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2023-08-31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并理解儿歌的基本内容。

  2、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爱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了解儿歌的含义。

  重点难点

  学习朗读儿歌,并能边做动作边读。

  活动准备

  挂图、香皂、毛巾、自来水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小手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洗。

  老师:你们会不会洗?

  幼儿:会。

  老师:那你都是怎样洗手的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幼儿回答各自各的洗手方法。

  2、老师:(出示挂图)

  老师:图上有谁?在做什么?

  幼儿:小朋友,在洗手。

  老师: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幼儿:吃饭前、上厕所后、玩耍后、从外面回到家里或教室里,等等......

  老师小结:宝贝们说得都很好,先搓手心,再搓手背,然后关水,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小手,现在让我们来把这些步骤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吧。

  3、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读儿歌,边读边做动作。

  儿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背搓搓。

  冲冲水,冲冲水,小手干净了。

  (2)幼儿配合动作跟读。

  实践练习洗手一次

  1、幼儿洗手,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提醒幼儿不玩水,并能按一定的步骤边读边做洗手的动作。

  2、表扬正确洗手的幼儿。

  教学反思

  洗手是幼儿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来示范如何正确洗手,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做到先卷起袖子,然后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并告诉老师不能玩水。结合动作,幼儿较容易地学会了儿歌,而且能边唱念边表演,效果很不错。但在之后的实践环节中,有的幼儿没有老师的提醒就又开始了玩水,可见,不玩水的行为个别幼儿还是不能控制好自己,需要老师的随时提醒。当然,在一次活动中就想改变幼儿玩水的坏习惯,确实不可能,这需要老师在平时对引导多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使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2

  设计背景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二、听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

  2、老师边做手势表演边讲故事,小熊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会疼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观看相关图片,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

  (引导孩子们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香皂搓手心、手背、手指冲水搓洗擦手。

  (老师根据画面内容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5、老师和孩子们谈话交流: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让孩子们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引导:现在已经是否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得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引导孩子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反思

  勤洗手爱清洁讲卫生确实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对幼儿用语言或儿歌进行提示或指导,使幼儿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认真洗手,培养幼儿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从小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肥皂,洗手液若干;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一套;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朗诵儿歌《小手真干净》导入活动。

  二、展开。

  (1)讨论。

  平时是怎样洗手的?能把手洗干净吗?洗手有什么好处?

  (2)看图片,学洗手。

  教师带领幼儿通过看正确洗手的图片,练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情况下要洗手?如何节约用水?”

  三、幼儿动手洗手结束活动。

  幼儿到盥洗室内,听老师念《小手真干净》边听边练习洗手,结束活动。

  附儿歌:小手真干净

  拧开龙头冲冲手,擦擦肥皂搓一搓

  搓搓手心和手背,换只小手在搓搓

  冲冲冲,冲手心,冲冲冲,冲手背

  关上龙头甩三下,擦干手心和手背

  小手洗得真干净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4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责任感。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洗手程序图卡。

  2、视频短片洗手的正确程序。

  3、轻快的音乐。

  4、清洁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洗手程序图卡,或播放《洗手的.正确程序》视频短片,和幼儿共同描述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2、将洗手程序图卡打乱,请小组长协助老师将图卡排好。

  3、其他幼儿做出在活动2设计的动作,感谢小组长。

  4、播放轻快的《洗手歌》音乐,幼儿随着音乐模仿图卡的步骤洗手。

  5、小组长带领小朋友到卫生间洗手,老师加以引导。

  6、洗完手后,小组长检查小朋友的手是否干净,并发给小贴画作奖励

  活动评价:

  1、懂得洗手的正确方法。

  2、乐于担任小组长。

  活动建议:

  程序卡有助于幼儿建立基本的时间概念,知道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5

  设计背景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二、听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

  2、老师边做手势表演边讲故事,小熊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会疼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观看相关图片,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

  (引导孩子们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香皂——搓手心、手背、手指——冲水搓洗——擦手。

  (老师根据画面内容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5、老师和孩子们谈话交流:“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让孩子们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引导:“现在已经是否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得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引导孩子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6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培养幼儿勤洗手的好习惯,让幼儿懂得洗手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 1个小手娃娃。

  2、洗手分布图。

  3、保温桶、脸盆、毛巾、肥皂。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手娃娃,引出课题:

  1、教师问:小朋友,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看它是谁?

  2、出示小手娃娃,引导幼儿有礼貌的打招呼。

  3、引导幼儿认识手的基本特征。

  二、讲述故事《不爱洗手的娃娃》:

  提问幼儿:

  1)妞妞为什么会肚子疼?妞妞做完什么事情不洗手?

