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合集

2023-12-18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合集 篇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推理和判断把握图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梳理故事主要内容。

  2、体会图画中夸张手法所体现的人物情感和性格特征。

  3、仔细观察图画,体验老鼠和蝙蝠前后情绪情感的变化。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1、了解蝙蝠和老鼠的生活习性;

  2、接触过不同绘画风格的读本,尤其是对比和夸张的绘画风格;了解情节逐步发展到高潮之后继而转折的叙述方法。

  材料准备:大书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圆圆耳朵长胡须,身上穿着灰色衣,白天藏在暗地里,晚上出来偷东西。"

  2、(出示老鼠的图片)老鼠生活在哪里?老鼠都喜欢偷什么东西?你还知道老鼠会做什么?有一种动物跟老鼠长得很像,也是喜欢晚上出来,而且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倒挂在树上,它是什么动物?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出示蝙蝠的图片)蝙蝠和老鼠有什么不同?

  3、今天这本书讲的就是老鼠和蝙蝠的故事。有一天晚上,老鼠遇到了蝙蝠,开始和蝙蝠聊天。想知道他们都说些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阅读图画。

  第二页:老鼠和蝙蝠在什么地方呢?大概是什么时间?蝙蝠在干什么?老鼠呢?什么动作?你觉得他们会说什么?蝙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第三页:(遮挡左上角圆形区部分)现在老鼠的动作是什么样的?他的表情如何?你觉得他在说什么?蝙蝠是什么表情呢?

  (揭开遮挡)这个部分表示什么呢?这是现在的事吗?原来这表示老鼠所说的内容,是他以前做过的事情。蝙蝠听了有什么反应呢?蝙蝠会怎么想?

  第四、五页:(遮挡两端)现在老鼠的动作有什么变化了?这个手势表示什么?老鼠嘴边时什么?什么原因呢?这次老鼠说了什么呢?

  (先揭开左边部分)这是谁?他怎么了?为什么很生气?什么东西打碎了?什么原因呢?(揭开右边部分)原来是老鼠把瓶子打翻了,偷了香油,老鼠觉得自己很厉害,所以做出了这样的手势。蝙蝠的动作是什么样的?表情呢?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第六、七页:(遮挡两端)这次老鼠对蝙蝠说什么?这个抱的手势指的是什么事件?图画中有没有类似的动作?老鼠偷的是谁的蛋?(揭开母鸡)老鼠为什么要偷鸡蛋呢?蝙蝠心里怎么想呢?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八页:(遮挡蟒蛇)老鼠的动作和表情是什么样子的?蝙蝠呢?为什么蝙蝠跳了起来?还出现了什么动物?(揭示蟒蛇)他想做什么?老鼠和蝙蝠是否都察觉到他的出现?从哪儿看出来?接下来怎样呢?

  第九页:老鼠怎么样了?蝙蝠呢?为什么蝙蝠逃脱了?老鼠还能逃出来吗?

  第十、十一页:蝙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老鼠呢?蝙蝠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幼儿阅读图画的时候,可以利用表格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表现,可以采取文字和小图标结合的方式,方便幼儿自主阅读。)

  三、总结分享(出示封面,指读书名。逐页翻阅图画,与幼儿一起回顾图画内容,教师帮助幼儿再次整理表格。)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老鼠和蝙蝠》,我们一起在来看看这个故事吧。(划横线处请幼儿参与讲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鼠和蝙蝠。一天,老鼠和蝙蝠相遇了,他们开始聊天。老鼠给蝙蝠讲他有很多本领,他能钻地洞,能偷到农夫的香油,还能偷到母鸡下的蛋,这些本领蝙蝠都不会,老鼠很得意,而蝙蝠把头埋得很低,觉得很羞愧。这时,一条毒蛇悄悄靠近了老鼠和蝙蝠,蝙蝠看见了,老鼠却没有发觉。毒蛇张大嘴一下子就把老鼠吞进了肚子里,蝙蝠飞了起来,顺利逃脱了。

