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篇1
设计意图
在区角游戏中,观察到幼儿们在语言角交流:“洋洋,你帮我拿下小兔?”“小兔在哪里?”“在那里。”幼儿间简单的交谈我发现了幼儿们对于方位有些不清楚。于是,设计本次“认识上和下”的活动,《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丰富幼儿空间方位的辨识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体验寻找上下方位的乐趣。
2.感知物体的上、下方位,会使用上、下方位词。
3.能正确分辨上、下方位。
重点难点
1.重点: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上、下方位。
2.难点:能将从树上面找到的小动物送到楼上的房间里休息,从树下面找到的小动物送到楼下的房间里休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认识森林的动物,会唱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2.物质材料:餐桌,树,房子,各种食品,小动物。
3.环境创设:创设“森林音乐会”环境。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教师以收到邀请函的口吻邀请幼儿参加森林音乐会。
师:今天姜老师收到了森林音乐会的邀请函,邀请函上说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去参加,你们想去吗?
幼:想。
师:那我们一起去吧!(幼儿随老师一起从走廊上进入活动室。)好,请小朋友们找一只动物和它做朋友,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坐下来!(地上贴有小动物图标,幼儿席地而坐。)
二、认识嘉宾,感知方位。
(一)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感知上和下。
师:森林音乐会开始了,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吧!(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幼儿随音乐一起来做动作。)
幼:“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样叫,咩咩咩咩咩咩......”(边唱小羊叫声时,手部动作上咩咩,下咩咩,以自我为中心感知上和下。)
(二)幼儿以客体为中心认识上和下。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来前来参加,瞧,树上有只猴子!看,树下有谁呀?
幼:树下有条毛毛虫。
师:你的眼睛真亮,真棒!一下子就发现了,真棒!好,我们在来看看这边小鸟在哪里?
幼:小鸟在树上。
师:小兔又在哪里呢?。
师:小兔在树下。
(三)幼儿自由找寻小动物们所在的方位。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它们一起来听音乐会!请小朋友们记住自己是从哪里找到的小动物哦!
幼:(幼儿自由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师:好!请找完小动物的小朋友们悄悄回来,舒服地坐下来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小动物!(幼儿间自由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三、欢送嘉宾,巩固方位。
(一)出示房子,分辨上、下方位。
师: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会有些累了,这里有间房子,这栋房子分有楼上的房间和楼下的房间。请将在树上找到的小动物送到楼上的房间里休息,请将在树下找到的小动物送到楼下的房间里休息!
幼:(幼儿送小动物到房间里休息。)
(二)师幼共检验。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楼上房间里休息的有:小鸟、小猴、猫头鹰...... 在楼下房间里休息的有:小兔、小狗、小熊、毛毛虫......你们大家同意吗?
幼:同意!(不同意请说明原因。)
四、美味餐点,巩固方位。
(一)幼儿观察餐桌的上面和下面的物品,再次巩固上和下。
师:听完好听的音乐会,肚子是不是有些饿了?看看餐桌上有什么?
幼:蛋糕、水果、饼干......
师:蛋糕在哪里?(教师从桌子上将蛋糕拿起来给幼儿看看后立刻放回桌子上,用动作提示幼儿。)
幼:蛋糕在桌子上。
师:哦,桌子上有这么多好吃的,那桌子下有什么?(桌子下有椅子。)好,我们一起坐下来品尝美味的餐点吧!
五、分享交流,结束部分。
师:吃完好吃的`,我们一起到外面看看还有谁也来参加吧!
