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2024-02-05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写本课九个生字,能根据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榴生长过程、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重点】

  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根据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幻灯片、准备一个石榴。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课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拿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我这里有一首关于石榴的儿歌,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儿歌)一起来看看石榴的照片。

  4. 这就是石榴。(课件出示照片)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过渡:那么,课文到底写了石榴的什么呢?

  1.下面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相关内容并总结,真了不起!)

  2.你们也想像老师那么读好课文吗?试一试吧!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生字可多拼读几遍。

  3.看黑板,你能读好这些字吗?

  4.交流生字。

  5.要想读好课文啊,读好这些词语是关键,自己先练习吧!(出示课件)

  6.开火车读词。

  7.词语读得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一定也能读得很棒。男女生竞赛读。

  三、细读感悟:(15分钟)

  过渡: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课文到底是怎样具体石榴的。

  1.请大家找一找写石榴叶子的句子,读一读。

  2.这一段中,除了写石榴的叶子,还写到了石榴的什么?

  比较一下写叶子和花朵句子,你更喜欢哪个句子。

  3.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是怎么长大的呢?(先看短片再总结颜色变化。)

  4.介绍完石榴果实颜色的变化,课文用两句话具体描写石榴果实的句子,我特别喜欢,你喜欢吗?

  猜一猜我为什么喜欢。

  你能读出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心情吗?

  5.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搬的子儿一颗一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清爽无比。(教师一边拿石榴做剥皮、品尝到动作,一边口述文章最后一段内容。)

  6.齐读这段文章。(读得好的可以品尝石榴。)

  7.课文用哪些词描写石榴的颜色,又用哪些词描写味道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四:(2分钟)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四、写字指导:(根据时间而定,注意提醒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10分钟)

  五、布置家庭作业:

  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市场上的新水果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正确书写6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几句话。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理解4个词语,正确书写6个汉字。

  2、理解“热闹、成熟、急切、甜津津”4个词语,并能选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题:石榴,领读:榴(liú)。(指出该字在“石榴”中应读轻声。)

  2、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石榴?吃过石榴吗?谁来说说石榴是什么样儿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简介石榴)

  3、指导读好课题。

  4、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枣庄,去看看那里

  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

  媒体出示第一小节,指导读好第一小节。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导:

  (1)“喇叭”的“叭”读轻声。

  (2)“红白相间”的“间”读jiàn。

  (3)“越开越盛”的“盛”是多音字。

  (4) 说几个和“甜津津 郁郁葱葱”一样形式的词语。

  (5)“摘 挂 扒 ”是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字形上的相同点:都是“提手旁”。做动作理解意思。

  (6)“顿时”:表示时间很短。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读词语。

  (2)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第一小节:我的家乡枣庄有闻名中外的石榴园。

  第二小节:介绍了石榴树叶和石榴花。

  第三小节:介绍了石榴果成熟的过程。

  第四小节:介绍了石榴味道。

  (3)指导读长句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喇叭。

  说话训练:

  一朵朵( )的石榴花开在( )的绿叶中,仿佛是( )。

  三、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抽读词语。

  2、写字指导:顿、熟

  (1)重点指导“顿”: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边的“竖提”不要写成“竖弯勾”。

  重点指导“熟”: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上边右半部分的“点”不要漏掉。

  (2)学生观察其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作者之所以那么喜爱石榴是有原因的。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3

  [说教材]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说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4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说教法、学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听读想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四、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五布置作业

  以上是我对《石榴》一文的教学校思路进行进行总结,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4

  课前2分钟:马上就要上课了,老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组关于石榴的图片。(课件演示)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石榴》。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小朋友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点击课件)谁来读一读?老师最喜欢看见你们高高举起的小手。

  生:读。

  师:你读得真准确。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你的声音从话筒里传出来真好听。谁还想读?

  生:读。

  师:同学们今天读得都很准,老师在上节课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词,大家都读对了 。

  二、自读感悟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借助语言文字,走进石榴园。认真读,仔细想,(点击课件)你在石榴园都看到些什么景物?边读边用笔划划、写写,标出自己喜欢的内容,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请小朋友们把书捧起来,开始吧。

  生:自读。(师巡视、了解)

  三、研读交流

  师:小朋友们读得都很认真,相信你们的发言会更加精彩。在石榴园都看到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告诉大家听。

  △叶

  生:我看到了石榴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师: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儿的叶子?

  生:我看到的是嫩绿的叶子。(点击课件)

  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生:“春天来了……”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理解真好。还有什么样儿的叶子?

  生:我看到的是郁郁葱葱的叶子,是从“到了夏天……花”这句话中知道的。

  师:(点击出示叶子图)这“郁郁葱葱”的叶子给你什么感觉呢?

