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1
教案反思的写作内容标准是关注实践性、现实性、实效性和个体体验。
主要表现为:
1、反思教科书处理的得
对教科书优点、缺点的教学处理,把握的适切度(包括对教科书中有关内容进行微调、增加、替换、重组等处理的有效性、适切性,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实效性等等)的.反思构成了反思教科书处理得失的基本内容。
2、反思教学环节的实效性
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既要反思原来设计的成功之处,也要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3、反思教学细节把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反思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多衡量指标,其中,师生的积极互动、高质量的课堂参与,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课堂活动时间,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其核心要素,寻找师生互动的契合点及师生积极参与的方式方法,提高师生参与的质量与效果,强化提问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优化课堂活动时间和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走向高质量、高效率。反思教学目标,可以围绕课堂提问、课堂参与、课堂活动时间、课堂结构、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
5、反思教学得失
(1)反思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接受情况
(2)反思学生在学习中的独到见解
(3)反思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
6、反思教学机智与课堂生成的合理性和再生性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2
一、活动目标
认识交通工具,了解某些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
发展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本活动的重点是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提供各种绘图工具和制作材料。
四、设计思路
可以在中班的基础上扩大范围,而且要着重讨论不同交通工具的运用情况,提高幼儿分常见交通工具的名称、外形特征和功能幼儿在中班时就已有所了解,所以大班认识交通工析问题的能力。
本活动的重点是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因此活动设计首先采用讨论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求知欲。然后安排探索活动让幼儿自己设法获取答案。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育要有意识地了解幼儿探索的情况,并帮助幼儿完成探索结果的表达。最后可以通过集体活动交流探索的经验,扩大知识面,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五、活动流程
讨论——探索——交流
1、通过讨论引起幼儿了解各种交通工具及其演变的兴趣。
设问⑴:如果要把物品或人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该怎么办?(鼓励幼儿说出各种办法,并适当讨论和分析。)
设问⑵:你最喜欢哪种交通工具、为什么?
设问⑶:飞机和轮船开始时是怎么样的?
说明:
讨论的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求知欲,激发探索了解的愿望,所以教师不应多介绍有关的知识。
通过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说明
探索活动是分散进行的,而且要持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叫要注意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督促幼儿积极探索,并要求幼儿把有关资料陈列出来,引导幼儿互相交流。
2、通过交流活动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
⑴新知识的交流
⑵探索方法的交流。
⑶交通工具演变知识的交流。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朝不同的方向点画蝌蚪,表现蝌蚪的基本特征。
2、对点画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黑色水粉颜料、抹布、白纸、水粉笔、幼儿用书。
2、课前把大张的白纸先组织孩子用蓝色水粉颜料涂成小河,晾干使用。教师在旁边添画了一只青蛙、荷叶。
活动过程:
1、出示小朋友在莲花山公园捞蝌蚪的照片,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2、出示孩子们画的小河。请孩子们看看河里有什么?青蛙妈妈好着急,它的宝宝不见了,我们来帮她画出来好吗?
