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2023-10-28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根据旋律的特点创编歌词及动作,体验身体造型带来的美。

  2、初步感受音乐优美、抒情的情绪,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在结伴表演中进行情感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进一步练习肢体动作上的默契配合。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活动室(两面墙装有大镜子);哈哈镜3面;(凹面、凸面、波浪面各一)。

  2、相关音乐CD及CD播放音响。

  3、康加鼓一个;塑料盘(圆形、椭圆形、方形)8个;纸巾筒16个。

  活动过程:

  一、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小朋友发挥想象,自由创编动作进入音乐活动室。

  二、节奏游戏"哈哈镜"。

  1、请幼儿来到哈哈镜前照一照,并说说哈哈镜里自己变成了什么模样,然后再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来。

  2、介绍游戏"哈哈镜"的玩法:老师当哈哈镜,幼儿边自由走动边拍手念儿歌:"大镜子、小镜子、圆镜子、方镜子。"接着老师念:"我是一面怪镜子,把你变成大胖子(高个子、怪样子)",幼儿停下来做出相应的表情和造型。

  3、教师借助康加鼓的节奏和幼儿共同游戏。(启发幼儿可自己造型,也可以两人或多人造型,教师还可以变化自己念儿歌的声音来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体态韵律活动"照镜子"

  1、照镜子。

  师:"刚才小朋友照的是哈哈镜,那你们每天照得最多的是什么镜子呢?"(梳妆镜)。"请小朋友到镜子前照一照,做一做各种表情和动作,看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的。"(幼儿自由回答)

  2、学唱歌曲。

  教师当镜子外面的人,边唱边做动作,请个别幼儿做镜子里的人来模仿,然后再请幼儿集体模仿。

  3、创编歌曲动作。

  (1)当幼儿很熟悉歌曲旋律后,教师可更换动作再邀请幼儿模仿。然后提问:"谁来帮我想想,还有哪些动作可以做?"请出个别幼儿当镜子外面的人,其他幼儿当镜子里的人做动作模仿。

  (2)请每位幼儿自由找一位伙伴玩"照镜子"游戏,可以和教师教的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教师观察。

  (3)分别请出2-3组幼儿上来表演。

  4、配合音乐"照镜子"。

  (1)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教师配合音乐做一些柔美、舒展、连贯的动作,幼儿集体模仿。

  (2)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其他幼儿模仿。(启发幼儿变换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可以站立、坐下、躺下、弯腰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

  (3)幼儿自由组合表演。(第二次交换角色)

  四、节奏游戏"会唱歌的镜子"。

  幼儿两人一组,A幼儿拿塑料盘子做镜子,B幼儿手拿纸巾筒。音乐前奏做准备,第一个8拍按节奏自由走步,第二个8拍停下,A幼儿将"镜子"摆在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B幼儿用纸巾筒去敲击"镜子",可敲出不同的节奏。(反复数次)

  活动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宗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贯穿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开心地玩,快乐地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学说魔语,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由小变大,由大变小,并体验游戏的乐趣。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以小猫的口吻自我介绍)咳,大家好!大,考吧.幼,师,网我是一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聪明的小猫,我有一件神奇的宝贝。

  师问: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小猫会有什么神奇宝贝呢?(幼儿自由猜测)那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小猫。师生一起问:"小猫,小猫,我们猜得对不?"教师装作倾听小猫说话,然后告诉小朋友说:小猫说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就请认真听一个故事。

  2、观看课件,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师提问:

  (1)小猫有什么神奇宝贝呢?幼:有面魔镜。

  幼儿说:小猫家有一面镜子;小猫有一面神奇的镜子。

  师:为什么叫它魔镜?(或者。为什么说这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呢?(辅助提问:它能把大狮子变得怎么样?把小猫变得怎么样?)这面镜子真是神奇啊,我们就叫它魔镜吧。