  生:叶子给我很绿的感觉。

  生:长得很茂盛的感觉。

  师:你真会读书,能把这种茂盛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

  师:不错,谁能让这叶子长得再茂盛些?

  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大片郁郁葱葱的叶子。通过刚才的朗读,现在,说说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叶子?(点击课件)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嫩绿的叶子。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郁郁葱葱的叶子。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茂密的叶子。

  △花

  师:在石榴园,小朋友们还看到哪些喜欢的景物呢?我们接着说。

  生:我看到了石榴花。

  师: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儿的花?

  生:火红的石榴花。

  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呢?

  生:读。

  师:(点击课件:出示“到了夏天……”。)谁也看到了这火红的石榴花,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这花的颜色多吸引人啊!继续说,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榴花?

  生:我看到了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枝头的石榴花。

  师:“密、挂满”说明石榴花怎么样?

  生:说明石榴花很多 。

  生:说明石榴花特别多。

  师:(点击课件)对,老师读了这些文字后,画了一幅画,也想表现出石榴花的多,想请同学们评一评,好不好啊?

  生:好。

  师:(点击课件)

  生:画得不好,因为花不多。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师不服气。

  生:因为书上是这样写的“花越开……”,我从“密、挂满”几个词知道了花很多。

  师:老师接受你的意见,把画改一改。(点击花1)同学们,行不行?

  生:不行。

  师:(点击花2)

  生:不行。

  师:(点击花3)现在可以了吗?

  生:(意见不一)

  师:小朋友们都很有主见,认为行的小朋友有什么理由?

  生:我认为行了,因为花已经很多了。

  师:说的好像有些道理。(对着说不行的小朋友)这位小朋友真勇敢 ,敢和大家唱反调,大声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认为不行,因为花还没有挂满,枝头还有空隙。

  师:你真会思考,看得也很仔细,看来还要再改。(点击花4)好了吗?

  生:好了。

  师:(点击回到文字)能不能把花的多朗读出来?

  生:读。

  师:花不够多,就像老师开始的画一样。

  生:读。

  师:花好像多了。

  生:读。

  师:能再多些吗?

  生:读。

  师:用心听的小朋友想给他提个醒吗?

  生:我发现他把“盛”也读成了“密”。

  师:你再读读,老师相信你能行。

  生:读。

  师:读得真好。而且你把挂满读得特别重,好像一下子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花。还有哪个同学能像他这样读?

  生:读。

  师:你读得特别慢,好像花儿在一朵一朵地盛开。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通过你们的读,我们看到了挂满枝头的石榴花。小朋友们还看到了怎样的石榴花呢?

  生: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

  师: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读。

  生:走近看……

  师:(点击课件)认真读读这句话,你感觉到这句话写的石榴花怎么样?

  生:活泼、可爱。(板书:活泼)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生: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吹什么?

  生:吹喇叭。

  师:是怎样吹的?

  生:鼓着劲儿吹的。

  师:鼓着劲儿吹是怎样的?(生自由表演)谁来表演表演?就请你们吧,打扮得很可爱的小姑娘。

  生:(演)

  师:她们表演得真好,从她的表演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生:调皮!

  师:对,这句话就该读出石榴花的调皮,谁来试试?

  生:读。

  师:调皮吗?谁再读读?

  生:读。

  师:还不够调皮,谁再试试?

  生:读。

  师:你把“呢”读得长长的,让人感觉到你对石榴花的喜爱。(点击课件)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石榴花有了新的感受。说说你现在看到了怎样的石榴花?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挂满枝头的石榴花。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调皮的石榴花。

  △子儿

  师:在石榴园,小朋友们还看到哪些喜欢的景物呢?继续汇报。

  生:我看到了石榴的子儿。(板书:子儿)

  师: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儿的石榴子儿?

  生:玛瑙般的、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师:对,仔细读读这段文字,看看石榴子儿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点击课件)

  生:美丽、漂亮。

  师:你真会读书,这样的石榴子儿让人看了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

  知道什么是玛瑙呢?

  生:是一种宝石。

  师:你懂的真多。老师带来了一些玛瑙的图片,和大家分享。(点击玛瑙图片)怎么样?

  生:好美呀!

  师:(点击子儿图片)这是石榴子儿的图片,作者为什么把石榴子儿比作玛瑙呢?

