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打击乐

2023-09-11

幼儿园教案打击乐 篇1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节奏活动,体验轮奏、合奏的乐趣。

  2、尝试根据兔子和乌龟跑步的特征创编节奏型,并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演奏。

  3、继续培养看图谱、指挥协调一致演奏乐器的习惯。

  重点:根据特征创编合适的节奏型,并进行合奏。

  难点:将创编的节奏型进行合奏。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欣赏故事《龟兔赛跑》(一)和《龟兔赛跑》(二)

  2、各种打击乐器若干、空白图谱纸(画有小节线)

  活动过程:

  一、进活动室

  1、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创编龟兔走路的动作。

  2、随音乐节奏模仿乌龟和兔子进教室。

  二、创编节奏型

  师:今天乌龟和兔子又要举行跑步比赛了,

  1、师:你觉得乌龟会怎么爬呢?谁能把他的节奏打出来?(教师板书)

  2、师:还可以用怎么样的节奏爬?这个节奏适合吗?为什么?

  3、师:乌龟最喜欢用哪个节奏来爬?

  4、师:兔子会用怎样的节奏跳?谁能把他的节奏打出来?(教师板书)

  5、师:还可以用怎么样的节奏跳?这个节奏适合吗?为什么?

  6、师:兔子最喜欢用哪个节奏来跳?

  三、教师创编故事情节,幼儿分角色展开节奏活动

  1、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你猜谁会走在前面?

  2、出示乌龟节奏型:乌龟先爬出了起跑线。幼儿练习敲奏此节奏型。

  3、出示兔子:兔子看见乌龟走在前面就一个劲地追了上来。幼儿练习敲奏此节奏型。

  (反复交替练习乌龟和兔子的节奏型,为合奏做充分准备。)

  4、师:还剩最后一段路,就要到终点了,你猜结果会怎么样呢?(同时到达)

  5、分角色演奏。

  6、练习合奏部分。

  7、交换角色练习。

  四、根据兔子和乌龟跑步的特征,选择适当乐器演奏

  1、出示乐器:你觉得哪种乐器适合演奏乌龟?哪种适合演奏兔子?为什么?

  2、选择适当乐器准备演奏

  五、看指挥演奏

  1、看图谱、指挥完整演奏

  2、跟音乐演奏

  3、交换乐器(角色)演奏

  六、延伸(替换节奏)

  1、师:兔子说要换一种节奏来参加比赛,我们来帮帮她吧。

  2、师:乌龟说它也想换一种节奏来参加比赛……

幼儿园教案打击乐 篇2

  一、设计意图

  徐卓雅教授说,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音乐教育不只是教音乐的教育,而是让孩子通过音乐活动得到发展,最终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中班幼儿处于倾听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利用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意识以及习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幼儿对音乐与游戏有天然的兴趣,音乐游戏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方面存在固定的机制作用。

  二、说教材

  歌曲《小小青蛙》节奏轻快,适合中班年龄特点,小青蛙的形象对孩子来说亲切可爱,也是小朋友所熟知的。

  三、说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喜欢与同伴分组轮奏的演奏方式,勇于接受游戏难度挑战,体验游戏挑战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尝试分组轮奏,游戏中注意力集中、仔细聆听。

  知识目标:复习稳定拍,在故事和游戏的情景中掌握 | X的节奏型。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分组随乐轮奏

  难点:接受听声辨位游戏的层级难度挑战

  五、说教法

  1.提问法

  提出有效问题促进幼儿思考,评价幼儿观察效果以及推动幼儿实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

  2.游戏法

  活动中采用情境性、挑战性、互动性的游戏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全方位地激发幼儿的潜在合理需要,激发个体的追求,成长快乐。

  3.故事情境法

  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用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到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六、活动总结

  本活动通过游戏化的音乐教学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及游戏层级挑战中不断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掌握分组轮奏并在听音辨位游戏中推动幼儿的倾听能力、注意力、自控力等学习品质的自我发展。在自由、欢乐的气氛中感受到打击乐音乐活动的'乐趣与魅力。

