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师课题培训有感:课题源于教学

2019-03-06

                                        xx年6月14日,高区学前教师课题培训会在高区一小举行,我怀着一颗懵懂、愉悦的心情参加了培训会。此次会议共分为三部分:一、教研室王主任讲话。二、教科研负责人李老师的精彩讲座。三、教研室尹老师与大家分享的“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其中李老师围绕课题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什么是课题?课题研究的流程?如何选课题?如何做课题?四大方面;而尹老师则着重阐述了游戏化课程的理论实践与运用。短短的一上午让我对课题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将把我的学习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一、  课题研究 科学流程    什么是课题?课题是针对着教育科学领域中具有普通意义的专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我们园以前申报过课题,但是我只是参入,并不知道课题应该如何去选?具体的流程怎样才是最科学的?通过李老师的讲解让我领悟到: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是一个课题,但是我们要选择具有专业性、需要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室就是研究的场所;每个教学活动就是研究的过程;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们群体的共同参入研究,整个课题才能有活力、生机勃勃。    一个课题从开始选择到最后的成果,需要经过五个环节:1、了解课题发布与课题类别。主要是及时关注有关课题方面的通知及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中选择。2、课题申报、立项与评审。仔细填好申请书统一上报,如果专家评审后觉得课题具有可行性,就会颁发立项通知书,这样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3、课题管理。这一环节需要准备的内容比较多,看来是课题的重点部分。分为组织开题、定期提交报告、积累资料三方面,这些都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施、探究、摸索一点一点的积累而成的,应该说是记录我们的收获。4、结题和成果鉴定。填写申请书得到专家的鉴定然后颁发结题证书;如果评审意见说我们需进一步改进,那么在一年内要重新申报,再不通过取消课题。5、成果推广和评奖。    科学的流程分工明确、细致,从组织开题。开展研究到资料收集,直至最后的鉴定和结题,每个阶段都需有计划和总结、依据性资料、各种资料的积累。从过程中所收获的成果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二、  生活化 游戏化    当看到“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的大标题时,我们心中产生了共鸣。是的,现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到每个领域,我们老师在设计活动时都在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当听完尹老师的关于游戏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让我们茅塞顿开,眼前一亮。《纲要》中的游戏化思想、课程游戏化与生活化的关系、游戏对幼儿的作用和意义、游戏化课程实施的原则等等都详细地说明了游戏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游戏是幼儿生命的需要,更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我们要让幼儿在生活、游戏中发展成长。    最后尹老师送给我们一句具有深远意义的话“帮孩子的眼睛越过围墙”,这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    其实两位老师的阐述的内容是相通的,明确了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游戏性。让我们努力把每个课题的成果实施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继续认真探索,丰富子课题内容,完善主课题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