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案诚实

2024-01-22

幼儿园社会教案诚实 篇1

  一、教学内容

  能和弟弟(妹妹)友好相处,懂得爱护弟弟,理解妈妈对每个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知道自从有了弟弟(妹妹)后,除了爸爸妈妈,还会多了一个人爱你,把他们所有的爱加起来之后,一定会比原来的还要多。尽管弟弟还是经常会半夜哭,尽管他还不能跟你一起玩皮球,尽管他会跟你抢玩具,但是这些还是不能阻止你越来越喜欢他,每当你抓住他的小脚丫,再咯吱咯吱他,他都会开心的笑起来。有了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和你在一起,你会比以前更快乐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绘本观看视频,尝试理解父母对每个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

  2、能和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相处,懂得做出爱护弟弟妹妹的一些实际行动。

  3、能愉快地参与活动,并能和同伴分享。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绘本观看视频,尝试理解父母对每个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

  难点:能和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相处,懂得做出爱护弟弟妹妹的.一些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情景演示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欣赏绘本故事《汤姆有个小妹妹》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提问:你家有没有弟弟(妹妹)你们在家相处的怎么样?

  (二)基本部分

  老师引导幼儿讨论绘本故事中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引出视频。

  教师:乐乐是一个中班的小朋友,她活泼开朗,喜欢笑,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可是,自从她当了姐姐,她好像变了,她不像以前那么爱笑了,还动不动就发脾气,你们猜猜,她怎么了?(幼儿猜想并讨论)

  2、观看视频《有个弟弟挺好的》开始部分(一起玩玩具)并讨论:

  (1)、视频一开始说了什么?乐乐为什么不喜欢弟弟?

  (2)、你有弟弟或者妹妹吗?你们是怎么相处的?

  (3)、如果玩的时候弟弟或者妹妹哭了,妈妈会怎么说?如果妈妈批评了你,你会怎么样?

  3、观看视频《有个弟弟挺好的》第二部分(老师和乐乐谈话)并讨论:

  (1)小花老师对乐乐说了什么?你觉得老师说的对吗?为什么?听了老师的话以后乐乐是什么心情?

  (2)、谁能来表演一下?(请幼儿来表演和老师谈话)

  (3)、如果你有不开心的事,你会和老师说吗?

  4、观看视频《有个弟弟挺好的》结束部分(妈妈和乐乐谈话)并讨论:

  (1)、妈妈和乐乐在干什么?妈妈会给乐乐说什么呢

  (2)、妈妈爱乐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后来乐乐和弟弟怎么样了?她喜欢弟弟吗?

  5、活动结束,教师总结:当你有了弟弟或者妹妹的时候,妈妈可能就会用很多时间去照顾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有时候会因为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哭闹,妈妈或许会让你觉得受了委屈,这并不表示妈妈不爱你了。如果你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请一定要告诉爸爸或者老师,我们一定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同时也会帮助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

  中班社会活动微课教学反思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双宝”时代,家长们开始为难:两个孩子,如何将自己的爱公平的分到孩子们身上?孩子们却忧心忡忡,认为自己的爱却被“弟弟或者妹妹”抢走了,妈妈生二胎,小朋友的情绪出现波动,这种情况现在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特殊的情绪焦虑期,我们展开了一节社会领域的活动课《有个弟弟挺好的》。

  在本节活动课前期,我们寻找了关于家里有两个或者三个孩子的家庭,询问了家长大宝在有弟弟妹妹之前的一种生活状态,和有了弟弟妹妹之后的一个状态进行比较,并且单独和当大宝的孩子进行沟通,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认为有了弟弟妹妹后爸爸妈妈的关注点都在小不点身上,而不在自己身上了,更有几个孩子还出现了焦虑的现象,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只爱弟弟妹妹,他讨厌弟弟妹妹。针对以上调查的情况,我们制作了一个教育类情景剧。

  开始部分是以谈话方式引出了故事主题,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动画明白了乐乐的烦心事,然后通过老师调节,乐乐不再焦虑,家园共育后乐乐妈妈关注了孩子情绪,从而导致了孩子心结打开,回忆与弟弟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用最后的画外音“其实,有个弟弟挺好的”点明主题!