3、教师示范蝌蚪的画法。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大家一起欣赏。
反思:孩子们用手指画画感觉很容易掌握,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画出蝌蚪的样子,他们还意犹未尽的画了小草、小花等,很开心。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4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使鸡蛋浮起来,盐越多鸡蛋在水中浮的越高,感受探索的乐趣。
2、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使鸡蛋浮起来。
活动准备:
纯净水、食用盐、搅拌棒、熟鸡蛋。
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
二、探索盐的.奥秘
1、用纯净水浮鸡蛋
将鸡蛋放入纯净水中看能不能浮在水面?实验操作,得出结论不能浮在水面。
2、加入1勺食用盐
搅拌融化后观察鸡蛋,看能不能浮在水面。实验操作,得出结论不能浮在水面。
3、加入2勺食用盐
搅拌融化后继续观察鸡蛋,看能不能浮在水面,实验操作后发现鸡蛋只浮起来一点点还是不能完全浮在水面。
4、加入3勺食用盐
搅拌融化后再观察鸡蛋,鸡蛋已经完全浮在水面上了。实验证明,纯净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用盐,搅拌融化之后,鸡蛋就会浮在水面上。
三、活动总结
这就是我们神奇的盐水!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科学实验活动,能够使幼儿在简短的几分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我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范围,让科学实验课不那么枯燥。活动第一环节我创设悬念让幼儿感知光凭一杯纯净水鸡蛋是不会浮在水面上的,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从而展开了加入1勺、2勺、3勺食用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感知少量的盐不会浮起鸡蛋,水中的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最后总结盐水的神奇,结束了活动。该微课因为没有幼儿的参与,所以气氛有点单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应该带上幼儿,让幼儿直观感知科学实验的乐趣,并亲自动手操作。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5
活动目标
1、遇事要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老虎叫声
2、图片:老虎、狮子、狐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老虎的叫声,用声音引出“林中之王”,引导幼儿形容描绘老虎给人的感觉。
2、出示瘪嘴老虎
教师:有一只老虎以前可厉害了,可是它现在一点都不厉害了。
请幼儿观察:它怎么了?老师用肢体语言表现瘪嘴的样子。
丰富词汇: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
教师:那这只凶猛的大老虎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瘪嘴的老虎呢?
二、展开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初步认识大老虎厉害的牙齿。
(1)大老虎的牙齿厉害吗?有多厉害?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说的?
(2)出示小狐狸的手偶,教师模仿小狐狸:你们怕大老虎的牙齿,我就不信,我还要把它的牙齿全部拔掉呢!
问题:那小狐狸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呢?
老虎又是怎么做的呢?
谁又去劝的老虎呢?
狐狸又是怎么骗的呢?
老师把这四个问题抛给小朋友,大家可以利用手中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
2、通过提问,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它是怎么说的?
(2)老虎吃过糖吗?它是怎样做的?
(3)这时候,谁来劝老虎了?出示狮子的手偶,它是怎样说的?
(4)大老虎听了吗?为什么没听狮子的话?狐狸这次又是怎么骗的?
(5)表演故事的精彩片段:
一名幼儿扮演老虎,一半幼儿扮演狐狸,一半幼儿扮演狮子,全班进行故事表演。
教师:大老虎的牙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请幼儿继续听故事录音。
3、播放故事第三部分
通过讨论,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并引导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1)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2)这时候,谁来了?它是怎样做的?最后一颗牙是怎样拔掉的?
(3)最后,大老虎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老虎?
(4)请幼儿先自由讨论,后回答: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如:大胆、诡计多端、爱动脑筋、狡猾、聪明、机智、勇敢)
老虎呢?(如:笨、愚蠢、不听别人劝告)为什么?
如果你是这只老虎你会怎样做?
(如:不会上狐狸的当的;先动脑筋再做事;谦虚听取别人的建议;每天早晚都刷牙)
(5)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谁能为故事取个名字?
三、结束
师幼交流: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附: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在大森林里,谁都知道老虎的牙齿厉害。
小猴伸着舌头说:“嗬,比柱子还粗的树,大老虎只要用尖牙一啃就断,真怕人哪!”
“大老虎嚼起铁杆来,跟吃面条一样……”小兔说着,害怕得缩起了脑袋。
可小狐狸却说:“你们怕大老虎的牙齿,我就不怕!我还要把它的牙齿全部拔掉呢!”
哈哈哈,哈哈哈,谁相信小狐狸的话呢? “吹牛!吹牛!”“没羞!没羞!”小猴和小兔一个劲儿地笑小狐狸。
“不信,你们就瞧着吧!”小狐狸拍拍胸脯走了。
嗬,狐狸真的去找大老虎了,他带了一大包礼物:“啊,尊敬的大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糖。”
糖是什么?老虎从来没尝过,他吃了一粒奶油糖,啊哈,好吃极了!
