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谁饿了

2023-11-08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谁饿了 篇1

  游戏目标:

  1、能有兴趣地跟着歌曲学做动作。

  2、知道不同动物相匹配的食物,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游戏准备:

  动物头饰及相应食物

  游戏过程:

  老师边表演边唱。"小狗肚子饿得厉害吗?"(幼儿学念:肚子饿得︱咕咕︱叫-︱),重点指导这一句。

  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找到相应的食物。引导幼儿把小动物找食物的故事唱出来。开始时提供的食物是一一眼对应的,之后可以逐步增加难度。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谁饿了 篇2

  一、设计意图:

  10月,我们班开展了“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孩子们了解了许多有关小动物的知识,在半日活动“小动物爱吃什么”的基础上我选择了这首歌曲,旨在让孩子们通过愉快的音乐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这首歌曲形象生动有趣,容易用动作表现,歌词中唱与说相结合,幼儿易掌握,创编歌词是一个新的尝试,原教材要求仿编出动物、食物及声音,我认为,对刚入学两个月的小班幼儿难度太大,因此我只要求幼儿仿编出动物和食物,在幼儿的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还是比较容易创编,孩子也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目的:

  1、 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新的歌词,体验成功的快乐。

  2、 愉快地进行音乐游戏。

  3、 继续掌握十六分音符、切分音的节奏。

  三、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各种动物的头饰;贴绒动物、食物图片。

  2、 知识准备:学会唱歌曲《谁饿了》。

  四、活动过程:

  1、 复习歌曲《谁饿了》。

  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表演第一段歌词。

  教学设想:以复习歌曲的形式引入活动,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起到练声的作用。

  2、 引导幼儿创编新的歌词。

  师:“小狗吃饱了,还有谁饿了?它喜欢吃什么呢?”在给予提升后,带领幼儿边唱新歌词,边进行表演。

  教学设想:创编歌词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这次活动的难点,在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创编出新的歌词,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3、 反复请幼儿创编新的歌词,并进行歌表演。

  4、 提供各种动物的头饰,让幼儿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表演,表演熟练时,教师突然唱:“一只老虎出来了……”,让幼儿了解老虎会吃小动物的特点,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

  教学设想:增加老虎的唱词,使游戏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5、 交代游戏规则,幼儿扮演小动物,教师扮演老虎、狮子、狼,引导幼儿玩音乐游戏“谁饿了”。

  教学设想:在游戏一次后讲解游戏规则,更能让幼儿理解。

  6、 幼儿更换头饰继续游戏2-3遍,第2、3遍时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老虎进行游戏。

  教学设想:给予幼儿练习各种动物角色的机会,巩固对新的歌词的掌握。

  7、 鼓励幼儿继续创编。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设想:通过鼓励幼儿继续创编歌词,让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

  五、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在游戏中学习歌曲,易于被孩子掌握。在组织了半日活动“小动物爱吃什么”后,孩子们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学习仿编歌曲也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活动环节的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

  因为本班孩子个性较为活跃,所以活动到高潮部分有些失控,教师及时停止活动,把原来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老虎的环节删去,以免孩子过于兴奋。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谁饿了 篇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扮演动物角色。

  2、学唱歌曲,尝试变换歌曲中的角色。

  活动准备:

  小狗头饰一只。

  活动过程:

  1、律动:小猫

  (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猫妈妈、小猫表演律动:自已的事情自己做;问好歌;小猫的舞)

  2、歌曲:谁饿了

  (1)欣赏歌曲。

  教师语言:小猫玩累了吧,坐下来休息休息。哎呀,我的肚子怎么在咕咕咕地叫?肚子怎么会咕咕咕地叫的呢?(幼儿讲讲)原来肚子饿了就会咕咕咕叫,肚子咕咕一叫,我们就知道该吃东西了。有一只小猫肚子饿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它看见了好吃的东西,它到底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小猫唱歌吧(教师示范表演:第一遍有节奏地念歌词,第二、第三遍演唱)。

  (2)提问:

  ①刚才小猫肚子饿得厉害吗?从什么地方听出来小猫的肚子饿得很厉害?

