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2024-01-24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表示味道的词汇。

  2、通过实验,感知舌头不同位置的功能。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重点:

  学习表示味道的词汇。

  活动难点:

  通过实验,感知舌头不同位置的功能。

  活动准备:

  1、糖水、柠檬水、苦瓜水、盐水、辣椒酱等食物。

  2、吸管、小镜子、记录纸、彩色笔等每人一份。

  活动内容:

  1、向幼儿提问:

  (1)哪个器官是帮我们尝味道的?(舌头。)

  (2)你们猜一猜,舌头的哪些部位可以尝到甜、酸、苦、辣、威的味道?请幼儿将自己的猜想画到记录纸上。

  2、发给每个幼儿一份实验用品,请幼儿利用吸管分别沾取糖水、柠檬汁、苦瓜汁、盐水、辣酱,放在舌头不同的位置,探索舌头不同的位置能尝到什么味道。的心名

  3、请幼儿把实验结果画下来。

  4、幼儿与同伴交换记录纸,看看大家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

  5、老师最后作总结,让幼儿知道舌根可以尝苦味,舌头两侧的中间位置尝酸味,而舌头两侧的较前位置可尝到咸味,尝甜味的地方在舌尖。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先让幼儿了解人类舌头的味觉功能,再提问"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使整个活动气氛都活跃起来,再引导观察动物的舌头。在幼儿猜测这是谁的舌头时,我先让幼儿小组讨论操作"给动物找舌头"提高幼儿的兴趣,然后再讲述每个动物的舌头特点和作用。活动中我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了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围绕故事情节,开展讨论,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城市空气净化的初浅知识,并初步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小狐狸、小鹿医生。

  2、被污染的、空气清新而又美丽的城市背景图各一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通过分段听故事观看木偶,开展讨论,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看木偶表演第一段,知道小狐狸生病的原因。了解医生用什么办法治疗小狐狸空气污染过敏症的。

  讨论:引起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2、听故事、看木偶表演第二段,让幼儿讨论人们买空气到不买空气的原因。

  (二)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讨论:怎样使空气变得新鲜。

  (三)延伸活动:

  1、幼儿与家长商量出更好的方法来让城市空气更新鲜。

  2、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欣赏城市美景。

  教学反思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多媒体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它能形象地具体地生动地反映人、动物、植物生活在地球上以及地球上环境遭受破坏,给人、动植物带来的困境,展现在幼儿的眼前,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及现象。它富于情感色彩,能够使幼儿介入,产生共鸣与交流,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应。

  本文扩展阅读:狐狸身体纤瘦,毛长且厚。体长加尾长2到3英尺(60到90厘米)。狐狸毛茸茸的尾巴是头部和身体的一半或2/3,尖嘴。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3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一因多果的扩散,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通过幼儿的大胆假设和表述,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发展幼儿思维的求异性。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二)情感目标通过对讲述内容的指导,教育幼儿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周围的事物。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有一定的语言表述基础,有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的学习经验。

  (二)物质准备实物投影机,操作图卡,有关的文字。

  三、活动过程

  1、以因果关系的问题提问,引入课题。

  例:“为什么今天小朋友穿上绿色的园服?”

  幼儿以“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利用实物投影机看图:教师提出假设性问题:“假如每个人的衣服都一模一样,就会出现什么情况?”

  3、幼儿议论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话题进行假设性练习。教师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图卡。

  例:“如果我是一个会飞的超人,我就……”“假如我的`家里有一支火箭,我就……”

  5、请有创意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述。

  6、互讲、互评的活动:幼儿两人一组互讲练习。

  7、教师小结,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假设句式评析。

  例:“假如我有很多钱,我就会帮助贫穷的孩子,让他们可以上学。”

  教育幼儿关心他人,关心周围事物。

  四、各领域渗透

  社会:关心、了解社会敏感性话题。

  健康:多找出与健康有关系的原因和条件,进行因果、条件的句式练习。

  五、生活中渗透

  在生活中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结果或条件,例:不小心撒了饭。为什么会撒了饭?我怎样做,才不会撒饭?