  (2)小猫是怎么把狮子吓跑的?幼儿:是用镜子把狮子吓跑的;是用魔镜把狮子吓跑的。

  为什么魔镜能吓走狮子?引导幼儿说出魔镜能把大狮子变小,把小猫变大。

  (3)学说魔语。要让这面魔镜发挥魔力,还必须说一句魔语。小猫说了什么魔语把大狮子变小的?幼儿说,如幼儿说不出的话,师可以提醒他当大狮子站在魔镜前面的时候,小猫在旁边说了什么?如果还不会说教师自己就说出那句魔语,(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魔语,然后请全体小朋友学说魔语"魔镜啊魔镜,变小,变小,变小,小小小。")小猫还有一句魔语,是什么呢?让幼儿来说一说,说不出的时候,可以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魔语"魔镜啊魔镜,变大,变大,变大,大大大。"全体幼儿学说魔语。

  (4)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变小变大。(出示魔镜),小朋友都学会了魔语,现在,谁会对着魔镜,说出魔语,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变一变呢?(请一幼儿上来,先问其你想变成什么样?然后,让他用肢体动作表现)谁还会变?(提示:变小时候,我们身体动作可以怎么做?变大时候,我们又可以怎么做呢?全体幼儿说一说,做一做,学一学动作。)

  3、魔法游戏。

  1、第一遍游戏。

  (1)哇噢,小朋友做得太好了,现在我这里有一首好听的《小矮人和大巨人》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变一变。

  (2)不过游戏时有个要求:就是在游戏前要对着魔镜一起说魔语,先说变大,再说变小,说完魔语音乐就会想起来,魔力也就产生了,这时我们就开始变。

  (3)让我们对着魔镜一起说魔语:"---------"(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先魔语,再跟着音乐玩魔法游戏。)2、第二遍游戏。这个魔法游戏好玩吗?我们再来一次吧。教师马上带领幼儿对着墨镜念魔语,念完,音乐响起,幼儿继续用肢体表现变大变小。在音乐快结束时,带着幼儿变出去了。

  附故事:狮子照魔镜有一天,一只大狮子抓住小猫,张开大嘴巴,想把他一口吞下去。

  小猫"喵呜喵呜"地叫:"你为什么吃我呀?"狮子听了哈哈大笑:"那还用问,因为我大,你小。"小猫说:"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狮子听小猫这么一说,糊涂起来了。

  小猫说:"你呀,眼睛只看见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对呀!"狮子想了一想说:"我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小猫说:"我家有一面镜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了。"狮子从来没有照过镜子,他想,照镜子一定很有趣,就跟着小猫走,走呀走,一直走到小猫家门口。

  小猫家的镜子可奇怪了,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来,反面凹进去,电钮一按就转一转。

  "狮子,狮子,快去瞧一瞧,瞧瞧你自己,是大还是小?"狮子走进屋子,在镜子前面一站,正好鼓起来的一面朝着他,这时,小猫在旁边轻轻地说:"魔镜啊魔镜,变小,变小,变小,小小小。"说完,魔镜就发挥了神力,真的把大狮子变小了。而狮子呢,他往镜子里一瞧,看见自己又矮又小,像只小老鼠。

  小猫说:"你看明白了吧,你的个儿有多大?现在你站到旁边去,让我来照镜子。"小猫偷偷地把电钮一按,镜子转了一转,凹进去的一面朝着他。这时,只见小猫嘴里不停说:"魔镜啊魔镜,变大,变大,变大,大大大。"话一说完,嗬,不得了,这镜子里的小猫比狮子还大呢。

  "狮子,狮子,你快瞧一瞧,我比你大呀,还是比你小?"狮子站在旁边偷偷地瞧了一眼,看见镜子里的小猫这么大,这么高,嘴巴一张一张,真吓人。狮子以为小猫要来吃他了,转过身子就跑,一直跑到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活动反思:

  在这次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我让孩子在调羹上找自己,激发了孩子对于多种镜子成像现象的兴趣,并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镜子,加深幼儿对这个有趣的故事的理解。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能够找到实物哈哈镜,让孩子们照一照,这样的话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加好,孩子们的投入度一定会更高。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镜子可以照人和物,会反光的现象

  2.激发幼儿观察镜子、探索镜子奥秘的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

  1.孩子在家自己准备一个镜子带到幼儿园。

  2.大镜子、各类不同类型的镜子个一面。

  三、活动过程:

  1.照照大镜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集体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和朋友。

  师:在镜子里面你看到了什么?