  生:因为它们都很美。

  生:因为它们都很晶莹透亮。

  师:谁来读读,把它的美丽诱人读出来。

  生:读。

  师:读得有滋味,书读到这儿,说说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子儿?(点击课件)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玛瑙般的石榴子儿。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红白相间的石榴子儿。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晶莹透亮的石榴子儿。

  △ 石榴

  师:在石榴园,小朋友们还看到哪些喜欢的景物呢?我们接着说。

  生:我看到了熟了的石榴。(板书:石榴)

  师:你看到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呢?

  生:有的咧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师:(点击课件)读读这句话,看看这样的石榴是怎样的石榴啊?

  生:我觉得石榴很高兴。     

  师:对啊,从“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我们感受到了熟透了的石榴是高兴的,老师想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下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要演出高兴。谁敢来试试?

  生:(演)

  师:你们真会演,还有了笑声,更让我们感觉到高兴了。整个会场的老师都被你们感染了。那想不想看看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的石榴的样子?

  生:想。

  师:(点击课件,欣赏)我们看到了高兴的石榴,那我们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生: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师:你试试。

  生:读。

  师:老师听到了高兴,但还不够,谁再试试?

  生:读。

  师:老师感觉到你把“笑破了”三个字读得特别响,你真高兴啊!谁还想读?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们仿佛看到了高兴的石榴。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读出了高兴。再读读课文,你们还看到怎样的石榴果实呢?

  生:我看到了着急的石榴。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这个感受的?

  生:从“急切”这个词读出来的。

  师:你知道“急切”什么意思吗?

  生:“急切”是着急的意思。

  师:对。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能感受到石榴的什么呢?

  生:调皮。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

  师:对,你真会读书。再读,看还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石榴的什么呢?多读书,每次都会有意外的惊喜。

  生:(生说不出别的感受)

  师:没有新的感受吗?不着急,我们先来替石榴娃娃想象一下,它现在会说些什么?书上说(点击课件“成熟的喜讯”,变成红色)它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如果现在它看到有人来到它身边或从它身边走过,它会对看到它的人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生:快看看我吧,我熟啦!

  师:对,这就是成熟的喜讯,把这喜讯叫得响亮些,让更多的人听到。

  生:(大声喊)快看看我吧,我熟啦!

  师:它还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熟了,我多了不起啊!

  师:现在你们对成熟的石榴有了新的感受了吗?

  生:它很自豪。

  生:它很兴奋。

  师:对,原来它那么着急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好消息告诉别人听。那理解了它为什么那么着急吗?他真的很兴奋啊。试试看,能不能把这种兴奋的感受读出来?

  生:练读。

  师: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

  生:读。

  师:你读得很调皮、兴奋,再急切点就更好了。你再试试。

  生:读。

  师:真不错,谁再来读?

  生:读。

  师:“成熟的喜讯”读得很响亮,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自豪。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对熟了的石榴有了新的感受。(点击课件)说说,你现在看到了怎样的石榴?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高兴的石榴。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骄傲的石榴。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自豪的石榴。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急切报告喜讯的石榴。

  四、操练

  师:刚才同学们走进课文,借助语言文字,仔仔细细地浏览了石榴园,有了许多新的感受、新的收获。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写一写 。(点击课件)

  生:写(配上音乐)         

  师: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我们看他们都写了些什么?

  生 :在石榴园,我看到了嫩绿的叶子;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看到了熟透的石榴;看到了像玛瑙般的石榴子儿。石榴园真美呀!

  师:你说的真好,能把文中的词变成自己的呢!

  生 :在石榴园,我看到了茂盛的叶子;看到了活泼的石榴花;看到了自豪的石榴;看到了晶莹透亮的石榴子儿。石榴园真让人流连忘返呀!

  师:你说的真棒,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了。

  生 :在石榴园,我看到了茂密的叶子;看到了鼓着劲在吹的石榴花;看到了乐得笑破肚皮的石榴;看到了红白相间的石榴子儿。石榴园真让人喜爱呀!

  师:从你的回答中老师看出了你对石榴的喜爱。(板书:喜爱)

  五、小结

  师: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仔细读书、大胆表演、敢于想象、用心朗读,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了课文,看到了石榴园里诱人的景物,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相信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学语文,会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对语文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语文会越学越好。下课。

  附板书:

  石        榴

  叶      花       石榴     子儿

  喜   爱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5

  一、看拼音写词语:

  xǐ xùn      fǎng fú      shèn zhì      tián jīn jīn

  (         )  (          )  (           )    (               )

  chí míng zhōng wài     yù yù cōng cōng

  (                    )    (                     )

  二.形近字组词,

  迅(        )   扒(        )   杜(        )   佛(        )  咧(        )

  讯(        )   趴(        )   肚(        )   拂(        )  裂(        )

  三、写近反义词

  急切         活泼       晶莹

  四、给画横线的字注拼音:剥开(        )   紧偎(        )   相间(        )

