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红星歌》教案

2023-12-19

幼儿园小班音乐《红星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红星歌”感受雄壮的情绪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用队列行进形式表现音乐

  3、热爱解放军的情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学唱《红星歌》,体会重音记号。

  2、用动作感受进行曲雄壮的风格。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战争岁月里,涌现出无数的优秀少年儿童,他们机智勇敢,电影《红星闪闪》中的少年潘冬子就是这样的典范。播放《红星闪闪》片段,介绍主题歌《红星歌》。

  三、新授:

  1、听录音范唱“红星歌”是什么情绪?

  2、再听音乐“红星歌”体会进行曲风格

  3、出示谱例,指导学生唱曲谱。学习重音记号。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指导学生学唱歌词,随琴有感情演唱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

  6、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边唱边做队形的变化。走出五角星的形状,再散开形成一个大圈。

  7、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8、总结歌曲的进行曲风格特点。

幼儿园小班音乐《红星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透过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2.认识并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3.用队列行进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

  2.学生边唱歌曲边有序地进行表演。

  教材分析这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歌,歌曲是进行曲风格,雄壮而又带有抒情性的儿童队列歌曲。民族七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在雄壮有力的号角性音调走出引子之后,显示出开头两个乐句,跳跃起伏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播放歌曲《红星歌》)

  2.师:刚才同学们进教室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情绪?学生自由回答。

  3.师:这段旋律节奏很整齐,很有力,是带有进行曲风格的。所以老师刚才看见同学们都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教室。

  二、歌曲学习

  (一)聆听歌曲,感受情绪。(《红星歌》动画)

  1.聆听歌曲《红星歌》,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师:教师介绍歌曲:这首歌曲《红星歌》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影片中年近十岁的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仅因为冬子的爸爸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妈妈报仇。怀着这个心愿,冬子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最后成长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3.再次聆听歌曲《红星歌》。

  学生听辨歌曲的节拍(四二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四二拍指挥图示)学生边听边打四二拍指挥图示。(让学生感受到乐曲坚定有力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红星歌》歌曲学习)

  1.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读准确附点节奏。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

  3.学生练习旋律中出现的大跳音程。如:do――lasol――do’。

  4.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带附点和不带附点)学生体会附点节奏在歌曲情绪上的作用。

  5.学生体会有附点会使歌曲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朝气,同时增加了音乐的跳动感。

  6.老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

  7.老师范唱歌曲第二段,学生听辨旋律有何变化?第二段旋律的结尾变化了,旋律走向是上行。

  8.学生演唱歌曲第二段。

  9.老师纠正歌曲中“闪闪的”节奏,唱准确和清晰。

  10.体会结尾旋律的情绪表达:革命精神永传万代。

  (三)表现歌曲,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1.教师范唱歌曲。

  师:重音记号的运用,加重情绪的表现,表现出更加坚定有力。

  2.学生随《红星歌》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要求:

  学生在演唱歌曲第三、四乐句时,注意旋律的变化。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演唱时出现的问题。

  三、表现歌曲1.教师播放阅兵式表演视频。

  2.学生分成小组练习。

  3.小组伴随歌曲进行展示。

  四、课堂小结我们此刻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是我们还是要向潘冬子那样勇敢和坚强、不怕困难,让我们再一次演唱歌曲,结束这天的课吧!

幼儿园小班音乐《红星歌》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并学习区分乐曲A段雄壮有力和B段抒情的音乐性质。

  2、尝试根据节奏打拍子。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靴子、手套、小国旗、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孩子们听红星歌音乐律动进入活动室.

  2、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段和B段的区别。做游戏引出靴子是脚的朋友(看到靴子跺跺脚)手套是手的朋友(看到手套拍拍手)小旗是风的朋友(看到国旗挥臂轻轻摇一摇)。

  3、听音乐,教师出示节奏图谱(X X | ? X)靴靴 手手 靴

  4、放音乐幼儿根据图谱打节拍

  5、幼儿分组(靴子组、手套组、国旗组)练习。

  活动反思:

  这节课原本是一节大班的打击乐活动,我把它修改了一下成为了适合小班孩子的音乐欣赏课。孩子们很有兴趣。当通过手指游戏把小靴子手套拿出来时,孩子们很好奇,那要用来做什么?当孩子们看到节奏图谱上的靴子手套国旗的图片时就更有兴趣了。假如再延伸一下用废旧物品做成打击乐器让孩子们再参与一下就更好了。

幼儿园小班音乐《红星歌》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红星歌》,学会区别雄壮有力与缓慢抒情的音乐性质,初步认识三段体音乐,并会用动作表现。

  2.通过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党的情感。

  3.通过找朋友做动作,提高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进行曲”、“摇篮曲”等性质的音乐。

  2.事先给幼儿讲故事《闪闪的红星》,并介绍一些革命领袖的情况和事迹。

  3.卡片两张,分别画有★和波浪线的图形。

  活动过程:

  1.介绍音乐。“上次小朋友听了《闪闪的红星》这个故事,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听一首音乐,讲的也是这个故事。名字叫做《红星歌》。

  2.倾听音乐,启发幼儿初步学习分辨三段体音乐,并能试着体会三段音乐之间的不同音乐性质。“刚才小朋友听了《红星歌》这首乐曲,谁能说出音乐中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前面和后面一样,中间不一样)“这段音乐有几段?每一段都说了什么事情?是怎么样的?”

