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爱》含反思 篇1
上完了实习的最后一次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心里顿时感到轻松了不少。前一天在五班讲课的时候,可能是前两节课学生没有精神,整个课堂显得比较冷清。好多学生三心二意,要不停地重复问题,很细致地引导他们才能进入状态。当然,我的问题也很多。虽然是一个星期前就备好了课,因为感觉是很精心设计的.,还比较熟悉,等到老师让我上课的前一天,才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发现了如讲课内容的次序还可以再调整,使各部分的层次更清晰等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因为之前没有试讲,两节课连上下来,发现自己对课文的有些内容顺序不是很熟悉,讲课的时候语句不精练,口语比较多;还有一个问题,语速偏快,让学生感觉到我很紧张。总之这次课的感觉不是很好。不过,当我上完课,学生们全都鼓起掌来,可能是一种欢送的形式吧。让我的心里有了点慰藉,同时也很惭愧,我红着脸快速地离开了。
第二天在七班也上这门课,也是连着两课时。一直担心七班的孩子会很沉闷,可能是指导老师多次强调这是我实习最后的讲课的缘故,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对于我的问题,也做思考状。在七班,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语速放慢了些,显得从容了些;在提问的时候对于比较难的问题进行提示点拨,以易于学生思考和回答。第一节课很平稳的过去了,我舒了一口气。下课在班里转,一学生主动跟我说话:“老师,你不要失望啊,语文课是这样的。胡老师上课也是这样的。”他怕我伤心,所以安慰我。其实我对学生的表现已经很满意了。他们的积极不是通过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只要看到他们专注的眼神就能感受到。所以我不失望,相反很感动他的体谅。我希望第二节课也能顺利结束。可是当学生认真起来,像我这种没经验的老师就要紧张了。在课堂上本来有一个问题,文章中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母爱是无条件的。我让他们谈看法。其实我预设的是,父爱其实也可以具有无私性,母爱就也是有条件的。结果学生们的回答都倾向于父爱和母爱的本质是一样的,都具有无私性。而我原先没有将重点放在父爱上,而是想强调母爱也是有条件的。所以,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意外。对于这篇带有哲学色彩的文章,很多同学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这是我希望达到的。只是这个问题我还是要给出参考的答案,所以我绞尽脑汁说了一番,现在已经忘了是怎样说的,反正还是说得不够清楚。因为两者的角度不同,其实站在学生思考的角度,我是赞同他们的观点的。但是文中,我还是要给他们解释作者的看法。跨过了这个坎,后面就顺畅多了,我的拓展部分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至直到快下课学生都很安静地听。等到我说声放学了,他们才像想起来,向食堂冲去。
比较这两次课,我在教态上有了提高,发音放慢也清晰了很多;对于文章和教案也很熟悉,讲课较连贯;对于课文的设计,时间把握得很好。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我讲课时语句衔接上还不能很流畅,一句话有时想不到一个贴切的词去表达,在激动或紧张的时候,语速又不自觉变快,学生听得不很清晰。另外就是在对课文设计上,没有想得更深入,而且自己的反应也不够灵活,出现了点意外。如果之前能考虑到,那么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
总之,实习的课讲完了。但真正的教师生涯也已经在眼前了,所以对于自己的不足还是要改进,争取在讲台上展现最佳的风采。
幼儿园大班教案《爱》含反思 篇2
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是本课教法的宗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强调音乐学科与其它艺术学科的横向联系与沟通,课中设计了故事导入,创编音乐故事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并且使学生在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形体艺术和语言艺术等方面都得到培养。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的生理、年龄特征,备课时,我着重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作主线,让他们主动来学习。比如从上课一开始,我就走到到孩子们的中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来到动物园,导入小乌鸦的出现。给孩子们讲乌鸦反哺的故事,引导学生随电子琴兴致勃勃学唱歌曲。在学会的基础上,有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再让学生头戴乌鸦头饰表演情景剧……环环紧扣,动静交替,学生们一直兴趣高涨,其乐融融参与其中。轻轻松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切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科学知识的有机渗透。
我个人一直认为,一节音乐课,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歌曲的学习,也应该重视学科整合与相关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知识的积累。比如:在小乌鸦欢迎同学们时,我顺势给学生们讲解了相关的乌鸦种类、身体特点、生活习性、以及著名的”乌鸦反哺“等。学生们睁大眼睛,静静的听着,这种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加深了学生们对歌曲的理解。歌曲学完之后,进一步深化了本节课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主题,达到从思想上让学生重视孝顺父母的德育渗透目的。
当然,我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节奏训练有所忽视,课堂上不敢大胆放手给学生,教唱的形式和方法还有待改善。
幼儿园大班教案《爱》含反思 篇3
我在本课中主要体现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和感恩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音乐活动,为歌曲中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音乐艺术中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树立起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具体事例如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的泥石流……。这些灾难中,中国人是怎样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战胜灾难的?是团结。是爱心。这些事例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和歌唱的兴趣。整堂课在一种积极主动。轻松优雅的气氛中进行,在这种感觉中上课,对于老师真是一种享受。
幼儿园大班教案《爱》含反思 篇4
这首诗歌通过3件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现在的孩子都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不要说关心父母,不惹父母生气就算不错了。还有不少孩子觉得父母就该这样,根本体会不到父母无私的关心。在教学本课前,我有意识的让学生介绍了自己的妈妈。许多学生从样子、性格、工作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妈妈。学生通过这项活动,开始关注起妈妈来。课上,我让学生自己读诗歌,说说读完后你的感受或是说说哪些诗句让你感动。学生开始说的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事迹。况且并没有体会到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难忘的事。配合着我充满感情的渲染语,学生渐渐入境了,有的说的时候不笑了,有的声音有些低沉,还有的眼里闪着泪花。学生完全沉进去了。我适时引导,让学生仿写儿歌,写写自己的妈妈。不少孩子都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说爱是那碗清凉可口的绿豆汤。有的说,爱是那温暖的棉被。还有的说爱是那严厉的目光,伴随着我一天天成长。不少学生还下了决心。有些家长来了之后说看到孩子写的作文很感动,也给自己的孩子写了寄语。到这里,由课本到生活实际的扩展应该告一段落了。但我觉得还不够。人不能只爱自己的家人,对别人还应抱有一颗爱心。我在课后让学生收集了“爱的表现”,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父母、朋友、陌生人爱的事迹说了出来。相信他们在说的同时,已经感受到了爱。通过这些活动,我觉得语文课堂,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
幼儿园大班教案《爱》含反思 篇5
《家人的爱》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而其中,“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是本课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辨析”环节,通过“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他为什么不帮我?”“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作业擦了重写的”等生活中学生觉得“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的现象,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家人到底对你好不好?到底爱不爱你呢?”
