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建高楼》含反思

2024-02-18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建高楼》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纸筒的粗细与承受积木数量间的关系。

  2、积极猜测、讨论,表达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

  3、在科学操作活动中,能耐心、细致地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长条形白纸,长短有不同。

  2、双面胶、积木、记录表。

  3、幼儿已有做纸筒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卷纸筒”活动,幼儿自制操作材料。

  (1)尝试让纸筒站立的方法: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你有什么办法让这张纸能站稳在桌上呢?

  师:那需要什么帮忙?(固体胶)我来试试看。(教师示范卷的方法)

  (2)幼儿制作纸筒。

  师:恩,你们也来卷一个,好吗?

  (3)做好之后与同伴比一比,看一看,引导幼儿发现纸筒的粗细不同。

  师:你们卷的纸筒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的粗,有的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看,两个对着比一比)为什么会粗细不同呢?

  (4)小结:纸比较长,卷的纸筒就比较粗,纸比较短,卷的纸筒就比较细。

  2、设置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不同粗细的纸筒与承受积木数量之间的关系。

  (1)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刚刚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卷了一个纸筒,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卷的纸筒和一些积木宝宝来盖高楼,好吗?

  (2)幼儿独立操作探索:怎样放积木才能放的又多又稳?

  师:请你将积木一层一层的放在你的纸筒上面,看看怎样放积木才能放得又多又稳?

  (3)引导交流讨论

  师:刚刚你盖高楼盖的怎么样?发现什么问题?

  师:为什么一组上有的小朋友的纸筒上可以放很多块积木,但是有些小朋友的纸筒上纸放了几块就倒掉了呢?

  师:原来那些可以放很多积木的纸筒都是比较胖比较粗的纸筒,看来是纸筒越粗,上面就可以放越多的积木

  师:除了纸筒的粗细会影响我们放积木的块数,还有什么事也会对我们放的积木的数量产生影响呢?(太用力,撞到的,没放在中间,纸筒边缘没卷平,因此纸筒摆放在桌上之后失去平衡,致使积木一个也放不上等)

  教师引导总结:在纸筒上堆放积木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轻拿轻放积木,注意不碰撞自己和别人的积木,如果用很大的力气,很容易纸筒就会被我们压倒,推翻,而且要把积木堆在纸筒的中间)

  3、介绍记录表,两人合作盖高楼。

  (1)提出任务

  师:知道了要注意的事项,想不想再来盖一次高楼?

  师:那这次小朋友们有新的任务了,要请两个小朋友合作来盖高楼,一个小朋友堆积木,另一个小朋友数数并记录,而且这次你们要拿两个不同粗细的纸筒来盖,比一比哪一个纸筒盖得高楼比较高,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2)介绍记录表

  师:那记录的小朋友要怎么记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讲解介绍)

  (3)提出注意要求,幼儿操作

  师:这一次堆积木的小朋友动手要轻、慢,记录的小朋友要仔细、认真,放一块数一块,积木一倒,马上数一数一共堆了几块,并且记录在表格中,这样一起合作才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

  师:先请你们找到合作伙伴,轻轻的商量好谁堆积木,谁来记录。商量好了吗?

  师:然后请堆积木的小朋友从篮子中挑出一个比较粗,一个比较细的纸筒,开始合作盖高楼吧!

  4、分析记录表,幼儿表达实验的结果和发现

  师:现在你发现记录表上的秘密了吗?(请几位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记录表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合作记录的,在记录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最后说一说自己的记录结果。)

  师:其他小朋友的记录情况和别人的一样吗?如果不太一样,那么可能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

  师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合作,我们发现了纸筒越粗,积木放的就越多。你们都发现了吗?而且也知道了搭积木时要轻轻的,慢慢的,可以与伙伴们友好合作搭积木,你们平时能做到吗?