  2.看看小镜子里的自己。

  师:你们的桌子上也有一面小镜子,请你们看看小镜子,你看到了谁?你笑一笑,镜子里的宝宝怎么样?你装出哭的样子,镜子里又怎样?哭和笑谁漂亮?

  幼儿看一看,玩一玩。

  3.看看小镜子里还可以看到什么东西。

  师:小镜子里能看到自己,还可以看到什么呢?现在请你们在镜子里再看看,看到别的东西告诉我们大家好吗?

  4.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镜子里面会出现很多很多的东西吗?因为镜子有反射的功能。

  师:镜子不但可以照出我们的样子,还可以这样玩:运用镜子的反光将太阳光照进教室。

  师:你们看那是什么?是谁帮忙把阳光照在墙上成一个圆圆的',可以到处跑的“球”?

  请幼儿试一试。

  提问:小朋友发现了,墙上的“球”形状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结:因为镜子的形状不一样,所以它反射的形状也不一样。

  5.活动延伸——更加神奇的镜子。

  玩不同的镜子(哈哈镜、凹凸镜等),了解它们不同的功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4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在照镜子游戏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从中发展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照镜子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在教师帮助下尝试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从照镜子游戏中体验到快乐。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平面镜、哈哈镜等各类镜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谜语:“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

  2、让幼儿猜出谜底。

  3、由谜底引出活动内容。

  二、探索与发现:

  1、为幼儿提供平面镜、三棱镜、哈哈镜、u形镜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镜子,让幼儿自由照镜子。

  2、幼儿观察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比比谁的发现多。

  3、引导幼儿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

  三、讨论:

  1、你是怎样照镜子的?

  2、你发现了什么?

  3、镜子是用什么做成的?

  4、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镜子?

  四、小游戏:

  1、不转身可以看见你。幼儿用镜子自照身后,说出身后站的人或物品。

  2、镜子反光照到你。指导幼儿在阳光下,让镜子的反光照到自己选定的伙伴身上。(提醒幼儿不要让光反射到别人的眼睛里。)

  五、活动延伸:

  除了在镜子里,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看到自己?(如:照片、玻璃、水盆里……)

  教学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宗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贯穿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开心地玩,快乐地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乐意探索牙齿的秘密。

  2、知道牙齿的数量及分类,了解不同牙齿的名称及作用。

  3、能够听指令进行游戏,提高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牙齿模型或者挂图、镜子、图片(切牙、尖牙、磨牙、磨子、锯刀)、白纸、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题探究。

  ——师:“你们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颗牙齿,它们长什么样子?爸爸妈妈有多少颗牙齿?自己有没有掉过牙齿?”

  二、观察比较,了解牙齿的秘密。

  ——请幼儿拿出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看一看自己牙齿的样子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

  ——(出示挂图或者模型)师:小朋友一共有20颗牙齿,叫做“乳牙”,爸爸妈妈的牙齿有28颗或者是32颗,叫做“恒牙”,当你们长到6岁左右时,乳牙就会慢慢脱落,长出新的牙齿,新的牙齿就是恒牙了。

  ——师:请你照镜子观察牙齿长得一不一样?你看见了什么形状的牙齿?

