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2024-01-31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基本的手指指型,能跟随老师正确做动作。

  2、感受手指谣的乐趣,感受手指谣中谦让的品质

  二、活动过程

  1、玩手指游戏引题。在游戏中渗透数数教育:先请幼儿猜测手指组合象什么,在数数用几个指头变的。

  老师:绕绕绕、绕绕绕,我的小手变成什么?

  幼儿:绕绕绕、绕绕绕,我的小手变成剪刀?(幼儿根据手指组合形状进行猜测与模仿)

  (变出小兔子,孔雀等形状)

  2、那小朋友猜猜这个是什么小动物?(手指做出狐狸的样子)

  3、今天老师用手指表演一段手指谣,小朋友听听手指谣里说了些什么?

  4、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手指谣。一句一句的教,小朋友们跟着做

  5、有的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我们让这些已经学会的小朋友表演一下

  6、弟弟表演一遍,妹妹表演一遍,我们看看是弟弟表演的好还是妹妹表演的好。

  (男孩女孩分组表演)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附录:《小狐狸 》

  两只小狐狸,样子很神气;玩着跷跷板,还有转转椅。

  要做好朋友,不能耍脾气;你让我来,我让你。快快乐乐做游戏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手指〉这篇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只手上五个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身体矮胖、最肯吃苦,讨好生活的事情轮不上他”;食指“姿态不苗条,工作复杂,接触危险最多”,中指“相貌最堂皇,取东西能先触到物却不出力”,无名指和小指“体态可爱,但能力薄弱”。

  五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介绍,内容很简单。但是,这介绍却启示了我们思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道理:思考问题,要辩证、客观、全面。所谓客观,就是事物原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作者对手指“五兄弟”任何一个的介绍,都是实事求是的:大拇指比较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而言,就是不够美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做事就是不如大拇指和食指多。辩证,指的是“五兄弟”中,任何一个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不是说因为“做事能力薄弱”就一无是处。全面,指的是,作者观察手指“五兄弟”是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观察思考和比较,客观、全面观察和思考是辩证思考问题的基础。

  所谓在联系中思考,指的是文章的最后,作者找到了五个手指之间的联系:团结一致才能够成为一个拳头,作为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成为一个整体,才成为了美观的、能够劳动的健全的手。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且语言也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接着,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学生叫后,我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指,说说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学生说后,我再导出课题:“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也把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手指》。”(板书:手指)这样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以下的学习。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课件出示以下自读要求:

  1、边读边划出带拼音的生词,读正确。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于这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明确学习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自学完后,再检查自学情况,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及容易读错的词让学生读一读,重点指导:“搔”、“憎”、“窈窕”的读音。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这一步我又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先指名学生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大拇指特点的句子。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这几个词来重点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除了课文中写的,还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这里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拇指的优点,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加深刻。接着,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换成“我”再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拇指的优缺点。最后,引导他们总结出大拇指有所长,也有所短的。(板书:所长所短)

  接着,我用:“大拇指有自己的优点,又有自己的缺点,那其他几个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样呢?”这句话过渡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自学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大拇指最肯吃苦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叫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划出来,说说剩下四个手指的优点及缺点,在说的过程中,结合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附庸”的意思,并指导感情朗读,引导他们总结出每个手指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板书:各有 各有)再引导他们联系到我们人是不是也各自有优缺点,谈谈假如自己就是这五个手指中的一个,你觉得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手指呢?这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不仅是对所学知识、道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是文本中的道理与实践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接着再分角色读一读2—5自然段,体会各个手指的不同特点。

  第三环节,找出总起句,读一读,我先说:“同学们,其实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写出了五个手指的特点,赶快找到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读后再引导他们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第四环节,理解中心句。“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为了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书上的内容,而且还能积累到课外的知识,丰富、深化他们的理性认识,我又出示两句课外的有关团结的名言以及一篇写文具争功的童话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阅读《文具争功》这篇文章也是为学生完成作业题中的第三题作铺垫的。

  第六环节,课外作业布置(课件出示以下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并演一演。

  一二两题作业是学生积累课内外词句的练习。语文新课标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积累,提到有“厚积”才能“薄发”。确实,语文学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步,多阅读,多积累。而第三题则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成功之处:

  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同时也了解了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其次,在品读环节,通过细读品析,着重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幽默性和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旨在渗透写作方法。最后,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自己的某一器官,可模仿本文的'写作方式。

  在授课的过程中,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环节比较齐全,学生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只是,课堂气氛仍不够热烈,学生发言略显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留给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空间。

