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2023-07-30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的景色美不胜收,青岛的传说悠远动人。家长在节假日经常会带着孩子去栈桥、五四广场、山等风景区游览,所以幼儿对家乡风景名胜的名称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幼儿对家乡为什么叫青岛、青岛风景名胜的由来以及景区游玩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内容缺乏了解。本次活动旨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借助视频引导幼儿了解风景名胜的由来,创设“我做小导游”游戏情境,鼓励幼儿通过听、说、画等形式,生动感知家乡青岛的美丽,为自己是一名青岛人感到自豪。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家乡是自己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了解青岛的主要风景名胜、人文景观等。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与同伴交流青岛的传说故事、重大活动等,分享知识经验。

  3.为青岛美丽的风光、多姿的城市建筑感到骄做与自豪。

  活动准备:

  1.自制导游证、导游旗,青岛风光明信片,纸、笔等。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18,“幼儿学习材料”《我爱家乡》。

  3.在家长协助下收集相关图片布置“青岛风光展”、“家乡大事记展”(风景区和重大活动两个展区),对自己收集的资料有所了解。

  活动建议:

  1.组织谈话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家乡的简单意义。

  提问:你知道自己出生、生活在哪里吗?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出生、生活在什么地方?

  小结:青岛是小朋友出生、生活、长大的地方,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出生、生活在青岛。青岛就是我们的家乡。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介绍、讨论,了解家乡的著名风景和重要活动。

  (1)请幼儿欣赏“青岛风光展”,了解青岛著名的风景。

  提问:这是哪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还知道青岛的哪些景观?你去过的地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里?为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交流梭桥、崂山、跨海大桥等青岛的著名风景和标志性建筑。

  小结:我们的家乡青岛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桥、崂山、海水浴场、五四广场、石老人…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包括外国人前来观光、游览。

  (2)请幼儿欣赏“家乡大事记展”,了解青岛的重要活动,萌发作为青岛人的自豪感。提问:从图片中你了解到青岛举办了哪些重要的活动?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国际啤酒节、奥运帆船比赛、国际马拉松比赛等重要活动。

  小结:我们的家乡举行过国际啤酒节、奥运帆船比赛、马拉松比赛、中国青岛海洋节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青岛、爱上了青岛。

  3.播放课件,请幼儿欣赏《青岛风光美》视频,引导幼儿了解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光特点。

  提问:青岛的建筑房顶有什么特点?是什么颜色的?青岛的风光有什么特点?

  小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风光最显著的特点,辽阔的大海与雄伟的崂山,山海相连,美不胜收。

  朗通诗歌(青岛美),激发幼儿热爱家乡、为家多感到自豪的美好情感。

  4.创设“学做小导游”情境、巩固幼几对家乡主要特征的认识。

  出示自制”导游证”、“导游放”,鼓励幼儿争做“小导”。“小导游”带着证件到各个展区游览,介绍家乡的美最。提图幼儿轮流当“小导游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上海的美好,增进喜欢上海的情感。

  2、通过分享交流多角度地了解上海的文化与特点。

  3、大胆交流,用语言表达对上海的喜爱。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关于上海的物品; PPT。

  活动过程:

  一、喜欢上海(互动交流)

  提问:你了解上海吗?

  你喜欢上海吗?

  为什么?

  小结:每个人都有喜欢上海的理由,上海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爱上海!

  二、这就是上海

  梳理上海的地理位置,饮食特点,风俗习惯,节日派对,海派文化。

  小结:上海在中国的东部,海岸线的中部。这里经济繁荣,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商品繁多。这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我们喜欢上海,因为这里有孩子们喜爱的游乐场、博物馆,有年轻人喜欢的高雅艺术,运动赛事;有老人们喜欢的生态公园,水乡古镇;有外国人喜欢的海派文化,时尚派对。这就是上海,我们的家!

  三、欣赏上海(观看宣传片)

  提问:你看到了些什么?

  看了之后,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喜欢上海吗?

  让我们大声说一句“上海我爱你!”