  ——师:我们的牙齿有的平平的,有的厚厚大大的,还有的尖尖的。平平的是切牙,也叫门牙,像刀子,可以帮助我们切断食物。请小朋友动动自己的门牙。

  ——师:厚厚大大的是磨牙,像磨子(出示磨子图片),可以帮助我们磨碎食物,大家动动自己的磨牙。

  ——师:尖尖的叫做犬牙,像锯刀(出示锯刀图片),可以帮助我们撕裂食物。大家动动自己的犬牙。

  三、开心游戏。

  ——教师任意出示切牙、尖牙、磨牙的图片,请幼儿动动相应的牙齿并用双手做相应的动作:切、撕、磨。

  四、绘画《我的牙齿》。

  ——请幼儿互相观察彼此的牙齿并进行简单描述,然后请幼儿用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牙齿,边照边将自己的牙齿画下来。

  ——请幼儿互相分享作品,并简单描述“我的牙齿”。

  活动应变

  1、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牙齿的形状、名称和功能,然后出示刀子、磨子、锯刀图片,请幼儿对应其功能。

  2、教师可以拍摄幼儿的嘴部形象(牙齿露出),请幼儿观察,依次判断他是谁。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6

  活动目标:

  1、在玩“照镜子”游戏的过程中,关注自己的五官特征。

  2、体验照镜子的快乐,并能准确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通过操作贴五官,巩固五官脸部位置的认识。

  活动重难点: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究五官的特征,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平面镜、自制镜子的形状人手一份,手绘五官许多个,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请幼儿猜谜语: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2、“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耳朵)

  3、“上一片,下一片,中间一道白围墙。”(嘴巴)

  4、“可以呼吸,可以闻气味,它的本领可真大。”(鼻子)

  5、“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只要对着它,喜怒全知道。”(镜子)

  二、玩小镜子的游戏

  教师用镜子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教师一边说“照镜子,照镜子,照到你的小鼻子……”,一边用请幼儿用镜子照到幼儿相应的五官部位。

  三、幼儿自主发现、表达

  1、用“照镜子,照镜子,照到我的……”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2、请幼儿来说一说:你用镜子照到了自己脸上的什么地方?五官的数量?它们的本领是什么?如何爱护五官?(请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五官的本领可真大,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五官。

  四、操作活动:贴五官

  1、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做了一面镜子,我们来玩贴五官的游戏吧。

  2、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纠正一下五官贴得不真确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保持衣着整齐的方法。

  2.知道穿戴整齐能使自己感到舒适,也给他人带来愉悦。

  活动重点:

  学习保持衣着整齐的方法。

  活动难点:

  知道穿戴整齐能使自己感到舒适,也给他人带来愉悦

  活动准备:

  1.小镜

  2.幼儿用书

  3.故事《照镜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欣赏故事《照镜子》,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讲述故事后,提问:毛毛和皮皮的帽子是怎么戴的?衣服和裤子是怎么穿的?后来,镜子为什么夸奖他们?镜子是怎么说的?

  2.教师:外出前小朋友应该做什么?引导幼儿懂得外出前要主动检查自己的衣帽是否穿戴整齐。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小朋友为什么要把衣帽穿戴整齐?引导幼儿讨论衣帽穿戴整齐的好处,如别人看了感到愉悦,自己穿着感觉舒服等。

  2.教师:平时小朋友穿衣服,戴帽子经常出现什么问题?可请幼儿上前模仿衣服没有穿戴好的样子。

  3.教师:怎样做能把衣服穿整齐?如穿好衣服后照一照镜子,如果没有镜子,可以请别人帮助看一看。也可以自己动手检查一下扣子是否对齐了,衣领是否翻好了。

  3.听儿歌做整理衣服的练习。

  三、结束部分

  玩游戏"照镜子"

  1.幼儿自由结对,面对面站好,一个人扮镜子,一个人为照镜子的人,边说儿歌边做动作,两个幼儿动作要相同。

  2.幼儿互换角色再次练习照镜子整理衣服的动作。

  3.请每个幼儿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的头发、衣服是否收拾得整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8

  活动目标

  通过说、讲、演,让学生懂得关心周围身边的人。

  讨论“照镜子”,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懂得有爱心,关心周围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准备图片:水果、衣服、镜子等礼物。

  活动过程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调查表:妈妈最想要的礼物。”,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