  不足之处:

  在授课的过程中,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环节比较齐全,学生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只是,课堂气氛仍不够热烈,学生发言略显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留给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空间。

  改进措施:

  1.大力表扬敢于质疑的孩子,让孩子们能够有意识地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拓展思维。

  2.体会文本在把握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应该布局全文,不能把眼光放在一小段内容上。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一、手指练习儿歌(伸出右手带动作表示)

  1122伸伸手,3344点点头,5566弯弯腰,7788扭一扭,9900抬抬腿,动腿,动手和动口。

  二、0的认识:0代表什么?0代表什么也没有。

  顺口溜:0的性格很活跃,自然数离不开0。

  10离开了0,就变成了1(制作小卡片1001)

  20离开了0,就变成了2(制作小卡片20xx)

  30离开了0,就变成了3(制作小卡片3003)

  40离开了0,就变成了4(制作小卡片4004)

  50离开了0,就变成了5(制作小卡片5005)

  60离开了0,就变成了6(制作小卡片6006)

  70离开了0,就变成了7(制作小卡片7007)

  80离开了0,就变成了8(制作小卡片8008)

  90离开了0,就变成了9(制作小卡片9009)

  三、5的组成图:

  1●○○○○41+4=5145

  2●●○○○32+3=5235

  3●●●○○23+2=5325

  4●●●●○14+1=5415

  5●●●●●05+0=5505

  四、5的手指练习:

  1+4=5 2+3=5 3+2=5 3+2=5 4+1=5 5+0=5

  10以内的加减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每当数到10的时候,着重再说一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20的时候,着重再说二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30的时候,着重再说三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40的时候,着重再说四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50的时候,着重再说五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60的时候,着重再说六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70的时候,着重再说七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80的时候,着重再说八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90的时候,着重再说九个10。

  二、10的组成图:1+9=10 6+4=10

  2+8=10 7+3=10

  3+7=10 8+2=10

  4+6=10 9+1=10

  5+5=10 10+0=10

  三、10以内加法计算:

  2+4= 3+6= 4+4= 1+6= 5+4= 6+2= 7+2= 8+1=

  1+9= 3+7= 5+5= 7+3= 9+1= 8+2= 4+6=

  6+4= 2+8= 10+0=

  四、10以内减法计算: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7-1= 7-2= 7-3= 7-4= 7-5= 7-6= 7-7=

  6-1= 6-2= 6-3= 6-4= 6-5= 6-6=

  [page_break] 5-1= 5-2= 5-3= 5-4= 5-5=

  4-1= 4-2= 4-3= 4-4=

  3-1= 3-2= 3-3=

  2-1= 2-2=

  1-1=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100以内两位数的加法练习:

  16+23=39 15+50=65 33+61=94 42+57=99

  31+15=46 60+16=76 15+64=79 32+67=99

  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65-15=5088-33=5599-24=7588-55=33

  99-35=6479-25=5477-25=5299-47=52

  抢答:49-24=2544+55=9988-55=3399-33=66

  74-52=2299-67=3299-58=4199-44=55

  99-67=3299-47=5287-36=5147-25=22

  99-35=6464-14=50

  20以内的加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复习:①5的组成

  ②10的组成

  ③计算:1+93+75+57+39+1

  8+24+46+42+810+0

  三、20以内加法:

  9+9=?左手加10,右手减1=18(此时要熟记10的组成)

  9+8=?左手加10,右手减2=17

  9+7=?左手加10,右手减3=16

  9+6=?左手加10,右手减4=15

  9+5=?左手加10,右手减5=14

  9+4=?左手加10,右手减6=13

  9+3=?左手加10,右手减7=12

  9+2=?左手加10,右手减8=11

  9+1=?左手加10,右手减9=10

  四、两位数的.加法法则:

  十位上的数在左手上加,个位上的数在右手上加,右手满10,向左手加10。

  五、练习计算:

  8+5=?左手加10,右手减5=13

  8+8=?左手加10,右手减2=16

  7+4=?左手加10,右手减6=11

  20以内的减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复习:10的组成

  三、20以内减法计算:

  1.右手够减:

  15-5 15-41 5-3 15-2 15-1

  16-6 16-5 16-4 16-3 16-2 16-1

  17-7 17-6 17-5 17-4 17-3 17-2 17-1

  18-8 18-7 18-6 18-5 18-4 18-3 18-2 18-1

  19-9 19-8 19-7 19-6 19-5 19-4 19-3 19-2 19-1

  2.右手不够减:

