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色彩》 篇1
一、课文悟读
既有“文心”(刘勰《文心雕龙》),也该有诗心,而且诗心更为玲珑剔透,更为纯洁无暇。读罢“诗三首”(冰心《纸船》、冯至《我是一条小河》、闻一多《色彩》),似在余韵缭绕中见得诗人赤心的跳动。
这不正是诗心么?
1.诗人捧出一颗心。
因这一课书的编排,冰心、冯至、闻一多如约聚在了一起,似在情理之中。他们有共性的东西:至尊至纯至爱的性情。
于是,有《诗三首》。
吟诵中,在字符如乐音的跳荡间,眼前似乎浮现出这样的诗人形象:冰心,在波澜起伏的海岸边,放逐一只只手制的白纸船,带着反复吟咏、泪迹斑驳的思念。冯至,在细流潺潺、一路放歌的小河边,默默地出神,他又在想什么?闻一多,挥笔作画,豪放不羁,色彩点染处,难道仅是一片斑斓景色?
他们都很年轻,至少他们的心都很年轻。也只有年轻的心,才会如此多情善感!
2.是诗心也是爱心。
诗三首,都是至爱之作。
《纸船》遥寄的是漂泊异国的儿女对慈爱母亲的深切思念。冰心赴海外求学,行前与弟弟与母亲等家人告别时装出平平常常的样子,留给人轻松、淡漠的分别的印象。却不知随船而行,心情就沉重起来,才知道先前的平静是刻意伪装出来的。内心的情感潮流不可阻遏,它要奔泄而出,它要合着海浪,摇曳着白纸船儿,进入母亲的梦境。这诗虽用轻俏的字眼,可是否也是内心深处强烈的呐喊呢?在母亲面前未曾说出,而借诗句传达出来的一句话是:我爱你,母亲!
《我是一条小河》通常被解作爱情诗。无心有意,一见钟情,环绕身侧,柔情似水,是一种浪漫的恋爱。又取碧绿的叶影儿和凄艳的花影儿,做成定情的礼物。难得有如此精巧、细致的爱意。这沉醉的爱,真如一条河!
《色彩》中,也是爱——“溺爱于我的生命”。爱生命,这是一个泛命题。这爱的价值何在?因为生命是饱含强烈色彩的。为多彩的生命而歌咏,正如雨后天穹,长虹飞架,不禁让人仰目喝彩。闻一多的生命之歌是多么强劲而冷峻!
是否能够这样理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诗人的心在恋爱!
3.诗里不能做“爱的道白”。
我爱你!——若用词语,很实在的把心事和盘托出,这是浪漫的生活,而不是诗,虽然诗比生活更浪漫。诗意是隐曲在一重重意象中的。有许多的意思,一旦直白就乏味了。“荷花淀的女人们”想见自己男人,偏说不想见,这样的隐曲闪烁着鲜活的合情合理的人性美。诗更是求美的。冰心若絮言不止,说:“妈妈我想你、我爱你、我受不了、我非要见你……”这还美吗?冰心这个人还能留给你美感吗?
那么,美感是怎么产生的呢?
冰心念母的纸船,驶进母亲的梦境,除了可见诗人自己的痴情外,又能知道母亲注定会做女儿的梦。两情相依,于是在梦里聚合了。多么甜美呀!有如此美好、善良心底的冰心,你能想成她是丑的吗?
同样的道理。冯至的恋爱被海浪击碎了。恋爱即使涣散了,余下的光、影、泡沫,一样含着美的意蕴。闻一多的生命里,尽管含有悲哀和死亡,但持平常心,坦然面对,这样一种孤傲俊拔的气质,尤其显得高贵华美!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诗人有敏感的心,有多情的种子孕育着,这心田里开出来的花,不管是什么颜色和风格,都一准儿用芬芳传达“恋爱”的心思。爱人,爱自然,爱生命,爱生活——一切都是可爱的!
二、亮点探究
1.纸船在风浪中是柔弱的,让它满载思念是不堪重负的。请你说明,这一只只小小的白纸船,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
现实的海洋是难以逾越的,于是思念被现实无情地割断了。因此,注定了个人的情感是柔弱的,正和纸船的物象特征相吻合。
此外,一个女孩,寄情的方式,不像是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不像是郭沫若般视银河“浅浅”,“骑着牛儿来往”,这些都有男儿的张狂,相比来说,叠船放逐要文静得多,情感积郁得也更浓。这是从诗人个性角度来审视的。
再者,从纸船的物象内涵来看。纸船可以随波漂流,这爱有明确的指向,又可以一定程度地克服距离,说明相见的心情迫切。白色是纯洁的颜色,与美好、纯洁的意象较为统一。
2.“我”是一条小河,携带着爱恋,却被大海无情地击碎了。怎么理解这大海?
探究学习:
“我”是一条小河,这小河的恋爱是浪漫的、憧憬的,就广义而言,可以理解为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美好生活寄托的希望。
希望总是美好的。然而大海是现实的。尽管“我”缱绻于希望的恋爱之中,但现实是真切的,虽然“无奈”,也要“流入”,于是“风又厉,浪又狂”——大海无情!
