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丑小鸭 篇1
出现问题——在中班语言领域的活动课上:教师:“小朋友,你喜欢丑小鸭吗?”部分幼儿:“不喜欢”(我很欣赏这些敢于说不的孩子。因为孩子把自己的心理所想直接表达出来,比随意符合要好的多,起码她有自己的想法,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分析问题——询问这些孩子不喜欢丑小鸭的原因:
⑴因为她长的丑。
⑵因为大家都不喜欢它。
⑶综合原因。
(你看,小小的孩子,也知道丑的不好看,可是,面貌丑就等于真正的丑吗?我想,这也是这个故事想要向人们阐述的一点意义吧)
解决问题——组织讨论后顺势引导:
⑴“因为丑小鸭长的丑,我们就不喜欢她,不爱她吗?”
⑵“如果你是一只丑小鸭,没有人理你,没有人爱你,你会觉得怎么样?”
(让幼儿换位思考、用心感受孤苦伶仃的感觉)
幼儿沉思后热烈的回答:我会很难受,会不高兴,会哭的……
(我想,有这样的答案,就说明孩子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实质,已经用心认真的考虑过,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美与丑,善与恶幼小的孩子来说只是表面的认识。孩子看到美,就认为漂亮,看到丑,就以为不好,他们对事物的辨别是最直观的,毫无遮掩的,也是很浮浅的。如果任由发展,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形成定势,把表面的,肤浅的形成永远的,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虽然只是一个很美的童话故事,但生活中却处处有这样的事情。所以当孩子回答不喜欢时,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也并没有做肯定的答复。而是从孩子的心理考虑,认识孩子的认识,理解孩子的理解,一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而生活中的美与丑更不是表面的,教师应及时引导鼓励孩子用心灵感受美、体验美,用眼睛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幼儿园教案丑小鸭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多媒体先进、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对幼儿形成多种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老师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欣赏歌曲《丑小鸭》,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响板(幼儿人手一个)、光盘、丑小鸭玩具、磁带。
【活动过程】
一、律动《丑小鸭》。
要求:幼儿能跟着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各种模仿动作。
二、欣赏歌曲《丑小鸭》。
(一)引起兴趣。
我们一起来把它叫出来好吗?(丑——小——鸭——)
要求:教师用念儿歌的形式来介绍丑小鸭。
(我来啦!我来啦!呱、呱、呱呱呱,丑小鸭、丑小鸭、我叫丑小鸭、腿儿短短脚掌大,长长脖子扁嘴巴,走起路来摇摇摇,爱到河边去玩耍,喉咙虽小声音大,可是只会呱呱呱)
(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歌曲《丑小鸭》两遍)
(二)欣赏第一遍。
提问:
谁来告诉我,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歌曲两遍。)
歌里还唱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电脑操作:播放歌曲两遍。画面定格。
(三)欣赏第二遍
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丑小鸭真可爱,老师也想来唱唱它。现在请小朋友听我来唱一遍。
等会儿请大家来讲讲看你最喜欢听歌里唱的那一句。
电脑操作:播放歌曲两遍,画面定格,准备进入教唱功能,分句播放。
(四)欣赏第三遍
提问:你最喜欢听那一句?
要求:重点教唱“呱呱呱呱呱”
听听电脑是怎么唱的。(分句欣赏)
电脑操作:进入教唱功能,分句播放该句
提问:
小鸭子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我这里正好有一样东西,大家看看它是什么?
你看响板他它一张一张的,多象谁的嘴巴呀?
那它叫起来的时候声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节奏练习:我们小朋友也来用响板学学小鸭叫好吗?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歌曲一遍。
(五)幼儿表演
电脑操作:播放歌曲一遍
要求:幼儿能跟着老师一起表演,并懂得在小鸭叫的时候,配上响板。
也可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洗澡歌》)
三、歌舞表演《洗澡歌》
现在让我们跟着丑小鸭一起到河里去洗个澡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