狐狸以后就常常给老虎送糖来。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连睡觉的时候,糖还含在嘴里呢。
这时,大老虎的好朋友狮子忙来劝他:“哎哟哟,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齿会蛀掉的。狐狸最狡猾,你可别上他的当呀。”
“嗯。”大老虎答应着,他正要刷牙,狐狸来了:“啊,虎大王,你把牙齿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
“可听狮子说,糖吃多了会坏牙的。”
“唉呀呀,虎大王,别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这么厉害,铁条都能咬断,还会怕糖!”
“对对,在大森林里,我大老虎的牙齿最厉害,是不怕糖的。”
就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大老虎的牙齿开始疼了,哎吆吆,哎吆吆,牙齿这是怎么了?
得找大夫看看去,大老虎捂着嘴走啊走,老远的它看到马大夫,大老虎马上喊:“马大夫,马大夫,快来帮我看看牙齿吧,马大夫一看。
吓的掉头就跑,大老虎会吃掉我的,没办法,,大老虎只好往前走,老远的它看到牛大夫,大老虎连忙喊:”牛大夫,牛大夫,快来帮我看看牙齿吧。牛大夫一看,吓的转身就跑,天那,是大老虎啊,我不要命了吗?牛大夫也跑了。
这时,狐狸来了,“虎大王,虎大王,它们不敢给你看牙齿,我来给你看吧。”“谢谢,谢谢你狐狸。”老虎捂着嘴巴说。
狐狸一看老虎的嘴巴就叫了起来:“嗳哟哟,虎大王你的牙全得拔掉!”
“啊!”老虎歪着嘴,一边哼哼,一边说:“唉,只要不痛,拔……就拔吧……”
吭唷,吭唷,狐狸拔呀拔,拔了一颗又一颗……最后一颗牙,狐狸再也拔不动了。
嘿,有办法了!狐狸拿着一根线,一头拴住大老虎的牙,一头拴在大树上。然后他拿个鞭炮放在老虎耳朵边,一点火,呼──啪!“啊哟!”
老虎吓得摔了个大跟头。最后一颗牙齿也掉下来了!
哈哈,哈哈……这只没有了牙齿的大老虎成了瘪嘴老虎啦!他还用漏风的声音,对狐狸说:“还是你最好,又送我糖吃,又替我拔牙,谢谢,谢谢!”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6
一、直入式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内容,用语简短。如故事表演《狐狸下蛋》教学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讲过‘狐狸下蛋’的故事,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你们愿意吗?
二、谈话式
师幼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渗透新课内容,进而又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如儿歌《伞》的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喜欢雨伞吗?为什么?”让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喜欢雨伞,因为雨伞可以为我们挡雨,也非常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伞》。”
三、谜语式
通过猜谜语能够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理解新课内容,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常识课《认识青蛙》教学导入语:“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猜一样东西,‘大眼睛,宽嘴巴,白肚皮,绿衣裳,地上跳,水里划,唱起歌来呱呱叫,专吃害虫保庄稼。’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这是什么东西?对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青蛙!”
