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金箍棒》 篇1
一、活动目标:
1、体验物体从短到长的顺序关系。
2、能根据全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按长短给5根小棒排序。
3、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小棒排列的顺序。
二、活动准备:
多用插板、白磁板、底卡9《金箍棒》、磁贴:金箍棒长短排序5个、底卡10《水果排排队2》、磁贴:大小水果排序卡苹果或桃子5个。
三、活动过程:
1、介绍情境,引出问题
师:(出示底纸9《金箍棒》和长短排序卡磁贴)一群小猴来到花果山找孙悟空学本领,孙悟空拔下几根猴毛吹了口气,变成了金箍棒。大家看看一共有几根金箍棒?这些金箍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哪根短?哪根长?怎么看出来的?(指导策略:提问时可边说边用动作比划,帮助幼儿理解:长、短的含义。)
师:这5根金箍棒该怎么发才合适呢?最短的一根发给谁?(请幼儿自由表达得出一致意见)
2、演示规则
师:(边说边演示)好,那我们就把这根最短的金箍棒放到最小的这只猴子手里(放入框条)。金箍棒正好跟这个框条一样长,不长也不短。其他几根金箍棒该发给谁呢?等一会儿请小朋友自己把这些金箍棒按从短到长的顺序,一根一根地放到框条里,发给这些小猴子。每一根都要不长也不短,正好放进框条里。你会做了吗?等所有的金箍棒发完了,还要按顺序按说一说金箍棒是怎么排的?
3、介绍巩固组活动
师:今天孙悟空还准备了一些水果,要招待这些猴子们。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水果排排队》的活动,大家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今天孙悟空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新底纸,请小朋友一会儿从小红旗开始,照着范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前面三个水果,然后再想一想,剩下的水果怎么接下去排呢?排完以后再说一说,水果是怎么排队的?金箍棒和水果排排队的游戏结束后,请小朋友要记得把玩过的学具收拾整齐。
4、幼儿分组操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不搬椅子,轻轻跟老师走过来,找个位置坐下,等老师说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就可以玩游戏了。
观察指导:教师重点观察金箍棒组,看幼儿是否理解操作规则,适时进行个别指导提问:你先排的是哪一根?再排的是哪一根 ?最后排哪根?为什么?在巡视中,教师还应观察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5、提示常规及整理
师:,做完的`小朋友,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金箍棒或水果是怎么排队的?然后请小朋友按顺序把自己使用的学具材料收到篮子里,最后请小朋友们在检查一下,地板和桌子上还有没有没收好的学具材料。
6、交流及评价
交流——师:刚才你是怎么给小猴子发金箍棒的呢?谁愿意上来把剩下的金箍棒发完?(请个别幼儿上来完成排序)他排的对吗?他是怎么排的?(总结幼儿的回答:从短排到长)
评价——师:今天哪些小朋友学会了把金箍棒从短排到长?排好以后你告诉小猴们金箍棒是怎么排的吗?你是怎么说的呢?哪些小朋友是先收好学具材料后,再到其他组玩的?(教师集体表扬)结束活动。
(参考通向数学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很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活动准备也很充分,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孙悟空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导入,孩子们很感兴趣,孩子们的目光直接就被教师的游戏情境吸引过来了,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总得来说本次组织的数学活动还是挺顺利的,不过再好的活动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在第一环节教师演示规则,在这一环节中我演示的不够规范,还有对于小班的年龄特点在认识从短到长的顺序关系上,教师在演示规则中应该给幼儿排序从短排到长的全范例,而我恰恰做得相反,打乱了顺序进行排序,所以导致在幼儿操作环节,发现大部分幼儿的操作结果没达到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这是其中的一个不足处,还有一个就是在幼儿操作环节中,教师的观察指导做得不够细心,所以以上产生的教学问题,我在今后的组织活动中,会针对这些问题,再次做一个反思,把这些问题纠正成优点,今后我会认真的准备好每一节数学活动。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金箍棒》 篇2
目的:
1、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中创造活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2、通过玩耍纸棒,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3、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丰富经验,感受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准备:
