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1
教案目标:
1、体验同心协力的同伴关系
2、理解有情节的内容,感受中国传统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要跟着陌生人走)
4、能够分角色表演
教案准备:
1、响板一个,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2、《孙悟空打妖怪》磁带,唐僧师徒及妖怪(双面)头饰、面具、卡片
3、《孙悟空打妖怪》相关情节的道具:金箍棒、大钉耙、行李箱、贴绒黑板
教案过程:
一、组织教学使幼儿安静
二、通过交谈引导幼儿巩固唐僧师徒的特征
1、教师故作神秘状让小朋友猜猜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然后放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声音先小后大)
2、出示孙悟空面具,然后以他的口吻向幼儿介绍自己——是随师父去西天取经,谁知道孙悟空的师傅是谁吗?
3、与幼儿互动,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卡片,并说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如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非常贪吃……)
4、根据孙悟空的自述引出妖魔鬼怪,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上当?我们小朋友要向谁学习?平时陌生人给你东西吃,要像猪八戒一样贪吃吗?
三、欣赏
(1)、请幼儿自行表演角色动作,放录音机让幼儿听《孙悟空打妖怪》
(2)、带上围裙,有节奏地念《孙悟空打妖怪》,同时按顺序一一出示头饰
(3)、听后请幼儿说说这首念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教念
教师加上身体语言完整地念一遍,让幼儿跟着老师念
五、角色表演
(1)、请几位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确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根据的情节进行表演,没有参加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孙悟空打妖怪》
(2)、重新找小朋友将重复1—2遍,加深幼儿印象
六、结束部分:
小结:在《一个师傅三个徒弟》的音乐中让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引导幼儿按舞蹈的节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进一步巩固侧垫步步伐,新授脚尖前后点地动作。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小熊一家请我们到他们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呀?(播放《郊游》背景音乐,带着小朋友走着欢快的垫步步伐手拉手侧步进场。)
2、咦!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到哪儿啦?噢!这是大森林,小熊的家就住在大森林里,你们看,这儿有什么?噢!有房子,看样子这是谁的家呀?你们猜一猜,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谁的家。(出现“小熊的家”字样)噢!原来真是小熊的家,那你们再猜一猜,小熊的家里会有谁呢?幼儿自由说说。
3、依次出示小熊图片,让幼儿认识小熊一家人,并用动作模仿出来。
(1)边看课件边提问这是谁呀?熊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呢?
(2)哪位小朋友用动作来做给我们大家看一看呢?
(3)师:这又是谁呢?熊妈妈长的什么样子啊?
(4)把熊妈妈的样子用动作表现出来,谁来?
(5)这最后一位是谁?熊宝宝真可爱,谁来做一做熊宝宝可爱的样子呢?
(6)真棒!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这些动作好不好?
小结:小朋友们编的'动作可真漂亮!原来小熊的一家有三口人,小朋友跟我一起说,有谁呀?小熊一家有三口人,有熊爸爸、熊妈妈还有小熊,熊爸爸胖胖的,熊妈妈很苗条,还有小熊很可爱。
二、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
1、小熊的一家见到我们小朋友,可高兴了,还给我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你们想不想听?
(1)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有没有小朋友听懂里面唱了什么呀?这是一首韩国歌曲,它讲了三只小熊住在一间房子里,有熊爸爸、熊妈妈、小熊,熊爸爸胖胖的,熊妈妈很苗条,小熊很可爱,一天一天在长大。
噢!原来这么好听的音乐里,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小朋友一边讲故事一边再听一遍音乐好不好?
哎呀!这个音乐可真好听,小朋友们听了这个音乐,你们想干什么呢?(跳舞)
(2)幼儿听音乐随意舞蹈,师边说中文歌词。
师:小朋友们刚才跳的真棒!老师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也想跳舞,你们想看我跳舞吗?引出舞蹈《三只小熊》。
三、幼儿欣赏并模仿舞蹈动作。
1、播放音乐,教师舞蹈,幼儿欣赏;提醒幼儿要仔细看,看看你觉得老师的哪些动作做得好的。
2、幼儿欣赏后,教师提问。
师:“刚才老师跳的舞中你觉得哪些动作做得好呀?展示给我们看一下。”(请几名幼儿模仿)
小结:刚才几位小朋友跳的感觉真好,那你们是不是都觉得老师跳的舞蹈不错呀?想不想学?