  教师与幼儿讨论老鼠和蝙蝠各自的性格特征。

  延伸活动故事表演——老鼠和蝙蝠。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合集 篇2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学习设计角色的动作、表情,能与同伴合作较连贯地表演。

  2、读准"树、送、吃、谁、冷"的字音;读准词语,"猴儿开门儿"的儿化音;读准"萝卜"的轻声。

  3、萌发表演的愿望和自信心,能大胆地进行表演。

  二、活动准备:

  1、小兔、小猴、小鹿、小熊的头饰各一个,大萝卜道具歌一个。

  2、场地布置:在传递一角放置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作为小动物的家。

  3、挂图《萝卜回来了》。

  4、语言磁带。

  三、教学重点:读准"树、送、吃、谁、冷"的字音;读准词语,"猴儿开门儿"的儿化音;读准"萝卜"的轻声。

  四、教学难点:学习设计角色的动作、表情,能与同伴合作较连贯地表演。

  五、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录音,幼儿模范故事中的角色语言。

  2、根据故事情节设计角色的动作表演。

  (1)小白兔从家里出来,发现外面下过雪了,它会做什么动作?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2)幼儿分组讨论表演小猴、小鹿、小熊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分组指导。

  (3)每组选一个幼儿,和教师一起完整地表演一遍故事,其他幼儿观赏。

  (4)表演完后,其他幼儿对教师和小朋友的表演进行评价。

  (5)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各个角色表演模仿小动物说话时应该注意的语气、语调。

  3、幼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

  (1)幼儿五人一组,分配好角色尝试表演故事。其中一人作为观众讲评小组成员的表演。

  (2)教师请各组幼儿逐一表演,其他组幼儿观赏并讲评。

  六、活动反思:

  故事贯穿了三个小动物送萝卜的循环过程,通过第一课时。幼儿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融入了游戏、表演等环节,让幼儿多通道多感官参与。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合集 篇3

  话题分析:

  这是一只很小的海螺的故事,小小的海螺却有着远航的愿望,因此这注定是一个"浩浩荡荡"的故事。心愿不小,目标不小,口气也不小的小海螺在大鲸鱼的帮助下,踏上了远航的路程,看见了比岩石大得多的冰山,比码头大得多的陆地,连天空也比码头那儿的开阔许多,无比开阔!旅途中不言放弃的小海螺,注定会有很大的力量,结果,有方向、有热情、有力量、勇于克服困难致使这么小的一只海螺,竟然救了那么大的一条鲸鱼。这个小小的故事有着给人震撼的力量也给幼儿的视角带来新的冲击,这是图文并茂的一个故事,一个能给幼儿带来趣味、带来寓意的故事,它可以引导我们,让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个部分。

  交流设计:

  近期孩子们对于一些有趣味的动物题材的故事很有兴趣,他们对于故事中动物的生活、遇到困难等的情节猜测有自己初步的想法。孩子们观察画面大胆想象方面正在走向熟练与智慧,同时也正在学习仔细观察画面发现更多的信息的能力。虽然孩子们经常被故事的情节吸引,但是较少的思考作品深处的内涵给自己带来的教育意义。加上通过对于孩子们生活的观察发现许多孩子没有专注做完一件事情的习惯,能做则做不能完成就会过去是他们的学习哲学,"困难"这个字还没有在孩子的字典中出现。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个有寓意的故事,所以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位于让幼儿感受小海螺的心怀目标、执着、勇敢、勇于克服困难、不言放弃的精神,从而联系孩子自我萌发孩子针对一件事情做出一定结果的意识。