  五、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枝条  (        )的叶子  (        )绿叶(         )的喜讯

  (         )的石榴花  (          )的小喇叭    (          )的石榴

  笑得(            )    (              )地谢    (            )地扒开

  六、写出句子的修辞方法。

  1、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  (        )

  七、语段分析:

  (一)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用横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描写外皮颜色变化顺序的词语是———————————————————

  3、这段话抓住了石榴的(              )和(               )来写。

  4这段话中2、3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好在(                         )。

  (二)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把(          )比作(                 )。

  2、石榴的味道是(          )(            ),让人感觉(                     )。

  3、照样子写词语:(要求写卷子中没有出现的)

  苍苍茫茫(           )(           )(           )(           )

  酸溜溜(             )(             )(          )(            )

  红白相间(          )(          )(          )(          )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的朗读,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4.使学生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5.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仿照第四节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石榴娃娃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读通课文,能自己探索、学习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呢,老师和大家一起到一个新的王国去作客,愿意去吗?(教师指大屏幕)看什么王国?(学生自由说:石榴王国。电脑出示课题)石榴王国的小主人来欢迎大家了,到了石榴王国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教师归纳) (电脑出示生字)过渡:要读通课文,先得看看这些新朋友你认识了多少?你怎么认识的?

  二、学习生字、词。

  1、边读边打拼音,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相机出示生字

  识记字型

  熟字加部首:榴 驰 抽 露 扒

  熟字换部首:讯 剥 津

  笔顺:嚼

  书写

  左窄右宽:榴 驰 抽 扒 讯 津 嚼

  右窄左宽:剥

  上窄下宽:甚 至

  2、(齐读)

  3、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看看课后拼音。

  三、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过渡:这些生字词、回到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吗?(学生自由说)别说大话,想自己先练读练读吗?请小朋友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读得最好!

  (电脑显示黑屏,以免影响学生视力)

  1、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回察看。

  2、检查。

  (1)课文一共几小节?

  (2)请四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四个小节,其余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如有读不准的字、词、句,教师相机打断纠正)例如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四、我的十分钟。

  1、课文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

  ①小组讨论。(小小组学习)

  ②指名回答。(边回答边送石榴标签)

  ③请拿到标签的小朋友上台,那位小朋友根据石榴生长过程给他们排排队。(请小朋友上来排序,在不断调整中排正确)

  2、请小朋友把石榴标签贴在黑板上。

  3、那位小朋友连贯的说一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五、过渡

  石榴娃娃都在为你们喝彩呢!多么可爱的石榴娃娃啊!我们一起再把课文来读一读吧。

  六、学习难写的生字。(电脑显示)

  1、同学们你们看看那些生字难写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讯"、"嚼",教师范写)

  2、指导学生开始描红。(教师来回查看,随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3、给生字找朋友。

  讯( ) 甚( ) 净( )

  迅( ) 其( ) 津( )

  七、自主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根据各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抄写遍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板书:叶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火红的石榴花

  石榴花开得多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

  石榴花很可爱(活泼)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

  (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齐读。

  5、体会石榴果的可爱(在石榴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读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划出横线: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出示图片)请你来排一排:先是 逐渐 最后 。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你还看到了什么?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

  (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

  6、我的十分钟(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出示石榴)(台下一片小声惊呼)

  想尝尝吗?有个条件:先得仔细瞧瞧,长得可爱吗?谁能不看书说说?

  在投影仪下,用小刀切,然后轻轻掰开,看见了什么?谁来形容?并展开想像,像什么?体会“晶莹”的意思。

  由小组长分发,大家来品尝(说动词:取下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呀!):谁能形容石榴的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你能用别的词语表达吗?

  师总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_(可爱)、花_、果_,里面的子儿也_,(板书:可爱 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出示:抓住特点)

  板书设计:

  石榴

  颜色

  石榴 形状 特点(可爱)

  味道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景,以读为主线,让学生看看、读读、议议、练练从而不断感悟。

  四、教学准备:石榴娃娃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板书设计

  颜色

  石榴

  形状

  特点(可爱)

  味道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能力目标: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能自己探索、学习课文内容。

  3、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枣庄石榴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弄清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习生字词。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景,以读为主线,创设活动场景,让学生看看、读读、议议、练练从而不断积累、感悟。

  四、教学准备:石榴娃娃的卡片,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石榴

  抽枝

  长叶

  结果

  成熟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那,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到一个新的王国去作客,愿意去吗?(教师指大屏幕)看什么王国?(学生自由说:石榴王国。电脑出示课题)石榴王国的小主人来欢迎大家了,大家高兴吗?(学生自由回答)到了石榴王国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教师归纳)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通过阅读课文去解决它们)是啊!同学门在课文中能得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电脑出示生字)过渡:要读通课文,先得看看这些新朋友你认识了多少?你怎么认识的?