  18-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9

  17-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8

  17-8=?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2=9

  16-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7

  16-8=?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2=8

  16-7=?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3=9

  四、两位数的减法法则:

  十位数上的数在左手上减,个位上的数在右手上减,右手不够减,左手去10减。

  五、练习计算:

  15-6 14-7 13-8 12-5 11-6 10-7 9-8

  17-9 18-6 15-8 14-8 13-5 12-10 19-6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zī   tài     xìng  gé      mǔ  zhǐ     sāo  yǎng       yáo   tiáo    

  (      )    (       )      (      )      (       )       (        )

  fù  zá      wēi  xiǎn      jiē  chù      miǎo  xiǎo      niǔ  kòu

  (      )    (       )      (      )      (       )       (        )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纽(    ) 扳(    ) 烫(    )   搔(    )

  扭(    ) 贩(    ) 汤(    )   骚(    )

  涕(    ) 憎(    ) 渺(    )   拳(    )

  梯(    ) 增(    ) 沙(    )   卷(    )

  三、我能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

  a简单   简陋    简要   简朴

  1.周总理的生活十分(     )。

  2.这家人住在村子里一座(     )的小屋里度日。

  3.这道题的要求是,让我们(     )地说出这段话的含义。

  4.有的人觉得这次考试的题目很难,但我觉得很(     )。

  b 陈设    摆设     陈列

  1.这件屋子里(     )了很多装饰物。

  2.博物馆里(     )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3.在一个家居设计中,家居(   )在整个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我能回忆课文内容,概括出五个手指的特点。

  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名指和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能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的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丧命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出来,又往何出去。

  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盲人提灯笼”是歇后语,其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词中的字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借花献佛

  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善至乐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名全文主题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盲人的故事对“盲人提灯笼”做了怎样的诠释?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全文的写作目的,想想文章的深刻含义,在下面三项中选一个恰当的做标题。( )

  a 照亮别人

  b 盲人提灯笼

  c 保护自己,方便他人

  参考答案

  一、

  自在   性格    拇指    搔痒    窈窕

  复杂   危险    接触    渺小   纽扣

  二、

  纽扣   扳动    烫伤     搔痒

  扭动   摊贩    热汤     骚扰

  鼻涕   憎恨    渺小     拳头

  阶梯   增加    沙子     卷帘

  三、

  a 简朴   简陋     简要 简单

  b 摆设   陈列     陈设

  四、

  拇指:形状上不美,身体短而胖,头大而肥,只有一个关节,在五指中最能吃苦。

  食指: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工作虽然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

  中指: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曲线优美。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

  五、

  1.多此一举

  2.“花”指盲人提灯笼的故事。“佛”指这位车主朋友。“善”指帮助和关怀别人。“乐”指自己得到帮助和帮助人的快乐。

  3.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4.盲人的故事,说明“盲人提灯笼”不再是多此一举的笑话,而是对人对已都有帮助的好事儿。

  5.a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并能美观地书写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3. 学习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句,领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位老奶奶二十年如一日,满怀信心地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尽管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很想试一试;经过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种子,栽种花儿;最后经过验证,老奶奶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故事表面在写培育纯白金盏花的故事,但作者的真正意图,是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老园丁形象。

  本课的语言描写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对老奶奶美好品质的赞美暗藏在字里行间,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奶奶语言、行动的词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她为了理想,二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追求、探索的美好情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绿手指不仅是指园丁技艺出众,更是指精神的可嘉。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每个人的手指大小、形状、纹理都不一样,但平时学生往往不太注意。本科编排的目标是通过看看、印印、想想、画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手指纹路的形状和大小,初步了解自然世界各种各样的纹理;通过指印的联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想象力。

  【教学目标】:

  1、观察手指纹路的形状与大小,初步了解自然世界各种各样的纹理

  2、能利用手指压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图形,并且在图形上做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自己喜欢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掌握手指的不同部位印出指纹,并对指印进行简单的组合,或在指纹上进行简单的添加线条或色彩,使所印的指纹变成有趣的各不相同的图形难点:怎样印出自己喜欢的美丽画面,体验手指印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教生准备。

  师:水彩颜料,印泥,画纸,范画,课件

  生:湿抹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谜语导入:

  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猜猜它是谁?手指(板书:手指)

  2、观察手指

  师:原来是手指兄弟啊!果然和我们的谜语说的一样呢!那除了名字不同,高矮不齐,你还能发现手指兄弟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粗细,大小

  师:小朋友们还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每个手指的表面上还有一些不一样的纹理,它可漂亮啦!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指纹

  3、引出指印(添加板书:印)

  师:为了更好的观察,老师把手指兄弟漂亮的手指纹理给印了出来(ppt图片)师:你能对照老师的图片找一找它是用手指的什么部位印出来的吗?生边观察边找

  4、初步体验

  师:你想不想来试试看呢?