  小结:上海每天都在变化,让我们用眼睛再去发现上海的美,上海的好吧!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的丰富资源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我们的家乡新疆,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物产丰富,特产也特别多。有许多的中国之最、世界之最都闻名远近。许多游客都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作为新疆的孩子,有些孩子对家乡比较陌生。就算有些了解的,也不会分享。 因此,我便思考如何让孩子以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家乡介绍家乡。激发幼儿为自己是个新疆人而自豪,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大班幼儿处在5-6岁这一阶段。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自尊心;很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和竞争。他们的思维认知活动,总是由活动和动作引起的,而思维缺乏可逆性。对于这样特点的幼儿,必须要运用多种手段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利用生活情境、采用游戏手段、通过体验、内化、强化来开展各种认知活动。

  活动目标

  1.热爱家乡、对自己是新疆人感到骄傲。

  2.了解新疆的一些重要成就,知道与新疆相关的人物、事物。

  3. 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

  重点难点

  了解新疆的一些重要成就,知道与新疆相关的人物、事物。

  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

  活动准备

  PPT文稿、《我爱雪莲花》歌曲、阿迪力视频、阿里木视频、《我的家乡》数字故事、记分牌、选手胸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今天,崔老师想和大班的朋友们再玩儿一下猜猜乐游戏。”

  教师:“我们分为蓝队和红队进行比赛,请自由分组。你是哪一组的就佩戴哪一组的号牌。”“现在请小选手们上场!”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并由幼儿商量比赛规则。

  教师分别出示“葡萄”“石榴”“大巴扎”“红山”“阿凡提”“雪莲花”“阿迪力”“阿里木”的图片请幼儿描述特征。

  要求:两组每次各派一名幼儿轮流参赛,其余幼儿提供信息,猜对得分,如果提供信息的幼儿直接说出谜底则减分。

  师:“我已经把所有要猜的东西放在大屏幕里了。来猜谜的孩子要背对大屏。坐在座位上的朋友们任务很重的,要通过你们的语言或者动作去描述这个东西的最大特点。比如打一个什么?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等等。”“可是这个图片上物品的名字可以直接说出来吗?”最重要的信息:所有的图片都与新疆有关。

  2.观看阿迪力高空达瓦孜视频。

  提问:

  (1)看完来自新疆的高空王子的表演,你有什么感觉?

  (2)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什么意思?

  3.观看阿里木感动中国领奖视频。

  提问:

  (1)为什么要流泪?

  (2)当我们新疆人在感动中国的领奖台上时,你有什么感觉?

  4.我对家乡的心里话。

  教师播放数字故事《我的家乡》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合着《新疆吆喝》的音乐,跳舞结束活动。

  师:“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和家乡新疆有关的事,希望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新疆亚克西!”“让我们一起给我们的家乡送一个祝福吧!”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山东快板是山东地区传统的说唱艺术,表演方式简单,就是唱词时用竹板打节奏。幼儿对山东快板这一表演形式了解较少,缺乏经验。本次活动将儿歌与快板有机结合,先用一段视频将幼儿带入一个说快板、有节奏的氛围,激发幼儿模仿、学说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快板书独特的节奏的韵律,领略青岛的美丽风光,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山东快板的说唱艺术特点,感受快板独特的节奏韵律美。

  2.能有节奏地朗诵快板,学习使用快板的简单方法。

  3.对民间曲艺感兴趣,萌发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快板若干,鼓 1 面,“幼儿学习材料”一(我爱家乡)。

  2.活动前请幼儿欣赏山东快板表演,初步感知山东快板的说唱艺术特点。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自主阅读《我爱家乡)第 22 页,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家乡青岛有哪些美丽的风光和名优特产?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如果请你来夸夸家乡,你会怎么说? 2.教师完整表演快板,请幼儿欣赏,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学说。

  (1)教师边打快板边完整朗诵儿歌,幼儿倾听,感受快板的艺术特点。引导幼儿讨论:这首儿歌和我们平时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一边说儿歌一边打竹板,这种形式叫快板书说唱。快板节奏干脆,韵律感强,是山东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

