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

2023-10-24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

  (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笔。

  2.铃鼓、丝巾每个小朋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母鸡孵蛋》歌曲旋律

  师:今天母鸡要孵蛋了,我们来听听母鸡孵了几个蛋?

  教师《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二、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你们看看母鸡的蛋都一样吗?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鼓励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师:这只鸡喜欢打嗝,它的名字叫打嗝鸡。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2)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唱歌时对着别人打嗝礼貌吗?怎样能让别人听不到打嗝的声音?

  (4)练习唱准小节末拍的休止符。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师: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3)学习害羞鸡唱歌

  4.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师:这三只小鸡的叫声合起来是一首好听的歌呢,名字叫《母鸡孵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三、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师:你们觉得丝巾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小鸡?铃鼓呢?

  什么样的声音可以给棒棒鸡伴奏?

  怎样给打嗝鸡伴奏?到了打嗝的地方可以怎么办?

  怎样给害羞鸡伴奏?

  2.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母鸡孵蛋》。

  四、拓展经验

  出示双胞胎小鸡

  师:鸡妈妈除了孵出了那三只小鸡,还孵出了这对双胞胎小鸡。听听他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去年8月份我园开展了“我跟奶奶说童谣”活动,孩子们对其中的民谣“炒豆子”特感兴趣,经常会自发地组织在一起玩这个游戏。现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存在着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不会说一句地道的靖江话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结合《纲要》艺术领域的总目标及幼儿实际情况,选择了节奏分明,能突显劳动场景的乐曲“加油干”,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获得情感、社会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靖江方言歌唱的情趣。

  2、学会用靖江方言唱歌,并能随音乐节拍做炒豆子、翻豆子的游戏。

  3、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促进目标的达成,我做了以下准备:

  1、场景布置(在地面上画有一个“大锅”寓游戏于情境中)

  2、幼儿会说民谣“炒豆子”

  3、自制图谱、鼓、游戏用“铲子”一个、围裙(口袋内有“红豆、绿豆、扁豆、毛豆”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抬豆子”的形式,进行节奏练习。

  教师:孩子们,快把豆子抬进来罗。(来罗)

  (通过老师的语言提示,幼儿“抬豆子”状三三两两随着鼓声的强弱、快慢打着号子“嘿哟、嘿哟”进入室内,巧妙地将音乐节奏练习融入在语言情境中)

  (二)在边说边玩的氛围中感受民间游戏的快乐。

  1、教师随机互动:“哇,抬了这么多的豆子呀。”“你抬的是什么豆子呀。”“头上都冒汗了,我帮你擦擦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两两结伴边说民谣边玩游戏。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奶奶小时侯有趣的游戏“炒豆子”。

  幼儿:炒蚕豆,炒豇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我们再来炒炒“红豆”、“绿豆”。

  幼儿:炒红豆、炒绿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还有扁豆、毛豆没炒呢。

  幼儿:炒扁豆、炒毛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这个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为下面幼儿区分歌与歌曲内容的不同埋下了伏笔)

  三、借助图谱,自主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你们是边说儿歌边玩游戏的,我呀还可以一边唱一边玩这个游戏呢,你们听?”(请一个幼儿配合)

  2、幼儿说说歌曲与民谣的不同之处

  “老师唱的这首歌曲和小朋友说的民谣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 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图案,形成图谱。

  (1)用拳头表示“嗬嘿”

  “歌曲中有嗬嘿,伸出我们的小拳头来试一试。”

  (2)区分4个“翻跟头”

  “前面两个翻跟头跟后面两个翻跟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