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1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1、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2、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3、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4、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5、出示ppt5、
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6、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⑶ppt17:小姑娘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老奶奶和小动物们听得怎么样?他们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⑷ppt18:傍晚,小姑娘要回家了。她告别老奶奶、小动物们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
⑸教师小结:小姑娘回家了,她拎了满满一篮蘑菇,还带了满满一肚子故事,要说给更多的小朋友听。
13、教师总结:虽然老奶奶不会讲话了,但她讲故事包到了粽子里给大家吃,让大家的肚子里都装满了故事,并且小姑娘还能将这些好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三、结合PPT,教师完整讲述,鼓励幼儿认真倾听,可轻声跟讲。
四、玩"吃粽子"游戏;
1、接龙;
2、悄悄话。
五、结束部分
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想讲这个故事,那让我们回教室再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2
5月13号我开展了全园活动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一开始,我引导幼儿观看粽子图片,通过抛出问题”什么节日吃粽子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帮助孩子们回忆有关粽子的相关知识。并以“今天的粽子里包的是什么呢"揭示本次活动的主题,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大大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接着讲故事,如果配上背景乐就更好了,这样可以摆脱语言教学中我们边看图边引导孩子讲述的教学方法。讲到故事中间转折处,我引导孩子思考故事内容,“老奶奶会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吃粽子讲故事”便是老师在活动中贯穿的语言,反复重复这句话,强调故事的中心句。)孩子们猜测完之后,我依次播放课件”小狐狸“和”小松鼠“,请孩子边看图片边猜测内容。在引导幼儿猜想故事内容中,我将几张图片设置在一个页面上,请孩子按照顺序讲一讲,大大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爱说、抢着说。在理解完故事内容之后,我以真的粽子作为“诱饵”,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听句子重复、词语接龙),这两个游戏与故事内容并没有什么大的联系,却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有趣的游戏,使活动氛围更活跃、趣味性高。选出游戏中玩的最好的孩子去老奶奶家吃粽子,巧妙地将孩子带回到故事中,接着配乐讲故事。这样整个活动就充满意境,环节过渡自然。
整个活动中,由于真粽子的介入,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效果也不错。由于自己发烧,所以上课的节奏稍微快了一些,时间的把握上出了点偏差。
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3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并体验语言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
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做语言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乐、粽子、故事盒等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经验并导入
1、出示PPT:猜猜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在什么时候要吃粽子?
你吃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
小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着各种各样好吃的馅料。
☆结合音乐欣赏故事,教师和着音乐节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 看看讲讲故事
今天这个神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播放PPT,欣赏故事)
1、 倾听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树林里——谁就会讲故事了)
T: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
T:看,谁来了?它们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
2、看看讲讲故事第二部分
T:先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猴子(兔子、狐狸、松鼠、小鸟)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讲不出故事。
T: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讲不出故事,真着急,怎么办?还能请谁来帮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讲故事……”这句话贯穿故事始终,成为活动的线索,让活动紧紧扣住中心。
3、倾听、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
T:(出示PPT8):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她在干什么?
(PPT9):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们的邀请成功了么?
