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2023-10-22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篇1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颜色精灵

  小班科学活动:颜色精灵

  目标:

  1.巩固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

  1.课件、故事《颜色精灵》、红旗一面

  2.每组房子4间、胶水、擦手布、红、黄、蓝、绿4张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

  过程:

  1.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颜色王国去玩玩

  1)看课件,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

  颜色王国里有红、黄、蓝、绿4个颜色小精灵,他们都住在一栋漂亮的小楼房,他们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开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颜色小精灵玩以后,将颜色小精灵送错了房间,到了晚上4个小精灵在房子里吵了起来。“红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绿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4个颜色小精灵越吵越凶,最后谁都不理谁了,颜色国王知道了这件事情马上来到了颜色小精灵住的房子里,用魔法帮助颜色小精灵回到了自己的房间,4个颜色小精灵这才安静的睡觉了。

  2)利用课件让幼儿练习为颜色精灵匹配对应的颜色,并进一步认识4种不同的颜色。

  第二天,小朋友又来找颜色小精灵玩,但是没有找到颜色小精灵,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助他们一下。

  红色的小精灵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红色小精灵住在红色房子里)那么他们的窗户和门应该是什么颜色呢?(门和窗户是红色的)那么我们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红色小房子里,(喊:红色小精灵快出来吧)现在我们再看看他的门和窗是不是红色(黄、蓝、绿)的。

  2.游戏《找朋友》

  小精灵很感谢小朋友帮助他们装饰了漂亮的门和窗,可是只有他们没有朋友很孤单,我们帮他们找一些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和安全要求。

  红色小精灵喜欢红色的伙伴,蓝色小精灵喜欢什么颜色的伙伴呢?……我们的屋子比较小,小朋友在帮小精灵找朋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要慢慢走,不要挤,要学会等待、互相谦让,注意安全)

  2)幼儿为颜色精灵找朋友

  3)评价活动

  小朋友你们都帮小精灵找到了朋友,让我们一起像小猫一样,走到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小精灵的家,看看我们为他找到了那些朋友。

  3.幼儿操作活动《颜色匹配》

  现在颜色小精灵都找到自己的家,小精灵说:“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帮我们找到家,谢谢你们。”现在我们还想和小朋友玩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要请小朋友帮帮忙,小房子的门和窗没有颜色,想请小朋友帮忙贴上和房子相同颜色的门和窗。他们的窗户和门的颜色要与他们的衣服颜色一样。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小精灵的门和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1)幼儿以组为单位为小房子的门和窗匹配颜色,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幼儿作品展示

  3)幼儿活动评讲。

  小朋友我们先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帮小精灵贴对了门和窗,一组一组检查,小朋友真不错,都帮红色小精灵找到了红色的门和红色的窗……

  4.延伸活动为教室外面的小精灵找家。

  小精灵很感谢小朋友帮他们找到了这么多的伙伴,还为他们装饰了这么美的房子,教室外面有一些小精灵他们迷路了,我们一起去把他们送回家吧。

  5.教师语言引导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在幼儿动手操作橡皮泥时,老师没有提醒幼儿让幼儿用手指用力的搓橡皮泥,让两种颜色能够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变出第三种颜色,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幼儿学习自己记录结果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观察了解几种动物身上花纹的异同,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2、喜欢动物,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和探索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猜猜我是谁》;

  2、小树林、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幻灯片第一张:情景游戏——《作客》

  1、“今天天气真好,有好多的动物朋友要来我们菠萝班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2、多媒体猜谜游戏:《猜猜我是谁》

  第一个动物

  (1)幻灯片第二张:图片上露出一动物的尾巴。

  “我们猜猜是谁来了?”

  (2)播放动物叫声提示。

  “你怎么知道是小猫咪来了?”

  (3)幻灯片第三张:猫咪

  第二个动物

  (1)幻灯片第四张:听门铃声,尝试提问:“请问你是谁呀?”

  (2)根据动物的回答请幼儿猜动物。

  动物语言提示:1、我的身上有花纹;2、我的身上的花纹是一点一点的小黑点;3、我喜欢肯肉骨头

  (3)幻灯片第五张:数数有几只斑点狗(3个)。

  第三个动物

  (1)幻灯片第六张:听门铃声,尝试提问:“请问你是谁呀?”

  (2)根据动物的回答请幼儿猜动物。

  动物语言提示:1、我的身上有花纹,身体很大很大;2、我身上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3、我每天都挤有营养的东西给大家喝

  (3)幻灯片第七张:听声音数小动物叫了几声。

  二、动物的花花衣。

  1、今天有哪些动物来了?帮助幼儿回忆。

  2、幻灯片第八张:小动物身上的衣服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原来小动物身上的衣服都不一样的,有的是一条一条的花纹,用一个好听的词语说:条状的花纹。

  有的是一点一点的斑点,叫作点状的花纹。

  还有的是一块一块的花纹,叫作块状的花纹,他们的衣服可真好看。

  三、动物找朋友。

  1、后面的草丛还躲着许多动物,我们每个人都去找一个动物朋友,然后和你的朋友说一说:“你找到的动物朋友是谁?穿着什么花纹的衣服?”