  (2)请幼儿再次欣赏快板,理解其含义。

  提问:快板书中夸奖了青岛的哪些地方?是怎样夸奖的?小朋友们为什么会笑开颜?教师结合快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3)请幼儿学习朗通儿歌,教师使用快板进行伴奏。

  3.简单介绍快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快板的兴趣。

  (1)指导幼儿尝试使用快板,了解快板的名称、制作材料和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自主使用快板,探索怎样能打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3)教师敲鼓,幼儿打快板,提示幼儿打快板的节奏、速度要和教师的鼓声保持一致, 引导幼儿感知快板的基本韵律。

  4.师幼完整表演快板《夸夸我的家乡好》,在说唱中体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教师示范表演,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站姿、手势和表情。

  (2)请幼儿表演,互相欣赏。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诸暨的一些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地方特产,由此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初步培养幼儿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本诸暨风景挂历和一些诸暨风景明信片。

  2、请幼儿在家长帮助下收集一些关于诸暨的风景图片、名信片、浏览照片以及一些诸暨特产(包装盒亦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大家知道,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吗?(诸暨)对了,诸暨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说说她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幼儿发言。

  二、请幼儿结合自己带来的物品,向大家介绍诸暨的风景胜地与名胜古迹。(为主要环节,鼓励幼儿踊跃发言,教师可及时插入提问与一些解释。)

  三、教师根据挂历与名信片向幼儿介绍诸暨的主要景区:西施殿、浣江、五泄、斗岩;介绍主要特产:枫桥香榧、山下湖珍珠、大唐袜业、店口五金等。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诸暨的一些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地方特产,由此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初步培养幼儿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本诸暨风景挂历和一些诸暨风景明信片。

  2、请幼儿在家长帮助下收集一些关于诸暨的风景图片、名信片、浏览照片以及一些诸暨特产(包装盒亦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大家知道,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吗?(诸暨)对了,诸暨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说说她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幼儿发言。

  二、请幼儿结合自己带来的物品,向大家介绍诸暨的风景胜地与名胜古迹。(为主要环节,鼓励幼儿踊跃发言,教师可及时插入提问与一些解释。)

  三、教师根据挂历与名信片向幼儿介绍诸暨的主要景区:西施殿、浣江、五泄、斗岩;介绍主要特产:枫桥香榧、山下湖珍珠、大唐袜业、店口五金等。

  活动延伸:

  1、在班级中展示家乡特产

  2、欣赏电视散文《浣江风》。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诸暨的一些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地方特产,由此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初步培养幼儿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本诸暨风景挂历和一些诸暨风景明信片。

  2.请幼儿在家长帮助下收集一些关于诸暨的风景图片、名信片、浏览照片以及一些诸暨特产(包装盒亦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大家知道,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吗?(诸暨)对了,诸暨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说说她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幼儿发言。

  二、请幼儿结合自己带来的物品,向大家介绍诸暨的风景胜地与名胜古迹。(为主要环节,鼓励幼儿踊跃发言,教师可及时插入提问与一些解释。)

  三、教师根据挂历与名信片向幼儿介绍诸暨的主要景区:西施殿、浣江、五泄、斗岩;介绍主要特产:枫桥香榧、山下湖珍珠、大唐袜业、店口五金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能经常遇到的,非常贴近幼儿。教学步骤安排严谨,过度非常自然。使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发现家乡的美,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我园周围是金黄的稻田、飘香的瓜果地和漫山的玉米。小朋友们常三五成群地趴在窗口看农民收稻谷、玉米,摘瓜果。看着孩子们好奇而专注的神情,我想,为何不让他们融人这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分享丰收、描绘丰收呢?过样既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能让他们感受家乡金秋的美丽!:

  活动一:体验丰收――我是快乐丰收娃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2.初步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艰辛。

  活动准备

  与农户取得联系,安排参观的稻田、玉米地和瓜果地。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在活动室的各个窗口看农民收稻谷、玉米,摘瓜果,问幼儿想不想亲自参与劳动,以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组织幼儿到田地中观察,参与收获的劳动。

