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学习教案

2023-07-20

幼儿园语言活动学习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绕口令,感受绕口令的有趣。

  2.学念绕口令,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

  3.念准后鼻音,能逐步加快朗诵速度,保持发音准确。

  (二)活动准备

  1.资源包材料:教学CD《天上七颗星》;幼儿读物2《天上七颗星》。

  2.体现绕口令内容的图谱。

  (三)活动过程

  1.欣赏绕口令,萌发学习兴趣。

  (1)教师以轻快、有节奏的语调朗诵绕口令,引导幼儿欣赏。

  (2)提问:这是绕口令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绕口令,感受绕口令的有趣。

  2.学念绕口令,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

  3.念准后鼻音,能逐步加快朗诵速度,保持发音准确。

  (二)活动准备

  1.资源包材料:教学CD《天上七颗星》;幼儿读物2《天上七颗星》。

  2.体现绕口令内容的图谱。

  (三)活动过程

  1.欣赏绕口令,萌发学习兴趣。

  (1)教师以轻快、有节奏的语调朗诵绕口令,引导幼儿欣赏。

  (2)提问:这是绕口令与一般的诗歌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首绕口令有许多发音接近的字,句子中有相同的'数字,读起来很顺口等。

  2.再次欣赏绕口令,理解绕口令内容。

  (1)播放教学CD,幼儿再次欣赏。提问:绕口令里说了些什么?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谱并按序摆放,引导幼儿理解并学念。

  (3)引导幼儿念准后鼻音,体会绕口令的趣味。

  3.多形式练习绕口令,逐步加快朗诵速度,体会绕口令的节奏美。

  (1)接句练习:师幼接句;或一名幼儿与其他幼儿接句;或幼儿分组接句。

  (2)游戏练习:教师任指图谱,幼儿说出相应句子。

  (3)表演练习: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鼓励幼儿加入对拟声词的模仿,丰富表演内容及朗诵的趣味性。

  (4)幼儿自由练习,逐步完善表演,教师引导幼儿自评、互评。般的诗歌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首绕口令有许多发音接近的字,句子中有相同的数字,读起来很顺口等。

  2.再次欣赏绕口令,理解绕口令内容。

  (1)播放教学CD,幼儿再次欣赏。提问:绕口令里说了些什么?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谱并按序摆放,引导幼儿理解并学念。

  (3)引导幼儿念准后鼻音,体会绕口令的趣味。

  3.多形式练习绕口令,逐步加快朗诵速度,体会绕口令的节奏美。

  (1)接句练习:师幼接句;或一名幼儿与其他幼儿接句;或幼儿分组接句。

  (2)游戏练习:教师任指图谱,幼儿说出相应句子。

  (3)表演练习: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鼓励幼儿加入对拟声词的模仿,丰富表演内容及朗诵的趣味性。

  (4)幼儿自由练习,逐步完善表演,教师引导幼儿自评、互评。

幼儿园语言活动学习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歌内在的温馨和美的情感脉络。

  2、教幼儿学习以艺术的方式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教幼儿按照诗歌的重复结构仿编,将个人的经验想象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大象、大树、小鸟、小狗图片。

  2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可用来仿编诗歌的素材图片如:电线杆、蜘蛛网、飞机、时钟等.

  过程与指导

  活动一:学习诗歌

  1.请幼儿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学习内容。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诗歌.(让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教师以对话的方式让幼儿讲出诗歌中的主要内容。例如:大象的什么是能干的手?当讲到最后一句时,教师要故意放慢速度,带领全体幼儿一齐说完。(通过调节语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起到让每个幼儿都能跟读的作用)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教师问:为什么说,大象的鼻子是能干的手?

  幼儿答:因为大象的能喷水,象喷泉.

  幼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的记忆方法既快又牢固

  (2).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朗诵两遍诗歌.

  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诗歌的内在情趣,能正确地朗诵。

  活动二:寻找素材积累经验

  带幼儿到公园和生活中去观察,寻找更多的“手”,说说它们会做什么.在观察寻找的环节中,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向同伴讲述着自己的发现,不时有幼儿跑到我面前向我指着讲述着自己的发现.

  洛宸说:“老师,你看天上有一只老鹰正在抓小鸟,我看电视上老鹰是用爪子去抓小动物的,老鹰的爪子就是它能干的手”。

  周思萁说:“老师,你看这儿有两只小蚂蚁它们正在用触角打架呢”,

  浩淼说: “不对,不对,它们不是在打架,它们是在说话呢”

  子涵说:“是的,上一次我看动物世界上说蚂蚁发现了好吃的东西或者有敌人,它们就用碰触角来传递信息,告诉同伴的”.

  叶贤东又接着说:“那小蚂蚁的触角就是能干的手”

  我接着说:“对呀, 那它的‘手’会干什么呢?”

  幼儿异口同声的说:“会说话”(一个幼儿的感受,需让大家来体验.另外他也可与其他幼儿交流, 在这样一个轻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并且,幼儿在不经意中学会了用诗歌的语言去归纳事物间的联系,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还发现了许许多多他们认为很能干的“手”,这也为第三次活动做好了铺垫,打好了基础。)

  活动三:发挥想象 创造仿编

  1.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并复习诗歌,然后让全体幼儿一齐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讨论讲述:“除了诗歌中说的‘手’,还有哪些东西有能干的‘手’?”

  3.教师示范仿编. 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地发现用诗歌的语言进行仿编.

  4.幼儿自由仿编. 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后, 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就如打开闸门的洪水一般奔涌而出,)

  睿睿说:“钓鱼杆的鱼钩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能钓鱼”。圆圆说:“太阳的光线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能带来光明”。安安说:“蜘蛛的纺织器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能织网”。

  雅萱说:“海豚的鼻子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会顶球”。

  凯臻说:“时钟的指针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能指时间”。翔翔说:“猪笼草的叶子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会捉虫子”

  5. 让每位幼儿轮流说一句诗,最后汇总成一首新的长长的“能干的手”的诗篇,然后结束整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