  六、环境中渗透

  将操作图卡摆放在区角中供幼儿讲述练习。

  七、家庭中渗透

  多与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探讨事情完善的条件。

  八、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

  我上完这节大班语言《说反义词》后,我仔细反思了这节课带给我的成功与不足。本次活动我主要通过去“相反国”看看的形式紧紧围绕着学习反义词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是通过去“相反国”看看激发幼儿兴趣,导入主题。其次,是通过实物让幼儿观察初步感知、了解反义词。第三,通过观看幻灯片,让幼儿观察比较掌握更多的反义词。第四,通过“做相反”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学过的反义词。最后,启发幼儿动脑筋,发挥想象,发现并说出更多的反义词。在整个活动中,是通过幼儿的各种感官,在看看、说说、找找、想想等,让每个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反义词,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但在本活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第三环节中,让幼儿观看幻灯片时,我太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我发现制作的幻灯片过于简单些,如增加些难度,让幼儿从一幅图多找几对反义词,我想效果会更好。还有在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反义词时,幼儿说不上来,也许是自己引导不到位。我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多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猜想故事情节,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幼儿学会懂得珍惜,珍惜身边的人和时间。

  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小朋友,你们觉得什么东西对你们来说很重要,打个比方,是吃的、用的、玩的、还是其他什么的?(幼儿自由大胆讲述)幼儿:玩具、漂亮的衣服等等师:看来小朋友的答案都是五花八门的,很好!这代表了我们小朋友啊很有自己的想法?好,接下来,我把范围缩小,再来让你们抉择一次,你会选择什么是最重要的?(教师出现图片:父母、老师、时间),如果让你选择父母、老师、时间和玩具,你会选择什么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

  教师:看来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时间这三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的。

  二、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完整讲述

  1、引出故事。

  可是,有这么三个糊涂的小朋友,有一天却把这三样最宝贵的.东西给典当了,知道"典当"什么意思么?就是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换成想要的东西。那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教师结合PPT,完整讲述故事一遍提问:故事中讲了哪三个小朋友?他们来到了哪里?在那遇到了谁?那是个什么地方?可以干什么?故事中的这三个小朋友犯了什么糊涂?

  师:上课之前我先请小朋友来看张图片,图片上的是什么啊?

  你觉得这个房子给你什么感觉?

  师:其实啊,这是一个神奇的房子,因为他有神奇的魔力。三个小男孩还和这个房子发生了有趣的故事呢!小朋友,想不想听一听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分段讲述故事,教师播放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PPT2-4),以此来介绍这个有魔力的房子的样子,以及房子的魔力。

  师:原来这个破旧的房子是个商店啊,而且他还有个好听的名字,谁记得这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商店有什么魔力?

  那你们觉得什么东西是没用的可以拿来交换呢?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的第二部分ppt4-5师:我们来听一听天天,乐乐和冬冬是用什么来交换的。等会听完我请小朋友来告诉我他们分别交换了什么?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故事。

  师:谁听到了故事里的三个小男孩都交换了什么东西?(教师展示PPT6)你们觉得他们拿去交换的东西有用么?如果是你你愿意么?

  3、讲述故事第三部分,教师播放ppt师:你们来猜猜看,他们交换以后发生什么故事?

  幼儿回答教师指导及反馈。

  师(播放PPT8-10):我们来听听他们交换以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

  师:为什么交换以后他们却觉得不开心了呢?

  完整讲述故事师:现在啊,我们再来完整的听听这个故事,听完后我请小朋友来分享分享在这个故事里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我好像学到和懂得了一些道理,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分享,从这个故事里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在我们生活当中,小朋友一定要学会珍惜,珍惜你们的爸爸妈妈,珍惜你们拥有的时间,珍惜你现在有的朋友。

  三、延伸活动

  师:故事听完了,现在啊我想请小朋友回到教室去画画你和爸爸妈妈,老师还有同学在一起快乐的事情。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能阅读、倾听、理解故事,讲述自己的观点。

  2.愿意和同伴在一起,学着与同伴友好、礼貌地交往。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介绍角色,引发兴趣

  这是谁?猜猜它想干什么?

