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教案集合 篇1
准备:操作板 彩棒 幼儿每人一套教师一套小动物图卡 演示用数字卡一套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操。
二、出示动物图:小兔 青蛙 公鸡。将幼儿分成相应的三队。
教师说: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队表现的最棒。
三、请小朋友把学具拿出来,数一数有几根小棒?(8根)
四、老师分,幼儿模仿。
分成上面7根,下面1根。幼儿数一数一共几根?(8根)数卡摆成分解式 ,(分解式是左右分的,操作是否左右分更直观,老师自己贴数卡,不如让幼儿贴)。幼儿集体说一说:8可以分成7和1,7和1组成8.。教师请幼儿将操作板转动,使上面的转到下面,下面转到上面。出示数卡摆出分解式。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幼儿分解6和2,2和6,3和5,5和3,4和4,教师用数卡摆出分解式。
五、教师出示填空(写在黑板上的)请幼儿填空:8可以分成1和几。然后,幼儿集体读出8的分解式。
六、手指游戏结束。
教学反思:本节数学课,虽然是直观教学,教师有教具演示,幼儿也有操作活动,但是,始终是在教师的束缚下,幼儿按教师的指令操作,在教室的指令下,分解式,在教师的领导下,边说边做手指游戏。幼儿表现的有些无趣。本班39人只有3人能够回答问题(8个人出去3个屋里还剩几个),有十几名数数手指才回答出来,多数幼儿不出声。
改进策略:1、丰富教具和学具2、给孩子探索的空间3、增加延伸游戏活动准备:演示教具大树、小鸟 ,数卡,操作板每人一套,两面双色花每位幼儿8朵。
过程:1、出示大树和小鸟,请幼儿观察。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大树上有多少只小鸟?(8只)如果飞走一只(教师移动一只)树上还剩几只?(7只)教师出示分解式:
请幼儿说一说8只鸟是怎样分得?
2、请小朋友想一想,小鸟还可能怎样分呢?(探索多种分法)请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3、小朋友每人都有操作板和小棒,大家来分一分。可以讨论。随意分。请幼儿所以说自己分小棒的方法,和黑板上的哪一种方法一样?
4、小朋友数一数,我们找到了几种分解8的方法?(7种)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来给分解式排排队吧。(幼儿已有学习7以内分解组成的经验)可以有递增排列,递减排列,互换排列。
5、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
6、延伸活动:玩双色花。两人一组,一人撒开花朵,出现两种颜色。另一人说出8可以分成几和几......
户外游戏:插彩旗目标:熟练掌握8的分合方法准备:数字卡 旋转六面体 红色旗和绿色旗 红色和绿色彩带玩法:每组15名幼儿,分两组,共30人。相对站立。 每队一名领队,按照自己的标志次序轮流掷旋转六面体,掷出数字几,对面的幼儿猜测8可以分成掷出的数和几, 然后将掷子反过来,对了,奖励一步,错了,后退一步。 看谁先走到终点,谁就在终点插上与自己队颜色相同的彩旗。
活动反思:修改后的引导策略有利于幼儿主动思考,给孩子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己来发现分解的规律,后边的两个游戏,使幼儿学得轻松,玩的开心。活动后,提出问题(有8块糖分给两个人,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呢?)有28名幼儿举手,愿意说出自己分过的方法。有十几名幼儿能排出7种分解方法。
结束语: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内在本能,尤其是活动本能]的自发表现,也是幼儿时期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活动本能日后将会逐渐发展成创造本能。因而对儿童的教育,不应加以束缚、压制,也不应拔苗助长,而是应当顺应其本性,满足其本能的需要,如同园丁顺应植物的本性,给植物施以肥料,配合以合适的日照、温度。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境的机会。
教学研究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世界着名教育家关于儿童教育的理念,对于当今幼教改革仍然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教育的真话就是爱,教育要走进儿童丰富的、多样的、神秘的精神世界,让儿童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感受到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遗憾的是,我们对这一教育真话的认识与把握还远远不够,尽管在理论上我们接受了这一点,可在实践中常常被遗忘、丢失。要真正建立起对儿童的爱,最重要的就是要确立科学的儿童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儿童从他们自己的世界中拉出来,安置在成人世界里。成人世界总认为,游戏和工作、科学和想象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儿童则认为,游戏就是学习,游戏就是生活,科学需要想象等等。而游戏是在操作中进行的,操作活动引导策略应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给孩子做和说的时间,给孩子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真正做到更为重要的是"用观念",把这些观念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教学活动引导策略的设计之中,落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
幼儿园的教案集合 篇2
活动目标:
1.丰富对城市和地名的认识。
2.学会与同伴一致地进行对话,并随儿歌轮流对答进行问答游戏。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并快速地接说游戏儿歌。
活动准备:
知道我国一些城市的名称。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提问,引出主题。
教师;你想乘火车到上海吗?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开火车”。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1)全体幼儿边拍手边进行问答游戏。
(2)开火车的人,边拍手边说:‘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
(3)全班幼儿边拍手边问:“开哪里?”和“谁来开?”