四、引导幼儿学习舞蹈。
1、师边说歌词边分解动作,幼儿齐练动作。
2、重点指导幼儿练习脚尖后点地的动作。
3、全体幼儿随音乐,完整地表演舞蹈。
4、预设情境让幼儿分组表演舞蹈。
【活动结束】
刚才小熊一家欣赏了我们跳的舞,夸我们都是能干聪明的好孩子,小朋友们开心吗?(开心)那我们跟小熊说再见然后我们回家喽!小熊再见!(随《郊游》音乐出教室)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各种特点,从而理解儿歌的含义。
2、启发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想象并用动作来表演。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认识荷花,知道荷花的生长过程。
2、与儿歌相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花,幼儿说说荷花的主要特点和生长过程
1、师:荷花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叶子是怎样的?荷花池里还会有什么呢?
2、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讲述。
二、结合图片学习儿歌《荷花开》
1、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小鱼、小虾、小雨还有风儿和荷花)
2、老师把这张图片上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荷花开》
4、教师指图,幼儿根据图片内容逐步念出儿歌的内容,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含义。
师:儿歌里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呀?(荷花)
三、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1、师:暖暖的风儿吹过来,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
小鱼、小虾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
2、先让个别幼儿演示他创编的动作,在选择合适的集体练习。
3、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找出蔬菜的主要特征并清楚表达
2、知道蔬菜中营养丰富,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3、学习儿歌,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幼儿操作材料(蔬菜图片、水彩笔)
活动重点:能发散思维大胆用语言表达对蔬菜的认识
活动难点:迁移经验运用儿歌中的句式小组合作进行仿编蔬菜儿歌
活动流程:
一、我来介绍蔬菜
提问:它的外形是怎么样的?味道如何?(教师引出这个蔬菜…、)小结:正如小朋友所介绍的,蔬菜既美味营养又丰富,特别是维生素含量高,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能使我们更健康。
二、猜谜——菜地歌谣
1、根据关键词,破译歌谣。
提问:这个关键词提示我们蔬菜的什么?
2、跟着节奏,念念歌谣。(口齿,速度)
第一遍:教师问幼儿答
第二遍:幼儿开火车问答
第三遍:幼儿点名问答打节奏。
过渡:这些只是蔬菜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你们想不想将其它品种的蔬菜也编进菜地歌谣呀?
三、结合经验,仿编歌谣。
1、小组合作,仿编歌谣。
提问: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关键词呢?(颜色、外形、口味、生长位置)
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四人合作,人人都要出力
2、你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文字,图案)把创编好的歌谣卡贴在黑板上,让别的幼儿根据自己写关键词猜猜答案是什么。
3、小组介绍,幼儿猜猜,把所有创编好的歌谣组成一个新的菜地歌谣,带领幼儿齐声念。
歌谣:这个蔬菜红又红
这个蔬菜圆又圆
这个蔬菜酸又甜
这个蔬菜是番茄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朗读儿歌,初步感受问答歌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
2、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
3、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朗读儿歌,体验合作朗读的愉悦之情。
活动准备
萤火虫、蝴蝶、蜻蜓PPT。音乐:蝴蝶找花、小蜻蜓、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嗡嗡嗡"听,是什么声音?谁来了?(虫儿飞来了)什么虫儿飞到小一班来了?(蜜蜂图片)原来是蜜蜂飞来了!蜜蜂飞的时候会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师拿着蜜蜂飞一圈)和蜜蜂打个招呼吧!(蜜蜂,你好!)大家好!今天虫儿要聚会,除了我,还有别的虫儿要来,你们欢迎吗?(欢迎欢迎!)
2、(点击萤火虫)这一闪一闪会发光的是什么虫儿呀?(萤火虫)看,萤火虫的.尾巴会发光,一闪一闪像什么?(小星星,灯笼……)(出示灯笼)
(点击蝴蝶)什么虫儿来了?(这是一只漂亮的花蝴蝶)花蝴蝶在干什么?(花蝴蝶儿爱跳舞,请幼儿听音乐学一学)还有什么虫儿来了?(点击蜻蜓)你们看蜻蜓像什么?(飞机)我们小小班时学过小蜻蜓律动,听着音乐一起来飞一飞。(律动:小蜻蜓)你们知道蜻蜓有什么本领吗?(点击PPT,吃蚊子)蜻蜓最爱吃蚊子。
二、学习诗歌
1、虫儿们又漂亮又能干,它们要来考考小一班的小朋友,听好:什么虫儿嗡嗡嗡?什么虫儿提灯笼?什么虫儿爱跳舞?什么虫儿吃蚊子?小朋友你们会回答吗?