四、故事式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音乐活动中的《粗心的小画家》的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他很喜欢画画,他画螃蟹四条腿,他画鸭子尖嘴巴,画只兔子圆耳朵,画匹大马没尾巴,你们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呢?对今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仔细观察,千万不能马马虎虎。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五、激发式
利用激发式导入新课内容,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科学领域中的《观察鲫鱼》的导入语:“今天老师钓了许多鱼,小朋友高兴吗?你们看(把鱼盆放到小朋友面前,让小朋友都仔细看),鱼在干什么?鱼看到小朋友非常高兴,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还要和小朋友说哩!(打开录音)鱼:‘我的名字叫鲫鱼,你们看,我身上有什么?’(关掉录音机)师:‘小朋友,鲫鱼要请你们看它身上有什么?大家仔细看,看清楚了就说给鱼听。”
六、悬念式
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可撩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追根问底的热情,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如主题活动中的故事《茉莉花请医生》的教学导入语:“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故事,题目叫《茉莉花》。茉莉花为什么要请医生?请了几个医生?它们是怎样为茉莉花治病的?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讲完故事就知道了。”
七、表演式
通过情境、小品、舞蹈、木偶等表演形式导入新课。如音乐活动课中的《王老先生》的导入形式:出示戴眼镜的老公公木偶说:“你们看,谁来了?我们就叫他王老先生,王老先生很喜欢养动物,你们猜一猜他养了些什么?我们今天就用歌声来表达刚才的内容。这首歌的名字叫《王老先生》。”这种情境表演将歌词内容体现出来的导入新课的形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歌词内容。
八、演示式
借助实物,玩具,图片,贴绒等道具演示的形式导入新课,直观形象,幼儿既感兴趣,又容易理解。如音乐活动中的歌曲《丢手绢》导入时可以说:“今天,老师带来一些东西,你们看是什么东西?”(出示手绢)师示范游戏,并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叫《丢手绢》。”
九、实验式
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操作形式导入新课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又对幼儿理解,掌握新授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常识课《认识水》就可以实验操作形式导入新课。教师提起水壶,往玻璃杯里倒水,然后提问:“你们看老师把什么倒在杯里?(水)水有颜色吗?(估计有的幼儿会说水是白色的,有的幼儿会说没有颜色)到底谁讲的对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你们看完了就知道哦了。”
十、游戏式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科学领域中的《小手的秘密》,导入新课可这样安排:教师领导幼儿做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最后让幼儿把双手放在身体的背后,启发诱导:“咦!你们把什么藏在背后去啦?哦!原来你们把手藏在身体后面去了。伸出来看看,每个人都有几只手?两只手还可以怎么说?(一双手)。”
十一、观察式
让幼儿带着任物去观察,幼儿会留心注意事物。如科学领域中的《认识小蝌蚪》,导入时可以这说:“小朋友,老是在桌上准备了许多盆,盆里装了许多小蝌蚪,他们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要请小朋友去看看,看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还要记住。”通过观察的形式导入新课,能使幼儿对所学只是理解快,掌握牢。
十二、联想式由旧知识导入,温故而知新。
3、利用“对比律”回忆,抓住联系点导入新课。事物之间相反的特性容易形成对比联想,达到鲜明对比的目地。如社会领域中的《学做小雷锋》导入时,可先让幼儿说说生活在新社会的幸福生活,然后对比、设疑。“雷锋手上为什么会有三条疤?”通过新旧社会两代人的生活对比,激发幼儿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的情感。
十三、挂图、提问式
利用挂图,通过富有情趣的问题创设导入新课,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音乐活动中的《摘星星》的导入语:“图中月儿是什么样的?月儿弯弯好像什么?谁想在这船上坐?坐在这船上想干什么呢?”