  2、分类

  将小动物按照身上的花纹分类,找到和他穿同一种类型花纹的动物做朋友。

  四、幼儿穿上衣服表演。

  1、小动物们穿着漂亮的花花衣去游戏,你们想不想也来穿上花花衣做游戏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花花衣,请大家选一件衣服穿上吧!

  请2-3个孩子上来说说看“你穿了上面有什么花纹的衣服?

  2、火车来了,我们一起乘着火车去玩游戏。

  请穿条纹衣服的小朋友上来开火车

  请穿斑点衣服的小朋友上来开火车

  还有哪些动物没上来啊?块状衣服的小朋友。也请你们排成小火车。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的食品,有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2.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木耳、茶叶、饼干、方便面、温水、透明玻璃杯、搅拌棒等。

  活动过程: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手)对,老师的手能做很多事情,它还会变魔术,你们想看吗?现在请你仔细看一二三变,看老师变出什么了?(活动前在大拇指上画出小娃娃)好玩吗?

  2.老师还有一个本领,会把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相信吗?现在请你仔细看。

  3.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木耳)它们两个一样吗?现在老师要把这两块木耳分别放到两个杯子里,然后在一个杯子里放上水,另一个杯子不放水,你们猜木耳会有什么变化?(幼儿回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木耳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4.小朋友,我们看了木耳用水泡发后就会变大,这就叫泡发。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经过泡发后会产生变化呢?(幼儿回答)

  5.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现在就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他们泡发后会有什么变化,我们还可以用搅拌棒来搅拌一下帮助它们泡发。

  6.我们的实验做完了,那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泡发的是什么?它和没泡的时候一样吗?它是怎样变大的?刚才你搅拌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子的?现在请你来学一学它搅拌时的样子。

  7.小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变了变了”现在请小朋友当木耳和茶叶,开始的时候木耳和茶叶是什么样子的?(小小的)老师开始加水了,现在木耳和茶叶怎样了?(慢慢变大了,越来越大,变到最大)现在老师开始搅拌了(幼儿翩翩起舞)。

  活动反思:

  春夏时天气变化反复,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对天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这次活动中,我结合图片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天气,大部分的孩子们都能很快地说出来,而且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的明显的特征,活动的效果比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应该利用孩子们指认图片的欢快气氛再引导孩子们讨论一下各种天气下人的活动,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这是整个活动中的一个不足吧。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木耳等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玩泡发实验。

  2、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木耳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体验游戏的快乐。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初步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耳、银耳、茶叶、胖大海、紫菜等容易泡发的食品,温水,透明杯子,盘子。

  2、轻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木耳,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看,是什么?(木耳)每个小朋友一块木耳,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木耳长得什么样子?你可以摸一摸、闻一闻。(干干的、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

  小结:木耳摸起来干干的、硬硬的,闻起来还有股香味呢。

  (2)师:请小朋友把木耳放到盘子里,接下来我们要用木耳变一个魔术。

  教师将两块木耳分别放进两个透明的杯子中,往一个杯子里倒入温水,木耳渐渐变大。

  师:木耳变成什么样了?(变大了)用手摸摸看,木耳有什么变化呢?请幼儿来摸一摸感受一下,幼儿说出感受(变软了)

  小结:原来小小的硬硬的干木耳泡水后会变大,变得湿湿的、软软的,这个现象叫泡发。

  2、幼儿动手尝试玩泡发木耳的实验。

  师:下面呢,就请小朋友亲自动手来泡发木耳,观察一下木耳的变化。由于水温有点热,出于小朋友的安全考虑,老师来帮助小朋友往杯子里倒水。

  幼儿人手一个透明杯子,一块木耳,将木耳放入杯子中,观察木耳的变化,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摸一摸泡发好的木耳,感受木耳泡发后会变软。

  3、游戏——变变变,幼儿用肢体动作变现木耳泡发变化的过程,感受其乐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做小木耳吗?我们一起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小木耳们快来老师的身边吧,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干木耳学的最像,这位小朋友把自己的身体抱得紧紧的真像一颗干干硬硬的小木耳。

  师:干干的小木耳准备洗个热水澡啦,快跳进水里,在水里泡一泡,翻一翻,扭一扭,小木耳慢慢变大了啦!这个小朋友把小手小脚都伸展开来好大啊,我们也来把手脚伸开变得大大的吧。这样泡得大大的木耳肯定特别好吃!

  4、迁移生活经验,了解其他可以泡发的食物。

  师:除了木耳,你还知道有哪些食物在水里浸泡后会变大的?

  幼儿想象。

  茶叶、银耳、胖大海、紫菜、海参、粉丝、方便面,等等。

  5、幼儿再次进行泡发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食物,咱们去看看有哪些吧。

  幼儿观看食物,并操作将茶叶放到水里,观看茶叶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品尝自己亲手泡制的茶叶。再依次将紫菜、胖大海等泡发食物放入水中观察其变化。

  小结:茶叶、银耳、紫菜、木耳等泡发食物在水中浸泡后会由小变大,变软、变湿。

  活动延伸

  教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作为厨师炒菜用的材料。

  活动反思:

  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趣味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游戏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