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绘本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喜欢一些韵律感比较强的文学作品,更喜欢这些作品中一些重复性的语言,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习一个逻辑性比较强的句式确实很难,因此我设计了微课《从头动到脚》,目的在于让孩子在想、看、说、练的基础上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学说故事中的句式:“我是……,我会……,你会吗?这个我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语言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说句式:“我是……,我会……,你会吗?这个我会!”
2、熟悉身体主要部位的名称。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学说句式:“我是……,我会……,你会吗?这个我会!”
活动准备:
1、《从头动到脚》课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兴趣。(30秒)
1、创设语言情景,直接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我们会见到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你们能用“我是......”的'句式大声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吗?
2、逐一出示故事中动物的图片,教师先示范用“我是……”的句试介绍前四个小动物,然后引导幼儿看图用“我是……”的句式说出其余八种动物的名称。
二、出示绘本《从头动到脚》
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倾听故事,学习句式:“我是……,我会……,你会吗?这个我会!”(4分30秒)
1、教师讲解绘本内容,幼儿观察画面,在反复重复的基础上了解句式特点。
2、提问故事内容,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1)提问:刚才这个故事中提到了身体上的哪些部位?(PPT逐一出示各部位的图片)
(2)请把你知道的身体部位指出来,并动一动。(PPT出示所有身体部位的名称)
3、看图片学说句式:“我是……,我会……,你会吗?这个我会!”
(PPT逐幅出示故事图片)提问:你能根据提示用故事中的语言讲一讲图片内容吗?
三、出示动态图片,幼儿练习句式。(1分钟)
教师:你能尝试用“我是......,我会......,,你会吗?”这个句式说一说图片中的内容吗?
1、PPT出示动态跳跃的青蛙,幼儿根据图片练习句式:我是青蛙,我会跳,你会吗?
2、PPT出示动态的走路的小熊,幼儿练习说句式:我是小熊,我会这这样走,你会吗?
四、延伸活动。(30秒)
幼儿思考:除了这些动作,你的身体还会做什么?怎么做?
幼儿园语言绘本教案 篇2
课程目标
1、理解绘本内容,并能够较完整的描述猫的外形特征。
2、通过对比观察、动作模仿等学习策略,探索理解一只猫不同的形象及其原因。
3、体会科学绘本中蕴藏的幽默和趣味,初步尝试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的表述。
课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科学常识,一定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物质准备:课件ppt。
课程过程
一、猫叫导入,引发话题。
1、播放猫叫的音效,引发孩子的对猫外形的猜测。
2、这只猫你们想的样子一样吗?请幼儿看图能完整的描述猫的外形。
二、阅读绘本,尝试表达表现。
1、展示猫和主人在一起的图片,提问现在猫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小鸟、跳蚤的图片,猜测他们看到的猫会是什么样子。
3、出示“大狗眼中的猫”和“狐狸眼中的猫”,帮助幼儿表述猫外形的特点及原因。提问看到的猫都是同一只猫吗,根据幼儿回答进行总结。
三、自主探索,探寻答。
1、这只猫到处溜达,又遇见了哪些小动物呢?他们看见了一只猫,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呢?(展示各动物图片)
2、请幼儿看课件,尝试猜一猜是那些小动物看到的猫的图片进行匹配,说出原因。
3、集中讨论,探索了解知识的方法。
四、体验理解,结束活动。
教师:猫到处溜达,来到另一片水池旁,但它眼里的自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课程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们能够认识绘本中不同动物眼中形象不一样的猫其实是同一只猫。过程中幼儿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些猫都是同一只?但是通过对猫脖子上挂着的红圈,金色的铃铛这个细节上来讲,大家又能够确定那只猫是同一只,这对小朋友们观察内容细节上的有要求,所以在开始时通过展示这只猫的外形特征,让幼儿描述以达到幼儿能观察细节的目的.。活动中,幼儿们在后面对于一些两种动物关系之间有相互联系的会比较好的表达,对于一些动物的特征习性的还是不太了解,并且回答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表达。活动内容上可能对幼儿在科学探究类这部分有些薄弱,或许可以通过提供查询的工具,让幼儿们自己主动去查阅探索,这样强化幼儿对解决科学问题的印象,感受成功解决的快乐。活动设计上可以适时的调整方式,让幼儿阅读后面的绘本内容,自己搜寻答案,自己组织语言介绍,进一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幼儿园语言绘本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图片排列的过程中受故事的乐趣,仔细观察图片,依据日记进程,大胆猜测,连贯表示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小老鼠的探险日记》采用日记的叙事形式,通过小老鼠和好朋友马蒂尔达的一次探险经历而展开。我们先从画面来说起吧,插画家的色彩表现手法相当的娴熟,淡淡的水彩加上彩铅,让画面富有质感。最为突出的是老式相册用照片插入相角的形式,尤如一种怀旧记忆的感觉顿时映入眼帘,赏心悦目!这种表现方式又与故事文本“日记本”十分契合,充分体现了插画家的用心所在。
作品围绕的是两只造型可爱、貌似专业运动员的'小老鼠的登山过程,以及从上山到下山看到的、遇上的、经历过的有趣感受,极为生动有趣。值得一提的还是那座大大的山,原来竟然是庞然大物——犀牛。插画家凭借着童心之眼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行了大胆的比喻、夸张的描绘。小朋友们没想到吧!照片最后做成拼图,这也恰恰使整个故事及画面增添了很多乐趣呢!匠心独运又再一次让我们领悟到了图画的美!
