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案:手指点画 篇1
【目标】
1、练习用食指蘸色点画。
2、知道手指点画后要将小手擦洗干净,不乱抹颜色。
【准备】
1、5个小塑料盘子(内放深红色和粉红色水粉颜料)、5块小块湿布。
2、与幼儿人数相同的画有桃树树干的图画纸。
3、一副范画。
4、桃花图片
【过程】
1、出示图片,导入教案。
出示桃花图片,激发宝宝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季节开什么花呢?”
2、出示范画。
引导宝宝观察范画,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得地发现。
“宝宝仔细看看,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3、示范、讲解手指点桃花的方法。
教师示范讲解用手指蘸颜料点花瓣的方法:伸出小食指,用手蘸一蘸,重重印下去,轻轻拿起来。
“宝宝也来试试吧!”
4、指导宝宝进行手指点桃花。
教师观察宝宝的操作情况,及时提醒宝宝要蘸适量的颜料,不乱抹颜色,随时用湿抹布擦手等。
“宝宝点的桃花开放喽!”
幼儿园美术教案:手指点画 篇2
【选材来源】
选材来源于生活,是幼儿熟悉的水果。用手指点画是最能满足幼儿情感的其中一种创造性表达方式,它可以锻炼手以及手指的肌肉,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观察石榴的特征。
2、尝试用手指点画。
3、感受手指点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石榴图片。
2、画有石榴轮廓的绘画纸每人一张,调好的水彩颜料一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榴,请宝宝观察,说一说石榴的外形特征。
二、边念儿歌边将石榴切开,请宝宝观察石榴的内部特征。
——石榴婆婆宝宝多,一个挨着一个坐,吃到嘴里酸又甜。
(分析:实物、儿歌能帮助幼儿尽快了解和掌握石榴的内外特征。)
三、示范用手指点画的.方法。
——用手指蘸一下,一粒一粒点在圆圆的大石榴婆婆的肚子里。
(分析:生动、简洁的语言帮助幼儿更快掌握手指点画技巧。)
——如果宝宝不是用手指点,而是用手指(baidu幼儿教育)涂抹,可手把手地引导宝宝。
——“石榴宝宝一粒挨着一粒坐”,如果宝宝只在一个地方点,可以引导宝宝分散地点画。
(分析:教师可通过手把手地指导,让一些能力弱的幼儿体会点和涂抹不一样的感觉。)
四、宝宝将石榴宝宝的肚子里点满后,帮助宝宝将作品展示出来。
(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作品的呈现很重要,它能让幼儿体会自创作品带来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回忆儿歌。
——石榴婆婆宝宝多,一个挨着一个坐,吃到嘴里酸又甜。
幼儿园美术教案:手指点画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小圆子,学习手指点画圆子。
2、对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体验点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抹布、一次性纸盘。
【活动过程】
1、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吃过桂花圆子吗?
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
今天我们也要一起来做小小圆圆的圆子哦。
2、老师示范讲解。
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舔舔,盘子里面点点,小小圆子出现。
伸出我们的小手,一起来学学这个本领吧!
3、老师提出要求。
食指轻轻蘸颜料,用力舔舔。
点好后马上收,不要左右移动,要不然圆子不好吃了。(老师再次示范)
鼓励幼儿点的满满的。
4、幼儿作画。
提醒幼儿保持小手的干净,圆子不要叠一起,要不然就会粘住,别人不要吃的。
5、讲评。
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圆子吧?
谁点的小圆子最多了?表扬小朋友真能干。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本文扩展阅读: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
幼儿园美术教案:手指点画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幼儿对美的初步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幼儿学会用手指点画蝌蚪。
教学准备:
1、选择在春天进行完春游活动以后上本课时。
2、鱼缸若干,里面装上小蝌蚪和少量水草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正中间并用毛巾盖住。
3、调好的黑色颜料(一组一份)、彩色笔(一人一份)、纸张(一人一份)。
4、录音机,欢乐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播放欢乐好听的音乐,老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自由做出舞蹈动作回位置坐好。
2、教师提问引入:“小朋友,你们刚去春游回来,一路上都看见了那些好看的、好玩的美丽景色啊?说给老师听一听!”引出小蝌蚪。
3、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来我们教室里玩,请小朋友们接掉毛巾,看一看,是谁来了?”“小蝌蚪。”“小蝌蚪想和小朋友门一起玩,它们现在要请小朋友仔细的看看,它们长的是什么样子?请能干的娃娃用好听的语言表达出来。”等幼儿说完,教师小结:“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大尾巴。”同时启发幼儿蝌蚪的头圆圆的像幼儿的小手指头。
4、教师“小蝌蚪参观完我门的教室要回家了,我们把它们画下来,以后想它们了就拿出来看好吗?”教师示范讲解蝌蚪的画法:
伸出右手食指,蘸上颜料点在纸上,当小蝌蚪的脑袋。每两个小黑点之间要留足够的空隙。
用毛巾擦掉小手上的颜料。
拿出黑色的彩色笔,给小蝌蚪添画上尾巴。
引导幼儿给小蝌蚪画上漂亮的家――各种各样的水草。
5、教师发放材料,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评价,幼儿互相参观。
幼儿园美术教案:手指点画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小圆子,学习手指点画圆子。
2、对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体验点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抹布、一次性纸盘。
【活动过程】
1、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吃过桂花圆子吗?
