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儿歌《剪刀》课后反思

2019-03-06
拿到这个课题,记得去年曾经教过,但不记得如何教的了,也不想从博客中找出来看,只想自己重新整理思路,来将这节语言课上好。
    依稀记得去年学这首儿歌的时候,孩子们对“喀嚓喀”这个象声词总说不好,有的说“喀嚓嚓”有的说“喀喀喀”,这给掌握儿歌真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何减掉这一麻烦呢?课前我想到一个不让孩子在这里纠缠的策略,就是写出文字,让孩子们区别并准确地说出这三个字。孩子们真的说得非常好,他们认识第一个和第三个,我认识第二个,这样我们一起就说出了这三个字,因此,成功解决了这个麻烦,今天没浪费掉任何时间。
    接着引导孩子们猜出这是什么声音,孩子们很快猜出这是剪刀的声音,因为课前老师已通知孩子们带剪刀,陈老师也向大五班老师借了不少剪刀。
    很自然地问孩子:“你们会用剪刀剪什么东西呢?”请了少数孩子说了之后收住了(因为这个话题没有难度),既然孩子们说出了他们的本领,我当然也要展示一下了,我说:“我也会剪东西呢,你来听”,于是,我将儿歌完整了说了一遍。因为孩子们很好奇老师会剪什么,所以他们听得非常认真,当我问起:“我剪了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第一个孩子说出我剪出了大西瓜、小青蛙、一朵花,很惊奇地说:“呀,你太厉害了,把我剪的东西都说出来了。”(这样的赏识使得孩子们很有成就感,激发起了其他孩子表达的欲望)然后我再问:“那我剪的东西给谁了呢?我怎么说的?”于是,孩子们慢慢回忆儿歌内容,一段一段回忆,有时是一个孩子独立完成,有时是大家帮一个孩子完成,虽然最后一段句式有些变化,但在几个孩子的努力下还是一字不拉地说出来了,很喜欢、很享受孩子们这样的状态,于是,我睁大眼睛:“呀,你们一下子把我剪的东西都说出来了啊,能再说一遍给我听吗?”“能”!孩子们很顺利地将儿歌完整地讲了一遍。
    “我剪了这么多东西,你能剪什么东西,做什么呢?你能像我一样这样说出来吗?”于是,孩子们开始创编。第一个孩子:“剪刀喀嚓喀,剪出冰淇淋,送给爸爸带回家”,大家一起说出他剪的东西,老师说:“呀,看来我们几个人说一说也能连成一首诗呢,有了第一段,谁剪第二段。”孩子们可积极了,第二段顺利剪出:“剪刀喀嚓喀,剪出一朵花,送给妈 妈,妈 妈夸我乖。”孩子们跟说的时候感觉有些不顺口,我说:“这样吧,我来帮你改一改,改成送给妈 妈,告诉妈 妈我爱她,行不行?”没想到小姑娘说不行,我只好尊重主人的意见,请她再说一遍,她又将自己的话重复了一遍,我给予了肯定,她满意地坐下了。(这里使我想到尊重孩子的必要,也使我想到,我们是不是一味“尊重”孩子而将真理蒙蔽呢?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尊重孩子,像创编诗,当然也可以说如果是我,我想这样编,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给孩子引了正确的方向,让她感受了优美的诗歌是应该押韵的。如果是科学课,那就不能这样“尊重”孩子了,必须将正确的告诉孩子,即使课堂上他不能接受,也可以建议他课后去查阅一些资料,然后再来交流。)第三段、第四段都编出来了,最后,我们将所有的连在一起变成了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诗。还想说的孩子很多,我不再请了,对他们说:“这个问题太简单的,我知道你们都能说,对于大二班的孩子,得解决一些难题,我们来看,难题等着你们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