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子》

2023-08-18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子》 篇1

  一、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竹子的各种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

  2、学习初步的分类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担、竹篓、竹篮、牙签等,各种竹制品上都贴有标签;“货架”三只,上面贴有标签。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出去找春天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小竹笋长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领。”

  2、交流调查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用竹子做的.?

  请幼儿以小组调查的方式交流调查表,

  第一组调查的是厨房用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

  厨房用具

  菜板蒸架……

  第二组调查的是农用工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

  农用工具

  扁担竹篓……

  第三组调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

  生活用品及其他

  席子牙签……

  3、除了以上小朋友刚刚说的之外,你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东西?请幼儿补充说明,(如窗帘、茶具、工艺品等)(幼儿没有说到的也可有老师补充)

  师小结:竹子的本领真大,像扁担、畚箕、竹篮、牙签、席子、坐垫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开竹制品商店: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让我们也来开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请幼儿将竹制品按要求分类摆放:(各竹制品上贴有标签,如菜板贴上101,就将菜板放到厨房用具柜的101处)

  5、师小结,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子》 篇2

  一、 学习目标: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竹子有一定的.了解。

  二、 学习重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竹子的生长特征有所了解。

  三、 学习难点:

  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竹子通过图片和查找资料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学习准备:

  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找一找:

  师:同学们,中国古代人们所指的“梅兰竹菊”,其中“竹”指的就是竹子。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竹子”这一课。

  师:下面我们进入“找一找”环节,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进行观察图比较。

  (二)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对竹子都有哪些了解?

  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师:通过观察图片和查找资料,竹子对我们生活有哪些用途?

  生:小组交流进行回答。

  (三)考一考:

  师:下面到了考考你们的环节了,文竹和水竹是竹子吗?

  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七、板书:

  2.竹子

  (1) 找一找

  (2) 说一说

  (3) 考一考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子》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

  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竹里馆》王维

  1、朗读指导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作者:王维

  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诗歌特色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多才多艺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

  仕途际遇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3、注释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4、诗歌大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时而谈谈古琴,时而高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

  5、诗歌鉴赏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幽、恬静的环境和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的闲情雅致。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全诗没有特意写景物,着重写人在竹林里的活动,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

  6、巩固练习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来反衬。

  4、全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独坐”、“弹琴”、“长啸”。

  7、拓展延伸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学习《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与诗人相遇

  大声地吟读

  第一遍读:整体把握,读准语音

  划分节奏

  第二遍读:体味情感,注意语速

  一是大体整齐的字数;二是大体整齐的句式;三是大体整齐的停顿次数。

  七言绝句诗,一般是四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2、和诗人同行

  生动地译读

  1﹑以诗译诗

  2﹑力求押韵

  3﹑解释扩展

  以诗译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品诗人笔法

  妙点揣摩

  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品析。

  解词助读

  【洛城】:洛阳(今属河南)。

  【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玉笛】:形容笛的精美。

  【故园】:故乡,家乡。

  3、跟诗人对话

  优美地说读

  1﹑对诗人说话,用第二人称“你”

  2﹑想象合理的细节

  3﹑语言简洁

  4、飞扬神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纷飞的雨雾洒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啊,诗人啊,你是不是打着伞在山中的小路上行走。

  5、游子深情

  思乡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第二课时

  三、学习《逢入京使》唐岑参

  1、关于作者

  岑参: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2、朗读指导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3、诗词注释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凭借,依靠。

  传语:捎口信。

  4、诗词大意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5、探究诗歌

  1、诗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2、诗中表现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3、作者逢入京使为什么要托他报平安?

  因为岑参是第一次到西域,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四、学习《晚春》韩愈

  1、指导朗读

  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2、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3、注释

  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杨花: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后随风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

  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sì),才气,文思,此指花草姿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空中

  作雪: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3、赏析诗歌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首诗每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开头两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写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色。一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园。诗中一个“知”字,一个“斗”字,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而“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但是他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加入了“百般红紫”的行列中,将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这里,“无才思”和“惟解”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这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读者,“杨花榆荚无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花草树木以生命的力量,来告诫人们珍惜时光,珍惜春天,启示人们抛开自我,应时创造。

  五、作业

  1、背诵诗歌

  2、改写其中一则诗歌。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子》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与竹子的关系。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笋的观察结果,并乐于将想法与同伴分享。

  3、学剥笋壳,并在尝试玩笋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活动准备:

  快递包裹1个;熊猫头饰;熊猫吃竹子、竹林图片若干;音乐《熊猫》;每组小框一个,剪刀、胶带、白纸若干;竹笋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大熊猫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律动

  小朋友们,我是可爱的大熊猫,让我们一起来围着圆圈跳舞吧!