当然插画家在画面的布局和运用上也给人以惊喜,连环图画和实物的有机结合,望远镜、降落伞、探险路线图等等,这些小细节的刻画,更充实了画面生动有趣的情节,提升了观赏性,真是引人入胜!同时也彰显出此绘本作品的知识性、真实性、装饰性。简单的故事讲述着简单的道理:“我们玩的很开心!”好了,让我们一块儿从好玩开始吧……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依据日记进程,大胆猜测,连贯表示
2、在图片排列的过程中,享受故事的乐趣。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小筐、操作拼图分段故事音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是什么?
幼:日记。
师:日记是做什么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日记可以记我们做过的事,也可以记人,也可以把今天老师上的课记录到日记里,有的日记记录的是高兴地事,有的记录的是难过的事师:(出示小老鼠日记)这个日记本是会是谁的呢?
师:他们带的什么?
幼:照相机、地图、绳子、笔,降落伞,勺子,望远镜
师:小老鼠带这么多东西去干什么?
这次要去丛林里去旅行,对了。这就是一本《小老鼠的探险日记》,它们要出去探险了,它们想要去找一个大型的野生动物,哪怕能找到一个也心满意足了,
观看PPT课件大型野生动物的影子,我们看看小老鼠心目中的野生动物是谁呢?
大象,犀牛,梅花鹿,袋鼠,牛,鹰
二,中间部分:
(一)欣赏故事第二段
1、小老鼠这次的探险就是为了去找大型的野生动物,于是两只小老鼠就背着准备好了行李出发了。它们来到了一座大山前,它们决定来这座大山内这里寻找动物,于是小老鼠的探险日记也开始了。
2、小老鼠的记录就从这里开始了。
第1天:它们爬上了一座悬崖
第2天:它们在山上走了好久
第3天:他们看见了一只大鸟,还给她拍了张照片。
第4天:他们拿着望远镜,眺望远方,看看有没有发现野生动物的身影
师:小朋友们,小老鼠的记录记到这里有几天?记录了什么事?(幼儿自由回答)
(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
3、老师完整讲述4天日记。
(二)观察5—10幅图,并进行猜测。
师、现在有四天小老鼠的日记,那10天的日记还有几天?
师;现在请小朋友要把这6天的日记记得清清楚楚,6天的日记要是让一个人去记有些困难,,三个为一组,团队合作,说说六天的日记怎么记?先找
到好朋友坐在一起。
师:老师把六天的日记一下子给大家,你们要按照分好的天数认真的去看去记。要把六天的事情牢牢记住哟!商量怎么记?
4、欣赏故事第二段
出示6天有声绘本PPT讲述故事、
第5天:他们什么也没找到,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悬産边上
第6天降落伞帯着他们安全落地
第7天:他们发现一个巨大的山洞。
第8天:他们在山洞里什么都没发现,饿急了,坐下来,吃了东西
第9天:他们累坏了,在山洞里睡了一觉。
第10天:他们走出山洞,下雨了,他们回家了。
5、玩滚动数字游戏。滚到哪一组,哪一组来说记下了什么,小组讨论。
幼:第7天:他们发现一个巨大的山洞。
幼:第5天:他们什么也没找到,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悬崖边上。
幼:第6天:降落伞带着他们安全落地
幼:第9天:他们累坏了,在山洞里睡了一觉。
幼:第8天:他们在山洞里什么都没发现,饿极了,坐下来,吃了东西
幼:第10天:他们走出山洞,下雨了,他们回家了。
老师完整讲述5—10天内容。
三,游戏,拼一拼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本故事里面隐藏着一个很奇妙的事情。但
我不说。让你们自己发现好不好
1、老师准备好的拼图让幼儿拼一拼游戏(分组操作)
2、按照第一天的顺序完整讲述
四、总结
师;原来小老鼠是在大犀牛身上完成了一次探险,可是好可惜,他们没有发现在大犀牛身上探险,他们头也不回就离开了。
1、你们觉得小老鼠的这次旅行完美吗?
2、你们有什么方法能让这次旅行变的完美呢?小老鼠应该怎么做?
师:所有我们一往无前的往前走的时候,也可以停下来回头看一下,说不定我们要找的东西就在自己的面前、
这个故事我们看完了,你们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日记,把我们做过可以记我们做过的事,也可以记人,从明天就开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