活动延伸
1.园内延伸:智力游戏“动物躲猫猫”。
2.园外延伸:亲子活动,在家练习上下方位。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认识依靠行动,本次活动通过创设“森林音乐会”情景,让幼儿们在一种宽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快乐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幼儿们首先从听音乐以自我为中心感知上和下,然后找寻小动物认识上和下,再到送小动物去房间休息巩固上和下,最后品尝餐点经验提升等循序渐进认识方位,在整个过程中用游戏贯穿始终,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这也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指导思想一致,真正做到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篇2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上、下的位置。
2、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能够以一物体作为参照物,区分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小猫在哪里》玩具小狗,小兔、大娃娃、小娃娃、积木、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猫妈妈有六个孩子,今天猫妈妈出去给孩子们钓鱼,等妈妈回来打开房门,发现小猫宝宝都不见了,猫妈妈非常着急,我们一起来帮猫妈妈找找小猫。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告诉猫妈妈小猫在什么地方?(要求幼儿讲清楚小猫在某某东西的上面还是下面。)
3、教师带领全班幼儿一起面熟小猫躲藏的位置。
二、引导幼儿以桌子为参照物区别上、下。
1、(桌子上和桌子下藏着这些玩具,并用报纸遮好)猫妈妈为了感谢小朋友们,给你们送来许许多多的玩具,看看都有些什么玩具?(带领幼儿说说玩具名称)。
2、这些玩具都放在了哪里?(让幼儿自由说说)
3、桌子上面有什么玩具?桌子下面有房者什么玩具呢?(引导幼儿一一说出物体的位置)
4、同样形式,教师先后出示娃娃、小兔子、积木、小鸡等玩具,分别放在桌子上或桌子下。反复练习:某物在桌子上面,某物在桌子下面。
三、请幼儿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在某物的上面,哪些东西在某物的下面。
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上下这一空间方位。
2、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会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描述。
4、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5、能积极思考,提高认识上下能力。
活动准备:
1、猴子图片一个,一座大山,一棵大树,桃子若干。
2、各种小动物若干。(如:小鹿、小熊、小猫等。)
3、准备游戏时用的伞、床、桌子、椅子、蘑菇桌等物品。
活动过程:
1、以小猴找食物,导入活动。
瞧!是谁呀?(小猴子)小猴子肚子饿的咕咕叫,多想找些吃的来掂掂肚子呀!他走呀走,找呀找,看!他走到了什么地方?(小猴走到了山下面,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让我爬上山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小猴现在又在什么地方了呀?(小猴到了山的上面。)让我看看前面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有棵树,树上有桃子。)小猴要去摘桃子,先要干什么?(小猴先要走到山的下面。)(小猴再走到大树的下面。)桃子在哪儿呀?小猴能摘到桃子了吗?(不能)怎么办呢?(小猴子爬呀爬,爬到树上)摘个桃子吃饱了,咕噜咕噜滑下树。
2、引导幼儿找出各种小动物所处的位置。
(1)小猴子吃饱了,找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他们要和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小朋友让我们赶快闭上眼,让小动物藏起来吧!
(2)小朋友,小动物都藏好了,我们快来找找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呀?(请每一位幼儿说一说,能说出谁藏在什么的上面,谁藏在什么的下面。并请他把小动物找出来。)
3、幼儿参与活动,一同进行捉迷藏的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小动物藏的这么好也都被你们找到了,你们的本领真大,这回我们也来藏起来,让小猴子来找找我们,好吗?小朋友在藏的时候要记住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那让我们赶快找个地方藏好,一声不响,一动不动,让小猴子找不到。(教师扮做小猴子,“小朋友,你们都藏好了吗?我要来找了?”)
(2)小猴子找小朋友,“咦,怎么一个小朋友都找不到了,他们都藏到哪去了呢?我实在找不到你们,你们还是出来吧!”
你们刚才藏的这么好,谁来告诉我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引导幼儿说出上下方位。)
4、结束活动:
哦!原来小朋友藏的这么好呢,所以小猴子都找不到你们了。你们瞧,在我们教室里还有好多小动物也想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小朋友平时可以去找一找,看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呢?
教学反思:
孩子们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所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上下”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孩子们才能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篇4
【活动目标】
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
2、水果、蔬菜图片若干、玩具柜的玩具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常规活动:指五官
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
三、游戏“捉迷藏”。
1、教师蒙上眼睛,幼儿分别在床下、桌下躲藏,教师找到谁,谁就说他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再请幼儿互相找,互相说。
2、小动物捉迷藏。
教师摇铃鼓,幼儿将动物卡片藏起来,然后说一说把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了,要求幼儿用方位词表达,比如:枕头下面、被子下面、床的上面、椅子下面、桌子下面等。
四、分组活动。
1、做《操作册》第59—60页的'活动。
2、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上、树下、天空、大地等自然界景物,再说出其上下关系。
五、活动评价,表扬做得又快又正确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