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位教育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把一勺盐放在你面前,你根本难以下咽,而把这勺盐放入一锅汤中,你会觉得是那么美味。情境如汤,学习如盐,只有学习,没有情境,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只有把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幼儿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今天的健康活动《层层高》,我就是借助于情境教学来开展活动,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情境的创设,一般是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通过自己对教材的认知和对幼儿的预设,从而创设一个教师、教材和幼儿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场所。创设情境,重要的是要和幼儿的现实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本次活动,我创设了“兔姐姐过生日”的情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比较直观,激发了他们走楼梯的热情,创设了和本次活动有关的情境资源。
二、情境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本次活动,我出现了两个问题情境,一是和兔姐姐打招呼,二是给兔姐姐送礼物,在情境中自然的引出课题,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我要给兔姐姐去过生日。”很开心,孩子们乐意的走了两次楼梯。
三、情境教学使幼儿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给“兔姐姐过生日”的情境教学中,由于是幼儿亲身实践走了两次楼梯,幼儿在亲身实践中发现了走楼梯要靠右走,一定要一个跟着一个走,这样才安全,所以幼儿的印象比较深刻,孩子主动的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活动中孩子是发现者、探索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发现的喜悦使孩子在活动中更关注、更积极和更感兴趣。
四、情境教学使幼儿的思维活跃,向多角度发展。
小班幼儿思维活跃,善于发散性思维,他们考虑问题往往会出乎成人的考虑范围,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为幼儿设计许多发散点,“大家乱走,会出现什么要的问题呢?”请几位幼儿来试一试,通过观察,引导幼儿从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