  大白鹅一个人觉得很孤独,想找朋友和它一起玩,我们一起看看,它找到朋友了吗?

  2.观察图片,理解故事

  大白鹅是怎么找朋友的?

  它们愿意和大白鹅做朋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为什么小鱼、小鸡、小鸟都不愿意和大白鹅做朋友?

  (幼儿讲述,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记录在表格)

  (6-8)

  大白鹅看到泡泡会想到什么?它怎样才能找到吹泡泡的朋友呢?

  大白鹅怕小姑娘也不愿意跟它做朋友,它该怎么做呢(请幼儿教大白鹅怎么有礼貌地和小故事说话)

  (9-10)

  瞧,大白鹅找到了几个朋友?它们是谁?

  (幼儿讲述时,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内容记录在表格中)

  教师讲述故事结尾,介绍故事的名字。

  猜猜,这个故事为什么叫“亮晶晶的'泡泡”?

  你记得故事中,大白鹅在什么地方,找到哪些朋友,成功了吗?

  小结:有礼貌的人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朋友。

  2.续编故事,延伸活动

  呈现背景图:小姑娘和朋友还在吹泡泡,他们的泡泡还会找到哪些朋友?

  鼓励幼儿续编故事。

  3表演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6

  作品分析:

  《像狼一样嚎叫》讲的是:莫卡是一只好狗,但它不甘心只做一只中规中矩的好狗。莫卡是一个宠物,但它不甘心只做一个百依百顺的宠物。它腻味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想尝试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像狼一样嚎叫,像狼一样捕食猎物,像狼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于是,它勇敢地出走了……然而,新生活并不像莫卡憧憬得那么美好。它处处碰壁、屡屡受挫,甚至深陷险境,最后不得不逃回家中……

  作为5、6岁的大班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对外面的世界关注越来越多,探索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和成人的想法是冲突和矛盾的。对于大人的一些限制性的建议,他们充满了叛逆和尝试的冲动。他们想挣脱成人的保护,好好的探索一把,潇洒一把。《像狼一样嚎叫》里面的莫卡,也许能够很好的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我想在大班试一试这个绘本。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把握整个故事脉络的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学“坏”一点也不好玩;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新奇的事物,总想试试,这很正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时候,限制是一种爱;并不是什么事情和什么人都可以模仿的……)

  活动准备

  1.电子绘本、

  知识储备:

  1.狼在夜里嚎叫,完全是出于实际的需要狼在夜晚嚎叫,是通过相互嚎叫而集群,如母狼常发出叫声来呼唤小狼,公狼又唤母狼,集合成群后再外出觅食。在繁殖期,狼也往往发出嚎叫声来寻找配偶。在抚幼期,母狼会发出叫声。幼狼在饥饿时则会发出尖细的叫声。有时为了把陌生的狼从自己的领地里赶走。

  2.电子书说白了就是不用纸张用电子设备(电脑、手机、电视等)看的文件(书)。

  活动过程

  一、从谈话引入故事:我给大家带来一本很有意思的电子书。什么是电子书,你们知道吗?出示封面:

  问题:这本书是一位日本的庆子阿姨写的。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你怎么知道的?在这里,你觉得莫卡有点像哪一种动物?他在做什么?什么时间?你觉得他是在哪里嚎叫?

  二、逐页阅读:

  1.(1)出示第一页:

  问题1:她们在做什么?

  问题2:他们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你在哪里看出来的?

  问题3:你猜,米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些什么呢?

  (2)讲述第一页

  问题1:谁能说一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哪里?是温顺的动物,还是凶残的动物(连老虎都敢攻击:群狼不怕猛虎)?他们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它们怎样叫?)

