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2023-11-16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篇1

  目标: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会发光的物体。

  3、做“小灯泡发光”的实验,知道灯泡发光的原理,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准备:

  1、地球仪,手电筒。

  2、每两个幼儿一节电池,两根小电线,一个灯泡。

  过程:

  一、夜晚的秘密

  前天,我们听了故事《我喜欢长长的夜》,夜里可以和爸爸做游戏,听妈妈将故事,那你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

  1、(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个红五星。)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亮光代表太阳光。

  2、当中国对着光源时,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呢?

  3、(教师操纵地球仪自转),当中国背离光源时,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呢?

  4、教师继续转动地球,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和夜晚的转换情况。知道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

  二、会发光的物体

  白天的时候因为有太阳,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亮的世界,可是到了晚上,整个夜晚变的黑漆漆的,王老师请小朋友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在晚上也能看见东西呢?

  1、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大胆设想。教师巡回走动,听取大家的设想,如用蜡烛、灯笼、火把、手电筒、电灯等。

  2、根据幼儿讲述,教师将会发光的物体一一画出来,并说说这些物体是怎么发光的?

  3、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说出其他的照明方法,如请许多萤火虫来照明,请闪电来帮忙等。

  三、“亮一亮”游戏

  到了晚上,你们家是用什么办法让家里边得亮亮的呢?

  1、请幼儿尝试如何用电线导电,使灯泡亮起来。

  2、教师示范及说明正确的方法。

  3、两人一组分工合作,让灯泡亮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篇2

  活动的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世界因为小动物的存在而更加美丽。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世界因为小动物的存在而更加美丽。

  难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

  活动的准备:

  录音带、头饰、小灯笼、挂图

  活动的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用谈话引出课题《闪闪发光的话》

  (1)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

  (2)夏季的时候有什么虫子?

  (3)什么虫子会织网?

  (4)什么虫子会发光?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篇有关萤火虫的一篇散文。

  基本部分:

  1、教师用诗画引出《萤火虫》(一只小虫真可爱,提着灯笼飞出来,要问它去干什么,请小朋友想象出来。)并让孩子说以赞美萤火虫的话。以此展开幼儿的想象力。(以孩子为主体)

  2、播放录音,让孩子们欣赏散文《闪闪发光的话》并提问问题。

  (1)萤火虫什么时候出来?

  (2)他们发什么样的光?

  (3)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这样孩子更能体会散文的意境)

  3、让幼儿跟老师读优美的散文。同时配上挂图。

  (这样更能感受散文的意境)

  4、戴上头饰表演散文《闪闪发光的话》同时听散文的录音。

  (感受因有小动物的存在而世界更美丽)

  5、让教师配合弹琴唱个《迷路的小蝴蝶》以此引出散文的下半部分《萤火虫》

  (以此教育孩子学习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

  6、让孩子们听录音《萤火虫》

  (感受萤火虫的可爱)

  7、跟老师朗读,并配上挂图。

  (形象直观)

  8、戴上头饰让孩子表演此诗歌。

  (体会诗歌的意境)

  9、让孩子们根据散文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同时放上散文的录音。

  (释放孩子的情感)

  结束部分:

  让孩子们唱着歌《迷路的小蝴蝶》走出活动室,去寻找草丛里有没有萤火虫。

  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