  在活动中孩子能根据老师提问来讲述在家里和弟弟妹妹发生的事情,从而在老师引导下明白有了弟弟妹妹后,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一点都不会减少,相反家里因为有了弟弟妹妹后,会变得更加热闹,有了一个跟自己玩的人!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幼儿园社会教案诚实 篇2

  教材分析:

  《文明小乘客》是中班的一节社会教育活动。在生活中幼儿有乘坐公共汽车的经验,为了让幼儿更好了解并遵守乘车的基本行为规范,我特意设计了本次活动。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本次活动我注重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在体验中学习。因此,本活动主要采用观看文明乘车动画、乘车行为图片、乘车游戏相结合等学习方式,多种情景的创设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让孩子们在情境中逐步地感知、了解乘车的基本礼仪,体验文明乘车的乐趣,从而激发孩子们在生活中争做文明小乘客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目标:

  1.了解乘车的方法和简单的安全知识,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2.能判断文明乘车的行为,并学习遵守。

  3.体验乘车游戏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能判断文明乘车的行为,并学习遵守。

  活动准备

  《文明小乘客》课件PPT,轻松的乘车音乐,角色扮演人物道具。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说说做过哪些车?乘车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2.观看“乘车行为规范”小视频,一群小动物准备争做文明小乘客,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

  边看视频边引导幼儿讨论视频中小动物乘公交车时的不文明行为,知道如何做才是文明小乘客。

  3.进一步引发幼儿讨论:怎样才是安全文明小乘客?能说出乘坐汽车的基本文明行为规范,并学习遵守。

  教师小结:乘车时要排队有序,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乘车时要站稳扶好,不把头探出窗外,不在车上打闹,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知道乘车应该给老人、孕妇、残疾人等有需要的乘客让座,做一名安全文明的小乘客。

  4.在熟悉文明乘车规范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观察几幅乘车的情境图片,请幼儿来判断对错。

  5.请幼儿进行“乘车游戏”的角色扮演,体验乘车游戏的乐趣。

  活动延伸

  在图书角提供各种交通工具的图书若干,组织幼儿阅读图书,并讨论乘坐摩托车、自行车、小轿车的注意事项(如坐摩托车要扶好大人,坐自行车要注意把脚放好,坐小轿车要注意系好安全带等)丰富幼儿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社会教案诚实 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电话号码的多样性,知道电话簿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设计电话簿。

  3.感受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了解电话号码的多样性。

  活动难点: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电话簿,并合作记录同伴的电话。

  活动准备:

  1.在家里欣赏一到两种电话薄;知道家人的电话号码

  2.教学课件、电话机、纸、笔、实物电话薄1本

  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晚上离园回家,老师有事情通过什么方式能联系上你?

  2.在分析比较中发现电话号码的多样性,了解电话号码与人们的'关系。

  (l)幼儿交流知道的电话号码,教师在纸上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其特点。

  提问:你发现这些电话号码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号码都是由数字构成,11位的是手机号码,9位数字的是固话.……

  (2)进一步交流了解特殊的电话号码,感知特殊号码简短的特点。

  提问;还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你知道是什么吗?

  小结:这些特殊号码位数比手机和固话位数更少,打起来更快捷,但不能随便拨打。

  3.通过回忆电话薄的构造,欣赏电话薄的样式、激发幼儿制作电话簿的兴趣,能正确设计电话簿。

  (1)教师启发提问引出电话薄。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思考:如何设计电话薄。提问:生活中有这么多有用的电话号码,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呢?电话簿里要记清楚什么?不会写名字怎么办?

  小结:可以设计电话簿记录电话,并要记清楚姓名和电话号码。

  (2)结合课件,了解电话簿的多样性。

  引导幼儿发现,电话簿上除了姓名、电话还有的有QQ号码小结;电话薄的样式很多,可以设计自己最喜欢的。

  (2)幼儿自主设计电话薄,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要求:最少记录1个好朋友的电话,要记清楚名字和电话号码。

  (3)分享交流自己制作的电话簿。

  提问;你是怎样设计的?你觉得那个设计的好?为什么?

  4.活动延伸: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话薄已经普及,鼓励幼儿也可以把自己设计电话薄上的联系电话、qq号以及微信号存在爸爸妈妈的手机电话薄里,这样联系起来会更加便利。

幼儿园社会教案诚实 篇4

  教材分析

  刚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同时也会对幼儿园这个刚接触的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心理。本活动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幼儿园为由,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里的环境、老师、小朋友······,从而帮幼儿建立安全感,让幼儿喜爱幼儿园和自己班级,喜欢上幼儿园,缓解入园焦虑。

  活动目标

  1.熟悉幼儿园环境和班级环境,知道保健室和其他场所的用途。

  2.能自己扶着栏杆上楼梯,会有礼貌地和小朋友老师哥哥姐姐打招呼。

  3.喜爱幼儿园和自己班级,喜欢上幼儿园。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自己的幼儿园。

  物质准备:设计参观线路,与各部门提前联系。

  活动建议

  1.认识标志及各部门用处。

  (1)认识幼儿园标志,了解其寓意。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图案像什么?

  小结:这个图案像一颗小星星,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小朋友,小朋友们手拉手快乐来幼儿园,这就是我们幼儿园的标志。

  (2)认识保健室

  提问:这里是保健室,保健室是干什么的?