  ①幼儿到水稻田边观察农民是怎样收稻谷的,并帮助拾稻穗。

  ②带幼儿到瓜果地中和农民一起摘瓜果,体验劳动的乐趣。

  ③组织幼儿到玉米地看农民收玉米,并尝试自己掰玉米棒。

  (在组织以上活动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

  3.请农民简单介绍粮食瓜果的生产过程,了解劳动的艰辛,知道要爱惜粮食。

  ①水稻:耕田+撒种育苗+插秧+施肥锄草+收割+晾晒+剥壳。

  ②瓜果、玉米:耕地+播种+施肥锄草+收获。

  4.帮农民把收获的粮食瓜果运回家,并在农家小院休息,幼儿互相交谈参与劳动的感受。

  活动二:分享丰收――香香的粮食、甜甜的瓜果

  活动B目标

  1.和农民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2.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收获的粮食成果。

  活动过程

  1.教师、幼儿和农民共进晚餐,分享农民劳动成果。

  ①师生一起帮农民撕玉米皮、剥玉米粒。

  ②教师和农民一起做丰盛的玉米大餐――煮玉米棒子、烤玉米、蒸玉米馍、煎玉米饼等,大家共进晚餐,品尝香香的粮食。

  2.吃过丰盛的玉米大餐,大家共同品尝香甜的瓜果。

  ①教师和农民一起削瓜果并切成各种形状。

  ②幼儿分组用切好的瓜果制作水果拼盘。

  ③大家共同品尝水果拼盘,看哪一组的水果拼盘美丽又可口。

  3.在幼儿品尝食物时,教育幼儿食物来之不易,不能浪费。

  活动三:描绘丰收――我有一双小巧手活动目标

  1.知道感恩他人,让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稻秆、玉米粒、玉米须、各种瓜果籽等。

  2.手工制作所需的各种工具、用品,如大白纸、彩笔、乳胶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参与农民收获以及到农家小院做客的情景。

  2.引导幼儿利用收集的材料进行创作。

  ①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作。如用稻秆粘贴农民朋友家的房屋,用各种瓜果籽表现农家小院里的小鸡、小猪等。

  ②幼儿分组用绘画形式表现农民劳动的场景,并尝试用收集的材料进行装饰。

  3.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丰收成果展”,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4.每组幼儿选一幅作品送给农民朋友,感谢农民的热情好客。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收集更多的材料,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各个活动角并加以利用,如:数学角――用玉米粒数数、运算;美工角――用稻草做稻草裙,拼搭图形;体育角――用玉米棒作投掷物;自然角――观察种子的发芽及生长过程……

  幼儿园秋天主题活动――叶子(大班)

  幼儿园秋天主题活动――叶子

  一、主题活动的由来

  “十?一”放假回来后,孩子们议论着自己的见闻,说到了美丽的北京,自己去哪哪儿看到了什么。有的孩子介绍自己去了香山植物园,看到温室里的许多植物,它们长着千奇百怪的叶子,有神奇的猪笼草、光棍树等。孩子们接着这个话题开始议论纷纷,因为这几天他们看到了不少叶子,说花草树木、农作物、蔬菜、果树有叶子。孩子们对自己身边熟悉的叶子充满了好奇,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因此,我们决定一起来探究 “叶子”。

  二、主题教育目标

  1、 观察、了解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2、 了解叶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并知道其用途;

  3、 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热爱,发挥想象充分利用叶子来制作美工制品;

  4、 学习单数、双数,增进幼儿数数能力;

  5、 感受乐曲中拍子的节奏,充分想象,并创编“随风飘荡的叶子”的动作。

  三、主题墙饰及活动区创设

  区域

  根据主题目标教师有准备的创设

  根据活动进展情况进行的调整

  主题墙饰名称:《叶子问题图》

  幼儿参与讨论创设:

  (1)我们把我们要探索的问题布置成一张问题图(主题板),怎样布置才漂亮?