  本次活动中,我在注重让孩子开展想象的翅膀猜测小海螺的远航经历。

  活动的第一环节,让幼儿通过看故事封面,说说故事的主角是谁,从而在猜测小海螺愿望的基础上引入故事情节。

  活动的第二环节,通过观察故事画面以及猜测故事的发展,在分析讨论中感受小海螺的心怀梦想、执着、坚持、不言失败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运用余音缭绕法,让孩子随着音乐感受到小海螺远航的快乐与带来的享受;其次是运用听觉震动法,让孩子们音乐和视觉的双重冲击下,充分感受小海螺和大鲸鱼所经历的危险;最后运用分组辨析法,设置两难问题,"当危险与困难来临,如果你是小海螺你是继续远航,还是回家?",通过这个两难问题把幼儿分成两组,扩大矛盾冲突,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以此激发有效的师幼互动。

  活动的第三环节,让幼儿迁移经验,激发幼儿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的决心。

  活动目标:

  1、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地较完整地表达小海螺远航过程中的经历。

  2、感受小海螺执着的精神,萌发喜欢尝试,做事情专注、坚持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PPT,录有抒情和惊险的音乐两段;

  2、《小海螺和大鲸鱼》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猜测主角

  1、看故事封面,说说故事的主角是谁。

  提问: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看看故事的主角是谁?(让幼儿关注故事封面上的文字,在不显眼画面上找寻到小海螺,并引起幼儿对于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期待。)

  2、猜猜小海螺的愿望。

  提问:故事中的小海螺有个愿望,请你们猜猜它的愿望可能是什么?(猜测小海螺的愿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留有铺垫。)

  二、理解故事,分析讨论

  1、讲述PPT2-5,了解小海螺愿望与决心。

  提问:小海螺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有愿望吗?(在后一个问题抛出后发现幼儿的回答很多都是远大的理想,可能都是不能实现的。由于他们近期的目标意识几乎没有,所以教师在通过询问的过程中可以用语言提示说一些近期内能做的事情,帮助幼儿建立对于大班期间执着于切实可行的事情的憧憬。)小结:决定要做一件事情是我们的愿望,小小的海螺和我们都有着大大的梦想。

  提问:有谁会来帮助它实现出海远航的愿望?(有的幼儿很聪明结合前面看过的封面上有大鲸鱼会一下子猜中答案,这时教师可以迎合幼儿出示PPT5。)

  小结:的确,这个用黏液写的广告还真有效,它可能会吸引许多不同的朋友来帮忙。

  2、出示PPT6,说说小海螺在海上的见闻。

  提问:小海螺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是并列的,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

  小结:它在大海里看见的东西都很大,比岩石大得多的冰山,比码头大得多的陆地,连天空也比码头那儿的开阔许多!

  3、讨论PPT7-12,理解小海螺的坚持与勇敢。

  提问: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插入急促"在山魔的宫中"的音乐与电闪雷鸣以及巨浪的声音,在幼儿倾听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想象途中的可能遇到的危险于困难)

  (2)过渡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起看画面,教师讲述小海螺遇到的危险,以及小海螺的表情、动作。)

  提问:发生了这样的事,小海螺的心里会怎么样?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合集 篇4

  设计意图:

  当今社会,在"四二一"为主的家庭模式中,孩子们备受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会关心别人,更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此外,周围的"孤巢老人"越来越普遍,唤起儿女常回家看看的思想应该从孙辈开始。借助绘本故事《幸福的大桌子》淡淡地讲述着一个家庭的分分合合、成长变迁,孩子们在体验故事情感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长辈对子女的关爱,在不知不觉学会关心别人,关爱长辈的同时,也会更加珍惜父母对自己的辛勤付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爱的情感,值得幼儿细细揣摩。当孩子长大了,要离开家了,盼望子女常回家看看便成了千千万万个老人的心声,可他们对孩子却永远是默默的守护与包容。正是因为彼此间那份浓浓的爱,彷佛一条隐形丝线,总会将我们爱的人牵引回我们身旁。活动中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音乐烘托等方式,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理解故事内容,学会故事中的句式,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进行真切地体验与表达,是本次活动所要追求的目标。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兔奶奶孤单的原因,并想办法让兔奶奶快乐起来。

  2.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用比较具体、生动、完整地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3.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有尊敬、关爱老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PPT《幸福的大桌子》、创设兔奶奶家的场景、兔宝宝长大后的图片若干。

  2.音乐:常回家看看。

  活动过程:

  (一)想想、猜猜,导入课题。

  1.出示"兔奶奶一个人在家"的图片导入课题。

  教师:今天,陈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兔奶奶家做客,看看兔奶奶家什么东西最大?