十四、录音、幻灯式
采用录音、幻灯等多媒体电化教学导入新课,可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如音乐活动中的《小乌鸦爱妈妈》听完歌曲录音后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歌名叫什么?(小乌鸦爱妈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
幼儿园教学导入语的设计形式多样,举不胜举,运用适应根据具体学科、内容而定。总的要讲究引导性、启发性、激发性、自然性、新颖性等导入技巧的授课艺术,千万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让人感到造作、不自然。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7
科学意图:
在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知识,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增强活动的开放性、民主性,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幼儿抓住磁场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去研究理解。
材料准备:
一个小盘子,一个塑料袋;一张手工纸,一些铁屑;一根条形磁铁。
实验操作:
1.将磁铁放入塑料袋中,接着在沙堆里搅拌,然后拿出塑料袋放到小盘子里,取出磁铁,铁屑就会掉下来,多次以后就能取得很多铁屑。
2.将磁铁放到手工纸上,在周围均匀地撒上收集到的铁屑,轻轻敲打手工纸,由于磁场的作用,纸上就会出现磁力线的'图案了。
指导要点:
教育幼儿不要将磁铁接近手机和手表、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以免损坏这些电子产品。
活动反思:
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8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讲卫生,懂得环境的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2、启发幼儿做一些环保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幼儿自觉保护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录像片段、小小外星人、挂图一副。
活动重点:使幼儿懂得要保护环境。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主动参与保护环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并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他是谁?”外星人“贝贝”出现引起幼儿的注意。
“贝贝”我介绍:“hello!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贝贝,来自另外一个星球。我们的星球上什么也没有,很荒凉,妈妈告诉我,地球是个很美的地方,我就来到这里。可看到的并不像妈妈说的那么美。我拍了几幅照片,小朋友你们看。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录像片段(1—3幅图),并提问:“谁来说一下他们这样做对不对?”(幼儿回答)为什么不对呢?(幼儿回答),幼儿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播放。
2、小结:“他们的行为都不对,因为这破坏了我们美丽的环境,那么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幼儿回答)3、开阔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那些破坏环境的现象?
4、人们在不知不觉的破坏着我们的环境,看地球妈妈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地球妈妈笑起来?(幼儿回答)5、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老师把小朋友的办法编成了《拍手歌》,小朋友想不想听?老师把《拍手歌》教给幼儿。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不要随意扔垃圾;你拍二,我拍二,人和动物好伙伴;你拍三,我拍三,烟囱别再冒黑烟;你拍四,我拍四,正当绿色小卫士;你拍五,我拍五,植树种草保水土;你拍六,我拍六,不让清水变黑臭;你拍七,我拍七,地球妈妈穿花衣;你拍八,我拍八,美丽地球我的家;你拍九,我拍九,保护环境齐动手;你拍十,我拍十,美丽“家园”永保持。
6、教师播放录像,让幼儿欣赏美丽的地球,教师进行讲述。
7、教师幼儿装扮图片“幼儿园”。
(三)结束部分:
秋天到了,幼儿园落了好多树叶,小朋友和贝贝去院里把落叶捡起来好吗?还等什么,让我们快出发吧!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9
目标:
1、锻炼幼儿小腿肌肉;
2、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和合作能力。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玩法:
1、活动身体:重点脚及小腿按摩。
2、吹气球:母(父)子合作吹气球,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个家庭吹得多。(让幼儿数数,比较,给最多家庭发一样小奖品)
3、水中踩气球:
(1) 把气球仍进水池里:母(父)子比赛,看谁仍得远。
(2) 踩气球:母(父)子在水中踩气球,数一数,踩破了几只气球?
4、放松身体:用毛巾擦小腿,母(父)子互相交流
通过《踩气球》这一游戏,使幼儿体验一起游戏的乐趣。但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个别比较胆怯的小朋友不敢参加。不敢参加的要懂得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在安全、快乐、轻松的气氛下完成每一个游戏!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10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他们喜欢剪、贴、画等,本活动旨在鼓励幼儿主动观察、主动发现、主动尝试,在动手动脑中探索剪线时相间距离与洞大小的关系,积累剪纸的经验。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自主看图操作,学会按步骤剪出洞洞;
2.认真、耐心剪纸,探索剪线时相间距离与洞大小的关系;
3.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愿意分享。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有看图示剪纸的'经验;玩过在剪纸的游戏。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材料框、废纸篓、架子、小熊等。
【活动过程】
(一)唤起经验,观察操作图示剪洞洞
1.出示秘诀图(一)
(1)幼儿仔细观察。
(2)这是什么图?你看懂了什么?你能按1、2、3的顺序说说你的发现吗?