  生:想

  师:光印还不够,老师还要比一比,看谁能利用我们手指不同的部位印出更多不同的指印,让我们动手吧!

  学生放开了玩,用自己喜欢的颜料,自己喜欢的颜色

  二、初步尝试探究

  师:小朋友们都好厉害啊!印出了那么多不同形状的指印!给自己鼓鼓掌吧!生:集体鼓掌

  1、师:小朋友们这么厉害老师可不能落下,老师给大家来个手指变变变的游戏,看仔细喽投影仪上,印一个手指印!变小鸡(快速)

  2、师:你觉得这个手指印还可以变什么?(出示一个手指印)(三个学生)生:苹果,蔬菜

  3、投影仪上,两个手指印

  师:两个手指印呢?你觉得它像什么?可以变什么呢?

  生:变花、变――

  师:那你自己印的指印你觉得像什么?

  三、更进一步联想

  1、出示一开始的例子

  师:刚才老师变得小鸡好孤单!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开心起来吗?

  生:给它加点好朋友!

  师:主意真不错!瞧它的好朋友来啦!

  师:我们的手指太厉害了,还可以用来作画呢(添加板书:画)

  2、作品欣赏

  3、学生尝试联想,为作品添画

  师:接下来,就来手指印画吧

  (1)要求:可以用事先的纸来继续变,也可以重新来印一幅漂亮的手印画

  (2)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集体指导

  (3)注意清洁卫生:手指沾颜料后要及时擦掉

  四、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

  从印法,画面组合等方面进行评价

  印好的作品上台展示

  五、拓展

  师:除了用我们的小手可以玩出漂亮有趣的画,看看其实还可以用其他东西来玩印的游戏,瞧,你知道是用什么玩的吗?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用手掌、手指、指甲在挤满彩色浆糊的画纸上作画的乐趣。

  2、能和同伴、老师分享作画过程中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二)、活动准备

  1、各种调好的彩色浆糊,四开白卡纸人手一份。

  2、溜冰录像带、抒情音乐各一份。

  (三)、活动过程

  1、集体欣赏溜冰录像,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提问:溜冰是怎么样的?会有什么感觉?你想来试试吗?

  2、幼儿体验作画。

  (1)、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挤在白卡纸上。

  (2)、一边听音乐,一边让手指在纸上溜冰。

  3、师幼一起分享作画过程中快乐的体验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1)、提问:你在溜冰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提问: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吗?

  (3)、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的这幅画象什么?

  4、延伸活动:以《神奇的线描画》为主题,展出孩子的作品。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用手掌、手指、指甲在挤满彩色浆糊的画纸上作画的乐趣。我们要的不是图案的造型,而是让孩子们从中体验、感觉自己的手像溜冰一般的飞舞。听着老师选播的音乐,仿佛在溜冰场,显然这种溜冰并不困难,孩子们越玩越起劲。玩到尽兴的时候,作品也完成了。

  改革的突破点

  绘画材料的与众不同、绘画方式的创新、绘画过程给予了孩子绝对的自由。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 点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 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1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且语言也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接着,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学生叫后,我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指,说说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学生说后,我再导出课题:“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也把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手指》。”(板书:手指)这样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以下的学习。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内容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课件出示以下自读要求:

  1、边读边划出带拼音的生词,读正确。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于这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明确学习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自学完后,再检查自学情况,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及容易读错的词让学生读一读,重点指导:“搔”、“憎”、“窈窕”的读音。读后完成以下填空: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五个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填空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自学课文的第三个要求的检查。学生在说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我就用:“如果这个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会用哪一句呢,赶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句,知道五个手指有强弱、美丑之分,过渡到第三步的教学。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这一步我又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先指名学生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大拇指特点的句子。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这几个词来重点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除了课文中写的,还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这里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拇指的优点,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加深刻。接着,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换成“我”再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拇指的优缺点。最后,引导他们总结出大拇指有所长,也有所短的。(板书:所长所短)

