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含反思

2023-11-20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含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引导幼儿用圆形和半圆形组合画熊,并能大胆添画五官。

  2、引导幼儿运用两种以上颜色的蜡笔装饰画面,体验色彩的变化美。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会画封闭的圆形。

  材料准备:水笔、蜡笔、绘画纸、活动的眼睛、小熊的绘画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运用两种颜色蜡笔装饰画面

  教学难点:仔细观察小熊五官的位置

  活动过程:

  一、可爱的熊(重点)

  1、回忆第一课时

  师:上个礼拜我们刚刚画过了小熊,你们还记得吗?

  提问:谁还记得先画小熊的哪些部位,然后怎么画吗?

  小结:我们先要画小熊的头,圆圆的大大的,然后画耳朵,短短的圆圆的,!出自:www。老。师!然后画它的身体,最后画它的手和脚,别忘记要给小熊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哦。

  2、引导幼儿比较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熊

  提问:你喜欢那只小熊?为什么

  小结:原来在小熊的脸上有很多的圆形,如果用一种颜色涂上去,就看不清楚了。所以可以选用两种颜色进行涂色,这样小熊的五官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二、幼儿作画(重难点)

  1、幼儿画小熊(小熊的绘画步骤)

  重点提问:“小熊画在纸的哪里最合适?”(纸的中间最合适)

  “小熊哪里最可爱?两只半圆形的耳朵画在哪里更可爱?”(半圆的耳朵画在头顶的`两边)

  “小熊嘴巴长得怎样?谁会画?”(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难点)

  请个别幼儿上前绘画嘴巴

  2、熊的一家

  重点提问:“画了熊的一家,他们都是谁呀?”

  小结:我们画了那么多的熊,有的是熊爸爸,熊爸爸是胖胖的,有的是熊妈妈,熊妈妈是漂亮的,还有是熊宝宝,熊宝宝是可爱的。我们把它们送到班级里去做做客吧!

  3、幼儿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延伸活动:

  老师帮助幼儿装活动的小熊眼睛,并将作品装饰上墙

  活动反思:

  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专注度高,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创造。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够充分自主地探索和交流,有良好的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审美体验以及同伴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交往能力,通过操作作品的展示,可以看出幼儿的个体水平经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明显提高。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含反思 篇2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儿歌提示,掌握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正确画法。

  2.能将三种不同的图形添画成小鱼,并均匀涂色。

  3.感受新奇绘画材料和形式带来的乐趣,体验绘画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儿歌提示,熟练画出三种不同的形状并添画成小鱼。

  教学难点:能均匀涂色,并尝试自己慢倒、轻倒“神奇的药水”让小鱼游起来。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小鱼不同的外形特征和颜色。

  2.物质准备:《小鱼游游》的PPT课件、装饰瓷盘、彩色笔、矿泉水瓶等。

  3.场地准备:

  四、活动过程:

  一、神秘客人的出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为幼儿请来一位神秘的小客人。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魔法师)

  2.魔法师新本领让幼儿参与活动的心情迫不及待。

  师:魔法师要交给小朋友变小鱼?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二、荧屏互动,直观形象让幼儿掌握图形画法。

  1.角色转换,请幼儿来当“小老师”

  师:谁想先来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幼儿在平板电脑上画的图形同步在电子白板上出现)

  2.学习“魔法咒语”,把图形变成小鱼。

  师:让我们一起来说:“变变变”,小朋友你们看三角形变成什么了?三、教师示范,利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图形变小鱼的正确画法。

  1.把三条不同形状的小鱼画在盘子上。

  师:方形的小鱼应该怎样画?(一棵小树、两颗小树、盖上屋顶、铺上小路)这条小鱼还少了什么?

  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将一条方形小鱼画在盘子上。

  2.请幼儿帮忙示范其它两条不同形状小鱼的画法。

  师:谁能来帮帮我画出另外两条小鱼?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均匀涂色和小鱼绘画比例。

  四、神奇的药水让小鱼游起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1.出示魔法师给的神奇药水,请幼儿猜想?

  师:如果我们将神奇的药水倒在盘子里,会发生什么?

  2.教师示范、讲解倒入魔法药水的正确步骤。

  师:把瓶口放在旁边,慢慢的、慢慢的将魔法药水倒在小鱼的身上,你们快来看,小鱼怎样了?

  3.提出绘画要求,幼儿开始绘画。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画一幅“小鱼游游”的画?那就请小朋友在盘子上画出3条不同形状的小鱼,并均匀涂色,你就可以得到魔法药水了。

  4.幼儿绘画,教师分组指导。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视频观看讲评,让讲评活动更直观、更直接。

  1.请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

  师:小朋友你们画的小鱼都游起来了吗?看看你旁边小朋友的作品。

  2.有针对性的视频讲评。

  师:在小朋友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录了一位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在观看视频中,请幼儿相互交流分享。

  师:这位小朋友画的怎样?什么地方画的好?

  教师从中指出发现的问题,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1.家园互动:引导幼儿将这个有趣的绘画形式,回家教给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我们还可以让大海中哪些生物游起来。

  2.在美工区提供瓷盘、画笔、海洋生物图书等各种材料,让幼儿之间相互绘画、讨论、操作,让游起来的小鱼更完整、更漂亮。

  3.活动形式延伸至中班、大班,想一想通过这个方法,我们还能让哪些东西动起来?让我们的.美术画面更有趣。

  课后反思:

  《小鱼游游》是一节集游戏性、操作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美术绘画活动,其特点是改变以往单纯绘画的形式,将一个小小的科学现象巧妙的融入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们乐在其中,玩在其中。

  理解并尊重幼儿,能真正蹲下来与孩子视线一致的走进他们、读懂他们,这才是上好一节活动的初衷。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更有趣、更丰富的美术想象创作空间,活动前,我找准孩子们喜欢什么?活动中,我观察孩子需要什么?活动后,我知道孩子爱上什么?整个活动以“趣”字贯穿,魔法师的“逗趣”,儿歌导入的“有趣”,神奇药水的“激趣”,教师讲评的“童趣”,让小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孩子们认真的画好小鱼,边倒“药水”边喊着:“小鱼小鱼快游起来。”那紧张、兴奋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都能画出三条不同形状的小鱼,能力较强的幼儿还想象着画出了水母、海胆和海星,画面丰富,涂色均匀。特别是讲评环节,孩子们在观看同伴作品视频的过程中,能发现同伴作品的优点并能用“他涂色没有空白、画的小鱼真像……”类似的语言评价同伴的作品。

  只有真正了解幼儿,才能打破自己固有的教学和思维模式,才能有效深化山东省教材在自己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本节美术活动为我今后的活动设计,提供了可鉴、可用的“新”思路。

  教无定法,活动中还有很多小的环节应考虑的更细,可以再关注一下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