  2)你要告诉妞妞什么?

  3)在什么时候你还要洗手?(饭后、大小便后)

  三、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1、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洗手的方法与步骤。

  2、师幼小结:洗手方法与步骤。

  挽袖子淋湿手打肥皂冲干净甩一甩擦一擦

  3、教师出示洗手分布图讲解、示范洗手过程。

  4、请12名幼儿演示洗手。

  四、根据图片,创编儿歌。

  五、教师引导幼儿到盥洗室洗手。

  小结: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洗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孩子在幼儿园必须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7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CD。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洗手间是小朋友小便、洗手的地方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知道洗手的顺序。

  3、愿意尝试自己洗手。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玩具小老鼠,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好,看看这是谁呀?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向小老鼠问好。

  (二)教师请幼儿带领小老鼠参观洗手间。

  教师:

  (1)小老鼠要小便了,可是他不知道小便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一起帮它找找好不好?

  (2)找找看,小便的地方在哪里?洗手的地方在哪里?洗手的地方有什么?

  (三)教师带领幼儿翻看教学大书《你会洗手吗》,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上的洗手过程,听教师念儿歌。

  教师:

  (1)小老鼠也想学洗手,我们和小老鼠一起看看吧。

  (2)教师带领幼儿边念洗手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四)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洗手,提醒幼儿先小便后洗手;幼儿洗手时,注意帮助幼儿按儿歌要求洗手。

  (五)教师用贴小红花的方式表扬愿意自己洗手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8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准备材料:《洗手帕》磁带、钢琴、手帕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讨论:手帕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3、欣赏音乐《洗手绢》。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讨论: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7、与幼儿一起做《小兔和狐狸》的音乐游戏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对幼儿进行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始以一条脏毛巾的话题讨论方式进入活动主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洗手,鼓励幼儿自己来介绍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利用通俗易懂的儿歌,具体形象的演示,富有激情的语言,再加上有徒手练习的铺垫,先前进行个别的纠正和辅导,使得实际练习有条不紊的开展。让幼儿真切观察和感知到如何能把小手真正洗干净的真实过程,都学会了用正确方法洗手。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9

  一、活动目标

  1.养成饭前、便后、手脏时洗手的惯。

  2.了解洗手的常用工具。

  3.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

  二、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准备:知道手脏了后要洗手。

  2.材料准备:《洗手步骤》课件、水龙头图片、肥皂或洗手液、毛巾。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景导入。

  师:“请大家想一想,手脏了怎么办呢?” ——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平常是怎么洗手的,并简单演示。

  (二)基本环节:

  1.了解洗手用具。

  师:小朋友们,我们会用什么东西洗手?(肥皂、洗手液、毛巾、干净水等)——教师逐一出示肥皂、水龙头图片、毛巾,并引导幼儿说“用肥皂,搓搓手”“干净水,冲冲手”“小毛巾,擦擦手”。 ——教师念儿歌,并加上相应动作,请幼儿模仿。

  2.了解洗手步骤。教师播放课件《洗手步骤》,让幼儿了解洗手的步骤。

  师: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进行洗手动作的学。 ——请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

  3.体验活动:洗洗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洗手处,请一名幼儿按照教师刚才的方法试一试,请其他幼儿来做小裁判,看他做得对不对。

  (2)幼儿分组进行洗手体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

  小结:我们在饭前、便后、手脏时都要洗手,这样还可以防止传染病呢。所以,我们以后要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我们的小手洗得干干净净。

  四、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去观察自己家人的洗手方式,提醒家人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2.随机教育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并坚持使用正确的方法。

  附录:洗手的步骤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五、小班健康活动——七步洗手法反思

  在幼儿园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洗手时经常会玩水、洗手马马虎虎。而且现在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很少独立洗手,平常都是由父母或长辈帮忙。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幼儿的学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学七步洗手法。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让幼儿示范洗手。二是看图带领幼儿学七步洗手法,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尝试自己洗手。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条理还算比较清晰。但是在第二环节中我没有边讲解边示范,只是单纯的洗手给幼儿看,这样可能会造成幼儿对七步洗手法的印象不深。在教师示范前还可以多多开发一下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洗手,然后再教她们七步洗手法的方法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10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洗手帕》磁带、手帕,《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洗衣服的片段

  活动重难点:

  听音乐能够区分强弱、快慢。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导入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呀?(喜欢)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来看一段动画片好吗?”