(PPT10、11):小动物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T:小姑娘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我们继续听故事。(倾听故事结尾)
三、 做游戏吃粽子
T:老奶奶不但请小动物、小姑娘吃粽子,还要请我们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个游戏(藏在粽子里):
1、打开粽子一,游戏:听话。
要求:幼儿仔细倾听老师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2、 打开粽子二,游戏:接龙。
(1)“词语接龙”要求:幼儿用两个字或三个字的词接龙,前一词的词尾是下一词的词首。
(2)“句子接龙”要求:用许多词说一件事情,后一人要将前一人的话重复一遍再接下去。
3、打开粽子三,游戏:悄悄话。
要求:老师在幼儿耳边说一句故事中的话让幼儿传话。
☆在玩语言游戏中体验倾听的重要性和培养仔细听认真想的好习惯。
4、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幼儿吃粽子)
四、吃了粽子讲故事
教师操作故事盒,幼儿讲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以幼儿熟悉的粽子引入到活动中来,使孩子有讲述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活动实施下来,总体感觉,效果非常好,活动很顺利,幼儿非常喜欢,非常投入,活动的微调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儿能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了愉悦,而且,也使每个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都获得了经验的提升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活动能顺利、有序的开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通过活动,也感觉到,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养。如: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有一个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幼儿应耐心等待,认真倾听;当你知道问题答案的时候,要养成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如: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如在游戏“悄悄话”中,要认真仔细地听,听清楚了,再按游戏规则进行传话,这样游戏就能顺利进行了。除此之外,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都要注意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4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2、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 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 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 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 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 “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小百科: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难点:
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
PPT、粽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好玩的,也有好吃的,你们愿意跟着我吗?
2.出示PPT
提问:这是什么?
你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最喜欢吃什么馅的粽子?
3.今天的粽子里包的是什么呢?
二、理解故事
1.出示PPT
提问:你看到了谁?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结合PPT讲述故事
3.出示PPT
提问: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
小鸟(小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鸟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鸟扑棱扑棱地讲不出故事)
小猴(小猴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猴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窜上窜下地讲不出故事)
小兔等等
那么请谁呢?
(引出请小朋友吃粽子,讲故事)
三、语言游戏
1.你们会讲故事吗?你的故事哪里来的?
2.你们想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吗?
3.师:先吃了我的粽子,看看谁粽子里的事情,我就派他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
4.“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边吃边打开黑板上的第一只粽子。
(1)老奶奶刚才用什么东西包粽子的?哪几样?(青青的叶子,白白的米)
请说对的小朋友吃粽子
(2)风儿轻轻吹,小鸟快快飞,小朋友们真高兴——我刚刚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说对的幼儿吃粽子
(3)风儿轻轻吹,小鸟快快飞,叽叽叽喳喳喳,美妙极了——谁听到了?请幼儿复述,请说的对的幼儿吃粽子
5.我们来看看第二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接龙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讲一个词,你接下去,可以说一个字或一个词。
比如:小熊--熊猫---猫头鹰---英雄……
再比如一个句子:小熊走在马路上----后面让小朋友随意接,把故事发展下去……
6.第三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悄悄话”——悄悄话怎么说的,说说看
请几名幼儿进行悄悄话的活动
跟一个小朋友悄悄说“我爱你”,让小朋友传下去,到最后一个看说的是什么,爱要用心听
四、欣赏故事结尾
正当我们去老奶奶家的路上呢,一个小姑娘来到了老奶奶的家……
五、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6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上有谁?
(幼儿自由回答)
2、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第2张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吃粽子。”
3、你们什么时候吃过粽子?
4、粽子有个节,你们知道什么节吗?
5、小结:端午节那天就是吃粽子。哎,你们都吃过什么粽子呢?
6、其实粽子还可以包很多很多的好吃的东西。今天这个粽子里包着什么呢?有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做“粽子里的故事”
二、讲述故事《粽子里的故事》
1、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提问:小朋友,你们觉得老奶奶回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
2、幼儿自己回答,教师引导,知道小朋友讲出请小朋友来吃粽子讲故事。
3、你们的故事从哪里来的?
4、谁想去老奶奶家吃粽子讲故事?那先来吃吃蒙蒙老师的粽子。
三、吃粽子
1、第一个粽子—————听话(奶奶说: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提问:老奶奶刚才用了什么东西包粽子?
再来听一句话:春天来了,百花齐放,漂亮极了。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百花齐放,漂亮极了。
2、第二个粽子—————接龙(用什么话打开它?)