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
今天我们也要一起来做小小圆圆的圆子哦。
2、老师示范讲解。
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舔舔,盘子里面点点,小小圆子出现。
伸出我们的小手,一起来学学这个本领吧!
3、老师提出要求。
食指轻轻蘸颜料,用力舔舔。
点好后马上收,不要左右移动,要不然圆子不好吃了。(老师再次示范)
鼓励幼儿点的满满的。
4、幼儿作画。
提醒幼儿保持小手的干净,圆子不要叠一起,要不然就会粘住,别人不要吃的。
5、讲评。
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圆子吧?
幼儿园美术教案:手指点画 篇6
设计意图
艺术来源于生活,随着冬季的到来,梅花傲立的开放。设计本节活动为了让幼儿感受梅花的美丽,和自己创作的乐趣。并且尝试用手指作为绘画工具,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梅花的外貌特征,知道梅花花瓣有5瓣。
2.掌握用手指点画梅花的方法,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3、感受梅花坚毅傲骨的品质,体验点画活动的快乐及成功感。
活动重点
掌握用手指点画梅花五个花瓣的画法。
活动难点
保持画面的整洁干净。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见过寒冬里的梅花。
2、教具准备:绘画范例大图、梅花的图片若干、轻音乐。
3、学具准备:调好的颜料每组幼儿一份,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图片导入。
师:小二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有一种在冬天开放的花叫梅花!你们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第一幅图师:观察一下梅花长在哪里(树枝和枝干)?这幅图片上除了梅花还有什么?在大雪纷飞的严冬梅花开放的这么漂亮,一点儿也不害怕寒冷,特别坚强,那我希望小二班的小朋友们也能学习梅花的这种精神,不怕寒冷,每天坚持来幼儿园可以吗?
出示第二幅图师:看一看这种梅花的花瓣是什么颜色的?中间黄色的部分叫做花蕊。小小的没有开放的叫做花苞。
出示第三幅图: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梅花的花瓣是由几瓣组成的?那它的这5瓣花瓣是怎么长的?(围绕花蕊,一瓣挨着一瓣)。
二、基础部分
1、欣赏范画
师:我今天给小朋友们就带来了一副梅花盛开的画,这幅画的梅花不是用画笔画的,而是用我们身体的一个部位点画出来的,猜猜是哪里?(手指)
2、示范手指点梅花,讲解如何点画开放的梅花和花苞以及注意事项。
师:请你们现在先观察我是怎样用手指点梅花的,我是用哪根手指的那个部位?(食指指腹)指腹就是摸起来软软的这个地方,沾少许的颜料轻轻地点上去,如果用手指尖蘸颜料点出来就太小了!一朵梅花我要点了几下?看,轻轻地旋转纸张,就可以让花瓣围绕着花蕊,一瓣挨着一瓣,这是盛开的梅花,那还有一些花苞怎么办?(轻轻点一下)。
师:我点在梅花树的什么地方呢?树枝上和树干上都有盛开的梅花。
注意:不要到处点,保持画面干净;先从上端树梢点,再点下边的。从上往下这样颜料就不会弄到衣袖上了;手指上的颜料不要往身上抹哦!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
师:那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小手来完成这样一副梅花盛开的画?那颜料和纸老师已经准备好了,小朋友们开始吧!
(三)结束部分
小组作品展示,请幼儿选出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并说出原因。
师:小朋友你们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呢?
活动延伸
将幼儿作品装订在美术作品栏中。
幼儿园美术教案:手指点画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4、并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小蝌蚪的游动方向
活动准备
1、投影仪、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评: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评:此环节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教师的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游泳时可调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们是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游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往不同方向) (评:教师适当的语言引导使幼儿很清楚地就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态,为下面幼儿在自己作品中描绘蝌蚪的动态埋下伏笔。)
3、幼儿尝试作画 师:试试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蝌蚪。
幼儿尝试,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姿态游动的小蝌蚪。 a.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 b.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评: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c.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评:此环节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案: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
(评: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
(评: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评: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这节美术活动有了动静交替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易于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