  小结: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非常凶残、可怕的食肉动物。

  问题2:你猜,莫卡听到米雪儿说它有点像狼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呢或者做些什么呢?

  2.(1)出示第二页、第三页:

  问题1:这是什么动物?

  问题2:他们都在做什么?

  (2)讲述第二页、第三页:

  哇!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狼多神气呀!他们可以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猎物;它们可以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问题3: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莫卡平时能不能跑来跑去自由自在?谁不让它跑来跑去自由自在?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捉野兽?谁不让它捉?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谁不让它嗷嗷叫?为什么?

  (通过猜想,梳理出莫卡和米雪儿之间的矛盾。为逐步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第一次的铺垫)

  问题4:从这段话里,还可以看出,莫卡对狼的生活充满了……?(请孩子用一个合适的词----羡慕、向往)

  3.出示并讲述第四、五页:

  到底莫卡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一套问题方案:你看到了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跟进追问,如:它能捉到吗?为什么?

  第二套问题方案:

  问题1:莫卡想做什么?米雪儿怎样做的?

  问题2:莫卡不想做什么?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3:莫卡想做什么?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4:米雪儿在做什么?莫卡的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莫卡想跑来跑去自由自在,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捉蝴蝶,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没有胃口,不想吃饭,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在半夜里对着月亮嗷嗷叫,米雪儿不允许。莫卡不想装上衣服参加米雪儿的茶会,米雪儿不允许。米雪儿处处限制莫卡的行为,莫卡觉得自己很不自由,他心里很不高兴。

  问题5:你们猜,接下来,莫卡会怎样做呢?(猜测)

  4.出示第六、七页并讲述:

  5.猜测:

  (1)莫卡跑出家以后,它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它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它还会回来吗?

  6.讲述8---30页

  (1)8-9页,问题:它自由自在地玩了很久以后,会感觉到怎样呢?饿了,它会怎样做呢?

  (2)10-11页,问题:它会成功吗?

  (3)12-13页;(4)14页;(5)15页;

  (6)16—17页:莫卡想尝试的会是什么事情呢?

  (7)18—19页:莫卡叫完以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8)20-21页:听到狼的叫声以后,莫卡会怎么样呢?谁能表演一下莫卡当时的样子?

  (9)22-23页

  (10)24-25页

  问题:你们猜,米雪儿有没有发现莫卡离家出走?她会表现得怎么样呢?为什么?她会做些怎样的事情呢?

  (11)26-27页:莫卡回到米雪儿的怀抱以后,它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这时候,它会怎样想?(移情能力)它会后悔自己离家出走吗?

  (12)28-29页

  (13)30页:他们看了关于猴子的书以后,你觉得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确实与猴子有关。

  你认为,是:(1)米雪儿在学猴子,(2)莫卡在学猴子,说说你的理由。

  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也许是莫卡看了猴子的书以后,又有了新的想法。也许是米雪儿看了猴子的书以后,想和莫卡一起学猴子,而莫卡因为有了上次学狼的`经历,不再随便羡慕和模仿别人,所以无论米雪儿怎样逗它,它都不感兴趣。无论你怎样想,都可以。没有对与错。

  (14)封底

  7.梳理整个故事,讨论并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问题1:是什么原因让莫卡离家出走的?

  (看到狼的书,要模仿狼的样子,要做一只像狼一样的狗)

  问题2:它成功了吗?为什么?

  (因为它是一只狗,不是一只狼)

  (你模仿过别人吗?---并不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模仿的。有时候模仿别人,会发生很糟糕的事情。)

  问题3:你们猜,莫卡还会离家出走吗?为什么?(外边的世界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

  问题4: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一些事情?是米雪儿不爱莫卡了吗?那,为什么?(为了莫卡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问题5:

  在幼儿园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老师也会不允许,是老师不爱你吗?为什么?

  在家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不允许,是爸爸妈妈不爱你吗?为什么?