  (2)怎么让别人知道你提的是什么问题?……

  价值:孩子们充分参与墙饰的设计讨论,主动出主意、想办法,使墙饰丰富多彩,内容与表现形式贴切于幼儿,反映孩子们思考什么问题、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将更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思考能力,并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责任意识。

  孩子们的认知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入。为扩大幼儿展现自己,并与人交流、沟通的空间,我们又组织孩子们讲述自己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示在主题板下面

  (一)

  计算区:

  《单、双数分类》

  准备:银杏叶、作业纸、黑水笔、胶水等。

  价值:根据孩子兴趣,将计算活动内容(符合本班计算教育进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运用小集体的方式教师给予补充指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单数、双数概念。

  活

  动

  区

  域

  (二)

  植物角:

  (1)《我发现》

  与幼儿一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将其放在盒子里请幼儿随时观察、随时记录自己有关叶子的各个方面的发现。

  (2)《有关叶子和水的实验记录》

  准备:放在纸盒里(一个玻璃瓶放满水里面放带叶子的萝卜头、小盒里记录本、笔、放大镜,在带叶子的萝卜叶子下放水,一个小盒里不放水放一个带叶子的萝卜

  (3)《有关叶子和阳光的实验记录》

  准备:在花盆里种两根胡萝卜都稍带点绿叶,其中一个胡萝卜用纸盒盖上见不到阳光。

  价值:孩子在有空时就去自然角看一看,说一说。经过讨论孩子们愿意每天请值日生做记录,大家一起来发现,并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和大家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他们很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发现。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动探索的精神。

  刚开展《我发现》活动时,我们将叶子直接放在了盒子里,叶子易干易碎,后来我们将叶子贴在马铃薯板上,再后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又鼓励孩子们去观察盆花的叶子。

  (三)

  美工:叶子拼贴画

  准备:师生共同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叶子、图画纸、胶水等。

  价值: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拼、剪、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创作能力。

  树叶书签

  准备:彩色纸、树叶、彩色笔等

  由来:分组活动时,有的制作关于树叶知识的图书。这时,有的小朋友提议制作树叶书签。于是,我们开始讨论制作树叶书签的方法。

  价值:孩子们喜欢动手制作,制作漂亮的东西更是孩子们所乐意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选取材料,较好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活

  动

  区

  域

  (四)

  科学区:叶脉

  准备:白纸、铅笔、粉笔、油画棒、各种树叶

  价值:孩子们喜欢观察,善于观察,并愿意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出来,并做进一步探究。对此,我们应给予及时鼓励,同时帮助、引导他们深入探索,丰富相应的知识。

  环境创设实践后的收获与启示

  ――巧用环境激发幼儿问题意识

  新《纲要》注重环境的作用,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

  1、 关注幼儿自发形成的问题,创设环境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用心观察幼儿的兴趣。大自然中的鲜艳色彩、万千姿态、动人声响、神奇变化等最能吸引相似烂漫、富于好奇的孩子。他们对某一现象感兴趣时,总喜欢问“为什么”。国庆假期回来孩子们都高兴地说着自己的见闻,有的孩子去了香山植物园,给大家讲了他看到的千奇百怪的叶子,正值秋天叶子发生变化最大的时期,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问着他们好奇的问题,之后户外活动我们和孩子一起在操场上找着自己喜爱的叶子放在自然角,又去阅览室借一些有关叶子图文并茂的书籍放在图书架上,有意识地指导幼儿去观察自然角里植物的叶子。一时间,活动室俨然像个“叶子王国”教师以欣赏的态度和幼儿一起比较、观察植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让幼儿积极讨论,发表意见,把个别幼儿的兴趣引申为大家的兴趣,让幼儿对进一步探索“叶子”产生了兴趣。

  2、 引导幼儿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创造科学理论向人们揭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的“思启无疑,无疑则无思”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其思维是被动的发展,不会有最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教会幼儿提出问题。孩子们每天都带来幼儿园发现美的叶子与小朋友一起分离交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轻轻地问:“你们都喜欢叶子吗?”孩子们兴奋地说:“是的!那你们了解叶子的秘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我一问完一大堆的问题就产生了:“含羞草的叶子为什么会合起来?”“虫子为什么爱吃叶子?”“松树的叶子怎么四季都是绿的?”“西红柿的叶子为什么一有水就滑滑的?”……我们与孩子充分讨论后决定把这些问题都画下来,由老师帮孩子们用文字记录下来,并配上孩子们的画。问题和画贴在一张“叶子”上,并由“一张张叶子”组成不同形状的银杏叶、枫叶等。孩子们贴切的绘画加之字的注释更好地直观地表现了问题的内容。