  2.让学生画:“妈妈最喜欢吃的东西、妈妈最喜欢穿的衣服、妈妈最想要的礼物。

  3.引导学生说出妈妈喜欢的理由。

  4.引出课本中悦悦的看法。

  5.引导学生关于“照镜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要关心周围身边的人。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进行说、听、演等多种方法,学生懂得关心照顾身边的人。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9

  一、教材简析:

  教材来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系列漫画图书。《父与子》中的“父”与“子”的形象实际上是画家自己与儿子的真实写照。1934年12月当《父与子》最初与读者见面时,画家天真无邪的儿子才只有3岁。联邦德国《斯卡拉》杂志曾发表过一幅卜劳恩伏在地上给儿子当马骑的照片,并解释道:卜劳恩和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尽管很短暂,而连环漫画《父与子》的素材多来源于此。”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其艺术魅力征服过无数小读者的心。

  二、学情分析

  幼儿接触的早期阅读教材大多以绘本图书较多,漫画图书以其幽默的特点展现其独特的风格,《照镜子》中人物少,情节简单,有利于初次尝试漫画阅读的幼儿进行阅读。 

  三、活动重点

  运用讨论、绘画、合作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漫画图书的理解

  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理解漫画内容和情节。

  2.  尝试推测故事情节中的空白点,运用讨论、绘画、合作表演

  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的理解。

  3.  感受漫画的幽默,体会父与子的亲情。

  活动准备:

  1.     大图书《父与子》---《照镜子》。

  2.     视屏教材:《照镜子》ppt、背景音乐等。

  3.     表演道具:帽子、领结、领带、镜框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丰富语汇。

  1.  观看《照镜子》ppt封面。

  “你们看过漫画书吗?今天我要为你们介绍一个漫画。是什

  么,他们俩是什么关系?你从哪儿看出他们是父子呢?

  “你感觉这对父子怎么样?谁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他们?”。

  2.观看三幅父子故事图片。

  总结:“对啊,就是这样一对父子,正如你们说的,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今天,他们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配上背景音乐)。

  通过幼儿熟悉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歌曲帮助幼儿理解父与子的关系和父子之间有趣的事。

  通过ppt让幼儿接触新的阅读对象,教师的语言配上优美的音乐将幼儿带入阅读的环境。

  二、分段欣赏漫画故事,猜测想象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1.观看《照镜子》ppt第1、2页。

  “怎么啦?从哪里看出儿子把镜子打碎了?他在家里打曲棍球合适吗?怎么不合适啦?”。

  “儿子怎么啦?他会苦思冥想些什么?你们有什么妙计帮助儿子把碎了的镜子怎么样。。。。。。?”。

  通过ppt打碎玻璃的画面和声音引起 幼儿的关注兴趣 ,教师的提问鼓励幼儿主动思考、判断、想象和推测。

  2.观看《照镜子》ppt第3、4、5页。

  “儿子会怎么解决呢?他的主意行不行?儿子在干嘛呢?你怎么知道的?他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这个方法管用吗?爸爸来了会怎样呢?爸爸照镜子是什么表现?谁来学学看?(臭美的样子)儿子的表情呢?(鼻子翘的老高)儿子为什么得意洋洋?”

  总结:“爸爸自我陶醉,根本没发现镜子碎了,儿子得意洋洋。”

  3.观看ppt《照镜子》第6页。

  “爸爸一直都不会发现吗?你觉得会露出什么破绽?”。

  “一起来看看究竟有没有被发现?爸爸发现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儿子呢?他是什么表现?谁来给爸爸和儿子配音,把他们心里的话说出来?”。

  总结:“真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啊,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4.请幼儿将第5、6页故事连续表演。

  三、集体完整欣赏并尝试表演,进一步理解父子不同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

  1.集体欣赏并表演。

  2.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

  四、编一编。

  1.幼儿自编幽默结尾

  “爸爸发现了儿子打碎了镜子,最终结果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你们闭上眼睛思考一会儿。也许让父子俩很开心、很生气还是很搞笑呢?如果是你打碎镜子,你会怎么办?你的爸爸又会怎样呢?”(播放音乐)

  2.幼儿互相说一说自编的结尾。

  “跟身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编的结尾,看看你们编的结尾一样吗?”