  七、说学法

  1.观察模仿学习法

  观察模仿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因为这种学习能够帮助幼儿积累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既是更高级的观察模仿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探究一创造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

  2. 评价法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时间与空间让幼儿自我发现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

  八、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故事导入歌曲《小小青蛙》请小朋友带问题倾听与观察。

  妈妈怎样找小青蛙?小青蛙又是怎样回答?通过提问让幼儿有目的进行观察、学习,发现节奏型。

  2、随乐练习(幼儿创编小青蛙在身上不同部位跳,复习稳定拍)

  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习,熟悉歌曲旋律与 | X的节奏型。

  二、展开环节

  练习节奏型 | X、尝试分组演奏

  这一环节融合了奥尔夫的节奏教学法的基本流程。通过语言——动作——声势——乐器迁移。

  和孩子进行问答游戏:

  第一次游戏:语言加动作青蛙妈妈: |小青蛙: X

  小小青蛙呱呱呱

  第二次游戏:语言加声势练习,加上身体的声音(拍手、拍腿等)。

  第三次游戏:声势问答。请小朋友把声音吞到肚子里,以拍手拍腿等身体不同发生部位进行声势问答,变换问答形式和角色。例如

  (1)老师幼儿互换

  (2)请个别幼儿做青蛙妈妈(起榜样作用学,也是孩子间的观察学习与自查)

  (3)幼儿分组尝试。

  累加乐器进行分组问答游戏。

  随乐分组演奏

  幼儿通过好玩的问答游戏从简单的语言模仿问答一步一步迁移乐器的演奏,能轻松的学习掌握节奏型,并尝试轮奏。过程中注意多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

  三、提升环节

  游戏:听一听小青蛙在哪里?这是一个听声辨位的层级挑战游戏。

  挑战1:老师做青蛙妈妈在音乐前半部分走在幼儿身后,问答部分站到其中一个幼儿身后敲 XX幼儿仔细听声辩位,发现声音落在自己身后便用碰铃回答 X部分。

  挑战2:请幼儿做青蛙妈妈。当小朋友初次做青蛙妈妈时是有难度的,这时我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或主动寻求帮助。“需要我帮忙吗?”

  挑战3:请2只青蛙妈妈。

  挑战4终极挑战:其他幼儿带上眼罩,青蛙妈妈和小青蛙进行问答游戏后,其他小青蛙要猜出是哪只小青蛙回答了青蛙妈妈。

  以上是以一个游戏的层级挑战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力集中、仔细聆听,勇于接受游戏难度挑战,通过游戏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节奏型,练习轮奏。老师也能检验幼儿对轮奏的掌握并在游戏中推动幼儿的倾听能力与专注力的自我发展。

  此环节会钢琴轻声伴奏,有助于排除声音的干扰,给孩子有弹性的游戏时间。

  九、说活动延伸

  在日常的活动中可与小朋友玩这个听音变为的游戏,可更换节奏型、不同的乐器,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情境与难度。成为日常孩子喜欢,发展自我倾听能力与专注里的游戏。

幼儿园教案打击乐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新歌,了解歌曲内容。

  2、通过动作表演、打击乐演奏感知歌曲结构及以及音乐节奏。

  3、喜欢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会音乐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感知音乐节奏,了解歌曲内容

  活动难点

  能够用动作以及乐器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

  会正确使用乐器

  物质准备

  音乐、图谱、手摇铃若干、铃鼓若干、响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聊聊家里有谁?用一个动作代表家庭人物

  1、教师:你家里都有谁呢?那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用一个动作来代表爸爸吧?(幼儿自创一个简单的动作代表爸爸)

  2、教师:你的家里还有谁呢?那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请一个小朋友用一个动作来代表妈妈吧?(幼儿自创一个动作代表妈妈)

  3、教师:你家里都有谁呢?那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用一个动作来代表孩子吧?(幼儿自创一个简单的动作代表孩子)

  (二)教师带领幼儿巩固对代表动作的认识

  1、教师做幼儿猜动作:我们刚才已经找到了代表爸爸妈妈宝宝的动作,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哦,我现在把动作摆出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记住。

  2、教师说幼儿做动作:现在老师说你们来做,看谁记得最清楚。

  二、第一遍听音乐:

  1、教师:我们一起来听这个关于旅行的.歌曲,小朋友要仔细听仔细看,谁先出来了,后边又是谁出来了,但是只是看,不能说哦,把秘密藏在心里哦。

  2、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做动作,幼儿感知。

  3、教师:音乐听完了,谁先出来了?请你举手告诉我。在音乐里,还有什么动作?谁还记的?