报纸棒若干、场地布置。
过程:
一、热身活动。
1、 幼儿独立的活动。(一名幼儿带领大家绕场地跑)
2、 教师带领幼儿一同活动(听信号变换跑、跳跃、下蹲、划船)。
场地布置
二、游戏活动:
引语:“我们是花果山的美猴王,今天一起出来操练。”
1、 教师运用纸棒的.引导活动:(投掷)
2、 幼儿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的创编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的介入帮助。
3、 小组创编活动展示。
4、 真假小猴王:幼儿分为两队,手持“金箍棒”,背靠背站好。听到信号后,一队跑,另一队转身追,并用“金箍棒”拍假小猴王。(拍击臀部) 重复游戏。
三、游戏评价:
1、 对幼儿们的活动表现进行表扬,特别是有进步、有创意的。
2、 对游戏中自我保护进行分析。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金箍棒》 篇3
目标:
1、体验物体从短到长的顺序关系。
2、能根据全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按长短给5根小棒排序。
3、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小棒排列的顺序。
准备:
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纸9《金箍棒》,磁贴:金箍棒长短顺序卡5个;底纸10《水果排排队2》,磁贴:大小水果排序卡苹果(或桃子)5个。
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介绍情境,引出问题出示底纸9《金箍棒》和长短顺序卡磁贴:“一群小猴来到花果山找孙悟空学本领,孙悟空拔下几根汗毛吹了口气,变成了金箍棒!大家看看一共有几根金箍棒?这些金箍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哪根最短?怎么看出来的?哪根最长?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这5根金箍棒该怎么发才合适呢?最短的一根发给谁?”请幼儿自由表达,得出一致意见:最短的一根要发给最小的那只。
2、演示规则教师边说边演示:“好,那我们就把这根最短的金箍棒放到最小的猴子手里(放入框条)。正好跟这个框条一样长,不长也不短。”
教师:“其他几根金箍棒该发给谁呢?等一会儿请小朋友自己把这些金箍棒按从短到长的顺序,一根一根的放进框条里,发给这些小猴子。每一根都要不长也不短,正好放进框条里。你会做了吗?等所有金箍棒都发完了,还要按顺序说一说金箍棒是怎样排的?”
3、介绍巩固组活动教师:“今天孙悟空还准备了一些水果,要招待这些猴子们。这个《水果排排队》的活动你们还记得怎么玩吗?请小朋友从小红旗开始,照着范例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前三个水果,再想一想,剩下的水果怎么接下去排呢?排完以后再说一说,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二、分组操作
1、分组操作逐一请幼儿自选活动。
2、观察指导教师重点观察“金箍棒”组,看幼儿是否理解操作规则。
3、常规提示
三、交流评价
1、交流教师:“刚才你是怎么给小猴子发金箍棒的?谁愿意把剩下的金箍棒发完?”请个别幼儿上来完成排序。“他排的对吗?是怎么排的?”
2、评价教师:“今天哪些小朋友学会了把金箍棒从短到长?排好以后你告诉小猴金箍棒是怎么排的吗?你是怎么说的呢?”“哪些小朋友还到其他组去玩了?哪些小朋友会先收好材料再换组?”
3、整理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整理学具。
四、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金箍棒》 篇4
活动目标:
1、能独自或与同伴合作探索纸棍的多种玩法。
2、利用纸棍联系单脚、双脚快速跳。
3、体验用纸棍游戏的快乐,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根纸棍;20个纸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入场(开始部分)
幼儿在音乐声中,挥舞纸棍入场。
二、准备部分(幼儿人手一根纸棍,做棍棒操)
师:孩儿们,今天俺老孙要教你们一套棍法!让我们一起操练起来吧。(音乐《猴哥》)
三、基本部分
1、师:孩儿们的棍操真厉害,现在我请孩儿们玩一玩金箍棒!
2、幼儿自由探索纸棍的各种玩法,教师巡回观察发现幼儿不同的玩法。
3、集中小结:教师请个别幼儿展示各自的`想法,可个人完成也可两人三人合作完成。
教师着重抓住“跳”这一动作,启发幼儿借助纸棍练习单脚、双脚连续跳。
4、师:俺老孙发现你们跳得真不错,让我们也一起来练习吧!
准备工作:请幼儿将纸棍放在身前地上,向后转跨过纸棍,排成四组进行游戏。
具体玩法:第一、二次幼儿练习双脚、单脚连续跳;通过第三次尝试,回到各自原来所站的位置。
四、游戏:运妖怪
1、孩儿们,都做得很好。现在俺老孙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搬运妖怪。
师:瞧,这是俺老孙打死的妖怪,现在想请孩儿们把他们搬回水帘洞去。
2、教师讲述游戏规则:两个人手上拿着金箍棒,快速跑到妖怪堆里,两人合作将妖怪抬回水帘洞。
3、幼儿演示示范、教师在旁指导。
4、教师针对幼儿的示范动作提出注意点,帮助幼儿快速掌握游戏的要点。
师:小猴子们在运送过程中必须把金箍棒分开一点,这样妖怪就不容易掉下了。
5、幼儿游戏一至两次。
五、结束放松活动
师:孩儿们,你们都做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洞中去处置这些妖怪吧!