  “谁来说说你编的结尾?”

  3.幼儿合作用绘画的方法续编幽默结尾。

  “这次我们要4个小朋友合作编一个结尾,而且一定要很幽默、很搞笑,我们要请客人老师来当评委的,加油!”

  4.请先编好的组进行表演。

  五.拓展经验并尝试总结。

  “你喜欢这对父子吗?如果让你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你觉得什么名字比较合适?”

  自我反思:

  1.用大图书、ppt、歌曲、背景音乐、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自然贯穿于整个活动,尝试帮助幼儿用多通道的方式阅读并理解《照镜子》。

  2.预期幼儿能初步体会漫画阅读的幽默和大胆猜测、想象故事中很多空白点。

  重点情节运用表演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对结尾的创编从自编到互相讨论再到合作绘画和表演,让幼儿体验多元的阅读的方式,增强其对阅读的兴趣。

  通过迁移和给故事起名字让幼儿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升,鼓励幼儿尝试进行学习总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10

  内容分析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游戏,在游戏中能与同伴进行交往。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学习用句子"照镜子、照镜子,我有……"来回答。

  3、初步接触数量词(一个、一张、一双、两只等),学习发准"张"、"双"、"只"等字音。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与难点:

  1、活动重点:愿意参与游戏,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学习用句子"照镜子、照镜子,我有……"来回答。

  2、活动难点:初步接触数量词(一个、一张、一双、两只等),学习发准"张"、"双"、"只"等字音。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知道五官的名称。

  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1、幼儿照镜子,说出五官的名称及数量。

  ⑴幼儿集体照镜子,并说说从镜子里看到了脸上有什么?

  ⑵引导幼儿正确说出脸上五官的名称及数量,并练习用完整的语句讲述"我有……"。

  ⑶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幼儿练习说五官的名称及数量。

  2、教师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引导游戏。

  ⑴教师示范游戏,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游戏规则。

  提问:游戏是几个人玩的?老师说了什么?引导幼儿练习对话内容。

  ⑵教师引导幼儿游戏。教师先说,幼儿回答;幼儿先说,教师回答。

  3、幼儿相互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⑴鼓励幼儿照照身体的其它地方。

  ⑵请拓展较好的幼儿到前面展示。

  4、带领幼儿边照镜子边继续拓展游戏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11

  学习目标:

  1.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能记住“伙、伴、盯、冲”这四个生字;

  2.能练习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伴、怒、烈”。

  3.根据一些句子中的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

  4.使学生了解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重点和难点:

  1.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能记住“伙、伴、盯、冲”这四个生字;

  2.能练习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伴、怒、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述:小朋友,你照过镜子吗?那么你发现照镜子的奇妙之处吗?(学生交流,师)

  2.师述:今天让我们瞧瞧小花猫是怎样照镜子的?师板书课题:30.小花猫照镜子(学生字:镜。)

  3.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述: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听清小花猫照了几次镜子?(生交流)

  2.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思:花猫每次照镜子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3.出示: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述:那么怎样才是首先要尊重别人,然后别人才会尊重自己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小花猫的表现吧。

  1.学习第一、二节。

  (1)出示第一、二节。再读课文,要求读得较通顺。

  (2)学生字:瞪盯怒冲剧烈(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3)练习感情朗读,读出“怒气冲冲”的样子。

  (4)出示句子:他弓起背,瞪圆了眼,“喵一喵—”大叫两声,扑了过去。

  (5)找好朋友演一演,生交流评议。师述:小花猫跑去找妈妈,妈妈又说些什么呢?

  2.学习第三、四节。

  (1)出示第三、四节。同桌分节读。

  (2)自学生字:伙伴。说说你的伙伴是谁?