  2.引导幼儿猜测。

  教师:猜一猜兔奶奶家会有几名家庭成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觉得他们在一起怎么样?

  (二)看看、说说,感受兔奶奶孤单的原因。

  1.幼儿分组看图片,分析兔儿女们"很少回家"的原因,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讲述。

  教师:渐渐地,孩子们长大了,想一想这个幸福的大家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就让我们到后面去看一下吧,边看边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分组看图片,幼儿自由讲述)2.幼儿交流自己推测,能用比较具体、生动、完整地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1)兔老大--修车工教师:兔老大长大了,去了哪里呢?

  幼儿:兔老大在一家修车厂里工作,他是一名修车工。

  教师:你能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他为什么很少回家呢?你还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型来说呢,真不错!(因为他会修许多的车子,有国内的、有国外的,修车技术非常高明,有很多人找着要他修车,所以他很忙,很少回家。)(2)兔老二--厨师教师:从兔老二的穿着上看,你认为他的职业是什么?

  教师:兔老二烧的菜好吃吗?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味道好极了。

  教师:谁来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兔老二是一家酒店的大厨师,因为他的厨艺真是"一级棒",有许多顾客排着队专门来吃他烧的菜,所以他也很忙,不经常回家。

  (3)兔老三--海员教师:兔老三是一名海员,海员又是干什么的?

  教师:我们一起跟着兔老三出发啦。谁愿意用完整地话来说一说兔老三很少回家的原因呢?

  幼儿:海员是在大轮船上工作的人。出一次海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所以出去之后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4)兔姐姐--是一位妈妈教师:兔姐姐长大了,结婚了,生孩子了,她既要照顾丈夫又要照顾孩子,就像你们的妈妈一样,你们的妈妈是怎么照顾你们的?请你用动作来表示,让好朋友猜一猜。

  小结:兔姐姐和你们的妈妈一样,为了自己的小家庭付出了很多,所以也很少回家看自己的妈妈。

  (5)双胞胎兔妹妹--大学生教师:最后再来说说这对双胞胎兔妹妹,她们正在读大学,她们也很少回来,猜猜是为什么呢?

  小结:她们白天要很认真地上课,晚上要做作业,双休日还要去图书馆查资料、看书,所以她们也很少回家。

  3.集体观看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去世"。

  教师:家里只剩下了兔奶奶和兔爷爷,突然有一天,兔爷爷生了重病,没过多久,就永远地离开了,兔奶奶再也见不到兔爷爷了。

  (1)丰富幼儿词汇"去世"。

  教师:你觉得兔爷爷去哪了?"死了"还可以怎么说?(去世、上天堂等)(2)比较"去世"与"死了"和"上天堂",体验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师:"去世"这件令人难过的事情,用"死了"和"上天堂"哪一句话能让人心情更好一点?

  小结:当我们遇到有人去世这种让人伤心难过的事情,要用好听一点的词来安慰别人,这样别人的心情会好一点。所以,兔爷爷去哪里了?兔爷爷去了天堂,所以他们家的大桌子前兔爷爷不在了。

  4.讨论兔奶奶的感受,学习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1)猜测兔奶奶的感受。

  教师:这些孩子都不经常回家,你觉得兔奶奶一个人会怎样呢?

