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有趣的脸谱》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有关知识,感受戏剧脸谱的造型规律及艺术特色。
2.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一个有特色的脸谱,并能用脸谱作为元素设计美化一件生活物品,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3.通过脸谱欣赏,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感,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五彩缤纷的戏剧脸谱不同于面具,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如今,脸谱这一古老艺术非但没有历尽沧桑而消失其魅力,相反,它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中,形成很多品类,如彩塑、国画、剪纸、竹刻、烧瓷、面塑、蜡染、风筝、面具、蛋壳、皮影、木偶、邮票以及装饰包装等,都有丰富多彩的脸谱造型,格调各异,绚丽多姿。选择这一课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设计元素的借鉴能力。
脸谱是一种色彩浓重、线条分明、夸张与象征相结合的脸部造型艺术。特别是脸谱的色彩运用,富有褒善贬恶、评判好坏的涵义。如红色脸谱大多用于表现忠义、勇敢善战的人,如关羽等;黑色常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如包拯等;白色表现阴险疑诈、飞扬跋扈的人物,如曹操等。这一课安排了许多脸谱人物造型以及脸谱的化妆方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传统脸谱艺术的造型规律及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参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脸谱的艺术特色,能设计一个有特色的脸谱。
难点:能用脸谱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脸谱,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1.京剧欣赏,初步感受。
(1)欣赏京剧(音乐)。提问:我们听的是什么音乐?
(2)相互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戏剧的知识?
(3)京剧片断欣赏。(音乐、图像、课件演示。)
(4)出示脸谱。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脸谱欣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各种脸谱(戏剧音乐和脸谱一起出现)。
提问:欣赏各种脸谱后,有什么感受?发现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介绍脸谱:
戏剧脸谱是中华民族戏剧独有的一种化妆造型,这种面部化妆具有图案的抽象性,在用色、描纹和构图上都有一定的要求与谱式,所以叫脸谱。在京剧表演中尤为讲究,多种人物都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课件出示各种谱式的脸谱。)
(3)欣赏脸谱,初步了解脸谱的颜色和造型特点。出示各种脸谱,边欣赏边介绍各种脸谱的颜色特点:红色——忠勇;黑色——公正;白色——狡诈(重点欣赏关羽、包拯、曹操的脸谱,让学生初步理解色彩在脸谱中的运用。)
3.学生创作脸谱,了解脸谱的制作方法。
(1)出示脸谱,了解脸谱的造型特点。
提问:脸谱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初步讨论后,教师归纳小结:脸谱以对称为主,在绘制上采用线面结合的方法,使用色彩鲜艳,对比鲜明。
(2)课件演示脸谱的绘制方法。
设计脸型(圆形卡纸)——勾画纹样——定稿上色。
4.学生作业。总结:脸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在现代设计中这一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3.继续欣赏,了解脸谱元素在设计中使用的要求。
(1)教师出示以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
(2)学生欣赏、思考:这些生活用品在利用脸谱设计元素中有哪些特点?
(3)欣赏交流。
(4)教师以实例说明:夸张、变形、组合。
4.学生设计,教师巡视。
(1)设计要求:在自己带来的物品上设计京剧脸谱。
(2)播放音乐。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5.组织京剧脸谱生活物品展。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脸谱》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戏曲脸谱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文化资源中的一支幽兰,如何在幼儿园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采取怎样的方式向孩子介绍,我们一直是苦恼而无策。
从孩子们喜欢、熟悉的西游记人物形象入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了解了脸谱上不同图案的秘密。这种以小带面的独特视角深深吸引了我。
二、过程实录: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唐僧师徒四人脸谱的含义,感受脸谱的独特魅力。
2.初步尝试绘制脸谱,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课件、背投、电脑。
2. 脸谱轮廓、记号笔、油画棒、辅助材料等。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引出活动主题。
(1)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吗?谁来说说里面主要有哪些人物?
幼a:里面有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还有红孩儿。
幼b:《西游记》里有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和如来佛祖。
幼c:还有白龙马、东海龙王、观音菩萨呢!
小结:《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主要讲述了唐僧和他的徒弟?四个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虽然路上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但是他们都勇敢地面对,坚强地战斗,最终取得了真经。
[评析:从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内容导入,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在这四个人中间,你觉得谁的本领最大?为什么?
幼a:孙悟空的本领最大!
幼b:孙悟空会七十二番变化!
幼c: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呢!
幼d:我觉得唐僧的本领最大,他可以管住孙悟空。
小结:其实,这四个人的本领都很大,各有长处。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觉得孙悟空本领比较大一点,因为他机智勇敢、武艺高强,降妖除魔全靠它。
(3)谁来说说孙悟空长得什么样?
幼a:孙悟空长得就像猴子一样。
幼b:他脸上有很多毛。
幼c:孙悟空头上戴着金箍!
[评析:通过有目的的谈话,帮助孩子们回忆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为接下来脸谱的分析做好铺垫。]
2.观察分析第一套脸谱。
(1)这儿有三张脸谱,找一找,哪个是孙悟空?为什么?