  接着,我用:“大拇指有自己的优点,又有自己的缺点,那其他几个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样呢?”这句话过渡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自学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大拇指最肯吃苦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叫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划出来,说说剩下四个手指的优点及缺点,在说的过程中,结合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附庸”的意思,并指导感情朗读,引导他们总结出每个手指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板书:各有各有)再引导他们联系到我们人是不是也各自有优缺点,谈谈假如自己就是这五个手指中的一个,你觉得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手指呢?这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不仅是对所学知识、道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是文本中的道理与实践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接着再分角色读一读2—5自然段,体会各个手指的不同特点。

  第三环节,找出总起句,读一读,我先说:“同学们,其实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写出了五个手指的特点,赶快找到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读后再引导他们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第四环节,理解中心句。“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为了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书上的内容,而且还能积累到课外的知识,丰富、深化他们的理性认识,我又出示两句课外的有关团结的名言以及一篇写文具争功的童话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阅读《文具争功》这篇文章也是为学生完成作业题中的第三题作铺垫的。

  第六环节,课外作业布置(课件出示以下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

  并演一演。

  一二两题作业是学生积累课内外词句的练习。语文新课标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积累,提到有“厚积”才能“薄发”。确实,语文学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步,多阅读,多积累。而第三题则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

  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单元导言所说,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2、引导全班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①五个手指各有什么特点,②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表格。

  1、检查读书情况,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首先……接着……最后”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总起句。

  4、本文章表达方法上与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完成表格。

  (三)、集体反馈,深入探究,体会写法

  1、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师适当引导。

  2、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表现手法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丽,样子可爱“等词语体会文中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观察表格,体会出文中的对比手法

  (长处——短处,五指之间的不同特点对比着来写)

  3、作者说:“却无爱憎在其中”,真的没有爱憎倾向吗?谈谈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员,你愿意做哪一个手指,为什么?以此来发散生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

  (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理解,随机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的意思。)

  4、教师导读:是呀,正如作者所说——(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美丑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师创设情境:一天,五指发生了矛盾,他们为什么会发生矛盾?结果又怎样呢?请你也仿照本文拟人的手法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人从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这既是对全文写法的练习,也是让生从写作中加强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这也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总结课文:引读阅读链接,是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起来力量就会更强,就是丰子恺先生从手指上得到启示。有位诗人又是这么赞美手的!齐读阅读链接。丰富对手的理解。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②师小结课文

  四、说板书设计:

  略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3

  《手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就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把握内容,我就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

  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运用哪些写作方法把这些手指写得栩栩如生的呢?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运用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都能感受到作者运用排比的写作手法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同时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这样,教学最终目的达到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良好,效果感觉也不错的,因为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文章的知识点为准绳,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作者思想,这才是我这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4

  课文分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读读记记“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2.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师适时补充。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姿态不同

  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握成有力的拳

  教学反思

  课后我还布置了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结果很多孩子能模仿先生的语言风格,幽默地写了自己眼中五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而且很有见解。如:有的孩子认为中指并不向先生说的那样“养尊处优”,反而是“忍辱负重”,每天扛着钢笔写个不停,都累得驼了背。多么生动的比喻啊!由此可见,我们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挖掘不同课文中的写法特点,让学生在仿写、续写、扩写等活动中,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6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

  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单元导言所说,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2、引导全班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表格。

  1、检查读书情况,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首先接着最后”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总起句。

  4、本文章表达方法上与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完成表格。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集体反馈,深入探究,体会写法

  1、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师适当引导。

  2、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表现手法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丽,样子可爱“等词语体会文中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观察表格,体会出文中的对比手法

  (长处——短处,五指之间的不同特点对比着来写)

  3、作者说:“却无爱憎在其中”,真的没有爱憎倾向吗?谈谈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员,你愿意做哪一个手指,为什么?以此来发散生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

  (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理解,随机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的意思。)

  4、教师导读:是呀,正如作者所说——(屏幕出示)“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美丑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创设情境:一天,五指发生了矛盾,他们为什么会发生矛盾?结果又怎样呢?请你也仿照本文拟人的手法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人从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这既是对全文写法的练习,也是让生从写作中加强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这也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总结课文:引读阅读链接,是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起来力量就会更强,就是丰子恺先生从手指上得到启示。有位诗人又是这么赞美手的!

《手指》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7

  今天我们学习《手指》一文。我先把几个层次不同的问题列出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老师适当微调,然后分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组:

  题目: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找出它们的短处和长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第二组:

  题目: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大拇指:……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表达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食指:……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麦粒、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中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无名指和小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这里用的是设问的句式。

  第三组:

  题目: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作者用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说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