(二)幼儿自主探索,巡回指导。
(1)你愿意用这张纸剪洞洞吗?请仔细观察后再动手!
(2)把你们剪好的洞洞放到熊爸爸身上,看看它能不能顺利通过。
(三)巩固剪洞经验,探索相间距离大小与洞洞大小的关系
1.用幼儿作品对比:这两个洞洞谁大谁小?为什么这个洞洞拉开很大?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出示秘诀图(二)。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对比图。宝贝们,与第一组秘诀图有什么不同?
4.幼儿自主操作,巡回指导
(四)幼儿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1.比较,找出最大的洞洞。
2.幼儿玩钻洞洞游戏。
(五)活动延伸
你们知道吗?洞洞还可以剪得更大,回去好好想想,下次与老师分享好吗?
【活动延伸】
继续在美工区等提供材料,鼓励幼儿持续探究。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11
活动内容:
语言故事《愉快的一天》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像小兔一样尊重、关心长辈。2、幼儿能够安静地倾听故事,并随着故事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3、了解家中祖辈的称谓关系。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挂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孩子在一起的照片。
心理准备:幼儿喜欢听故事。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分析:了解家中祖辈的称谓关系。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带来的照片,给小伙伴介绍一下照片上是谁?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是谁的爸爸妈妈?
二、展开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利用手偶,完整讲述故事后进行提问:故事里都有谁?
2、教师配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兔爷爷、兔奶奶为什么很高兴?
(2)小兔子见到爷爷奶奶是怎么说的?
(3)它们是怎样去采蘑菇的?
(4)兔弟弟对奶奶说些什么?
(5)回家时兔妹妹是怎样说的?
3、请幼儿分享交流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相处的经验。
请小朋友说一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怎么疼你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这么疼爱你,我们也要爱他们,经常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都能帮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什么呢?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都是尊敬老人的好孩子,周末的时候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了之后小朋友要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12
活动目标:
1、一年有四个季节,了解四季的特征与交替规律。
2、愿意用语言、图画等形式描述自己对四季的经验和感受。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flash音乐《秋天多么美》、歌曲《四季在哪里》。
操作材料:四季娃娃图卡、油画棒、彩纸、找错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音乐《秋天多么美》将孩子们带入活动室入座。
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引出故事《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
二、基本部分
1.故事课件《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使幼儿通过欣赏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特征及其交替规律。
2.欣赏后引导幼儿讲述四季的特征。
提问:四季中你最喜欢那个季节?为什么?(请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
3.音乐游戏《四季在哪里》,音乐开始,幼儿每人手持一张四季特征图片,随音乐分组舞蹈。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四季特征的了解。如:在唱到“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时,手持春天图片的幼儿就出来随音乐自由舞蹈,享受春天的美丽。在音乐放到“夏天在哪里呀夏天在哪里?”时,手持夏天图片的幼儿就出来随音乐舞蹈,以此类推,来巩固幼儿对四季特征的了解。
4.出示四季娃娃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四季交替规律。
分别用四种颜色的笑脸娃娃代表四季,引导幼儿回忆刚才音乐中的娃娃出来的顺序来为娃娃排队,从中发现娃娃(四季)是有规律的排起来的,从而使幼儿发现四季的交替规律。
5.语言游戏《四季接龙》,如:“春天到,小草笑,春天走了夏天到。”接“夏天到,知了叫,夏天走了秋天到。”接“秋天到,树叶飘,秋天走了冬天到。”……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四季交替规律的认识。