2、好,我再来问:什么虫儿嗡嗡嗡?蜜蜂飞来嗡嗡嗡。什么虫儿提灯笼?萤火虫儿提灯笼。什么虫儿爱跳舞?花蝴蝶儿爱跳舞。什么虫儿吃蚊子?蜻蜓最爱吃蚊子。
3.师生一起读《虫儿歌》。
4.边拍手边跟着节奏读《虫儿歌》。
5.给幼儿圆舞板,边打节奏边读《虫儿歌》。
6.老师问,幼儿回答。师生合作朗读《虫儿歌》。
7.幼儿分组合作朗读《虫儿歌》。
三、和虫儿再见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朗读儿歌,初步感受问答歌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
2、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
3、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朗读儿歌,体验合作朗读的愉悦之情。
活动准备:萤火虫、蝴蝶、蜻蜓PPT。音乐:蝴蝶找花、小蜻蜓、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嗡嗡嗡"听,是什么声音?谁来了?(虫儿飞来了)什么虫儿飞到小一班来了?(蜜蜂图片)原来是蜜蜂飞来了!蜜蜂飞的时候会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师拿着蜜蜂飞一圈)和蜜蜂打个招呼吧!(蜜蜂,你好!)大家好!今天虫儿要聚会,除了我,还有别的虫儿要来,你们欢迎吗?(欢迎欢迎!)
2、(点击萤火虫)这一闪一闪会发光的是什么虫儿呀?(萤火虫)看,萤火虫的尾巴会发光,一闪一闪像什么?(小星星,灯笼……)(出示灯笼)
(点击蝴蝶)什么虫儿来了?(这是一只漂亮的花蝴蝶)花蝴蝶在干什么?(花蝴蝶儿爱跳舞,请幼儿听音乐学一学)还有什么虫儿来了?(点击蜻蜓)你们看蜻蜓像什么?(飞机)我们小小班时学过小蜻蜓律动,听着音乐一起来飞一飞。(律动:小蜻蜓)你们知道蜻蜓有什么本领吗?(点击PPT,吃蚊子)蜻蜓最爱吃蚊子。
二、学习诗歌
1、虫儿们又漂亮又能干,它们要来考考小一班的小朋友,听好:什么虫儿嗡嗡嗡?什么虫儿提灯笼?什么虫儿爱跳舞?什么虫儿吃蚊子?小朋友你们会回答吗?
2、好,我再来问:什么虫儿嗡嗡嗡?蜜蜂飞来嗡嗡嗡。什么虫儿提灯笼?萤火虫儿提灯笼。什么虫儿爱跳舞?花蝴蝶儿爱跳舞。什么虫儿吃蚊子?蜻蜓最爱吃蚊子。
3、师生一起读《虫儿歌》。
4、边拍手边跟着节奏读《虫儿歌》。
5、给幼儿圆舞板,边打节奏边读《虫儿歌》。
6、老师问,幼儿回答。师生合作朗读《虫儿歌》。
7、幼儿分组合作朗读《虫儿歌》。
三、和虫儿再见
儿歌:虫儿的歌
什么虫儿嗡嗡嗡?蜜蜂飞来嗡嗡嗡。
什么虫儿提灯笼?萤火虫儿提灯笼。
什么虫儿爱跳舞?花蝴蝶儿爱跳舞。
什么虫儿吃蚊子?蜻蜓最爱吃蚊子。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1、理解并初步掌握儿歌《风儿唱歌树跳舞》的内容,尝试创编儿歌。
2、能大胆地模仿树儿跳舞动作,积极参与儿歌表演。
活动目标:
(一)游戏:风儿唱歌树跳舞
1、老师挂上“风儿”的胸饰,幼儿挂上“树儿”的胸饰。
老师以“风儿”的口吻说:“我是风儿,你是谁呀?”“今天我要跟你们做个游戏,你们高兴吗?”“就找个空地方准备好吧!”