①头上的东西叫什么?金箍有什么用?唐僧念得那个才是?唐僧一念,孙悟空就?谁送给孙悟空的?
②哎,孙悟空的兵器是什么?如意是什么意思?说得真好。如意还有一个意思,它是一个宝贝,宝贝如意见过吗?什么样的?谁来比画一下!看,这个弯弯曲曲的图案,就代表了他的兵器?什么?如意金箍棒。
③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他是孙悟空?红红的爱心,像他的猴脸,尖嘴猴腮。
④再看看这些是什么?猴毛有什么用?变出许多东西!
小结:现在,我们一起来从上到下仔细看一看!头上戴有?额头上有?脸上有红红的?脸的两边还有许多的?所以,他是?
原来,一张小小的脸谱,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真不简单啊!
[评析:抓住孙悟空脸谱的显著特征,赋予抽象图案以鲜活的生命,引导孩子进行分析,将脸谱的高雅欣赏化为孩子易懂的生动感受。]
(2)那么,这个也有着红红的爱心、许多猴毛的,会是谁呢?花果山上的猴兵。你们都看出来了!真了不起!
(3)这个呢?大胆地猜一猜!二郎神杨戬,你怎么知道的?这是他的天眼。哇,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吗?来,给自己点掌声,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分析脸谱!你们真的很棒!
[评析:秉承学以致用的原则,引导幼儿用刚刚习得的分析经验进行其他脸谱的分析,发展幼儿的思维,发展鉴赏能力。]
4.观察分析第二套脸谱。
(1)我这儿呀,还有一套脸谱,想不想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你认识哪一个!
①大家都想说,别着急,我们一个一个来,好吗?孙悟空已经研究过了,哪一个?没有一点悬念。
②唐僧:他是谁?从哪里看出来的?红红的圆点,有道理。头戴僧帽、唇红齿白,细皮嫩肉的,难怪那么多的妖怪要干嘛?。所以,他是?(点出文字)
③猪八戒:意见这么统一呀!谁来说说理由?鼻孔大,什么鼻子?他的僧帽和唐僧不一样。刚才我们这里找到了兵器,他的兵器是什么?几齿钉耙?找找有没有!因此,他是?(点出文字)
④沙和尚:最后看那里的脸谱?右下方。他是谁?从哪里看出来的?大胡子、络腮胡子。兵器呢?月牙铲!这个僧帽有点像他的兵器。综上所述,他是?(点出文字)
(2)哎,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四张脸谱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额头上都有一个?圆点。这个圆点代表什么?谁知道?
在脸谱里,中间的圆点代表他们的身份,他们都是?(和尚)
小结:
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中国著名的、闻名世界的、戏曲脸谱。不同的戏曲,脸谱还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脸谱上的每一个图案都有它特殊的意义,有的代表?身份、有的代表?长相、还有的代表?使用的兵器。
[评析:利用课件,以分析、讨论、归纳的方式有效总结戏曲脸谱的有关知识,帮助幼儿将零碎的认知提升。]
脸谱的学问可大啦,只要你们仔细研究,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知道吗?现在,有很多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我们中国,专门学习研究咱们的戏曲脸谱!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这样一个消息,你们感觉怎样?(振奋/激动/光荣/自豪)我也很骄傲。
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要仔细地研究和学习,把戏曲脸谱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评析:挖掘脸谱中隐含的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恰到好住,自然真切。]
5.尝试绘制脸谱。
(1)今天,我们就来试试,画画这套脸谱,好吗?
(2)如果请你选一个,你最想画谁?谁有不一样的想法?
(3)介绍操作材料,提醒幼儿表现出每个角色的特点。
我这儿还有?呆会儿,画好以后,选你需要的,把它贴上去,撕下的双面胶放在?
清楚了吗?开始吧!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5)成功了吗?举起你的脸谱,问问后面的老师,我们的脸谱画得怎么样?来点掌声,鼓励一下!我们说什么!谢谢!
[评析:操作环节的设计即满足了孩子的探索欲望,也丰富了活动的整个内容。辅助材料的提供,更是有效化解了绘制脸谱的难度,使得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6.出示妖怪,引发表演故事的兴趣。
(1)这儿呀有一首关于他们的儿歌,一起来听听!
会念吗?一起念一下!
(2)儿歌中,谁第一个出来?接着呢?跟在他后面的是?然后呢?最后还有一个?
(3)接下来我们根据自己画的脸谱,来表演表演,行不行?先看看你是谁?唐僧在哪里?举手!孙悟空呢?猪八戒?沙和尚?哎呀,还缺个老妖婆?谁来演?我,好吧!准备好了吗?开始!(放儿歌)
(4)表演结束。
[评析:利用孩子自己制作的脸谱,结合传统儿歌内容进行角色表演,一方面体现了玩具的自制性,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活跃了活动的气氛,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