6.组操作活动
(一)排序:用四季宝宝的图片排出四季交替出现的顺序。
(二)绘画自己喜欢的季节。
(三)找错误:把图上不属于这个季节的东西画出来。
三、结束部分
活动延伸: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体验和感受四季的特征,观察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及人们的活动。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13
目标:
1、能够闭目起重踵自转和单足站立,发展幼儿的平衡耐力。
2、学习根据口令更换角色和动作,提高幼儿反应能力。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准备:
1、问候舞音乐及放松音乐、录音机。
2、场地。
过程:
1、准备活动。幼儿自由结伴,随音乐跳"问候舞",活动脚、膝、胯等关节。
2、以简单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从前,在一片田野上,住着一座大风车和一只公鸡,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公鸡每天都喜欢来到大风车跟前和它学跳舞,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3、从幼儿的表演中寻找像"风车"的身体动作,并让大家学习。
(1)教师:大风车是什么样的?我们用动作来表现。
(2)幼儿自由表现,教师挑选最形象的。
(3)教师:小风吹来,风车转了一圈,大风吹来,风车转了三圈,龙卷风吹来,风车转了六圈。
(4)幼儿自由练习原地自转的动作。
(5)教师:我们闭上眼睛试试风车能不能转起来。
4、从幼儿的表演中寻找像"公鸡"的动作,并鼓励大家学习。
(1)教师:公鸡睡觉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学一学。
(2)幼儿自由表现,教师挑选形象,让其他的幼儿学一学,
(3)教师:天黑了,公鸡睡觉了。我数1点了。2点了,3点了一直到6点了,公鸡才能把脚放下来。
(4)幼儿练习单脚站立的动作。
(5)教师:公鸡可以换一只脚,我们再玩一次公鸡睡觉的游戏。
5、游戏:风车和公鸡
(1)交代游戏情节和规则
教师:我们来玩风车和公鸡的游戏,一半小朋友演公鸡,在操场上散点站好,教师说:"天黑了"后,公鸡单脚站立在睡觉,风车一直转呀转,等天亮公鸡发出喔喔喔叫声时候,风车和公鸡再一起唱歌跳舞。
幼儿游戏4—5次,期间,教师逐渐延长数钟点的时间,并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游戏新玩法:为了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在后面几次游戏时,可交换角色玩,增加游戏难度。
6、结束部分
小公鸡跟着大风车去休息了。
关于幼儿园教案集锦 篇14
活动目标:
1、在变戏法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尝试用图形拼贴各种常见的动物,并初步学习统计图形的数量。
2、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动物的外貌特征。
活动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椭圆行等图形若干、纸、笔、浆糊。
活动过程:
(一)、已有经验迁移,引发兴趣
1、图形宝宝要来变戏法,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想一想,可以变出什么小动物?
2、
幼儿相互讨论。
(二)、幼儿拼图,师个别指导。
提示:大胆想象,拼贴不一样的动物。
(三)、探讨交流
1、说说贴了一个什么动物,用了那些图形?
2、数数每一种图形用了几个?
3、想想用什么办法既可以记得快又不容易忘记?幼儿个别操作、演示
4、全体幼儿统计图形,师个别指导。
5、幼儿之间相互作检查。
(四)、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那一种统计办法最合适。
设计意图:
幼儿园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去上海动物园,孩子们玩得很尽兴。回园后,动物成了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话题。讨论也带来了许多孩子们发现的问题。如:为什么猩猩长得和人很像?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会那么长?大象跑步快吗?……于是我们组织了“我喜欢的动物”这个活动,让孩子区探索自己喜欢的动物,再介绍给大家,吸引其他的幼儿也喜欢自己的动物。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动物都非常可爱,我们要爱护所有的动物。
主题探索中有“你问我答”的活动,让孩子自己提问题,让知道答案的幼儿帮助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生生互动,使个别孩子本身的经验成为所有孩子的经验,在活动中孩子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自信心,还自发带来了有关动物的照片、图片、碟片、文字介绍等,共同布置在教室的墙面上。
本次活动是教师预设的一个活动,我们中班小朋友对图形认识感兴趣,有几个小朋友还尝试用图形贴动物,我就设想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上,通过图形粘贴成动物,一方面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结合数的.内容让孩子自己来讨论图形的种类与数量,并初步学习对图形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