“当风儿唱歌时,树儿就跳起舞来。明白了吗?”师生游戏。
2、提问:刚才风儿是怎样唱歌的?(风儿唱歌呜呜呜。)幼儿学说。
听到风儿的歌声,树儿乐得怎样了?(树儿乐得跳起舞。)幼儿学说。
3、“你们还想做游戏吗?不过这次,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可要听仔细了。当风儿唱完歌,树儿就马上做一个漂亮的动作。”师生再次游戏。
4、提问:请介绍一下,你做的是什么动作?(逐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动作。)
(二)学习儿歌
1、“唉!有点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树儿,它们是怎样跳舞的?我们一起听儿歌,仔细听,它们做了哪些动作?”(教师示范念儿歌。)
2、提问“树儿是怎样做的?”(请幼儿说一说)
3、“风儿来喊口令,树儿们一起来学一学它们的动作。”
老师说:一二三四 幼儿做动作:摆摆头
二二三四 挺胸脯
三二三四 弯弯腰
四二三四 扭屁股
4、“我们一起再来一遍,这次要做得更漂亮。”(再次游戏)
“呜呜呜,呜呜呜,风儿唱歌树跳舞。”
5、“这首儿歌真好听,你们能跟着一起来念儿歌吗?”幼儿随老师跟念儿歌两遍。
(三)表演儿歌
1、“好,我做风儿,你们做树儿,我们一起来表演儿歌。”师生表演。
2、再次表演。你们表演得真棒!
(四)创编儿歌。
1、树儿跳的舞真美啊!除了摆摆头、挺胸脯、弯弯腰、扭屁股动作外,想一想,还会怎样跳呢?(幼儿说出:转转头、拍拍手、伸伸臂、踢踢腿、等)将幼儿想出来的'动作编到儿歌里。
2、风儿的歌声传得远远的。还有谁会听见这美妙的歌声呢?它又会怎样跳舞呢?(幼儿说出:花儿)(花儿点点头、露笑脸、等)将幼儿想到的编到儿歌里。
3、除了花儿,还有谁也会听到风儿的歌声呢?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把它们也编到儿歌里。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的前三段。
2、尝试分角色表演,体验并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张,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动。
2、图片八张。
3、表演头饰:猴子三只、猴子妈妈一只。
4、地面上用自粘纸贴出床的轮廓。
5、医院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引导幼儿观察大背景图,了解歌曲第一段的内容。
①你看到了什么?谁会在上面睡觉呢?它会爬树的、瘦瘦的、喜欢吃香蕉。
猴子到了床上会干什么呢?
它是怎么跳的?
个别:谁来学一学猴子的样子。(表现出猴子的调皮)
集体(站起来):我们一起来把猴子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比比哪只猴子最调皮。
引导孩子观察三只猴子衣服颜色的不同。
教师清唱: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③小猴子从床上掉下来,谁会来?
看到小猴子摔在地上,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妈妈着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谁来学一学。(个别)
看到床上还有两只猴子,她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清唱: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
集体(坐着学):我们一起来把妈妈的样子表现出来,看看谁最着急。
2、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二、第三段。
二、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逐步出示图片。
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发生的有趣事唱出来吗?
唱的时候,你觉得哪句最难呢?
化解难点:第二句十六分音符
2、边做手指游戏边演唱歌曲。
你想用小手玩“三只猴子”的游戏吗?
情感处理:第一句高兴第二句痛苦第三句着急。
3、边做动作边歌唱。
4、教师清唱歌曲最后一段,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第四段的氛围。
床上还有小猴子吗?猜猜她们去哪里了?
这间活动室哪里可以当作医院呢?
三、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三名幼儿扮演小猴子,一名幼儿扮演猴子妈妈,教师与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表现出猴子的`样子(调皮、但是表演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哦!),观察图片(颜色)的暗示,妈妈送小猴子进医院。
2、幼儿分角色表演。
现在所有孩子都表演了,谁唱呢?(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唱。)
现在还是三只猴子吗?我们应该怎么唱?
请你先想好,你想扮演穿什么颜色衣服的猴子,绿猴子第一个摔下去(黄衣服——红衣服)
四、知道不能在床上跳,要学会保护自己。
你们觉得歌曲里的这些猴子在床上跳着玩,安全吗?