  师:“你们看到了谁呀?(大头儿子)他在干什么呢?(洗衣服)他是怎么洗的呀?谁能上来表演一下?”请个别幼儿上能台表演

  2、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

  “小朋友,这是什么?”(手帕)“那你们看看这块手帕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手帕脏了)

  “手帕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请幼儿讨论并创编动作

  3、欣赏音乐《洗手绢》。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

  “老师这儿有一首关于洗手帕的音乐,我们来听一听,好吗?”

  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请幼儿创编动作

  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请幼儿创编动作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那我们听好了音乐来学一下洗手帕动作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现在我们现在跟着音乐来洗手帕吧!”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手帕洗好后,我们还应该做什么呢?”

  7、与幼儿一起唱《我的小宝宝》结束活动

  手帕洗好了,小朋友们累不累啊?那我们坐在位置上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活动,孩子们懂得了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11

  工作名称:日常生活区———洗手绢

  工作准备:托盘一个;水盆一个,肥皂盒一个;抹布,小毛巾。

  直接目的:学会洗毛巾,洗手帕等简单衣物。

  间接目的:

  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2、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自信心。

  适合年龄:5岁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放在桌子上。

  2、用水桶取来水倒入盆至1/3处。

  3、将手绢放入水中浸透,拿出稍拧,将肥皂抹在手绢上,在有污渍处多抹一些肥皂。

  4、左右手各握住手绢的两头相互搓揉,着重在污渍处搓揉。

  5、将手绢放入水盆内漂洗干净,拧干,将污水倒入另一个水桶中。

  6、将洗好的手绢凉晒在阳光处。

  7、收教具,工作结束。

  活动延伸:洗袜子,洗毛巾。

  错误控制:揉洗污渍,漂净皂沫。

  指导用语:这是手绢,这是肥皂。

  注意事项:不要把水撒在外面,注意肥皂的使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12

  活动目标:

  1、 认识图谱,能根据音乐的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示,模仿洗手帕时发出的声音创编语音节奏谱。

  2、 认识一些简单的乐器,知道他们发出的声音,选择相应的乐器表现乐器的强弱。

  3、 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演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铃鼓、小铃、大鼓。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

  1、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我们以前学习了洗手帕的动作,我们听着音乐来洗手帕吧。

  2、还有这里没有洗干净呢,我们再来洗一洗。

  3、听着音乐幼儿模仿洗手帕时的动作。

  二、探索过程:

  1、“小朋友表演得真棒。我们是怎样洗手帕的呢?手帕真脏呀,我们要用力洗。用力洗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我们来用力洗一洗。手帕还没洗干净呢,我们要轻轻搓。轻轻搓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2、老师呀把小朋友洗手帕的动作画在了纸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语音节奏图)我们看着图来洗手帕吧。

  3、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用拍手、跺脚呀来表示洗手帕的动作。那么,请你们来说一说,‘嗨嗨’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跺脚)‘用力搓’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拍手)‘嚓嚓嚓嚓轻轻搓’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拍肩、拍腿)”

  4、“那我们一起边听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示洗手帕吧!”

  5、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个洗手帕的游戏:老师的手指向这边,这边的小朋友洗手帕。老师的手指向那边,那边的小朋友就洗手帕。

  6、“看,老师把乐器宝宝都请来了。这里请的是哪个乐器宝宝啊?(鼓)大鼓怎么敲?”幼儿试敲。“这里请的是哪个乐器宝宝啊?”(铃鼓、小铃)“小铃鼓怎么敲的呢?”幼儿试敲。

  7、大鼓说,我呀最有力,我要来为你们加油。(大鼓图片贴在节奏图)铃鼓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我们把铃鼓放在什么地方呢?小铃呢?(完成节奏图)

  三、利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1、“乐器宝宝看了小朋友的表演,心里也痒痒的,也想来表演呢!我们一起把乐器宝宝请出来吧。”看着图谱演奏听着音乐演奏。

  2、“小朋友们演奏得真好听,再来演奏一次吧。”这次要看着老师的指挥来演奏。

  3、“老师敲鼓敲累了,想请小朋友们来帮老师敲一下,谁愿意来试一试?”