教师带着幼儿搬纸盒离场。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金箍棒》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竹棒的不同玩法,进一步增强创新与合作的意识。
2.在玩竹棒的过程中,学习助跑跨跳过宽50厘米的平行线。
3.在玩棒中进一步增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人手一根金箍棒。
经验准备:幼儿会做竹竿操,练习过双脚立定跳远,有一定的玩棒经验。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幼儿排成四路纵队走到四根长竹竿处,以组为单位,右手持竹竿,集体练习竹竿操。
2.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
师:猴儿们!你们看我的金箍棒漂亮吗?你们想不想玩啊?我给你们变出来。
幼儿自由玩竹棒,初次探索不同玩法,满足玩的欲望。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一根全箍棒,自己找个空地方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又多又好,还能注意安全!(学耍金箍棒、在手心里保持平衡、放在胯下当马骑……)
幼儿自由站成面对面的两排,请有创新玩法的幼儿在两队之间介绍并演示玩法,让其他幼儿学一学。
幼儿合作玩竹棒,进一步探索竹棒的不同玩法。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幼儿讲给别人听,促进同伴互相学习的能力。
师:刚才是你一个人玩的,现在请你找一个朋友一起玩,想想有没有什么新的玩法。
两手握住竹棒的两头,两两将竹棒“十”字交叉比赛谁的力气大,进行对抗练习;
多人把竹棒放在地上跳房子。
双脚立定跳“小河”。
(教师针对跳“小河”,移动其中一根竹棒)
师:小河变宽了,谁有办法跳过去?
请幼儿示范跳过“小河”。
师:他们是怎么过小河的?
(要先跑再跳、跳的时候两只脚要分开、还要用力跳……)
教师示范跨跳动作,并与孩子一起用“跑”“用力跨”“蹲一蹲”概括动作要领。
以小组为单位用竹棒搭成不同宽度的小河,提示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孥不同宽度练习跨跳。
3.放松、整理活劝
师:今天,你们玩得高兴吗?让我们把金箍棒变成一件交通工具回花果山吧!(幼儿自由想象变成的工具:马、飞机、火箭、轿子……)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金箍棒》 篇6
设计意图:
美猴王孙悟空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神话人物之一,他的金箍棒也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利用随手可得的报纸制作“金箍棒”,符合幼儿的愿望和要求。在“金箍棒”这一活动中,先让幼儿自己动手,利用报纸制作“金箍棒”,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动手能力;然后让幼儿用两根“金箍棒”学习区分长短,并在游戏中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幼儿的观察反应能力。
活动目的:
1、 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反应能力。
3、 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报纸、“金箍棒”(纸棒);孙悟空情境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幼儿听音乐,随老师模仿小动物进教室。
2、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报纸)
“报纸有什么用?”(可以看、可以卷、可以折、可以包书……)
3、 设疑:“今天,在这报纸的后面藏着可有趣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制作“金箍棒”
(1) 情境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孙悟空)“有几个?”(一个大孙悟空和许多小孙悟空)(幼儿点数)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大孙悟空和小孙悟空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大孙悟空有金箍棒,小孙悟空没有金箍棒)
“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大孙悟空的金箍棒是用什么做的?”(报纸)
(2)幼儿制作“金箍棒”
“大孙悟空告诉老师,他的小孙悟空都没有金箍棒,怎么办呢?请你们帮帮他,想个办法好吗?”
(幼儿帮助小孙悟空制作“金箍棒”)
2、学习区分长和短
(1)提问:
“刚才你们自己做了一根金箍棒,现在老师再发给你们一根金箍棒,数一数,你们有几根金箍棒了?”(幼儿点数,2根)
(2)说一说:
“仔细观察这两根金箍棒,看看这两根金箍棒有什么不同?”(一根长,一根短)“你是怎么知道的?”
(3)比一比:
“比一比,这两根金箍棒,哪根长,哪根短?”“应该怎么比?”(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教幼儿比较的方法:平着或竖着比较,一头对齐后比较,再观察其长短。)
“老师请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用自己的金箍棒去和孙悟空的金箍棒比一比,看看哪根长,哪根短?”
(教师注意幼儿的比较方法)
3、游戏
“刚才,我们给小孙悟空制作了金箍棒,还学习了比较长短,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看看你们学会了没有。”
(1)根据教师指令举起长棒或短棒。
(2)幼儿闭眼,根据教师指令摸出长棒或短棒。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今天,我们用报纸卷成了金箍棒,学会了比较长和短(平着或竖着比较,一头对齐后比较,观察其长短)”
2、送金箍棒回家。
“现在我们要送金箍棒回家了——找出长棒送回纸篓;找出短棒送给小孙悟空。”
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户外游戏〈〈蹦蹦跳〉〉
利用纸棒做障碍,发展幼儿双脚跳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