  三、第二遍听音乐

  1、教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边听边做动作吧。

  2、教师提问:当我们小手抱拳的时候唱的是什么歌词呢?(是嘟嘟的歌词)那我们,那我们伸开小手的手呢?原来我们做每个动作的时候都有固定的歌词。

  四、出示音乐普,感知歌曲内容

  1、教师提问;这张纸上都有谁?第一排都有谁?宝宝是什么动作呢?第二排谁又来了呢?他的代表动作是什么呢?中间这一横排代表什么?第四排谁又出现了?后边这一排又是谁?我们分别用动作表示吧

  2、最后一排的最后一张为什么是粉色的呢?应该做什么动作呢?我们用拍手代替吧

  五、第三遍听音乐

  1、分角色表演:我们按照座位分成三组,一组是宝宝、一组是爸爸、一组是妈妈,边听边做动作,看我们能不能表演好。

  2、教师根据图谱初次体验:

  (1)老师清唱:请宝宝组的小朋友来做动作吧

  (2)第二排谁来了,爸爸要做动作哦,那宝宝呢?宝宝也在图片上呢,宝宝也要和爸爸一起动起来。

  (3)第三排是音符我们要做同样的动作哦

  (4)第四排谁来了?妈妈也来了

  当第二排爸爸出现的时候,宝宝应该也跟着一起做动作,因为图片上有两个人呢。那第三排妈妈出现的时候呢?宝宝和爸爸也要和妈妈一起出现。

  3、教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六、乐器演奏歌曲

  1、教师:我们刚才用动作表现了歌曲,下面我们乐器来演奏歌曲。

  2、幼儿选择乐器:爸爸组为什么选择摇铃呢?(因为摇铃的声音像爸爸发出的声音)妈妈组、宝宝组也请一个小代表分别来选择自己组的乐器吧。

  3、教师清唱带领幼儿初次体验,提示幼儿乐器的正确用法以及收放要求。

  4、提示幼儿唱第四排歌词的时候乐器要放到胸前,不演奏放到小嘴巴前当小话筒。

  5、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七、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幼儿边散步边演奏。

幼儿园教案打击乐 篇4

  活动名称

  认识打击乐器

  活动目标

  1. 知道并记住打击乐器的名称。

  2. 知道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

  3. 尝试根据音色来分类打击乐器。

  环境创设

  各种打击乐器:碰铃、串铃、铃鼓、三角铁、响板、木鱼、双响筒、蛙鸣筒、沙球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打击乐器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箱宝贝,大家想不想看看?

  2. 这里面有什么?我们来看一看(一一出示打击乐器,并演示使用方法。)

  3. 我们的这些宝贝是一个大家族,他们的名字叫做打击乐器,他们可以用来演奏打击乐或者打节奏。

  二、学习使用方法

  1. 请每个小朋友上来,选你喜欢的乐器。

  2. 自己试一试,听听你的乐器发出的声音。

  3. 听老师打几段节奏,小朋友用你们的小乐器来模仿一下。

  三、尝试分类

  1. 我们听过了自己的小乐器发出的声音,请你们来说说你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教师总结:叮叮、笃笃、沙沙等)

  2. 请你们根据自己的乐器声音排成小组。(教师指导)

  3. 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来试试,分别来给我们的歌打打节奏,还记得我们的节拍符号吗?(播放乐曲,让幼儿分组打节奏,分别对各种乐音有感性认识。)

幼儿园教案打击乐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学习用乐器演奏动物走及笑声的节奏。

  2、通过探索,认识动物走路声音特征与乐器声音性质的关系,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3、能较专注地倾听老师的指令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大鼓、铃鼓、摇铃、串铃、小铃、单响筒、圆舞板,及相应的汉字卡片。

  2、有相关汉字指示的节奏卡三张,胖胖熊和小老鼠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胖胖熊和小老鼠的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看,谁来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熊?(胖胖的,所以叫胖胖熊),胖胖熊和小老鼠之间会发生生么事呢?