  4、(指明一名幼儿敲鼓,其余幼儿拍铃鼓敲小令)。“我再请一名小朋友来敲鼓。”

  5、交换小乐器演奏。

  四、活动结束。

  演奏给客人老师听,把小乐器送回家。

  活动反思:

  小班的《洗手帕》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一个韵律活动,通过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手帕,加上搓、洗、漂等动作和音乐的结合来表现。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 篇13

  【设计意图】

  “学习洗手”是小班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们还是比较喜欢洗手的,但是洗手的时候不是在玩水,就是在玩肥皂变出的泡泡,并不一定能把小手洗干净。因此,引导幼儿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养成认真洗手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正确的健康认知是健康行为的基础,而健康行为的形成需要不断练习和强化。幼儿园的棋类游戏,以其趣味性的活动方式,提供了轻松、自由的学习情境,幼儿在反复与同伴玩棋的过程中,透过棋谱渗透的信息,不知不觉巩固了认知、发展了能力。因此,我将棋类游戏与健康知识的巩固、健康行为的养成巧妙结合,让幼儿在自我学习、自我调节中内化经验,缩短认识与行为的距离。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

  2.能有节奏、并手口一致地念儿歌、点图片;

  3.乐意参加棋类游戏《我爱洗手》,养成认真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师用《我爱洗手》空白棋谱一张,洗手动作图片2套,小兔、小鸭、小狗图片各一,音乐磁带,糖果一盘;

  幼儿用《我爱洗手》棋谱8张(图片附后),贴好小动物图片的棋子16个。

  【活动过程】

  一、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和手脏时要洗手。

  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吃糖果前要干什么?为什么要洗手?什么时候要洗手?

  (点评:通过吃糖果的话题引入活动,让幼儿觉得“洗手”离他们的生活很近,有利于他们建立认知与行动的联结。同时,对糖果的喜爱让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活动中来。)

  二、学习洗手的方法。

  1.分享、交流洗手的方法。

  小朋友每天都洗手,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洗手的?(根据幼儿讲述出示洗手动作图片)

  (点评:由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洗手的方法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因此,他们乐意表达和交流,通过观点的相互作用和碰撞,幼儿对洗手的正确方法更加明晰。在这一环节,孩子们是“主角”,教师只是“旁观者、欣赏者、主持人”,幼儿在这种民主、活泼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经验。)

  2.重点学习“手指交叉搓一搓”。

  (1)小朋友的手心、手背、手指都洗干净了。听,细菌说话了(教师变换语调讲述):“我是细菌,我现在就藏在你们的手指缝里,一会儿你们吃东西的时候,我就跑到你们的肚子里去了。”

  (2)还有细菌藏在我们的手指缝里,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把它们赶走)用什么办法把它们赶走?(搓一搓)怎么搓?(手指交叉)我们一起来练练。

  (3)(教师再次变换语调学细菌讲述)“小朋友太厉害了,我只好逃走了。”

  (点评:小班幼儿的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形象性、情境性,本环节中,细菌的自述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具体化的情境,引起了幼儿较为强烈的情感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

  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本环节,教师较好地发挥了“支架”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思考比较容易忽视的手指缝的洗法,教师的“引”帮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发展和提高,拓展了幼儿的原有经验。)

  3.按洗手的顺序将图片排序。

  (1)细菌逃走了,我们胜利了。这么多洗手的动作,我们应该先做哪一个呢?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我们把洗手的方法连起来说一说。(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有节奏地、以儿歌的形式,讲述洗手的方法。)

  (3)还有其他意见吗?你们会把这套图片排到棋谱的路径里吗?(两套图片请小朋友排列到两条路径中。)

  (4)跟着音乐做一做洗手操。

  把棋谱上的动作连起来就是一套洗手操,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练练洗手的动作。(音乐中动作的提示语也是以儿歌的`形式讲述)

  (点评:本环节,教师的“支架”作用再次显现,个体的、零散的经验在教师“导”的作用下得到归纳和提升,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简练概括、节奏明快的儿歌,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便于幼儿理解、讲述;音乐元素、动作练习的加入,缓解了幼儿的疲劳。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在棋谱上逛棋,巩固洗手的方法。

  1.今天,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小(2)班,看看他们是谁?(小兔、小鸭、小狗)跟他们问个好。

  客人来了,我们怎么招待他们呢?(请他们吃糖果)

  2.吃糖果前要洗手,小朋友已经学会洗手了,小动物还不会洗手呢,怎么办呢?我们从打开龙头开始,一格一格教他们学动作。许多小朋友是第一次做小老师,我们先来练练做小老师的本领。小兔子我们来学本领吧。(老师示范一格一格逛棋,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讲述棋谱内容。)

  3.小狗、小鸭也来学本领了,谁来教?(请两个小朋友练习)

  4.小朋友,还有一些小动物也在等着学洗手呢,快去帮帮他们吧。

  (点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轻松、欢快的游戏情境,再次激发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

  活动延伸:

  1.将图片粘贴在盥洗室,鼓励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按照图片顺序洗手。

  2.将《我爱洗手》棋谱投放到区角,供幼儿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