小结:我们不要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五、结束活动。
我们都知道不能学歌曲里的“三只猴子”了,等一会你可以把这首歌唱给别的朋友听,别忘了告诉他,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哦!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受诗歌意境,并能与作品中孩子的神思遐想产生共鸣。
二、活动准备
1、图片:蓝天、月亮、星星、云朵、河流
2、经验准备:在天气晴朗的夜晚,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蓝天特别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银河",感受蓝天的神奇,引发幼儿产生联想。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歌。
2、指导要点:通过图文、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通过分组轮换阅读的方式让幼儿学朗读整首诗歌。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引题教师:你们知道蓝天里都有些什么吗?(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讲述
2、欣赏理解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一遍,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提问:弟弟问蓝天,都问了谁?(启发幼儿说出月亮、星星、云朵、银河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2)结合背景图教师再次朗读诗歌,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弟弟对月亮说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句子来说)以同样的方法提问"弟弟对星星(云朵、银河)说了什么?并学习相应的形容词"闪闪、轻轻、长长"
(3)结合背景图,幼儿跟读整首诗歌。
提问:为什么说"月亮笑眯眯、星星眨眨眼"?
3、朗读诗歌
(1)跟读2—3遍。(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
(2)多种形式(如分组、轮流)朗读。(把幼儿分成月亮、云朵、星星、银河组分别读诗歌中的相应部分。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读。)
4、讨论
(1)蓝天里,除了有月亮、云朵、星星、银河外,还有些什么?(引导幼儿通过对蓝天产生更多的.遐想,并能与作品中孩子的神思遐想产生共鸣。)
(2)你们会问蓝天什么问题呢?
(3)你喜欢诗歌里的小弟弟吗?为什么?
教师:蓝天里藏有好多的秘密,你们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全部藏在书本里,你可以从书里获得很多很多的知识。
五、评价要素
是否理解诗歌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六、活动建议
1、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生动形象的诗歌画面,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2、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建议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与一起帮弟弟找答案。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10
目的:
1、在看图讲述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创编儿歌
2、能正确发出:“摘”、“啥”。
3、进一步激发参与六一活动的兴趣。
准备:图片三幅,每个幼儿一片“彩云”。
重难点: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创编儿歌
流程:提问——学习儿歌——创编
(一)、根据图片内容讲述。
老师带来了三幅画,你看看图片上说了什么?
出示图片一,提问:你认为图片上什么最美丽?为什么?
出示图片二,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摘下一片彩云做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帮助幼儿发准:“摘”。
出示图片三,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穿上花衣去做啥?你是怎么知道她穿上花衣庆“六一”的?纠正“啥”的发音。
(二)、学习儿歌。
1)、老师完整朗诵一遍儿歌,边朗诵边指着图片。
2)、幼儿学习儿歌。
3)、分组和个别幼儿朗诵。
(三)、创编儿歌。
1)、给每个幼儿一片彩云,引导幼儿想象,假如你摘下一片彩云,你最想做什么?把你想的`方法编进儿歌里。
2)、先请个别幼儿示范。
3)、每个幼儿一片彩云自己练习创编儿歌。引导编号的诱饵,先把自己的儿歌编给好朋友听。
4)、请幼儿大声地朗诵自己编的儿歌,给大家听,引导大家相互学习。
5)、同伴间相互朗诵自己创编的儿歌。
(四)、延伸活动:
回家之后,请爸爸妈妈把你朗诵的儿歌记下来,以后我们再请你教给大家。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找出蔬菜的主要特征并清楚表达
2、知道蔬菜中营养丰富,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3、学习儿歌,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蔬菜图片、水彩笔)
活动重点:
能发散思维大胆用语言表达对蔬菜的认识
活动难点:
迁移经验运用儿歌中的句式小组合作进行仿编蔬菜儿歌
活动流程:
一、我来介绍蔬菜
提问:它的外形是怎么样的?味道如何?(教师引出这个蔬菜…..)小结:正如小朋友所介绍的,蔬菜既美味营养又丰富,特别是维生素含量高,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能使我们更健康。
二、猜谜——菜地歌谣
1、根据关键词,破译歌谣。
提问:这个关键词提示我们蔬菜的什么?