现实是无情的。所以按通常的解释,大海是要被谴责的,它是扼杀美的残暴的凶手。若联系当时现实来理解,冯至作此诗,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五四”激情刚过,余温犹在,可是现实的境况很让热血的青年感到失望。自己想做花冠、想做裙裳的愿望,都不能实现,自然惆怅、彷徨。
此外,就艺术通感而言,今人读这首诗,也会产生共鸣,因为每个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被海淹没,在海流中飘荡,也正是许多人生活的切身感受。
3.通常我们理解生命的颜色都应该是美丽的,为什么闻一多的《色彩》中有“黑还要加我以死”,还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你怎么理解?
探究学习:
这首诗是哲理深厚的大气之作,不同于某些年轻人的激情张扬。他们只见得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那样的文章喊出的爱是浅薄的。本诗不避讳自然中的黑色,直面人生中的死亡,这是一种很现实的态度。其实,如果一个人的生命长得没有尽头,可以尽情地挥霍岁月,那样的生命不乏味吗?生命中有终点,人才更为珍惜生命。
另外,同黑色可以被看作美一样,死亡也未必是一件恶事。关键是死得是否有价值。闻一多先生是不怕死的,因为他知道鲜血可以绽放最美丽的花朵。于是,他不满暴行,拍案而起,血洒民主大旗。《色彩》之言正和先生的实践是一致的。
三、选题设计
1.同样是选取“纸船”、“小河”、“色彩”等来写诗,然而作者不同、心境不同,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也会有些差别。请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比较阅读,分析鉴赏它们之间的异同。
研究方法:
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比较文字、意蕴等的区别。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运用,进行细致的分析;咀嚼,得到美的感悟。最后要完成一篇评论鉴赏类文章。在这一基础上,注意和同学交流,从而获得广泛的信息。
参读书目:
泰戈尔《纸船》;
余光中《乡愁》;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网上资料等。
2.你了解冰心“爱的哲学”吗?请查阅有关资料,并分析“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研究方法:
先要阅读冰心作品,大致了解其创作状况,再查阅一些冰心研究的文献,对冰心的思想发展脉络有一定的认识后,将两者统一起来,完成一篇分析文章,类似研究性论文。成文后可以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也可以寄给有关学术刊物。
参读书目:
《繁星》《春水》《斯人独憔悴》《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范伯群、曾华鹏《冰心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幼儿园教案《色彩》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并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说明: 七年级学生对色彩的本义理解是不困难的,但该诗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在三重关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与色彩、色彩与意义、生命与意义。生命的意义存在于现象之中,正是因为有了各种生活的现象,才使生命具有了具体的内涵,而生活的现象就是直观中的各种色彩,因此诗歌借助色彩赋予生命意义,主题较深刻。 因此,教学本诗有必要让学生先了解闻一多的生平资料,在了解他的写作背景、生活经历、人生态度等后,才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诗的意义作铺垫。其次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悟诗歌不是为写色彩而写色彩,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将抽象的生命予以不同的色彩,完善了生命的内涵,激发起对自己生命的热爱。【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 2、难点:感悟生命的价值,并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说明: 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才能理解诗歌,感悟诗歌所赋予的生命色彩的含义,以深入的理解主题。在讨论交流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深入思考,以进一步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话题交流导入课文1 话题交流:你最喜欢什么色彩?为什么?2 伟大的诗人闻一多也喜欢各种色彩,他写了一首诗歌《色彩》,让我们在了解他的一些资料后,一起欣赏一下吧。交流自己喜欢的色彩及喜欢的原因。 学生介绍闻一多。 通过谈话打开话题,引起学习兴趣,也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准备。了解闻一多生平资料为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作铺垫。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并且从语速、语调、停顿、重音等方面指导朗读。2请学生谈谈:诗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听录音。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品味诗句中的字词。圈划有表现力的动词,以感受作者对色彩的喜爱之情。作发言准备,交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因此应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动词“给、教、赐、赠、加”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同时感悟作者对色彩的热爱之情。 提炼主题把握情感1 请学生说说诗人分别赋予各种色彩什么象征意义?2 讨论:(1)诗歌说“生命是一张没有色彩的白纸”,那么给生命着色的过程是怎样的过程 ?(2)既然诗人说“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为什么说“黑还要加我以死”呢?展开想象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交流、探讨,感悟各种色彩象征着生命不同意义。生命中不仅有希望也有失望,不仅有快乐也有悲哀,生命不仅意味活着,同时也意味着死亡,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生命。 在想象、交流中,既了解本诗运用了象征手法,更体会作者对色彩的喜爱之情是建立在对生命的热爱上的,并感悟到生命也是丰富多彩的,应珍惜生命。探究学习模仿创作你觉得还可以为生命添上哪些色彩?赋予它什么意义呢?仿照课文第三、四句,尝试写诗句。展开想象,在口头交流的基础上尝试写作,交流所仿写的诗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并进一步感受诗歌主题。 【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教学,也可以通过从“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一句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朗读本诗,看看“诗人给生命着了哪些色彩?使其拥有哪些价值?”,在分析时边朗读诗歌,边体会本诗的主题,把握诗人的表达情感。【练习举隅】: 1、背诵你喜欢的诗句。 2、试为“青春”着色写一首同题诗。 3、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2、3两题可自选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