  (3)描描写写“伙伴”。注意左窄右宽。

  (4)练习感情朗读,读出“笑眯眯”的样子。分男女生感情齐读。

  3.学习第五节。师述:谁再来说说小花猫两次照镜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复习字词,全文

  1.复习生字:小花猫钓鱼。

  2.复习词语:小花猫捉老鼠。

  3.描一描,写一写“瞪盯怒烈”

  (1)“瞪盯”左窄右宽。(2)“怒”上下相当,“烈”上厚下薄。(3)生描写,师巡视。(4)评评议议。

  4.师: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谈体会。

  师。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要做到——(生)首先尊重别人,然后——(生)别人才会尊重自己。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12

  活动目标

  1、发现“1”和“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即若干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个,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个。

  2、知道班里除了有1个我,还有许多个我的好朋友,体验与小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镜子若干,大穿衣镜1面。

  活动过程

  1、看看小镜子,发现“1”个和“许多”个

  给每人提供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快看看小镜子里,有谁在里面?有几个你自己?”并告诉幼儿:“小镜子里还有你的好朋友。”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声说:“,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比一比,看谁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镜子,体验“1”与“许多”的关系

  将幼儿集中到大镜子前,提问:大镜子里有谁?(引导幼儿说一说有许多小朋友)邀请全体小朋友当小猫,和老师一起做“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

  游戏开始时,主班老师面朝镜子背对幼儿做睡觉状。当主班老师(老猫)嘴里念到:“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悄悄往外跑”时,配班老师悄悄请一个幼儿起身躲到屏风或布帘后面去(不能被镜子照到),主班老师睁开眼睛问:“几只小猫跑了?”幼儿回答:“1只。”游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躲到屏风后面时,老师问大镜子:“每次只有1只小猫跑掉,怎么我的许多小猫都没有了?”(让幼儿发现许多只被分成了若干个1只)这时,配班老师逐一请幼儿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问:“几只小猫回来了?”该幼儿答:“1只。”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再问:“每次只回来1只小猫,我这里怎么会有许多只小猫呢?”(让幼儿再次发现若干个1只合起来就有了许多只)

  活动延伸

  教师还可结合平时的各种生活、游戏活动,让幼儿反复感知“1”和“许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如分餐具、发点心等。

  活动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照镜子》 篇13

  教学目标:

  1. 在读文的过程中,认识本课生字10个。在教学中,通过老师的范写重点指导“瞪”的笔顺;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尊重、瞪”的读音。

  2. 重点指导朗读两次描写小花猫照镜子的有关语句,使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3. 初步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的道理。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该怎样尊重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镜子实物)

  师:这是什么?(指述)

  jìng

  2、在实物镜子的反面上出示:镜

  学习“镜”:(1)指名读准字音,开火车读字,齐读。

  (2)师:来,用最简单的方法记住“镜”。(指述)

  师:看,这面镜子多漂亮呀,有的镜子的边框还是金属做的呢!照照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老师手拿镜子走进学生中,让学生照照镜子,老师可随机作些点评。)

  3、师:今天学的课文中,照镜子的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小花猫照镜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4、(出示课题)

  30、小花猫照镜子

  师:让我们开开心心来学课文。(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环节。

  师: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这些词语可要读读准啊。

  出示:nùchōng jù liè huǒbàn zūnzhòng dèng dīng

  怒气冲冲剧烈小伙伴尊重瞪盯

  语重心长和和气气笑眯眯

  (2)学生自读课文。

  (3)小组内交流读词。

  (4)师:老师要表扬你们的学习态度,个个读得很认真。让我们开火车把这些词读读准。

  (5)开火车读词,男、女生对读,齐读。

  (重点指导读好“尊重、瞪”。)

  (6)师:看老师写个“瞪”,你们可要瞪大眼睛仔细看,认真记啊!