  (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限制,进一步体会“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

  问题6: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三个道理:

  1.有一些事情,我们是不可以学着做的。

  2.有一些不允许,是对我们的爱和保护。(有一些允许,是对我们的伤害;)

  3.当有了新想法的时候,可以勇敢的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同意和保护下,我们可以试一试。

  心语: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于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对于本故事,我虽然有我的价值取向。但,我并不想单纯地让孩子接受我的价值取向。我是想以我的价值取向为引子,帮助孩子学会分析和思考。我的解读只是一个点,我想以我的点,点开孩子思维放射状的一个无限的空间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讲述,学习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相应的词语。

  2、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自制《小雨人跑来跑去》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示大图书,引出故事。

  二、教师逐页翻阅图书,并提问:

  第一幅图片:你们猜,小雨人会到哪些地方去玩?

  第二幅图片:

  1、小雨人先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花儿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雨人先来到了花丛中,有的跑到花瓣上抱抱花瓣,有的跑到花蕊中亲亲花蕊,还有的给花喝水,花儿见他们来了,都开出了红的、黄的、紫的花。

  第三幅图片:

  1、小雨人接着又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绿叶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雨人来到了绿叶上,有的跳到绿叶上滑滑梯,有的在绿叶上跳舞,还有的在唱歌。绿叶非常喜欢小雨人,小雨人来了,绿叶长得更漂亮了。

  第四幅图片:

  1、现在小雨人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大树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雨人来到了大树上,有的爬上树荡秋千,有的在给果子洗澡,还有的给果子喝水。大树很喜欢小雨人,他们给大树带来了快乐。

  第五幅图片:

  1、当小雨人在玩的时候,谁来了?他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青蛙是高兴还是生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发生了什么事情?河水为什么这么脏?河里有什么?

  4、怎么样才能把河里的水变干净?

  第六幅图片:

  教师小结:小雨人跳进了河里打捞垃圾,他们在河里游来游去,河水慢慢变清了,又看见了小鱼、小虾、小蝌蚪。

  第七幅图片:

  1、天晴了,小雨人跑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天晴了,小雨人钻进了草坪中,大树下,花丛中,虽然小雨人不见了,但水更清了,草更绿了,花更红了。

  三、讨论。

  1、你喜欢故事中的小雨人吗?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试图借助读本,让幼儿在“发现——感受——表达”这样的线索中去领略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现象以及学习用诗一样美感的语言来表达,体会朋友之间的亲密友好。该活动采用以下的学习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悄悄话”的活动内涵,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首先问题激趣。你有秘密会跟谁分享?你是怎样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的好朋友?你为什么愿意跟他人分享你的秘密?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悄悄话的含义。

  第二环节,自主阅读。运用图式,采用两两合作阅读的学习方式,通过交流分享,让幼儿读懂图画,学习运用句式来有表情地说。让孩子们感受自己世界中温馨的悄悄话。

  第三环节,合作阅读。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读。体验合作阅读的快乐。“你一句,我一句”

  第四环节,欣赏阅读。目的是迁移读本的内容,为下一次拓展活动做铺垫。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孩子们说悄悄话的样子拍摄下来,不仅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而且也充分感受到说悄悄话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就将活动中的句式运用到生活中来。在幻灯片的选择上我是从“自然—动物—生活用品”这三方面来迁移读本的,而最后“雨伞”的出现也跟读本最后一页“你在跟谁说悄悄话?”的文字相仿,不仅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文学形式也为下一次的拓展活动做铺垫。

  整个教学下来目标还是完成的比较好的,幼儿能用句式表达画面,朗读也富有表情,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活动中幼儿的阅读兴致很高,直到活动结束还意犹未尽。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8

  活动目标

  1、会说、会用一至三个新词汇。

  2、能够完整地叙述故事。

  3、体会故事中小动物们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难点

  在幼儿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顺利完整地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猫医生过河的故事图片3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图片,将幼儿引入故事情景,介绍角色背景,讲述《猫医生过河》的故事。