  (2)看图片(兔奶奶回忆孩子小时候的事),学习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教师:虽然兔奶奶很伤心,很孤单,但是日子还得一天天的过下去,兔奶奶觉得回忆有时也会让她幸福起来。兔奶奶在回忆什么呢?(出示"孩子们小时候的样子"的图片),他们小时候是什么样的?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完整地说一说。

  幼儿:他们围坐在大桌子旁,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画画,还有的在桌子底下捉迷藏。教师小结:原来回忆美好的事情是一种幸福。

  (3)兔奶奶为什么想着想着就发出了笑声,猜猜她为什么会觉得很快乐,会发出笑声?

  教师小结:孩子们学到了本领,有出息了,为他们骄傲也是一种幸福。

  (4)幼儿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本领,让爸爸妈妈觉得很快乐,很骄傲。

  幼儿:我会唱歌,爸爸妈妈觉得很骄傲!(你是爸爸妈妈的开心果!)幼儿:我会帮妈妈做家务,让妈妈感到很快乐!(你真是个勤劳的小女孩。)(5)教师归纳小结。

  教师小结:原来幸福是无处不在,多种多样的,只要有人多陪陪,说说话,一个拥抱,一声问候,就会让人感到很温暖,很幸福!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想办法让兔奶奶快乐起来。

  1.幼儿讨论,想各种办法让兔奶奶幸福起来。

  教师:你们觉得兔奶奶幸福吗?光靠回忆过日子也不是办法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兔奶奶更加幸福呢?你想为兔奶奶做些什么,让她感到幸福呢?(讨论)幼儿:我为兔奶奶敲背,让她感到幸福!我为兔奶奶打扫,让她感到快乐!

  2.幼儿体验:到兔奶奶家去送幸福。

  (1)交代要求:可选择一些工具或用自己的行动给兔奶奶带来快乐。

  教师:我这里有一些工具,你们自由选择一下,一边做一边用刚才好听的话说给兔奶奶听哦,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2)幼儿到兔奶奶家送幸福。

  (兔奶奶:"唉,忙忙,都忙,就剩我一个人了,唉!")兔奶奶,我们来看您啦!(播放《常回家看看》音乐)(3)幼儿交流自己的做法,鼓励孩子用比较具体、生动、完整地语言表达自己的做法。

  教师:你刚才为兔奶奶做什么,让她感到很幸福呀?用好听话来说一说呢?

  (4)教师归纳小结。

  (四)完整欣赏故事,迁移幸福。

  1.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刚才我们为故事中的兔奶奶带来了快乐,现在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故事中的幸福吧?(完整欣赏故事)2.情感教育。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兔奶奶一样的老人,比如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希望你们今后也能经常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多陪陪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她们不再孤单,也能感到很幸福,好吗?现在就让我们带上幸福出发吧!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故事图片投放到语言区,继续讲述故事内容。

  游戏活动:将兔奶奶的头饰和表演中的场景图片投放至表演区,大胆表演故事。

  家园共育: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带幼儿常回老人家看看,给老人送去关心、快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合集 篇5

  活动目标:

  1、学说绕口令,练习发清扁担、板凳、绑、长、宽、上等易混淆的音。

  2、乐意参与朗诵绕口令的活动,体验绕口令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物:扁担、板凳;响板两个、绕口令字卡、图示

  活动流程:

  一、观察扁担和板凳,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扁担和板凳。

  扁担和板凳有什么不同。

  2、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把答案梳理成具有韵律感的句子。如:

  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3扁担和板凳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在快板的伴奏下朗诵绕口令)大家讨论它俩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梳理大家讨论的句子,整理成完整的段落,大家共同练习1-2遍。

  教师小结:绕口令也叫拗口令,是一种语言游戏,它是把发音比较相近的字词组合在一起,念绕口令的时候要求我们快速、准确、而且吐字要清楚。

  三、练习、巩固绕口令。(借助字卡、图示)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把这首绕口令说给爸爸妈妈,然后和他们比一比,赛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