  可见,老师要善于巧用环境,并积极创设相应环境,以幼儿发展为本,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四、主题网络图

  五、方案的实施过程

  活动一:谈话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谈活激发孩子对叶子的兴趣,了解不同的植物上都有叶子

  活动准备:

  有关香山植物园的图片

  活动情况记录:

  “十一”国庆放假后,孩子回到幼儿园在班里谈起了自己的见闻,有的孩子介绍自己去了香山植物园还看了温室里许多植物它们千奇百怪的叶子,我也拿出来我在晨报上看到的香山温室的彩色图片,孩子就说开了:

  l 李丁:我去过香山植物园,有捕捉虫子的树叶有口袋的那种,还看到了巨大的种子,中间有逢。

  l 郜轶飞:那个捉虫子的是带盖的猪笼草,平时下雨就盖上盖,平时没虫子就不盖,里面有粘液。

  l 师:除了这些猪笼草有叶子,还有什么也有叶子?

  l 刘宁远:树草、花、果树、农作物都有叶子。

  l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农作物?

  l 孟维枢:农民伯伯种的东西。

  l 师:谁来说说那些草上有叶子?

  孩子们开始说着花草树木上的叶子,许多植物上都有叶子、有的孩子对叶子还充满了好奇,提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空闲时孩子们也走近我告诉我他们疑惑的问题,我告诉他们下午有时间可以告诉杨老师,咱们做个“叶子问题图”。

  活动二:画问题

  活动目标:

  1、 针对叶子的形状、颜色、生长等,启发幼儿提出问题。

  2、 学习用绘画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活动情况记录:

  “十一”国庆节过去了,在七天长假期间,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去了一些好玩的地方,今天第一天上幼儿园,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给大家听,其中,还讲到了有关植物的事情,孩子们都对叶子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现在又正值秋季,叶子开始变黄,并从树枝上落下来,孩子有许多关于叶子的问题需要得到解答。

  l 师:“上午,苍老师和小朋友说了说假日见闻,有不少小朋友都谈到了树叶,那小朋友就把你想问的问题说一说,咱们一起去找答案,了解更多的关于树叶的知识。”

  l :“为什么吃虫的草能打开,能关上,还能把虫子消化掉”?

  l :“为什么松树的叶子是尖的”?

  l :“为什么叶子的形状不一样,有的是波浪形的”?

  l :“为什么叶子要长叶脉”?

  l :“为什么叶子变黄了会掉下来,有的绿叶也会掉下来?”

  l :“为什么有的叶子不怕冷”?

  l :“为什么有的叶子会合上”?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或乡镇的名称。

  2、通过欣赏ppt,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等。

  3、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自制ppt(名胜古迹、特产等)

  2、事先请家长给幼儿介绍有关家乡的传说、革命故事等。

  3、字卡:常熟

  4、方言儿歌音频《常熟好地方》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图片(方塔及周围环境),请你们看看这是在哪儿?

  2、根据幼儿回答小结:图上有一座高高的塔,旁边还有小桥、小河、石头,这是我们家乡的一个有名的风景。

  3、师:你们知道我们家乡的名字吗?(出示字卡“常熟”和幼儿认读)

  二、欣赏ppt,了解常熟的一些名胜。

  1、师:我们的家乡常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到过常熟的哪些地方呢?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根据幼儿的回答选择播放图片ppt并介绍,如虞山、方塔公园、亮山公园、尚湖、沙家浜等。

  虞山:虞山是常熟的一座山,山脚下有言子墓,山上有座亭子叫“辛峰亭”。

  方塔公园:在方塔公园里有一座很高的塔,我们在方塔街上就能看见它,它是四方形的。公园里有银杏树、长廊、亭子、石阶、小桥、石刻等建筑物。

  亮山公园:还记得我们小班秋游的地方是哪里吗?对了,就是亮山公园。你在亮山公园里看见过什么?(亮山湖、草地、亭子、喷泉、动物园等)

  沙家浜:在沙家浜风景区里种了很多的芦苇,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种芦苇吗?(向幼儿简单介绍原因)在沙家浜,还有一个“春兰茶馆”呢!