  3.选择不同图形来表示不同乐段。“老师这里有两张图,一张是“★”,一张是波浪线,每张图代表一段音乐。请小朋友想一想,哪副图表示哪一段音乐?“

  4.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段与音乐性质。“刚才小朋友听音乐说了很多红军叔叔打仗的事。你会不会用动作表现这首音乐呢?请你用好看的动作随音乐做一做。”

  5.小结。“今天我们听了《红星歌》这首音乐,知道这首音乐有三段,下次,老师请小朋友用乐器为这首音乐伴奏。

  活动反思:

  这次《红星歌》整个活动设计条理较清楚,图谱设计适合歌曲内容,选择的乐器适合歌曲的风格。活动中每个环节有层层递进,特别是最后环节让幼儿交换乐器、请部分幼儿演唱歌曲,把活动推向使整个活动有提升。活动中幼儿和老师配合默契,幼儿识谱能力强,活动积极气氛活跃。

幼儿园小班音乐《红星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3、用队列行进的方式进行扮演。

  教学重点: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和重音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动作感受进行曲雄壮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情境中走进课堂

  教师弹奏《红星歌》,用进行曲节奏伴奏。

  [设计意图:在营造音乐气氛的同时,让同学自然感受到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为导课作铺垫。]

  二、导入

  大家知道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冬子吗?冬子在游击队里逐渐生长,他参与战斗,为游击队筹盐、送情报……后来,冬子带上父亲留给他的那颗保管多年的红星,加入了红军。今天,老师把那颗红星带来了(出示道具——红红的大五角星),你们愿意将这颗五星亲手传送下去吗?可是,“五角星”担心被你们到处乱传,这样吧,老师来弹奏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歌《红星歌》,你们要随歌曲的节奏一拍一拍的传送。

  [设计意图:通过按节拍传送红星,让同学感受了歌曲二拍子的特点,还得到了聆听歌曲旋律的机会。]

  三、积极参与 感受新歌

  引导同学听旋律找出歌谱中学过和没有学过的音乐记号(重音记号、渐强记号、反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然后,逐个讲解。

  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让同学在读中了解歌词内容。

  [设计意图:在聆听歌曲时,让同学更多了解歌曲中所包括的乐理知识,以便在下面的环节中更出色地表示歌曲。按节奏朗读既了解歌词大意,又熟悉了歌中的节奏。]

  四、唱中感悟

  1、模唱歌曲,找出相同歌词不同旋律的局部。

  2、学唱歌词,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果断地、坚定地(切忌拖泥带水)。

  3、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恰当运用重音记号,表示音乐雄壮的气氛。

  [设计意图:用“LU”来模唱,达到了熟悉旋律的目的;找相同歌词不同旋律的局部,是为了让同学通过比较更好掌握音准。学唱歌词和完整歌唱歌词中,强调了重音记号在突出歌曲特点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表示歌曲,让同学感受音乐记号在音乐作品里的重要性。]

  五、深入感受进行曲的特点

  边唱边做队形的变化,感受节拍的同时,走出五角星的形状,之后队伍散开,形成一个大圆圈。

  出示卡片:跑步、走步、跳舞(从三种动作的图式中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动作确定音乐的特点);出示卡片:欢快活泼、雄壮有力、优美抒情(从中选出进行曲特点)。

  分辨进行曲(教师分别播放《雪绒花》、《运动员进行曲》等等让同学从中选出进行曲),然后师生一起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走队形、选择相应的卡片、分辨进行曲等形式,来逐步深入引导同学切实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同学的鉴赏能力。]

  六、随音乐走出教室

  让我们唱着《红星歌》,象潘冬子一样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出教室。(再次让同学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幼儿园小班音乐《红星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正确地、科学地唱好二声部合唱歌曲。

  2、能够了解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及报效祖国的决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二声部歌曲的音乐美,给学生音乐享受和鼓舞。

  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好歌曲中的各种音乐记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部分:

  二声部练声: 2/4

  (1)、分声部轻声唱歌谱。

  (2)、用“罗”填入唱。

  (3)、用“啦”填入唱。

  二、 新授部分

  1、打开书本,请学生在这首歌曲中找找刚才唱的练声曲。

  2、一起说说歌名、词曲作者、拍号(2/4强弱规律)

  3、视频欣赏,说说歌曲内容、速度及力度 。(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

  4、学唱歌曲(琴、录音合作)

  (1)、提问:歌曲以什么演唱形式为主?(二声部合唱)

  (2)、录音听赏,充分感受二声部旋律的优美。

  (3)、分组寻找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小组讨论)

  (4)、师生一起说说(学生认识的让他们自己来说;不认识的老师讲解)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学唱歌曲

  a、全体学生一起学唱低声部歌词。(多唱几遍)

  b、全体学生一起学唱高声部歌词。(一遍)

  c、利用琴和录音同时播放让学生再来感受各自声部的旋律及二声部合唱的优美。

  d、老师不弹琴,让学生分声部唱唱。

  E、师弹高声部,生唱低声部;师弹低声部,生唱高声部。

  F、试着合唱。(师提示:把歌曲中的各种音乐记号正确的处理好;注意2/4拍的强弱规律)

  学生来说说

  (1)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唱、唱得还不太好?

  (2)哪个地方怎么样唱会更好?

  (3)师生共同解决。

  5、活动设计

  (1)、强拍上部分学生配上打击乐器,其他同学用拍手表示。

  (2)、请学生来说说军人的形象,演演表现军人风采的动作。

  (3)、视频欣赏(天安门广场阅兵式),让学生再次领略一下军人的飒爽英姿。

  (4)、学一学(主要学军人的步伐:正步走)

  (5)、踏着正步走的步伐再来唱一唱歌曲。

  (6)、请几个同学戴上小军帽上来唱一唱、演一演。

  6、课堂评价

  (1)、请一个表演的学生来说说自己在表演时的感受。

  (2)、请其它同学来评价一下。

  (3)、教师来评一评。

  7、课后延伸

  1、教师总结,渗透人文思想。

  2、请学生回去查找有关演唱抗战时期的歌曲及有关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