  二、学习生字、词。

  1、边读边打拼音,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教师随时做好退居二线的准备,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

  相机出示生字:

  2

  、请学生一齐读一读两会生字、词。(齐读)

  出示二会字词

  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看看课后拼音。

  小结:我们语文是个大课堂,只要你像刚才那些小朋友那样,在和亲朋好友交谈中、在出门逛街时,在读课外书报时……处处留心,不断积累,一定会学到许许多多生字词、还能学到许多课本中学学不到的语文知识。

  三、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过渡:这些生字词、回到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吗?(学生自由说)别说大话,想自己先练读练读吗?请小朋友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读得最好!

  (电脑显示黑屏,以免影响学生视力)

  1、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回察看。

  2、检查。

  (1)课文一共几小节?

  (2)请四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四个小节,其余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如有读不准的字、词、句,教师相机打断纠正)

  (学生评价)你最欣赏他读的那些句子或者那些句子你还可以读得更好?可以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把难读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例如: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四、再读课文,学生讨论

  小节过渡:同学们确实读准了生字词,读通了句子,看来这次来石榴王国作客已经有了收获。那么,课文究竟是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有可能部分同学知道,有可能都不知道)你们是自己读懂解决,还是就王老师告诉大家。(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查看)

  1、课文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

  ①小组讨论。(小小组学习)

  ②指名回答。(边回答边送石榴标签)

  ③请拿到标签的小朋友上台,那位小朋友根据石榴生长过程给他们排排队。(请小朋友上来排序,在不断调整中排正确)

  2、请小朋友把石榴标签贴在黑板上。

  3、那位小朋友连贯的说一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六、过渡:石榴娃娃都在为你们喝彩呢!多么可爱的石榴娃娃啊!我们一起在把课文来读一读吧。

  七、指导写字。(电脑显示)

  1、同学们你们看看那些生字难写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讯、嚼,教师范写)

  2、指导学生开始描红。(教师来回查看,随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根据各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抄写遍数)

  第二课时(简案)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感悟:

  小朋友们愿意把课文中你觉得最可爱的地方读给其他小朋友听听吗!先请小朋友在下面练练。

  1、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2、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3、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1、学生练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石榴的可爱。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

  相机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四、读写结合。

  1、总结写法(按植物生长顺序,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指导学生任写一种植物。

  2、学生练习写作。(根据学到的方法写一种植物的成熟过程)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巧借报纸,激发兴趣

  1.共读报纸

  (1)出示刊登石榴园广告的报纸选段。

  (2)借助报纸内容理解“驰名中外”,朗读课文开头。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认读二类字“榴”。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1.检查预习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2)随机出示含有生词的句子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随机指导学生确定多音字读音的方法,查字典明确文中容易误读的多音字的字音。

  (4)随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甚”和“至”。

  2.理清文脉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2)理解第4自然段的大意。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

  (4)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说出石榴的生长过程(课文2、3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读对话,体会表达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出示课文2、3自然段: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学生自读,谈谈对这段文字的整体感受。

  (2)学生默读,寻找描写有趣的地方。

  2.师生间互动对话

  (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有趣的地方。

  (2)重点研读以下两个语段,教学时随机安排先后顺序。

  语段一:第2自然段关于石榴树开花的描写

  ①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随机标记关键词语)

  ②图示感受本喻体的形似,学生朗读对应语句。

  ③引导学生感受本喻体的神似。

  抓住“火红”一词,拓展科学书籍中对石榴花色彩的描述。

  补充“火红”用于石榴花的根据(即相关诗句)。

  让学生诗文对照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欣赏画面,深化学生感悟,指导学生朗读。

  ④发散学生思维,给喇叭吹奏的乐曲起个名字。

  语段二:第3自然段中的两个拟人句

  ①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相机介绍“拟人”手法,随即标记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②引导学生体悟“甚至”的用法。

  观察画面,讨论是否可以调整顺序。结合对“甚至”一次的体悟进行有感情朗读。

  ③带着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抓住“张望”一词展开想象,透过文字,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情感升华,课外延伸

  1.情感升华

  (1)让学生猜猜本文原作者。(揭晓:是一个孩子,后由编者适当改编)

  (2)组织学生讨论小作者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预设:从观察、情感、修辞手法等角度寻找原因)

  (3)随机引导学生再看课文开头,抓住“家乡”二字升华情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课外延伸

