓣对应一种习惯,包括吃饭、睡觉、盥洗、上课、物品收拾等,给孩子以积极性,也可以让孩子在同伴间互相模仿。
其次,在半日活动的组织中关注细节。我们小一班在教室前面副墙上有个备忘录,当天有什么事情用张小纸条写在上面,比如某个小朋友今天不舒服需要特别关注,餐点中有禁忌,需要多喝水的等等。用这样一张小纸条一方面提醒老师不要忘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配班老师和保育员配合进行工作。在吃水果环节,有句话说“上午的水果是金子,中午是银子,晚上就变成了废铜烂铁”,所以在九十点钟吃水果最利于孩子营养的吸收,平时一般我们把水果放在户外活动结束后进行,但是考虑到今天吃香蕉,香蕉和水不能同时食用,所以把香蕉放在一节课后,因为这个时候对水的需求量最小。在户外进行活动时,除了组织好孩子游戏关注孩子安全外,我的另一个重点是关注孩子的运动量,因为小班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弱,冷了热了还不怎么会表达,所以一方面要提醒运动量过大的孩子休息,提醒不怎么动的孩子动起来,另一方面要和保育员配合,摸摸孩子有没有出汗,衣服有没有穿得过多。
但是今天我也有几个地方做得还不够,像……。
二、选课理由和简单说课
在选择各环节具体内容时,我遵循室内室外相结合、动静结合、集中分散结合的原则,分别选择了早期阅读《好饿的小蛇》、户外活动“呼啦圈”、区域活动三项内容。
选择《好饿的小蛇》这本绘本故事是因为内容简单,画面形象有趣,宫西达也先生用了苹果、香蕉、饭团、菠萝、葡萄五种日本孩子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平行式地展现故事内容,符合小班年龄段孩子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和内容不断反复并进行模仿的心理特征。另外故事中拟声词“啊呜”、“咕嘟”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而小蛇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整个教学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师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饿、贪吃”的特点,引导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体验小蛇的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与好玩,并支持幼儿用简短的词语、短句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测与想象,强调发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带给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最后绘本在贪吃的小蛇吞掉整颗苹果树中结束,意想不到不到的结果使孩子的兴奋点达到了最高点,同时也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终体验到趣味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