  (二)幼儿学习续编故事

  1、就图片内容对小朋友进行提问,帮助他们理解故事。

  2、以组为单位让小朋友讨论续编故事。

  3、请故事编得好的小组选出代表起来,给其他的小朋友讲他们续编的故事。(2~3个组)并对续编的故事进行简短的评价,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澄清。

  4、老师也来续编一个故事,并请小朋友们为老师编的故事提一些建议。

  5、请小朋友们共同编一个故事的结局,让故事更完整。

  (三)小结部分

  总结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联系实际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热团结友爱,热情帮助别人。

  延伸活动

  在小朋友们续编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性情景表演。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9

  活动目的:

  1、初步学习歌曲,学习用轻快地歌声表现蜜蜂的可爱的形象。

  2、体验与教师接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教师事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到来,寻找春天的秘密。并使幼儿置身于春天的环境中。

  2、实物准备:迎春花、教育挂图《迎春花》

  活动指导:

  一、律动入室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做动作进行律动入室。

  二、综合训练

  1、连声训练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要求幼儿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2、节奏训练A、 | ―|B、X X X X| X X X ―|

  三、学习新歌

  1、激趣引题:

  (出示迎春花)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向幼儿简单介绍迎春花的名称、颜色、大小及花瓣的形状。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一边,幼儿欣赏。

  3、幼儿学习歌词,幼儿学看图谱熟记歌词。

  4、幼儿学习演唱歌曲教师重点指导"开在 大路 旁"和"蜜蜂 嗡嗡 唱"这两句,因为这句歌词以2和4为主,音较不稳定

  5、教师弹琴,幼儿演唱歌曲。

  四、处理歌曲,进行歌表演让幼儿为歌曲自由编动作进行歌表演,鼓励编得较好的幼儿,并将幼儿所编的动作串起来供大家学习五、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编组进行表演并进行比赛。

  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10

  活动目的:

  1、感受春妈妈与花儿的"母子情"。

  2、初步了解花的生长与春天的关系。

  3、学习儿歌《春妈妈》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春季花开的情况,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谈谈自己观察到的春季花开情况,引出儿歌。

  基础部分:

  1、在风和日丽时带幼儿出去散步,感受太阳晒着很暖和、观察草钻出了地面、各种颜色的花有不同的.花瓣……。

  2、在一个有花的地方坐下,老师教幼儿说儿歌《春妈妈》。

  3、提问:花的妈妈是谁呀?用手学一学花儿慢慢张开的样子。雨点浇了以后(下雨以后)花会怎么样呢4、请幼儿跟着老师说儿歌数遍。(先慢后快的)结束部分:

  请幼儿回家把儿歌说给妈妈爸爸听。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11

  活动目标

  1.乐于关注关注周围事物,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一个好心情。

  2.能够大胆表达对雨声的经验和想象。

  3.理解散文,丰富象声词:沙沙沙、叮叮叮、滋滋滋、嗒嗒嗒。

  4.领会散文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理解故事散文,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有关雨的记录表,各种声音的音频文件,《听雨》的录音,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小雨点、房子、树叶、花朵的折叠图片。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散文内容,丰富象声词“沙沙沙”“叮叮叮”“滋滋滋”“嗒嗒嗒”。

  大胆表达对雨声的经验和想象,感知散文句式的特点和情趣。

  活动过程

  (一)利用“分享交流”情境,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

  1.听生活中各种声音,激发幼儿想象

  师:小朋友,我搜集了很好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好听的声音,大自然也带给我们很多好听的声音。小朋友听到的最后一种声音是什么声音?(雨声)

  2.说说对雨的感受(小朋友喜欢下雨吗?指着自己的记录表来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结: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下雨是自然界的天气变化。今天有一个叫豆豆的小朋友也像有的小朋友一样不喜欢下雨,妈妈教给了她一个好方法,她就便得喜欢下雨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利用“快乐倾听”情境,倾听散文录音,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1.倾听录音第一段。

  (1)小豆豆为什么不喜欢下雨?

