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环节一
师:播放第一个白板课件音频并提问“这是什么声音?”
幼1:鸭子的声音
幼2:火车的声音
幼3:闹钟的声音(连续4、5个幼儿回答但只有一个人说对)
师:其实这是时钟的生意(这时猜对的幼儿显得很高兴)……
环节三:
师:谁来把这个时钟添上数字?
幼:老师,我们轮流吧!
师:好啊!
幼:大家按照座位顺序轮流用白板笔将12个数字拖拉进时钟里。(时钟的钟面小,容纳不下12个数字,幼儿拖拉了3、4个数字后老师将钟面调整大一点。)
分析与评价:
在环节一中,老师播放的第一个音频文件,是一段时钟的指针走动的声音,但由于声音不明确,接连4、5个幼儿都没有猜到,课件准备工作不充分,影响了4、5个幼儿体验不到猜对的快乐感,也拖延了本环节的事件。在环节三中,幼儿对用笔拖拉数字进时钟的小游戏非常感兴趣,其中一个幼儿提出了大家轮流,这样幼儿人人都可以人都可以动手操作。这既表明他们对这游戏的期待,也说明他们懂得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体现了幼儿间的互相合作意识。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会了互相理解和尊重,这点体现了《纲要》的精神——“以幼儿为主体”这也是班级良好常规的有效措施之一。可见,大班幼儿有着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在班级的常规管理中做到了让幼儿参与。但也同样出现了准备工作不充分的情况。不过,老师现场调整也算是对自己准备工作不充分的补充。因白板课件的可操作性较强,所以有现场调整的空间。可如果换做传统教学模式,用图片代替课件,现场调整图片大小就很麻烦。这也是白板教学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有益之处。老师制作的引人注目的课件,将声音和图片一体化,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幼儿对与这种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来自于课件的趣味性。环节一中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极高,有的孩子觉得是火车的声音,有的孩子觉得是动物的声音,也有的孩子听出是时钟的声音,音频文件就不方便现场调整,所以,老师在准备课件时一定要细心和认真,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