  二、讲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愉悦情绪。

  1、老师提出问题:

  (1)故事讲了什么事情?

  (2)在故事里,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分别出示节奏卡)2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动物走路及笑的声音。

  这些声音是怎样的?你能模仿出来吗?

  三、认识三种节奏型

  1、根据节奏卡集体用象声词表现相关节奏。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的动作来把这些节奏表现出来吗?

  四、学习为动物走路及笑声配乐器。

  1、讨论:如果让你用乐器来表现这些不同的声音和节奏,你会选择哪些乐器,怎么配?为什么?

  (1)幼儿商量后回答。

  (2)老师出示一些乐器,幼儿自由的选择并且根据相应的节奏型演奏。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演奏,一起评价。

  2、老师总结并确定配器方法,并在黑板上以节奏谱的形式显示。

  3、幼儿根据节奏谱重新座位,听故事做相应的演奏。

  (1)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取代老师讲述故事,指挥演奏。

  (2)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延伸活动:

  1、提出思考:

  (1)如何演奏才能区分同类动物的不同特点?比如,怎样把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哥哥在相同的声音上区分出来?

  (2)还可以把哪些乐器也配到故事中来

  2、在音乐角中提供乐器,引导幼儿继续表演和探索。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学用乐器演奏动物走及笑声的节奏。初中掌握节奏型|,|,|。

  2、指导幼儿通过探索活动,初步认识动物走路声音特征与乐器(大鼓)声音性质的关系。

  3、要求幼儿积极参加探索活动,感受故事情节带来的愉悦情绪。

  活动过程:

  1、示胖胖熊和小老鼠的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幼儿一边听老师有表情地计划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愉悦情绪,一边在教师的提示下使用像声词并模仿动物走路及知的节奏做动作。

  (1)教师对出现的声音进行提问:故事讲了哪些小动物?

  ①胖胖熊走路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嘭、嘭、嘭、嘭,出示节奏卡)

  ②胖胖熊收西瓜很高兴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哈哈哈哈,出示节奏卡)

  ③小老鼠出来偷西瓜发出了什么声音(嘀嘀嘟、嘀嘀嘟,出示节奏卡)

  (2)幼儿模仿故事中动物走路及笑的`声音。

  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你能模仿吗?(教师依次提示,幼儿依次模仿)

  (3)在教师提问小老鼠与胖胖熊走路哪个轻、哪个重的启发下,幼儿初步感受动物走路特征的不同。

  3、幼儿辨别节奏

  (1)幼儿倾听教师敲击鼓面、敲击鼓边的声音,辨别其轻重,并在教师启发下将打击乐器的声音与动物走路声音进行匹配。

  师:老师来敲击鼓面和鼓边,你们来辨别老师敲击鼓面跟谁走路发出的节奏一样,敲击彭边又跟谁走路发出的节奏是一样的。

  师:老师敲鼓打节奏,你们来模仿动物走路,看看谁的节奏最准。

  (2)幼儿通过乐器演奏动物走路声节奏

  教师指图谱节奏幼儿使用铃鼓、木鱼、双响筒打击节奏。

  (3)幼儿倾听教师拍铃鼓的声音,在教师的启发下将铃鼓的声音与熊的笑声相匹配。

  师:这是谁在笑啊,我们来数数胖胖熊笑了几下,下面陈老师要用铃鼓来演奏胖胖熊的笑声。

  4、在教师重点讲述故事二、三部分的同时,幼儿用乐器演奏参与故事。

  (1)教师敲击大鼓模仿动物走的声音及节奏,幼儿用动作及像声词与教师一同模仿,并作铃鼓表示熊的笑声。

  (2)教师敲击大鼓,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故事内容:

  森林里住着胖胖熊的一家,有熊爸爸、熊妈妈、熊哥哥,他们整天忙碌,非常勤劳。胖胖熊的邻居是小老鼠一家,有鼠老大、鼠老二、鼠老三,他们好吃懒做,就想偷胖胖熊家的东西吃。

  夏天来了,胖胖熊家里的西瓜获得丰收,大家都来收西瓜。

  熊爸爸抱着西瓜走来了,嘭、嘭、嘭、嘭,把西瓜放进箩里,非常高兴,哈哈哈哈。

  熊妈妈抱着西瓜走来了,嘭、嘭、嘭、嘭,把西瓜放进箩里,非常高兴,哈哈哈哈。

  熊哥哥抱着西瓜走来了,嘭、嘭、嘭、嘭,把西瓜放进箩里,非常高兴,哈哈哈哈。

  小老鼠闻到了西瓜的香味,也想吃西瓜,他们悄悄出来偷西瓜啦。

  鼠老大出来偷西瓜,嘀嘀嘟、嘀嘀嘟。

  鼠老二出来偷西瓜,嘀嘀嘟、嘀嘀嘟。

  鼠老三出来偷西瓜,嘀嘀嘟、嘀嘀嘟。

  坏老鼠被胖胖熊发现了,他们赶快逃跑,胖胖熊紧紧追赶,老鼠吓跑了,胖胖熊开心地笑了,哈哈哈哈。

幼儿园教案打击乐 篇6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学内容之一。打击乐器演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培养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表现力。《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式轻快活泼,是明显的两段体音乐,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曲调琅琅上口,节奏容易掌握,在乐器配乐与演奏过程中,在培养幼儿的乐感与锻炼幼儿的演奏能力的同时又能带给幼儿快乐的享受。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兴趣为乐曲编配乐器并演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音乐活动的兴趣,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与自主意识,有利于幼儿艺术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的个性发展。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了解乐曲的结构。

  2、初步尝试根据乐曲结构特点编配乐器。

  3、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乐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2、教师用节奏图谱;

  3、双响筒、碰铃、串铃;

  4、幼儿用配器图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特别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音乐)

  二、感受乐曲的旋律:

  (一)、幼儿倾听乐曲,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

  (师):小朋友,你们听完音乐之后,有什么感觉?

  (二)、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

  1、幼儿倾听: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次你们要仔细听一听,乐曲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节奏的`快慢上有什么不同?(播放音乐)

  2、幼儿总结:乐曲后半部分的节奏比前半部分的节奏快。

  三、熟悉乐曲节奏:

  (一)、幼儿理解节奏图谱并按图谱拍击节奏

  (师):老师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蘑菇,他们站在一起变成了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的节奏。我们一起来看!(翻过活动黑板,出示节奏图谱)

  (教师小结:大蘑菇我们就用拍一下手来表示,这两个紧紧连在一起的小蘑菇,因为它比较小,我们就用快速拍两下手来表示。这里的数字"3"表示前面的节奏要重复3遍,这里的数字"2"表示前面的节奏要重复2遍。)

  (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拍一拍吧!(教师哼唱旋律)

  (二)、幼儿用身体动作创编:

  (师):小朋友们,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用其他动作来拍打节奏,你们还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呀?

  (幼):拍腿、拍肩、摆手……(尝试幼儿1-2种提议)

  五、尝试打击乐器的配乐方案。

  (一)、幼儿用乐器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各种动作为乐曲伴奏,现在请你拿起自己喜欢的乐器为乐曲来伴奏吧!

  (二)、幼儿设计配器方案:

  1、多种分组尝试配器方案: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用哪种乐器的声音,为乐曲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来伴奏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尝试)

  2、幼儿自由在配器图卡上,设计自己的配器方案。

  六、演奏:

  (一)、请个别幼儿讲解自己设计的配器方案

  (二)、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看教师指挥,按不同方案尝试演奏。

  七、结束:

  小朋友们编配的乐器演奏太好听了,我们都是能干的配乐家和演奏家。好了,该休息了让我们一起回活动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