(4)开火车的人必须随儿歌的节奏迅速答出“开地方”和“XX人开”。如果答不上来,就停止其游戏一次。
3.教师先扮开火车的人,与全体幼儿进行对答游戏。
教师:“我的火车就要开!”
幼儿:“开哪里?”
教师:“开北京。”
幼儿:“谁来开?”
教师:“大家开。”
接着幼儿扮开火车的人,与教师进行对答,通过这种集体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游戏中的对话。
4.教师扮开火车的人,与个别幼儿进行“开火车”游戏,鼓励幼儿声音响亮地与教师进行对话。
5.教师引导幼儿将火车开往全国各地,丰富游戏的内容。
教师:火车除了能开到北京去,还可开到哪里去呢?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出各省市的名称。然后,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6.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先请一幼儿扮开火车的,大家一起边拍手边回答。教师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将火车开往各个地方,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较快地进行对答。
幼儿园的教案集合 篇3
设计意图:
与孩子们相处,就要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孩子对颜色相当敏感,不至有一位小朋友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秋天一来,叶子就变黄了呢?
孩子们好奇多问是我最喜欢看到的,这证明孩子们在了解这个世界,在适应这个世界,在不断地求知和学习。于是,我就给大班的孩子们准备了这堂课程——秋天的颜色。
教学目标:
1、通过幻灯片展示秋天的景色,主要让孩子们了解落叶,枯草以及丰收的喜庆。
2、让孩子们畅聊自己对秋天是怎样的印象。
3、带孩子们到外面去捡掉落的树叶。
4、让孩子们照着树叶的形状画一幅图画。
5、让孩子们彼此合作手工撕树叶粘成一幅漂亮的画。
教学过程:
1、给孩子放带有舒缓音乐的秋季风景图片,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孩子对美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
2、在各种图片出现时,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你喜欢这样的美景吗?图片可以多选一些不同种类的,例如,收割的场面,一片树海的场面,大海的场面,动物备秋食的场面等等。
3、阳光明媚的十点或者是下午两三点的时候,让孩子们排好队,然后到幼儿园的户外小树下,捡掉下来的叶子,在捡叶子前,告诉孩子们要捡完整的,漂亮的叶子。
4、等孩子们收集完叶子后,带孩子们返回到教室,让孩子们拿出画笔,开始照着叶子的形状画简单的图画。
5、让孩子们休息一下,再让孩子们开始三人三人一组组合起来,用手撕叶子,可以组建成他心中的图画样子。
6、让孩子们在画画,以及手撕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不断地交流,也可以有问题的时候向老师请教。
互动过程:
1、让小朋友们坐成一个圆圈,老师把孩子们画的画或者是撕的画一张一张地展示给孩子们看。
2、让孩子们讲出看到画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是不是很漂亮,是不是很用心等等。
3、让孩子们主动选出绘画里以及撕的画里最漂亮的几张,老师以口头表扬他们。
总结:
秋天的颜色,其实并不仅仅是让孩子们了解秋天的颜色,而是让孩子们真正了解这个季节,包括了丰收,快乐,以及硕果等。而实际上,孩子们通过这样的课程,也会更加对四季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了解。
小班艺术教案小手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观察自己的手,用印画的方法印出手印。
2、创造性地印画不同的手形,体验小手变变变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幼儿印画时画面易脏,要着重辅导。
2、幼儿印画时手容易移位。
活动准备:
绘画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影游戏,丰富相关经验,幼儿活动材料纸及水粉颜料和调色盘
活动过程:
一、小手变魔术。
1、我们有一双能干的手,你的小手会干什么呢?老师的手还会变魔术,边念儿歌,边用双手造形: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变呀变呀变,变成
2、引导幼儿观察手的不同造型,想象手变成了什么,像什么。(山、树枝、仙人掌、花等)
3、师幼共同游戏,体会用手造形的多种可能。
二、印一印小手的魔术。
1、引导幼儿讨论:怎么样把小手变的魔术印下来?