  反思:大部分幼儿能掌握几种几何图形,自由组合成各种各样的楼房。因为课前没有特别强调要把楼房画得多高大,小部分幼儿画得楼房偏小了,没有充分利用纸张,以后的教学中须要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根据纸张的比例把东西画出来,这样才会更美观。幼儿的涂色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幼儿的涂色色彩鲜艳、均匀美观。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建高楼》含反思 篇2

  目标:

  1、用自己的方法搭建高楼,尝试用目测、比较等方法比出高矮。

  2、积极参与,体验造高楼的乐趣。

  准备:软垫、纸砖、遮挡物、3只高矮不等的小猴、测量长度用的圆筒、橡皮筋、小铃、工地数字号码牌

  流程:

  一、小猴比高矮(理解物体要在同一水平面上才能比高矮。)

  1、第一次比较:遮挡物下比高矮

  2、 第二次比较:无遮挡物下比高矮

  过渡:真得是这样吗?我们再来看一看。(拿去遮挡物)

  提问:现在谁长得最高?

  C:穿红衣服/蓝衣服的猴子最高。

  T:有的猴子站在砖头上,有的没有站在砖头上,这样不能比。到底谁最高?谁有好办法来比一比?谁能从高到矮帮它们排一排位置?

  小结:原来比高矮要站在同样高的平地上面比,否则比出来的结果就会不准确。

  二、高楼比高矮

  1、第一次搭建(尝试搭建高楼,知道可以用目测、比较等方法来比高矮,体验造高楼的乐趣。)

  过渡:3只小猴谢谢你们帮它们排好了队。现在3只小猴要来看你们造又高又稳的楼房了。它们的楼房要造在工地上。你们看看这里有几块工地?

  C:10块。/我看到最后一个数字就知道了。

  T: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一共有10块,有的'小朋友一眼就看出它们是按照顺序排列的。

  要求:每人选1块工地,用8块砖头在工地上造又高又稳的楼房。先把砖头搬到工地旁放整齐。听到小铃第一次响的时候开始造楼;第二次响的时候回到座位。

  重点观察与指导:

  1、幼儿搬运的砖头数是否准确。

  2、幼儿是否先把砖头整齐地放在工地旁。

  提问1:几号工地上的楼房最高?剩下的楼房,谁最高?

  T:你是用数一数/比较的方法。放在一起也看不清楚的时候,我们可以请工具来帮忙。请工具站在工地上,然后靠着房子站直,用一根橡皮筋来表示高矮。

  小结:原来高矮差很多的时候我们眼睛一看就知道谁最高,高矮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可以请工具帮忙。

  提问2:你们刚才都用了8块砖,为什么有的楼房高又的楼房矮呢?(请个别幼儿示范)

  T:可以横着放、竖着放、侧着放。

  小结:原来同样的8块砖头,搭得方法不一样,造的楼房也有高又矮。

  2、第二次搭建(用自己的方法搭建高楼,尝试用比较等方法比出高矮,体验造高楼的乐趣。)

  要求:请你们再回到工地去,用刚才介绍的好方法再造一次楼房。这次的楼房要比上次更高更更稳哦!

  重点观察与指导:

  1、每个工地上的砖头数是否依旧准确。

  2、幼儿能否用刚才分享的方法造出更高更稳的楼房。

  提问:几号工地的楼房最高?

  T: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请谁帮忙?

  请幼儿用工具测量(提醒测量要求)

  T:蓝衣服的猴子说,它最高,我就住这了。

  T:工人们真辛苦,帮小猴子们造了又高又稳的楼房,现在去休息吧!

  《造高楼》课后反思:

  平时在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很喜欢建构游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观察到小朋友在建构游戏中,房子建的高一些就会倒塌,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围绕“造高楼”的主题进行交流游戏,掌握将两层楼房建牢的本领。孩子们对美工游戏“建高楼”十分感兴趣。在引导讲解后,孩子们就开始自己制作了。自己粘合一个正方体或者长方体时孩子们都能很好的完成。但是孩子们在粘合两层大楼时却遇到了困难。

  处理措施于是,我让孩子们先停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将我建的高楼拆开观察,我是怎样建的,怎样让他们建的牢固的,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高楼不倒的秘密。孩子们通过探索观察了解到了其中的秘密,我再加以总结后让孩子们再次尝试。这次孩子们的高楼就都建的又高又稳啦。

  评析 在以后的活动中要让孩子多去自己探索尝试,这样不止老师不会教的很累,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