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搬豆的幼儿园教案

2023-11-01

蚂蚁搬豆的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情绪,在表演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2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蚂蚁头饰,录音磁带。

  2活动室内布置三个蚂蚁“洞穴”,并制作三粒“豆子”(可用沙袋替代)。

  活动过程

  1出示蚂蚁头饰。

  教师:这是谁呀?蚂蚁吃什么?他们住在哪里?

  2谈话活动。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一起来到布置好的场地上,蚂蚁妈妈带着小蚂蚁在“洞口”边玩边讨论:

  (1)看,这儿有什么?

  (2)我们蚂蚁最喜欢吃豆,我们把它搬进洞里去!

  (3)一只蚂蚁(蚂蚁妈妈)搬不动,急得直摇头。引导幼儿描述一只蚂蚁搬豆的样子。

  3介绍新歌,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4幼儿学唱新歌。

  (1)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教师:刚才,小蚂蚁在洞口发现了什么?他搬得动吗?他急成了什么样子?小蚂蚁怎么办?

  (2)幼儿整体学唱歌曲两遍。

  (3)幼儿集体随伴奏演唱。

  5歌曲表演。

  (1)启发幼儿体验小蚂蚁的情绪。看见豆豆,小蚂蚁会怎么样?高兴了,唱歌怎么唱?用力时,怎么唱?请大家集体表演唱,表情要夸张。

  (2)全体幼儿分成三组,自由进行歌唱表演,并将豆子搬进“洞穴”里。

  活动建议

  日常生活中,可让幼儿一起端桌子,共同搭积木,进一步理解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蚂蚁搬豆的幼儿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并学唱歌曲。

  2、能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小蚂蚁,知道大家团结在一起力量会很大。

  3、喜欢参与歌唱活动,并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歌唱。

  4、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小蚂蚁头饰、大皮球活动过程:

  (一)练声导入(2分左右)

  春姐姐来啦,她呀最喜欢听我们小朋友唱歌了,我们一起唱好听的《春天》给春姐姐听,好吗?(师生随乐唱歌)小朋友唱的真好听!(提要求:响亮、有力)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歌词大意,初步学唱(7分左右):

  1、呀,有一位小客人在敲门,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第一幅图片)提问:"多可爱的一只小蚂蚁呀!你知道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请幼儿仔细的看图片回答。(小蚂蚁想搬豆豆)提问:"小蚂蚁在搬一粒豆豆,它搬起来了吗?为什么?"(它没有搬起来,因为豆豆太大了/因为蚂蚁的力气太小了)(完整讲述:一只蚂蚁在洞口,找到一粒豆,用尽力气搬不动。

  2、小蚂蚁搬不动豆子,你们猜它感觉会怎么样呢?(课前预先传授此知识)那我们一起把它也加进去念一念!(教师带领幼儿看图念歌词)

  3、"现在俞老师把它变成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一只蚂蚁在洞口,找到一粒豆,用尽力气搬不动,只是连摇头)"(2遍)

  4、哎呀,这只小蚂蚁搬不动豆子,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它想办法,好吗?(幼儿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动脑的小朋友。

  5、(把第一幅图拿走,出示第二幅图)"让我们来看一看,小蚂蚁想的什么好办法?"(它请来了很多蚂蚁朋友)提问:它请来了很多蚂蚁朋友,豆子搬起来了吗?为什么?(刚才只有一只蚂蚁力气很小的,现在有很多只蚂蚁,力气就很大)"看!它们抬着豆子高兴的回家啦!"

  6、老师请小朋友看着图片,连起来说一说,这时候小蚂蚁又在干什么,师生一起拍手念歌词:"左思右想好一会,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小朋友,合力抬着走。"(慢)

  7、现在俞老师又把它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左思右想好一会,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小朋友,合力抬着走。"(2遍)

  (三)幼儿巩固歌曲,并表演歌曲《蚂蚁搬豆》(6分左右)

  1、"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唱一唱——"(图一图二,拍手清唱)

  2、"让我们跟着琴声再来唱一遍"

  3、"请小蚂蚁找一找,哪只蚂蚁朋友的力气大,我们唱歌的时候要让小蚂蚁听清楚!"(完整演唱歌曲《蚂蚁搬豆》(3—4遍)