2、教师示范印画的方法:想好印什么造型,把手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印在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印画时放在纸上的手不能随意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小手变换出不同的造形。
三、结束活动。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印的小手魔术。
《小手印的快乐》教学背景我们设计活动主要是围绕孩子的。托班幼儿年龄小,如果我们单纯地用小班方式来做,收获甚小,但以魔术的形式来教,效果会更加明显。游戏是托班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色彩上感知春天的美景,萌发幼儿对春天的热爱。
2、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在表现春天的活动中,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一块有关春天的大的背景图。
2、春天景物的范例(小燕子、小青蛙、迎春花、桃花等)
3、各种表现春天的手工材料。
4、事先带领幼儿感受春天。
活动过程:
一、观察春天的美景
1、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边看边问:“春天来了,春姑娘给树木花草涂上了什么颜色?
2、请幼儿感知树叶、花的颜色及小草发芽后的景色,比较阳光下叶子呈现的明暗。
3、提示幼儿变换观察角度来感受景物的美。
4、观看有关春天的风景画。
二、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1、说一说最喜欢春天的什么景色?美在哪里?
2、哼唱《春天在哪里》
3、画一画《我在春天的图画里》
三、观察引导:
导入活动:
现在是美丽的春天了,春姑娘也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迎园幼儿园。仔细看周围,你从哪里看出来已经是春天了?
提问:
1、春天的小草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河水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树是什么样的?春天的动物是什么样的?
2、为了让幼儿感受自然美,教师的语言应体现美的情趣和情感。如春天来了,小草钻出泥土,来看看美丽的春天;河水哗哗地唱着春天的歌;层层波浪跳着春天的舞;桃树说:“春天是红的。”迎春花说:“春天是黄的。”柳树说:“春天是绿的。”小朋友,你们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燕子飞来告诉大家:“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等。
四、画一画春天是什么样的
1、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的事物画出来。
2、把画出来的事物沿轮廓线剪下来贴在春天的大背景图上。
3、引导幼儿用一句动听的话来表达你的喜欢。
五、欣赏美丽的春天:幼儿和同伴说说自己的作品,欣赏别人的作品。
分析与反思:
本活动目标定位我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我在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在活动中我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但由于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他们在活动中不太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在活动中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幼儿园的教案集合 篇4
活动目标:
1、根据指令正确寻找多种食物。
2、能大胆地进行表演活动。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好吃的食物》
2、挂图:《买东西》
3、制作一组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淇淋、馒头、烧饼、豆浆的头饰、菜篮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根据幼儿用书中的《好吃的食物》的图标,跟着“1、2、1、2”的节拍做做动作,做个热身操。
2、带领幼儿边唱歌曲《好吃的食物》,边做动作。
3、再请幼儿边做热身操,边唱歌。
4、跟着音乐做“买东西”的游戏:
——部分幼儿佩戴食物的头饰,站在不同的位置。
——其余的幼儿和教师假装是买菜的人,提着菜篮去买菜。
——买菜的人尝到什么歌词,就去点一下带那种食物头饰的幼儿,该幼儿就要跟着买菜的人走。
——可以请幼儿轮流当食物及买菜的人,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展示挂图,与幼儿认识挂图上的食物,讨论他们分别在什么样的商店销售。
教学反思:
1、我自己备课理论太多,对幼儿学习方法掌握有点生硬呆板。
2、上课过程中,虽然孩子很热情积极参与,我有点掌控不住了,在引导他们认真听或多说几遍口语,幼儿只顾那吃的物品。
3、我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观察幼儿的个体变动,但及时调整心态并坦然解决小问题还是有写慌张。
4、给孩子们鼓励时,语气眼神还欠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
5、我对幼儿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都有所理解和学习,就是在实施活动时,没能及时调整。
6、老师当时评价有几点:说话声音有点儿大,不太轻柔;表情有些直板,不自然;鼓励方式太单一;给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少,自由空间也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