  (1)课后品尝水果,下节课学写一种水果。

  (2)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拿《石榴》比对着读,在阅读中积累写好一种的水果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文章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尝石榴的过程。本文虽然不是出自名家手笔,但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精当的比喻和拟人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由于此文编排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是本册唯──篇状物类文章,因此对作者表达特点的体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领悟写法应该是本文学习的价值所在。

  对于刚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应该具备,但对于文中一些多音字容易出现误读,需要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和学习实践。在内容理解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能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但对于作者情感的体悟、写作手法的运用、观察事物的方法等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初步体会用比喻、拟人的写法能够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3.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上课时带一本字典。

  老师:课前谈话需要的物品,教学课件。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朗读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4.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描写石榴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朗读法。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

  2.寻找石榴的图片与资料,并与课文中的描写加以对照。

  3.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树木的诗文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

  (五月榴花照眼明等)

  (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2、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板书课题)

  3、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出示有关的石榴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二、认识文体,明确目标。

  1、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学习过程,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回忆有关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

  (发挥学生主动性,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能归纳说出石榴形态美和精神美;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能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方法:读、赏、析。)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朗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问题。

  (1)、阅读本文后,说说作者对石榴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2)、文中说石榴是最可爱的,你认为石榴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找出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段中的“最可爱”一词既是本段的核心,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用石榴和其他树木作对比,只用几句话就点明了自己对石榴的态度;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文章的思路:(1)、课文9节,可分为三个部分㈠(1)点明石榴的可爱㈡(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㈢(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2)、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四、合作交流,品味朗读

  1、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石榴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你最喜欢哪些语句?并说一下自己的理由。(小组讨论)

  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2.明确方法:读了示例,注意斜体字,说说品味语言应从哪里入手?

  (明确:修辞手法及其效果,语句所蕴含的感情等)

  2、就你所喜欢的语句或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调和感情的把握。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学生:朗读,评价)

  3、写物是为了言志,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外在和内在特点理解文章所言的“志”。

  (明确文章所写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五、,解读探究,深化情感

  1、你怎样理解“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一句

  2、文章最后赞美夏天,有人说石榴是本文赞美的主体,赞美夏天是否冲谈了主题了呢?

  六、写作评价,拓展延伸

  1.设疑:假如要你以“竹”为题,写一咏物寓理的话,你会怎样写?

  (学生各抒已见)

  2.对照课文的写法,评价以下一篇小作。

  (“竹子常年青绿,圆柱形的,中间空的,叶片扁平,有平行脉。屋前屋后,只要有一点点的水份,都能茁壮的成长。开始是尖尖的芽笋,继而成了青嫩的小竹苗,成了高大的随风摇曳的毛竹。风来了,它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南,又一会儿向北。因为太长了,所以只能听任风的摆布。看到毛竹,我就会想到那些在艰苦的条件下仍能茁壮成长,不畏严寒,努力向上的人们,他们是英勇的人,是精英。”)

  (引导学生评价,再次明确托物言志所写物的形与神的结合,“物”与“志”的一致,以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六、【知识连接】《枫叶礼赞》

  课后作业: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本文的写法,任选一种花草树木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设计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10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三、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有的……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1、了解石榴的外在、内在特征,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借石榴抒发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与精神。

  3、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成就。

  4、掌握本课的字词。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赋予石榴的形象和感情。

  课件准备:

  ①本人自创开发的《石榴》(Authorware版);②网上挑选的《石榴》(ppt版)。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朝读:①自读课文;②利用工具书预习生字词,读懂词义读准字音。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之中有谁吃过石榴,或看到过石榴树?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看到的、知道的石榴,然后教师打开《石榴》课件(Authorware),展示其中的两个模块“图片欣赏”“石榴简介”。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图片,一边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

  石榴,别名安石榴、海石榴、若榴、丹若等。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小亚细亚国家,传说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安石国传入中国,因红色果实垂垂如赘瘤而得名。因一说其种来自安石国,故名“安石榴”;二说其种由东海新罗国(朝鲜)引入,而名“海石榴”。

  石榴为落叶小乔木。在热带为常绿树。分花石榴和果石榴两类。生长健壮,树高5米左右,树干灰褐色,嫩枝黄绿,枝端刺状。叶对生,倒卵状长圆形,似柳叶,叶面有光泽,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有单瓣、双瓣,花多红色,并有黄、白、玛瑙及红白相间等色,花瓣皱缩,花期5~8月。果实球形,黄红色,内有多数子粒,多汁可食,甜而带酸。