2、跟着节奏,念念歌谣。(口齿,速度)
第一遍:教师问幼儿答
第二遍:幼儿开火车问答
第三遍:幼儿点名问答打节奏。
过渡:这些只是蔬菜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你们想不想将其它品种的蔬菜也编进菜地歌谣呀?
三、结合经验,仿编歌谣。
小组合作,仿编歌谣。
提问: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关键词呢?(颜色、外形、口味、生长位置)
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四人合作,人人都要出力
2.你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文字,图案)把创编好的歌谣卡贴在黑板上,让别的幼儿根据自己写关键词猜猜答案是什么。
3、小组介绍,幼儿猜猜,把所有创编好的歌谣组成一个新的菜地歌谣,带领幼儿齐声念。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 篇12
一、活动目标:
1、在听一听、学一学、演一演中,初步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体验儿歌中小鱼的情绪变化,感受好朋友间团结友爱,欢乐愉快的'情感。
3、初步尝试用手偶表演儿歌,激发幼儿对手偶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背景图、教师表演小鱼(三条),教师表演小鱼手偶三只,幼儿表演小鱼手偶若干,《小鱼》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引出课题。
师:我们今天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这是什么地方呀?
(二)观看手偶演示,学习儿歌。
1、观看手偶演示。
师:咦,在蓝蓝的海水里,谁游来了呀?
“小鱼”“对,是小鱼,小鱼在摇摇尾巴点点头的跟我们打招呼呢!小朋友们好”
你们知道,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就知道啦!(看老师操作手偶表演,边操作边念儿歌,速度放慢。)
2、理解学习儿歌。
师:儿歌里有谁呀?“小鱼”对,这首儿歌的题目就叫《小鱼》。
小鱼在哪里游呀?我们一起来说说看:一条小鱼水里游。
一条小鱼在水里游,它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迁移幼儿已有经验,提示幼儿讲述)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不开心、发愁的表情。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让幼儿一起念儿歌,引导幼儿语气和表情的变化)
咦,又游来了一条小鱼,现在有几条小鱼在水里游?
两条小鱼在一起见面啦,它们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师引导幼儿说出摇摇尾巴点点头,并用手做出相应动作)
动作表现“摇摇尾巴点点头”
怎样表现小鱼摇摇尾巴点点头呢?用我们的身体能作出摇摇尾巴点点头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幼儿肢体表现)看,老师的两只手也像小鱼一样,“摇摇尾巴点点头”呢?你们也来试一试!
我们也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来问好呀“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噢、又游来一只小鱼,现在有几条小鱼在水里游呢?“三条小鱼水里游”
三条小鱼在一起做游戏,它们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那我们也变成小鱼做一个开心、快乐的表情吧。真棒!我们一起来说“三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这首儿歌的题目是什么呀?(最后提示儿歌题目)
我们请小鱼再来表演一下吧(手偶表演)
3、多种形式学念儿歌。
(1)师生接句念儿歌
师:我来考考你们,我说前面半句,你们来接下去,行不行?
(2)师生儿歌接龙
师:真棒!现在老师来念第一句,你们来接第二句,好不好?(及时评价幼儿,提示有节奏地念儿歌)
(3)幼儿表演儿歌
师:起立!现在我们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表演!
(三)师生表演手偶,巩固儿歌。
1、观看教师手偶表演,幼儿念儿歌。
师:你们念得真好,有只小鱼也想来和你们做游戏,它来了!
咦,这条小鱼怎么啦?它的尾巴呢?(套上手偶,手指当尾巴)噢,尾巴来啦!原来,小鱼的尾巴是老师的手指呀!小鱼来和小朋友们打招呼啦!(四处和幼儿摇摇尾巴点点头,提示幼儿用手做出动作)
小鱼也想来给你们表演,它想请你们来给它念儿歌,好不好?
2、师生共同表演手偶。
师:请小朋友来和老师一起表演,大家给我们念儿歌!
3、幼儿表演(三位幼儿上台表演,老师在旁指导)
(四)幼儿集体配乐儿歌表演。
师:大家都一起来吧!(幼儿人手一个手偶,教师注意示范配带手偶)
师:好多小鱼呀,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小鱼呢?给小鱼找找朋友吧!请穿一样颜色衣服的小鱼站在一起,大家一起来表演《小鱼》!(配乐表演)
四、活动延伸
师:我们带着小鱼,去给班上其他小朋友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