  (2)妈妈教给了小豆豆什么好方法?

  (3)学学小豆豆的方法,听一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2.倾听散文第二段,丰富象声词“沙沙沙”“叮叮叮”“滋滋滋”“嗒嗒嗒”。

  师:豆豆听到了雨点落在了哪里?发出了哪些好听的声音?

  小结:雨的大小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会不同,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利用“唯美欣赏”情境,完整欣赏散文,感受雨天的情趣

  师:孩子们,你最喜欢散文里的哪一句?

  (四)利用“句式感知”情境,初步了解句式的结构特点

  1.师幼一起根据折叠图谱朗诵散文。

  师:小雨滴唱的歌可真好听,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

  2.感知句式的结构特点。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四段话中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小结:原来这四段话都是先说雨点的声音,再说雨点落在哪里,最后说它在干什么。

  3.情感提升,引导幼儿学者让自己拥有一份好心情

  师:孩子们,你们猜豆豆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其实下雨天也有一种特别的趣味,我们无论在什么天气,什么时候,都要想办法让自己和同伴快乐起来,做一个快乐的宝贝!

  (五)活动延伸

  1.将小雨点的手偶和树叶、花朵、屋顶、玻璃的图片投放到表演区,供幼儿自主表演。

  2.可生成第二节散文仿编活动,仿编散文的中间部分。

  3.继续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声音,开展分享交流活动。

  附:散文《听雨》

  下雨了,小豆豆不能出去玩了,她在屋里走来走去,嘴里嘟哝着:"不能出去玩了,真没意思。"妈妈慈爱地看着小豆豆,把她带到窗前:"孩子,你来听,小雨正在唱歌呢。妈妈你说什么呀,小雨怎么会唱歌?"妈妈说:"你闭上眼睛,仔细听。"小豆豆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地听。啊!啊!,听见了,听见了。

  沙沙沙,小雨落在树叶上,它在和树叶玩耍呢。

  叮叮叮,小雨落在屋顶上,它在屋顶上翻跟斗。

  滋滋滋,小雨落在花朵上,轻轻地钻进花蕊里。

  嗒嗒嗒,小雨落在窗户上,拍着窗玻璃在跟自己打招呼呢。

  小豆豆高兴地说:"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好听的歌啊。"窗外,小雨在轻轻地唱,屋子里,小豆豆在静静地听。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12

  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感知熊叔叔由生气到惊喜的心理变化过程。

  2、体验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准备:

  课件、熊叔叔头饰、蛋糕半成品。

  过程:

  1、导入:故事封面《熊叔叔的生日派对》

  提问:你过生日的时候谁来了?除了客人,还有什么?大家会为你做什么事?

  小结:有很多的客人,有很多的生日礼物,大家为你唱生日歌,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就是生日派对。

  2、分段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①睡觉(播放PPT3、PPT4)

  熊叔叔在干什么?他为什么白天还在睡觉?

  他做什么累了?

  他为什么搬石头?

  造小桥给谁走?

  教师小结:昨天,熊叔叔帮小动物们在小溪上造了一座小桥,辛苦了一天,很累了。

  ②打扰(播放PPT5——13)

  熊叔叔睡觉的时候,什么响了?响了几次?

  猜猜是什么事情?

  ③惊喜(播放PPT15——23)

  熊叔叔发现了一个大盒子,里面有什么呢?盒子里是谁?

  小动物说了什么呢?熊叔叔怎么了?为什么它会哭?

  小结:熊叔叔为小动物们造石桥过小河,小动物们便来为熊叔叔举行生日派对,多高兴啊!熊叔叔感动地哭了!

  3、做蛋糕

  ①熊叔叔和小动物正想开始祝贺的时候,一想,哎呀!生日蛋糕忘记买了,怎么办呢?

  ②我们为熊叔叔做个生日蛋糕吧!等下拿到熊叔叔家里去好吗?