  (学生看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瞪”。)

  师:刚才,大家读通了课文,说说小花猫照镜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指名交流)

  学习课文。

  师:下面,老师要请大家看三幅画,仔细看,小花猫是怎么照镜子的。

  (三幅画,一幅一幅出来——三幅画在一起)

  师:仔细观察,图上的小花猫怎么样,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图上的内容的呢,找到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学生读文、找句子、读给同桌听。

  (老师注重评讲学生尊重同学,别人读,听得很仔细。)

  师: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交流的时候,一幅一幅出示图画,与图对应,出示句子。)

  [老师的评价着重:不但找对了句子,而且把字音读准了。]

  [图1] 一只小花猫,走到一面镜子前,看见里面也有一只小花猫,正瞪着大眼睛盯着他。这使小花猫有点不高兴了。“你是谁?干吗老盯着我!”小花猫怒气冲冲地问。谁知镜子里的那只小花猫也张着大嘴,怒气冲冲地说着什么。

  [图2]他弓起背,瞪圆了眼,“喵——喵——”大叫两声,扑了过去。不料,那只小花猫也十分生气地向他扑过来。

  [图3] 小花猫回到镜子前,笑眯眯地说:“喵——喵——你好!”咦?镜子里的小花猫也不生气了,也笑眯眯地对着他。

  师:找得好,细细地读一读这三段话,把里面的生字读读准,记记牢,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学生自读。

  老师引读。

  (三段话中生字颜色变红——小花猫的句子黑色,镜中猫的句子变红。三段话,先一段段出示,再一起出示。)

  师:一只小花猫,走到镜子前——学生读

  小花猫看见镜子里的小花猫这么不友好,有点不高兴了。

  “你是谁?干吗老盯着我!”小花猫怒气冲冲地问。————学生读

  这下小花猫越发生气了,他弓起背,瞪圆了眼,“喵——喵——”大叫两声,扑了过去。——学生读

  后来,小花猫听了妈妈的话,回到镜子前,笑眯眯地说:

  “喵——喵——你好!”——学生读

  师:拿起书,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分角色来读一读写小花猫和镜中小花猫的句子。这次不但要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而且要把句子读读通。

  指读——全班分角色再读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只小花猫怎么做,镜中的小花猫也怎么做。

  (板书)也

  10、老师引读板书:

  小花猫 镜中的小花猫

  瞪 盯 瞪 盯

  怒气冲冲地问 怒气冲冲地说着什么

  弓起背瞪圆了眼扑 十分生气 扑

  笑眯眯 笑眯眯

  (板书中的“瞪、盯”老师可以板书示范,继续渗透笔顺。)

  11、师:从小花猫照镜子这件事中,你知道了什么?(指述)

  这个道理,你们明白了,小花猫也明白了——

  (出示)

  妈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记住,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

  指名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记。

  指名学生学老师的样子读句。

  齐读。

  12、师: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道理变色)。

  (学生读。)

  说说怎样做才是尊重别人呢?

  (指名交流,出示有关的句子)

  得到帮助说谢谢,对人说话要和气。

  同学发言认真听,师长教导要牢记。

  善意帮助不嘲笑,互相尊重记在心。

  (指读儿歌——齐读儿歌

  )

  四、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强化明理。

  放动画(向老师问好)

  师:对师长有礼貌就是尊重师长的表现。

  出示图画(得到帮助会感谢)

  师:看,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猫在懂得了尊重别人的道理后,会怎么做呢?仔细看图,找你的同桌,演一演,说一说。

  (同桌表演,指名交流)

  师:表演地真好,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向别人表示感谢,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出示图画(对客人有礼貌)

  师:再来看,客人来了,小猫会怎么做,怎么说?仔细看图,演一演,说一说。

  (指名与老师配合着演。)

  师:对人态度和和气气,这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出示图画(帮助别人)

  师:瞧,一只小猫摔交了,小花猫会怎么说,怎么做,展开想象,找到你的小伙伴再来演一演,把他说的和做的演出来。

  (学生自演,指名交流)

  师:刚才,你们都演地非常好,通过你们的表演,让大家知道了什么是“尊重”。

  (出示“尊重”和三幅画)

  老师指图引述:

  (出示)得到帮助说谢谢

  对人说话要和气

  善意帮助不嘲笑……

  师:这都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其实尊重别人的表现还有很多,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就像是在照镜子,记住,要想别人尊重自己,——

  (学生说)首先要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