  尚湖:你们去过尚湖吗?尚湖风景区里有什么?

  三、继续欣赏ppt,了解常熟的一些特产。

  1、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常熟的一些有名的风景,其实常熟还有很多特产呢!你们知道什么是“特产”吗?(特别有名的产品)常熟有哪些特产呢?(幼儿自由表述)

  2、播放ppt:阳澄湖大闸蟹、桂花酒、叫花鸡、绿毛乌龟等,引导幼儿认识。

  3、师:你还知道常熟其他的特产吗?

  四、学念方言儿歌《常熟好地方》

  1、师:关于我们的家乡常熟,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学吧!

  播放音频,带领幼儿学念儿歌。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10

  教案设计情况分析

  家乡在黄山脚下太平湖畔,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为使孩子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家乡,热爱家乡,特设计此活动方案,并通过此活动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内容:

  1了解家乡名胜古迹及部分土特产。

  2黄山闻名天下,教育幼儿热爱家乡,要保护家乡名胜古迹,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通过家园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带幼儿在家乡旅游拍照,收集各种名胜古迹资料。

  2环保资料:

  1黄山松所惧怕的松虫图片。

  2太平湖清澈水面与脏水对比照片。

  3布置好“美丽的家乡”展厅。

  活动过程:

  一稳定幼儿情绪,组织教学。

  师: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吗?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家乡”展厅参观,看看我们的家乡有多美。

  二进入展厅。

  1教师担任解说员,讲解黄山太平湖主要景点。

  黄山有四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风景秀丽闻名天下。

  太平湖大桥是座单塔斜拉桥,是亚洲最长的斜拉桥。太平湖许多

  岛屿如猴岛、鹿岛、蛇岛鸟岛等等。

  2出示有关环保方面照片,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这棵松树怎么了(生病了)

  如果黄山的松树生病了那会怎么样?

  1黄山变的光秃秃的,不好看了,迎客松、送客松也没有了。

  2没有松树的根固,会引起山体塌翻、泥土流失。

  3没有树木,大自然失去平衡,自然界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被破坏。

  怎么办?(和爸爸妈妈一起宣传在木材进出口时要进行检疫)

  师:(出示太平湖清澈水面与脏水对比照片)水为什么会脏?需要保护吗?怎么保护?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太平湖环保问题,并要求孩子从孩子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

  3自由活动

  请幼儿担任自己所拍照片中景点解说员。教师给幼儿独立欣赏、讨论的时间。让幼儿畅所欲言,并尝试家乡土特产茶叶、猕猴桃、板栗、香榧等

  4在大部分幼儿参观讨论结束时组织幼儿创编儿歌。

  师: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如此美丽,我们一起编首儿歌好不好?

  引导幼儿创编。

  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乡在黄山

  黄山的风景天下闻名——— 风景秀丽天下传

  太平湖上有座什么桥——— 太平湖上斜拉桥

  像只大雁飞的高

  我爱黄山

  我爱太平湖

  我爱我的家乡

  教师总结后要求幼儿为诗歌命名《我爱我的家乡》并要求幼儿回去读给自己的父母、亲人听。

  5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自己美丽的家乡风貌用笔画下来,并组织幼儿进行“美丽的家乡”绘画展。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引导幼儿发现家乡的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引导幼儿大胆的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当导游描述家乡美景从而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用通顺的语言来描述家乡。

  教学难点:幼儿能用一些描写美景的词语来描述家乡的美景。

  活动准备

  1、康定的几处风景图片。

  2、康定情歌轻音乐。

  3、兔八哥图片。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引入:播放《康定情歌》轻音乐让幼儿欣赏歌曲的基础上老师开始进行语言引入并播放音乐和康定的风景图片:康定是一座美丽的溜溜的城四季如画,康定情歌更是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小朋友们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景如花的溜溜城里真幸福。