通过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来讲述父母对儿女爱的故事。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学生在自我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自然得出“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顺利突破了本课学习难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爱》含反思 篇6
课题:《父爱深深》 语文A版 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作者:黎本清 江西奉新五小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父爱深深》这篇课文是语文版A版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课文讲述的是迷恋音乐的“我”想组建自己的乐队,在缺钱买音箱的情况下,不得不请父亲资助,但是父亲说没钱比并要和“我”自制音箱。虽然刚开始“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但经过比赛“我”才逐渐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真爱。成年后的“我”对父亲的一片苦心以及父亲对亲情的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课文表现了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真爱,阐明了金钱难以替代真情的道理。文章语言朴实,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深深父爱的怀念之情。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训练学生倾听、速读、默读、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不一般的父爱。
二.学情分析
《父爱深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事情发展和“我”的心理活动为线索,讲述了一个触动我们心灵的亲情故事。很多孩子在新学期一拿到语文书后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读了这个故事,所以这一课应该是每一个孩子盼望的学习内容,学习兴趣在一开课就会高涨起来,组织教学的难度相对来说会降低一些。
但是,我班学生处在四年级上学期,年龄一般在十岁左右,一部分学生属武大子弟,家庭条件优越,另一部分借读的学生也都来自家庭条件优越的校外家庭,物质生活水平一般也都普遍较高。在平日的生活里,父母基本能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要,他们基本上缺乏课文中作者的生活经历,也很难体会这种用金钱难以替代的真情。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怎样通过课文中父亲爱的特殊方式来引发孩子们思考:我的父母是怎样来爱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感受到父母的深爱了吗?通过本课的教学,借机给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上一堂难得的亲情课,让他们能理解父母给予他们无私的爱。
三.教学重点
理解真正的父爱,懂得感恩。
四.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父爱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谈话导入。
1、 欣赏画面谈谈:在你心目中父爱是什么?(为学习课文做
好感情铺垫)
2、 板书课题(父爱深深),指导朗读(读出味道)。
二、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脉。
1、边听录音边标段序,找生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2、通过完成关于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检查学生初步听文章的情况(带着问题倾听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同时通过这一环节为学习文章扫清障碍)。
三、细读课文,感受父爱。(重点)
环节一:速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父亲怎么和我一起做音箱?当 时什么心里怎么想的?找相关 句
子读一读.
环节二: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找出“我”心情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环节三:研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父爱。(重点)
花在材料上的钱足够买一个音箱了,可为什么要辛辛苦苦的自
己去做呢?父亲有什么用意呢?长大后,我才解开这个挥之不去的疑团。(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a、联系上下文体会,从那里可以看出父亲给了我他的时间。(抓重点词体会)
b、抓住第六段,体会我对父亲的爱的怀念。(让学生知道真正的爱是分享)
C、配乐朗读,加深体会。
备注:这一环节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最能体现深深父爱的地方。在此要注意处理好“读”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升华感情。当然也要注意使用好“读”的形式,可以考虑默读思考,朗读体会,也可以用上单个的读,分男女读,以及配乐朗读这些方式。
四、拓展延伸,讨论父爱。
1、事例分析,知道什么是溺爱,什么是真爱。
2、树立正确的观念。(作为学生,应学会拒绝溺爱,接受真爱。)
3.再读课题,领悟“父爱深深”和对父亲说句:爸爸您辛苦了!我爱您!(升华主题)
五、板书设计: 22、父爱深深
父亲
六.教学反思
现在倡导“简简单单”上语文,可是怎样在简单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我一直追求一种朴实、真实,扎实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也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今天我执教的《父爱深深》这一课,充分表达了父亲用实际行动关爱孩子的感情,教学中以读为主,想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这是一篇充满爱的文章,但在整个教学中我没有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我语言还算深情,可是学生的感情没有被激发,参与课堂的意识不浓。这节课是真实的,课后我想
了很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些提问方式让学生感到难,应该换一种问法。如:读了这一段,说一说你的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理解程度,如果这样问: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学生会更易于接受,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个别朗读体现太少,齐读较多。个人展示的机会不充分,也是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的一个原因,应该让一部分人带动全班都能积极参与,真正达到师生,生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讨论交流的太少,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沉寂。以后在课堂中要适时引导合作、讨论,让学生的思考更多元。这也体现了我平时的教学有些保守。
三.教学机智不够强,不能及时地改变教学思路 ,板书有些草率、匆忙。 总之,上好一节课并不很容易,多方学习,多听别人的课,取长补短,才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