  小结:保健室里的老师会给小朋友们进行晨检,检查身体健康情况。

  2.参观不同的教室,了解不同班级的名称。

  带领幼儿走进每个教室,参观班级环境,了解班级的位置和名称。

  3.参观自己班级,知道自己所在班级的教室。

  (1)了解班级区域

  提问:请小朋友去找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好玩的区域?

  小结:图书区里面有好多好看的'故事书;建构区里面有很多积木,你可以用积木搭成高高的大楼;娃娃家里面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娃娃,你可以在这里当爸爸或者妈妈,给小娃娃吃饭,照顾她睡觉;美工区里有很多神奇的画笔,你可以画出好看的图画。

  (2)知道卧室和盥洗室

  提问:除了这些区域,你还发现了哪些地方?

  小结:这里是我们的卧室,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自己的小床,躺在上面很舒服。这里是洗手间,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洗手漱口,当你要上厕所的时候告诉老师,老师可以帮助你。这就是我们的教室,你们可以领着爸爸妈妈一起去玩,现在开始吧!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幼儿园社会教案诚实 篇5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及教学策略

  小班社会活动《心情娃娃》是省编教材《快乐宝贝》主题活动下的一个教育活动。生活中每个幼儿都会遇到开心和让自己生气难过的事情。小班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又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经常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经常出现“感受”“体会”等词,体验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图片、游戏情境等多种方式对孩子的情绪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幼儿明白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不高兴的情绪,知道心情好坏对自己的身体影响是很大的,能积极寻找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好方法,做一个开心娃娃。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通过故事导入,产生共情。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故事讲述最能引发幼儿深刻的情感共鸣和体验。尤其是小动物的形象,更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讲述故事中小兔子的心情故事,使幼儿在故事中体会到不同的情绪,产生共情。

  二、创设情境,进行经验迁移。社会活动中,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社会性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能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是社会活动的目的。因此在活动中,我抛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自己高兴起来,鼓励幼儿将自己移情的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老师进行分享交流调节情绪的方法。

  同时,教师创设了真实的情境,版主幼儿进行经验的迁移和运用。让幼儿了解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生气、伤心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做一些事情帮助自己开心起来。

  三、讲述心情,实践运用。社会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我在活动中,通过心情娃娃的使用,梳理提升

  让自己高兴起来的办法。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今天的情绪来简单的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并运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情绪调节。

  活动目标:

  1.能够说出自己的情绪,知道几种调节自我情绪的简单办法。(重点)

  2.能够结合”心情卡”简单的说自己的心情故事,能说出让人开心的简单办法。(难点)

  3.懂得遇到不开心的事要积极想办法,愿意做一个开心的宝宝。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回忆让自己开心的事;在图书区投放相关的'情绪管理的图画书。

  2.物质准备:课件、心情表,心情娃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兔子伤心的图片,谈话:“今天有一只伤心的兔子,有什么办法能让它高兴呢?”请幼儿说一说有没有可以让小兔子高兴起来的方法。

  小结:吃好吃的、和朋友倾诉,唱歌、跳舞、玩玩具等都可以让小兔子变得高兴起来。

  二、借助故事图片,掌握几种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

  结合图片,初步感知了解不同的情绪及调节的方法。

  教师讲述图片,小兔子摔倒了很伤心,它用了一些什么方法让自己高兴呢?

  讨论:

  1.小兔子变得高兴了,平时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让你们很开心的事情?

  2.有没有让你感到很伤心难过的时候呢?

  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生气、伤心的时候,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可以找大人、朋友说一说,也可以看看书、吃点好吃的、唱唱歌、跳跳舞、玩玩具等等让自己变得高兴起来,好心情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三、结合幼儿心情娃娃表情和生活经验,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尝试运用好方法。

  1.说说心情故事,进行移情体验。

  鼓励幼儿结合自己选择的心情娃娃的小朋友讲述自己今天的心情故事,帮助贴伤心娃娃、生气娃娃的幼儿并运用学会的好方法让自己高兴起来。

  2.运用让自己高兴的好方法。

  小结:原来当我们伤心或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吃好吃的、唱歌、跳舞、玩玩具、读书、听音乐等等)。有这么多让我们高兴的办法,如果人经常的伤心、生气会生病的,所以小朋友们要学会让自己快乐起来,做一个开心的宝贝。

  四、游戏《心情娃娃变变变》,巩固运用让自己高兴起来的好办法.

  你们有这么多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能让自己开心起来的方式。

  小结:你们都变成了开心的宝宝,我们一起唱个歌吧!

  五、延伸活动

  1.给幼儿做心情娃娃记录表,观察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自我调节情绪的情况。

  2.创设“开心宝贝”专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幼儿自己应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收到了好的效果。通过动手制作可以看出,幼儿对各种表情掌握的很好,对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