  4、生日派对

  小朋友拿着自己做的蛋糕到熊叔叔家里,音乐响起,大家一起唱起歌、跳起舞!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 篇13

  【设计意图】

  偶然的机会看了《三只小猪》配乐动画片,感受颇深。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笨拙可爱的人物形象及与故事情节发展紧紧相扣的跌宕起伏的配乐,令人捧腹。极富音乐语言的乐曲让我在脑海里把小朋友们都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猪……

  【活动目标】

  1.通过韵律游戏,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通过创编搭建不同房子的动作,进一步感受乐曲中跳跃顿挫的节奏。

  3.主动参与创编游戏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三只小猪》乐曲磁带,小猪头饰、小猪尾巴。

  2.各种小猪神态图片,贴有点子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供幼儿游戏时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幼儿听音乐自然进入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三只小猪》

  1.老师: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声音?

  捕捉幼儿在听音乐中的情绪表现,试问幼儿感受到的情绪。

  2.老师:你听到了小猪在干什么?

  三、观看情境表演

  教师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进行表演,表现出小猪盖房子时的情形。

  1.老师:小朋友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小猪是怎么盖房子的?你看到的小猪们发生了什么事?先是怎么样的,后来是怎么样的?

  3.和幼儿一起讲出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4.师:我们表演的小猪盖房子和平时的盖房子有什么不一样?(是和着音乐来盖的。)

  四、尝试创编“盖房子”情景

  1.请幼儿创编盖稻草房的动作,教师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动作夸张升华,并注意体现出音乐的轻巧。

  2.引导幼儿创编盖木头房子的动作,教师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动作夸张升华,和着节奏做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盖砖头房子的动作,教师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动作夸张升华,和着节奏做动作。

  幼儿可用双手画圆的动作跟着节奏表现和泥的情景,当听到中间小猪的叫声时,可以做一些擦汗、蹭痒痒、休息的动作,也可让小猪们模仿抬水的动作,抬着和好的泥运到工地上准备盖房子用。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走的动作要跟着音乐的节奏。当听到结束时小猪的叫声时,小朋友们可以重复做擦汗、蹭痒痒的动作,还可以将砖头摆好,做出边用抹灰板抹灰边放上砖头的动作,在音乐中充分体会盖房子的乐趣。

  五、表演游戏

  请幼儿戴上猪头饰、夹上尾巴,照着镜子,把自己打扮成一只小猪。

  1.请小朋友们先做猪大哥在三角形场地上盖稻草房(跟着音乐将报纸撕条成捆,盖稻草房子)。音乐停后,大灰狼来了,将房子吹倒了,小朋友们跑到猪二哥的木棍房子里(圆形场地)。

  2.再请小朋友们当猪二哥盖木房子(用报纸卷成筒状来盖木棍房子),要求小朋友在盖的时候动作上有些变化。音乐停后,大灰狼来了,将房子又推倒了,小猪们跑到猪小弟盖的砖头房子里(方形场地)。

  3.师:猪大哥怕麻烦,不想用力气,所以盖了稻草房,结果他的稻草房被吹倒了。猪二哥也不想走太多的路去找更坚实的材料,他盖的木房子被大灰狼推倒了。我们现在要学猪小弟盖砖房子了,找砖头要用很大的力气,还要走很远的路,我们怕不怕辛苦啊?怎么盖砖房子才不能被大灰狼推倒呢?(砖头和砖头要紧紧地相连,小猪们用胳膊做砖头,胳膊拉得紧紧的,非常有力,这样大灰狼就不会推倒了。)

  听着音乐,猪小弟盖起了砖房子,砖房子很结实。大灰狼来了又是踢又是推,可是怎么也推不开,怎么也踢不倒,就灰溜溜地走了,小猪们开心极了。

  4.活动结束:小猪们盖房子累了,我们休息吧。小猪们伴着舒缓的音乐渐渐睡去…

  【活动延伸】

  欣赏动画片:三只小猪。幼儿做自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