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活动是我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每次活动中,孩子们总能带给我很多惊喜和感叹,这就使我更加体会到: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老师能很好的的引导和驾驭,他们的语言表达、思维创造等能力就会发展。那么,如何较好的开展阅读活动呢?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幼儿课前知识经验的准备
对于幼儿来说许多东西对他们都是陌生的,这就需要大人帮他们去认识、去了解,因此为了使幼儿能更快更好的融入阅读活动中,每次活动前,我会针对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请孩子们回家收集资料或照片,或者请家长带孩子去看、去听、去摸,即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知、体验阅读对象,然后再将幼儿所带的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创设相应的阅读环境。如“我爱家乡”“我爱我家”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将他们带来的中国地图、家乡地图、合家欢照片以及家乡新貌照片布置在主题墙上,让幼儿在欣赏图片、认识物品的同时去学习感受诗歌,这样,幼儿才能尽情地按自己的意愿去看书、阅读、表达。
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
孩子首先是用耳朵来“阅读”的,诗歌故事的语言是优美、规范的书面语言,通过欣赏和朗读,孩子注意到语言中的逻辑停顿和语调中的抑扬顿挫,这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美和对作品的理解。而我们所用的教材就大班诗歌来说类型多样,有抒情诗如《风,在哪里》、《照片》等,传统儿歌《数花灯》,诙谐儿歌《颠倒歌》等等,因此教师在朗读时就应根据其内容形式用相应的方法去朗诵,并同时用你的眼神、手势去感染孩子,引导孩子,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丰富了幼儿的口语经验,也促进幼儿书面语言的发展,更能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对语音和语法的敏感度。
三、幼儿多种形式的跟读
跟读是幼儿学习诗歌的最好的方法,在学习诗歌时幼儿可以一边听教师朗读,一边眼看字、手指字、口里轻念出声跟读,这样对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激起幼儿的朗读兴趣,在阅读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跟读方法,主要有:
1.划指跟读:通过以手指字的形式,使字音和字形重合,完成辨字音、认字形的过程,也就实现了正确认读的目的。实践证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跟着成人念儿歌,他们显然不认为这是在“学习”,而是在进行一项有趣的游戏。
2.连读:成人完整读一句话、孩子也完整地跟读一句话。
3.顿读:成人读一个字/词、孩子跟读一个字/词。这样既轻松又准确,“音”、“形”容易对上,还可以起到纠正读音的作用。
4.跳读:当孩子熟练了以后,就可以由成人读上句、孩子读下句。
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儿童开始从被动听别人讲故事,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最终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逐渐形成自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