  (四)结束活动师:"我们一起和小蚂蚁到外面去找找还有没有豆豆,好吗?(幼儿随《蚂蚁搬豆》音乐走出教室。

  (五)延伸活动:歌表演,幼儿自由表演。

  三、活动反思

  我执教了一堂音乐活动《蚂蚁搬豆》,歌曲的.内容诙谐有趣,深得幼儿喜爱。活动开始我利用了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征以及灵活多变的方法,将小蚂蚁是怎样搬豆的情景通过游戏的手段一一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创设相适宜的音乐情境,营造氛围,让幼儿感受、体验音乐。其次让幼儿在欣赏完故事后,幼儿对歌词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幼儿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因为有了对歌曲的理解和喜爱,幼儿也特别乐意去尝试表演,如:蚂蚁急得直摇头,想出好办法后,大家一起将豆子抬着走等,活动效果比较好。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展开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蚂蚁把豆子搬回洞中?孩子们都纷纷讨论开了,积极帮小蚂蚁想办法。有的说:“把豆子切成一小块一块的,小蚂蚁就能搬回洞中了。”有的说:“小蚂蚁可以去请小动物来帮忙,”有的说:“可以让小蚂蚁去找一辆车来,然后把豆子装上车,拉回洞中。”正当大家讨论的热烈的时候,小马语出惊人:“你们想一想,小蚂蚁的洞口那么小,豆子这么大,怎么把豆子弄到洞里去呀?”小朋友又开始想办法。小轩说:“小蚂蚁可以在洞口就把豆子都吃光了。”……总之,孩子们充分开动起了自己的小脑筋,想出了许多许多的好办法。在这次活动中,我没能较好地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有些幼儿思维活跃,有很好的语言表达、歌舞表演能力,他们是幼儿中的佼佼者,对于新的学习内容接受较快,但也有几个幼儿平时不善言语、表演、自信心不足,接受较慢,所以应该更加注重这类幼儿的培养。

  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有困难要找同伴帮忙,用音乐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蚂蚁搬豆的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哑剧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尝试用各种方式学习互助与合作的技能,体验团结互助的成功和喜悦。

  3、初步萌发集体主义情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蚂蚁搬豆》故事的桌面教具(小蚂蚁、大树、黑洞、黄豆)

  2、歌曲磁带《拔萝卜》

  3、情景表演的道具(萝卜头饰一个、两篮木珠),一教师扮演老爷爷。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看哑剧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教师逐一出示桌面教具,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这是什么?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表演。

  2、教师操作桌面教具,演示故事的的前半部分。

  (1)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用歌唱的形式演唱故事的前半部分。

  (3)小蚂蚁该怎么办呢?幼儿相互讨论。

  3、教师操作桌面教具,演示故事的后半部分。

  (1)你又看到了什么?小蚂蚁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用歌唱的形式演唱故事的后半部分。

  4、理解故事的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故事中的小蚂蚁为什么一开始般不动,后来又搬起来了呢?

  (2)你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吗?为什么?帮助幼儿提升故事含义,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鼓励幼儿也要象小蚂蚁一样团结互助。

  二、设置情景,进一步理解故事含义

  1、情景表演:由另一教师扮演老爷爷,一幼儿扮演大萝卜

  (1)他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老爷爷该怎么办呢?

  (2)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3)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表演《拔萝卜》的故事。

  (4)小结:老爷爷拔不动萝卜时,是我们小朋友帮助了他,老爷爷真高兴,他要谢谢小朋友。(“谢谢小朋友。”“不用谢”)你们帮助了老爷爷心理感觉怎样?(很开心)对,团结的力量非常大,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团结起来,互相帮助。

  2、设置情景:教师拿出两篮木珠,木珠中放有黄豆,请来5位幼儿,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1人,另一组4人,比一比哪一组的幼儿先将黄豆捡出来。

  (1)两组幼儿同时捡黄豆,其余幼儿观看。

  (2)哪一组幼儿捡的`快?为什么?

  (3)小结:因为第2组人多,所以他们就捡的快,团结的力量可真大呀。

  三、迁移经验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也需要很多人来帮助,才能将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又省力呢?完成后,你心理的感觉怎样?

  活动反思:

  《蚂蚁搬豆》内容诙谐有趣,深得幼儿喜爱。我先让幼儿在欣赏完故事后,幼儿对故事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因为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和喜爱,幼儿也特别乐意去尝试表演,如:蚂蚁急得直摇头,想出好办法后,大家一起将豆子抬着走等,活动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