3、第三个粽子——————悄悄话:我今天精疲力尽。
你看那个满面春风。
四、小女孩来到老奶奶屋前
1、游戏互动两边之后,小结。我们班今天有许多的小朋友都可以去吃老奶奶的粽子讲故事。当我们出发在路上的时候,小女孩也在采着蘑菇,采着采着到了老奶奶的屋前。老奶奶招招手,好像在说:“来吧来吧,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4、小女孩吃了一个粽子,肚子就有一个故事,吃了许多粽子肚子里就有许多的故事。她就把这些故事告诉了小动物,小动物们极了。可是小女孩觉得还不够,她要把故事告诉她幼儿园的朋友。于是她就告别了小动物们,回到幼儿园讲故事。
5、提问:你们的奶奶会包粽子吗?会讲故事吗?
6、放学后回家去请奶奶包粽子让奶奶在粽子里包个故事。
活动反思与意见
整个活动我觉得环节比较紧扣,教态情切,师幼能很好的互动。在游戏互动中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多次使用成语来让幼儿倾听,显然这个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有点难度而导致在互动中显得有点生硬。另外,我觉得在游戏结束之后,由于自己自己的大胆尝试导致与设想的结果不一样,顿时有点慌了,应该用“看来我们没能通过老奶奶的考验,来看看接下来谁可以去老奶奶家吃粽子讲故事你呢?”来过渡结束部分的故事,可能会听起来更自然一点。最后,我以“粽子”为诱饵和他们一起。虽然这三个游戏并没有太大练习,但却能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有趣的游戏。使活动的氛围更活跃。最后游戏结束后以“小女孩在森林里采蘑菇走到了老奶奶屋前”将幼儿待会故事中并结束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7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8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陆家豪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他转,只听见他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有肉的、红枣的,很好吃的,但是我比较喜欢吃肉的,肉的更好吃。”“我也喜欢吃肉的。”“我不喜欢吃肉的,肉的有肥肉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鉴于孩子们对粽子的浓厚兴趣,我们开展了有关端午节的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就是系列活动之一。
《粽子里的故事》段落明显,情节发展线索清晰。讲述了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奶奶病了,不能说话讲故事,就采来荷叶包粽子,把好听的故事包在了里面。动物们吃了粽子却不会讲故事,于是,动物们想办法,找到一个小姑娘来吃粽子、讲故事。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跃然纸上,给粽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童话色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述。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猜猜可能是关于什么的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出主题。
第二个环节是欣赏故事,为了能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欣赏作品,我利用PPT进行分段欣赏,通过看看、猜猜、讲讲、听听来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个环节是游戏“吃粽子”,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环节。在此环节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3个粽子,每个粽子里面都有一个小游戏,如:第一个粽子是“听话”,要求孩子在仔细听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第二个粽子是“悄悄话”,要求孩子用心听、仔细听、听清楚、听完整,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第三个粽子是“祝福”,考虑到大班孩子马上要离开成长了3年的幼儿园了、老师和小朋友了,通过游戏为他们创设一个互相祝福的机会,增进同伴间的友情。
活动中肯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给我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9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10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
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好玩的,也有好吃的,想听吗?
PPT(指着粽子问)这是什么?(粽子)你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里吃的?你喜欢吃什么馅的粽子?现在就给你们讲一个《粽子里的故事》
二、理解故事PPT(小动物听老奶奶在讲故事)至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你想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
小鸟(小鸟还真的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鸟扑棱扑棱地讲不出故事),你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小猴小兔、小狐狸、小松鼠等等那么请谁呢?--引出请小朋友吃粽子,讲故事。
三、语言游戏
1.你们会讲故事吗?你的故事哪里来的?
2.你们想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吗?想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必须先吃我的粽子,看看我的粽子里都包了些什么呢?
3."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边说边打开第一只粽子包。
玩游戏:词语接龙
4.我们来看看第二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玩游戏:悄悄话悄悄话怎么说的,说说看
5.第三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游戏:故事接龙:小熊走在森林里----后面让小朋友随意接,把故事发展下去……
四、欣赏故事结尾一个小女孩来到小屋前
五、结束部分
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11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2、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
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幼儿园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篇1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