  石榴枝繁叶茂,红花绿叶,十分美丽,为夏季重要花木。初夏之际,繁花似火,凝红欲滴,点缀于绿叶之中,让人感到“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石榴传入我国,深受人们喜爱,被定为农历5月的“月花”,5月被称为“榴月”。现在我国除极寒地区外,均有栽培分布。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西班牙把石榴作为国花,栽种特多。

  石榴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之一,其果色艳丽,风味优美,营养价值较高。古人把它比作“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称之为“水晶珠玉”,列为果中珍品。在中国及东南亚各地,石榴是中秋佳节的应节果品,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多年来,畅销不衰。

  二、交代任务,板书标题、作者

  1、首先介绍郭沫若:①阅读勾画教材上关于郭沫若的注释;②展示课件中的“走近郭沫若”,了解其生平地位主要作品。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他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创作了诗歌、散文、戏剧等大量文学作品,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邓小平称他是继鲁迅之后的“我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学习他的一篇散文作品《石榴》。

  三、了解朝读预习效果,检查字词读音:先展示课件中“生字教学”模块的第一页,点读;再展示课件中“生字教学”模块的第二页,集体订正。

  四、朗读课文(课件中有配乐朗读)

  五、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教师介绍《石榴》的写作背景:(打开课件的“写作背景”模块)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政界人物、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借石榴托物言志,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奋发、热情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情的追求

  (3)讨论分层:打开课件“课文分析”模块中的第一块“课文结构”,师生共同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得出:“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由此先将本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石榴树,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具体描绘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研读第一部分:

  1、朗读(点读或齐读)

  2、作者是怎样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来的,是直接引出来的吗,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将一般的树木和少数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

  3、“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题,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情感,总领全文。

  过渡语:石榴的“最可爱”究竟体现在哪里呢?下节课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从哪些方面对石榴进行描绘?

  先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再写石榴的花;后写石榴的果实。第2段:枝叶美;第3—5段:花朵美;第6段:果实美。

  2、学习第一层:

  ①男生齐读,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韵气质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

  ②思考:石榴的枝叶美在哪里?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③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表现石榴的枝叶美?(对比,把石榴和梅柳来作比较);

  ④“梅柳之长”,“梅柳之短”各指什么?(长:奇崛清新;短:枯瘠柔媚);

  ⑤小结:第2段,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石榴的枝干、叶片分别同梅树、杨柳树相比:第一、二分句先说石榴与梅树、杨柳树的相同点;第三、四分句分承第一、二分句,突出石榴与梅树、杨柳树的不同点;第五、六分句进一步写比较的结果,充分肯定石榴取长去短的特点,“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3、学习第二层:

  ①女生齐读3—5段;

  ②第3段写花的什么,“最可爱”的原因是什么?写花的颜色(色彩)和品格(习性)。颜色:深红;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之所以“最可爱”,是因为它既有形态美——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

  ③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为何如此比喻?两者有何相似点?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石榴和心脏都是一样的鲜红,一样的火热把石榴,把石榴比作夏季的中心——心脏,这表明作者对石榴高度的赞美,突现了石榴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

  ④第4段写什么?由花骨朵到花的演变过程(骨朵:没有开放的花朵)作者把这个过程称为什么?

  “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⑤第5段写什么?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由花到果的变化,主要写颜色和形体的变化。颜色:红—金黄;形体:花瓶——金罍。结合课件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感情。

  4、学习第三层:我们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领略了石榴花的热情奔放,我们再来看看石榴的果实

  ①朗读课文

  ②石榴果实成熟时是什么样子?似破口大笑,籽粒透明光嫩;

  ③这一段语言运用有什么特点?运用拟人比喻,语言生动准确,形象写出了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样子。

  5、小结:读完第二层,我们可以看到本文在状物上有什么特点?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二、研读第三部分:

  1、齐读

  2、文章先说“我喜欢夏天”,再说“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再次把石榴花比作“夏天的心脏”,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

  作者说“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一种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石榴的花又因它的形态色彩美和精神美,因它那“奇迹”般的充满“妙幻”的发展变化美,成为石榴树“最可爱”的部位,要是没有它,夏天将显得黯然无光、索然无味,所以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再次把石榴花比作“夏天的心脏”实际上就是赋予石榴(像夏天一样)热情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和品格,表达了对石榴高度的热爱和赞美,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作者先说喜欢夏天,其实是一种衬笔。

  3、“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什么意思?流口水了

  三、总结全篇

  1、主题(写作目的):本文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和热情的赞美,赞扬了不怕威压、敢于斗争、热情向上、充满活力的品格与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人生追求。

  2、写作特色:

  ①抓住特征,生动细致地描摹;