  二、情景创设出示兔八哥图片:昨天动画城的兔八哥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想来康定旅游可是没有导游,老师想推荐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做他的导游来为他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

  三、我是家乡小导游:

  活动要求:1、小组内夸夸自己的家乡并推选出一位代表上台来介绍。

  2、主要介绍家乡的美景可以根据老师刚才展示的图片进行介绍。

  3、在介绍中可以借助老师来为你的介绍添彩。

  四、评选出兔八哥的小导游。

  五、自由活动:我要大声对家乡说

  六、结束部分:语言引导幼儿用歌声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美的赞美。

  教学反思

  通过上《我的家乡》这堂课后让我有一下反思:

  1、课前准备还应准备一些人文图片这样可以使幼儿的表达面更广一些。

  2、幼儿在当小导游这一部分时可以给幼儿设计一些区域角这样更直观。

  3、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并帮助那些词语匮乏的幼儿在介绍时“老师和你一起为你的介绍添添彩好吗?”

  4、整个教学中有师生的互动但比较欠缺主要一幼儿为主。

  如果让我重新再上一次我会在开课时用故事的形式来进行开课并且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在活动中多注入一些游戏活动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活动。

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 篇12

  活动主题:我的家乡

  活动目的:在观察、介绍自己家乡的活动中,加强对课文的学习和运用,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活动年级:一年级

  活动动员: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向往,船多、桥多、歌多的水乡让我们迷恋,我们的家乡哪里美?我们的家乡什么多?让我们走出校园,仔细观察,认真搜集,也来展示一下我们的美好家园吧。

  “我们的家乡哪里美?我们的家乡什么多?”是从教材中提出来的问题,学习《小山村》、《水乡》后,将问题引到“我的家乡”。通过综合学习活动,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园。情境设置有由此及彼的过渡特点,是吹响以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号角。

  活动安排:

  1、当个小画家:家乡的天蓝吗?地绿吗?……细心观察,把你最想画的画出来。

  2、谁的故事多:家乡人多故事自然也多,身边发生的;听别人讲的,你能多搜集几个吗?

  3、学做小诗人:《水乡歌》中,诗人笔下的水乡令人神往,你也当个小诗人,认真去观察,仿照《水乡歌》遍一首小诗,把我们的家乡描绘出来吧!

  4、家乡集锦:我们的家乡是个小山村,与水乡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有什么特色?留心观察,把不一样的,如果是特产可以挑选出来,如果是景物可以画下来,如果是图片可以收集起来,合作搞个家乡集锦。

  活动过程 :

  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有的画画,有的作诗,有的打听家乡故事,有的搜集家乡的特产图片。或悉心观察,或耐心打听,或到处收集,或三五成群,或独自活动。

  在活动过程 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深情感体验,只有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真实体验,学生的情感才得以升华,由喜欢“小山村”、“水乡”到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得法于课内,用之于课外的能力,只有使学生学以致用,课内外的衔接才能落实,如一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了对家乡的情感,遍出了如下的《家乡歌》

  家乡歌

  家乡什么多?

  房子多,

  这一座,那一座,

  座座房子排排坐。

  家乡什么多?

  南果多

  东一片,西一片

  片片南果压枝弯。

  家乡什么多?

  车多,

  农用车,公交车,

  来来往往如穿梭。

  家乡什么多?

  人多,

  这儿有,那儿有,

  大家都是好朋友。

  活动交流:

  1、学生将描绘的画贴在黑板上,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了心中的家乡。

  2、学生讲家乡的故事,有的是听来的,有的是从书上读来的,都是对家乡的认识和看法。

  3、展示诗作:有些喜欢写诗的学生,用自己稚嫩的语言,编写了属于自己的歌。

  4、家乡集锦:有的学生搞了小小图片展,并用彩笔做了点缀,这是出自他们灵巧的小手,有的学生拿来了家乡的特产:花生、甘薯、玉米粒、南果梨……这是他们精心合作的结果。

  本站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