  ②学习有节奏地念歌词:肚子饿得咕咕叫。

  ③小猫看见了什么?让我看看哪只小猫眼睛里真的看见了一条鱼。

  ④小猫怎么样吃鱼的?

  (3)幼儿扮演小猫学唱新歌。

  (教师唱,幼儿表演,熟悉歌词)

  (4)幼儿跟琴演唱两遍。

  (5)幼儿扮演小狗学唱新歌。

  教师语言:

  小猫都吃饱了真高兴。哎,你们听,汪汪汪,谁来了?(教师头戴头饰,扮演小狗)我小狗的肚子还饿着呢?怎么办?我要去找东西吃了。谁愿意帮助我小狗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呢?(从椅子背后拿出肉骨头)这是什么?(纠正发音:肉骨头)(教师与幼儿共同扮演小狗演吧新歌)

  3、延续活动

  仿编歌曲。鼓励幼儿想象还有谁也肚子饿了,它会找到什么好吃的。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谁饿了 篇4

  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通过扮演各种动物角色,有兴趣地学唱歌曲。

  2、初步尝试仿编歌曲。

  准备:

  小动物头饰,歌曲录音《谁饿了》

  重点难点:

  仿编歌词

  过程:

  一、扮演小动物

  1、律动《走走跑跑》

  (1)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幼儿扮演小动物,走走跑跑到草地上玩。

  (2)你是谁呀?你会什么?

  我是小狗,我会跑跑

  2、《我爱我的小动物》

  师唱: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唱?幼唱: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二、欣赏歌曲:

  “小狗唱得有点饿了,怎么办呀?突然,它看见了一样好吃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

  1、教师范唱歌曲“小狗肚子饿得厉害吗?你从歌里的什么地方听出来的?”

  2、“小狗看见了什么?小狗怎么啃肉骨头的?”

  3、再次范唱歌曲(1)有节奏地念歌词。(2)演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表演。

  2、幼儿跟着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学唱。

  3、幼儿扮演小狗,学唱歌曲。

  四、仿编歌曲:

  1、教师带猫头饰,扮演小猫:“喵喵喵,谁来了?”

  2、“一只小猫出来玩,肚子饿得咕咕叫,怎么办呢?”

  “你们能不能把小猫找东西吃的事情编到歌曲中去?”教师先引导幼儿创编歌词,进行语言节奏训练。

  (1) 请个别幼儿尝试仿编歌曲。

  (2) 集体学唱新编的歌。

  (3) 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分组演唱歌曲。 “谁的肚子也饿了,它会找什么好吃东西?”

  五、小动物回家

  1、听音乐回家,讲清规则:第一次,音乐停,动物要手拉手站到房子里。

  第二次,回家的路上别碰到其他小动物,房子里站4只动物。第三次,房子里住5只动物,动物不一样,站错了集体送它回家。

  2、教师简单小结幼儿游戏表现,听抒情的音乐整理收拾。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谁饿了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尝试学唱和仿编歌曲。

  2、体验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伴奏音乐、动物胸卡(小狗、兔子、小猫)

  活动过程:

  一、看,谁来了

  2、观看课件提问:

  (1)小狗的肚子饿了,怎么办呀?

  (2)小狗喜欢吃什么东西呢?

  小结:小狗肚子饿得咕咕叫,它最喜欢吃骨头了。

  二、听,谁饿了

  1、倾听歌曲过渡句:今天,小狗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幼儿完整倾听歌曲)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能仔细倾听后进行表述)小结:一只小狗出来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看见了肉骨头,啊呜啊呜吃掉了。(结合歌曲的内容进行小结)

  2、熟悉节奏过渡句:小狗吃饱了肚子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了,我们来拍拍手欢迎它。(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掌握节奏)

  三、唱、谁饿了过渡句:我们一起学学小狗,边唱歌边找好吃的东西。(跟着音乐进行跟唱)(出示小兔和小猫PPT)幼儿尝试创编"谁饿了"。(根据创编歌曲内容进行演唱。)

  结束语:小动物们都吃饱了,时间了不早了,妈妈在家等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