  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四、落实课后作业,另外设计几句推销石榴的广告词。

《石榴》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能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本课教学光盘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谁能来说说你见到的石榴?(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同学们说得不错,老师今天要把你们请到石榴园,请你们欣赏一下石榴的姿态。(点击光盘,欣赏视频)

  二、自读课文,梳理文脉

  1.石榴园的美景把我们深深吸引住了,同时被吸引住的还有一位石榴园所在地——山东枣庄的中学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自己的咸受,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石榴》(学生齐读课题)

  2.我们先来听一听,他是怎么描写石榴的?(点击光盘,欣赏课文朗读)

  3.同学们一定也想学一学,看看中学生大哥哥是怎么把石榴写得这么美的。好,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自读两遍课文。注意老师的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老师要来看一看,课文的词语你们学得怎么样了?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抽出长出开出

  枝条叶子石榴花

  露出剥开红白相间

  嫩绿 绿黄色

  火红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组织学生用“小弹簧”的游戏来读词。

  4.观察词语,发现秘密

  老师这样排词语,是有一定原因的。请大家看第一组,你看出什么了吗?(动词与名词一一对应)请同学们根据这六个词语练习说一句话。

  第二组词呢?(多音字)眼睛真亮,奖励你们玩一个小游戏。(点击光盘,玩游戏“练武厅”,以巩固多音字)

  第三组词呢?(表示颜色)那老师为什么不把它们写在一排?(分别描写了不同的东西)对了,这样一理,文章描写了什么你就会清清楚楚了。请你带着对文章最初的了解再去读一读课文。

  5.检查朗读

  三、教学生字,描红仿影

  1.让我们一起翻开电脑老师送给我们的电子字典。(点击光盘,看电子字典)

  教师要相机进行“抽”、“扒”的义项选择训练,注意“仿”的笔顺,练读“佛”的句子进行积累。

  2.再来看一看,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亮呢?电脑老师这儿有不少小秘诀呢!(点击光盘,看字形指导)

  3.开始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本课教学光盘

  3.石榴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石榴》一课,老师想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自备本,听好电脑老师报的词语,开始默写。(出示电脑光盘,进行听写)

  2.开始校对。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

  2.换词训练:驰名中外 声名远扬 闻名中外

  3.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园驰名中外,令作者感到骄傲,这也是作者爱自己家乡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词语)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给你的词语。

  (春夏季节,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叶子,开出了石榴花。)

  2.这一节描写了石榴花的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思考。

  (花的颜色、花的形态)

  3.体会用词的精妙。

  (出示课件: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1)我们在《小露珠》一课,已经见识过这个关联词语了。不过,它用的是越来越……,越来越……,这里变了,用的是越开越……,越开越……,原来第一个词也是可以变换的。你能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吗?

  2)这里有一个词:挂。我换一个词,开,可以吗?为什么?

  (开,是可以的。但“挂”更形象,更生动)

  3)是啊,描写就是在有顺序的基础上要做到生动。让我们走近看,(出示课件: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对啊,这一树繁花充满了成长的快乐,真是热闹。热闹过后,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同学

  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石榴的果实?用笔把你的发现画一画。

  2.颜色变化

  学生说过,教师点拨:课文是怎样把这些表示果实颜色的词连接起来的呢?你注意到了吗?

  (先是……逐渐……最后)

  老师把“逐渐”一词换成“接着”,可不可以?(逐渐体现了颜色的动态变化)

  同学们对颜色变化把握得很好。

  3.形态变化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他们笑的姿态各有不同,有的……有的……(跟读)(点击光盘,欣赏石榴成熟后的姿态)

  大家都看到,石榴成熟后都从树叶之间露出来了。课文中是用的哪一句话来形容?读一读。

  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

  是啊,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他是满怀着深情来写这些石榴的,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同学们可以联系前文第一小节想一想。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这可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本领啊!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怀着和作者一样的情感,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和老师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关注点:玛瑙般的、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等词。

  点击光盘,让学生感性认识石榴。

  2.今天老师和孙志昊同学不约而同地带来了真的石榴。想让大家观察观察,再品尝品尝,看看作者的感受你体会到了吗?你还有没有自己的感受?

  三、回顾全文

  1.当我们把一篇文章全部学完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想想,你会从中悟出一些新的东西来呢!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思考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石榴的?

  对,是石榴的生长顺序。老师这儿也有一道表示顺序的题,看一看,谁能按顺序重新排列?(点击光盘,玩“神奇小果树”)

  2.如果现在你手中有一个水果,你准备从这篇文章里学些什么方法来描述它呢?

  3.一篇文章,让你们收获了写文的方法。如果你们能用这种学习的方法去读其他文章,老师相信你的语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