  2、设置情境,引入主题

  ①出示包裹,激发兴趣

  今天大熊猫收到一个神秘的包裹,包裹上写着:“送给你最爱吃的东西。”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熊猫最爱吃什么吗?(竹子)

  展示图片

  ②摸竹笋,讨论外型

  可是这个包裹这么小,怎么放得下一根那么长的竹子呢?难道里面不是竹子?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来摸摸看,然后告诉我里面是什么。

  提问:包裹里的东西摸起来什么感觉?

  揭晓答案:竹笋

  提问:竹笋是什么颜色的?形状看起来像什么?

  ④了解竹笋与竹子的关系

  熊猫最爱吃竹子,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根笋呢?难道笋跟竹子有什么关系吗?

  (笋宝宝长大变成竹妈妈,竹妈妈小时候是笋宝宝。)

  3、剥笋壳,玩笋壳

  笋宝宝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小朋友一起到后面的桌子上探秘吧!

  提问:笋壳是怎么长的?要怎么剥才不会弄破?剥开以后的笋宝宝跟之前有什么不一样?

  笋可以拿来干什么?笋壳可以怎么玩?请和小朋友一起玩玩看。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和熊猫妈妈一起把剥好的笋送到厨房,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子》 篇5

  活动意图

  在农村,竹筒是常见的东西,许多孩子能够用竹筒来玩不同的游戏,但是用竹筒制作物品来玩倒是很少见。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的设计、制作来培养幼儿的大胆创新精神,既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幼儿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经验和成果,让幼儿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2、启发幼儿大胆的猜想探索竹筒可以制作的玩具,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竹筒半成品、竹片、线、泡沫胶、各种颜色的'纸、水彩笔等物品。

  2、竹筒制作的高跷、水枪、水桶。

  3、沙子、水、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许多的小伙伴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竹子各部分,如:竹节、竹筒、竹竿等。)

  教师逐一进行介绍。

  二、幼儿探索活动。

  1、请幼儿自主玩竹子材料。

  2、请幼儿将竹子材料与沙子、石头、水结合进行探索:可以怎么玩?

  3、幼儿介绍、交流、分享。

  三、幼儿再次探索。

  1、观察探索。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竹筒制作的不同玩具如:水桶、高跷、水枪等。)小玩具今天要邀请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游戏,但是小朋友们要动脑筋,想想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此外还可以怎么玩。(将幼儿分为几组,每一组拿一个竹子制作的`玩具,试玩玩具。)

  2、分析讨论。教师:小朋友们拿到的是什么玩具呀?是用什么做出来的?看一看是怎么做的?(让幼儿知道竹筒可以制作很多不同的玩具。)请小朋友说一说,小朋友平时是怎么玩竹筒的?(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玩竹筒的经验。幼儿讨论后,教师向幼儿介绍玩具的玩法和制作经验。)

  四、操作与实验。

  1、教师:我们今天来设计一个新的玩具吧!(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设计竹子玩具,讲述玩具的名字叫什么、是什么玩的,并说一说这个玩具应该怎么样制作?)

  2、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辅助工具,让幼儿了解其用途。

  (2)请幼儿用线、泡沫胶等其他物品辅助制作玩具来完成自己的设计,尝试制作自己所想的玩具,在操作中摸索经验。(交代幼儿注意安全,可以请教师来帮助完成。)

  (3)欣赏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制作的玩具。(如:飞机、双响筒、小竹人等。)

  五、分享与交流。

  1、展示:将幼儿的作品进行陈列、展示。

  2、和大家一起分享制作的玩具及玩法,说说自己制作玩具的过程及做法。

  六、延伸活动。

  提供更多的竹子材料(如竹节头、竹片、竹竿、竹根等),让幼儿探索制作更多的竹制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