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打妖怪幼儿园中班教案

2023-07-14

孙悟空打妖怪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3、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

  活动准备

  1、课前排练儿歌的情境表演。

  2、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的录音磁带。

  3、唐僧师徒及妖怪(双面)的桌面教具一套;响板、木鱼、等节奏乐器若干;橡皮筋、呼啦圈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表演引入,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引入情境表演。

  2、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师以旁白的口吻根据表演讲述儿歌的内容。

  二、学习儿歌,引导幼儿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1、播放儿歌录音,师根据儿歌内容一一演示桌面教具。

  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完整地念一遍儿歌,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大班儿歌公开课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主题大班《梦幻西游记》

  涉及领域:语言、艺术、社会

  活动形式:集体、分组

  活动目标:1、体验同心协力的同伴关系

  2、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要跟着陌生人走)

  4、能够分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响板一个,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2、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磁带,唐僧师徒及妖怪(双面)头饰、面具、卡片

  3、《孙悟空打妖怪》相关情节的道具:金箍棒、大钉耙、行李箱、贴绒黑板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使幼儿安静

  二、通过交谈引导幼儿巩固唐僧师徒的特征

  1、教师故作神秘状让小朋友猜猜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然后放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声音先小后大)

  2、出示孙悟空面具,然后以他的口吻向幼儿介绍自己――是随师父去西天取经,谁知道孙悟空的师傅是谁吗?

  3、与幼儿互动,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卡片,并说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如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非常贪吃……)

  4、根据孙悟空的自述引出妖魔鬼怪,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上当?我们小朋友要向谁学习?平时陌生人给你东西吃,要像猪八戒一样贪吃吗?

  三、欣赏儿歌

  (1)、请幼儿自行表演角色动作,放录音机让幼儿听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带上围裙,有节奏地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同时按儿歌顺序一一出示头饰

  (3)、听后请幼儿说说这首儿歌念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教念儿歌

  教师加上身体语言完整地念一遍儿歌,让幼儿跟着老师念

  五、角色表演

  (1)、请几位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确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根据儿歌的情节进行表演,没有参加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重新找小朋友将游戏重复1―2遍,加深幼儿印象

  六、结束部分:

  小结:在《一个师傅三个徒弟》的音乐中让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孙悟空打妖怪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重点画面有目的的观察和推测,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逐步丰富大妖怪由可怕到可爱的认识。

  3、激发出同情心,友爱之心,享受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活动准备:

  PPT、白板、绘本、面具链接页面9 、10 、13 、17、21、23,插入声音

  三、活动过程:

  (一)讨论孩子们心中的的妖怪——利用幼儿已有的绘画作品,讨论关于妖怪的事情?

  T:小朋友们创作了些特别的画儿,你们画的是什么呀?

  T:妖怪?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妖怪呀?他会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引导孩子总结出可怕的、可怜的、有趣的、可爱的妖怪等等)

  (二)观察故事人物"大妖怪"——找妖怪——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大妖怪,学妖怪T:你们的妖怪都很有趣!我也认识一个妖怪,他躲在了小动物里,大家来帮我找找,好不好?

  T:这个妖怪长得什么样子?(蓝色的、大嘴巴、眼睛一大一小)谁来学一学这个妖怪的样子?

  (二)幼儿自主阅读绘本——幼儿自主阅读,寻找有趣的一页,观察这是个什么样的妖怪。

  T:这个妖怪的样子真特别,今天我给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一本关于这个妖怪的书,请小朋友们一页一页的翻看,看完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一页最有趣,这个妖怪是个什么样的妖怪?

  (三)共同观察画面,感受妖怪的变化——根据幼儿的回答,仔细观察画面,重点介绍六张页面:

  T:你觉得哪一页最有趣?为什么?这个妖怪是个什么样的妖怪?

  (观察画面)

  ①吓唬——这时候妖怪在干嘛?你来学学他的表情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妖怪?(可怕的')

  ②躲藏——小动物们呢?我们来找一找!小动物们为什么要躲起来呢?妖怪的表情怎么样?心情怎么样?(难过的)

  ③变大变小——这张图里的为什么会有两个妖怪呢?我们来问问妖怪好不好?妖怪说他要变给我们看一看……妖怪变得很小很小,石头在他的眼里就觉得很大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妖怪好不好?这是个什么样的妖怪?(神奇的)

  ④被吓唬——妖怪变小了,被小兔子吓着了!(可怜的)

  ⑤哭泣的——大妖怪在做什么?小动物们呢?(伤心的)

  ⑥一起玩的——小动物们在哪儿呢?妖怪什么表情?(开心的)

  (四)完整欣赏绘本——讲述绘本——总结出这个妖怪其实不可怕。

  T: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妖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书吧!

  T: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这个妖怪可怕吗?你们喜欢这个妖怪吗?想不想跟他一起玩儿?

  (五)游戏——吓唬躲藏游戏——大妖怪哭了,激发幼儿来关爱大妖怪。

  T:现在我是大妖怪,你们是小动物,大妖怪我要下山去吓唬吓唬小动物们,小动物,你们可以躲到哪里啊?教室这么大,有很多地方可以躲!

  我数到三就要出门了……1、2、3T: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都不理我了,我好孤单啊!呜………………谁来跟我一起玩呀?

  T:啊!我太高兴了!我们一起去吓唬吓唬别的小朋友,好不好?

孙悟空打妖怪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交替在直线型、s 型“木桩”上行走,保持身体平衡。

  2、能根据木桩摆放的距离、形状等,创造性地玩木桩。

  3、敢于在高矮不同的木桩上走过,体验和木桩做游戏的快乐。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重点:

  练习双脚交替在直线、s 型“木桩”上行走,保持身体平衡。

  活动难点:

  能根据木桩摆放的距离、形状等,创造性的玩木桩。

  活动准备:

  1、用易拉罐、纸筒、奶粉桶制作的“木桩”若干。

  2、课前观看《西游记》,了解故事情节及孙悟空的本领。

  活动过程:

  一、 创设“孙悟空变变变”游戏情境,进行热身活动。

  教师以“孙悟空变变变”游戏,引导幼儿通过变、老鹰等动作

  练习上肢摆动、单脚站立等动作,进行热身练习。

  二、 通过“在花果山玩游戏”,探索木桩的多种玩法。

  1、根据木桩摆放的位置,引导幼儿创造性的玩木桩,如:绕木桩、滚木桩、单脚站在木桩上等。

  2、师友交流并展示玩木桩的多种方法,及时肯定和小结,重点练习在木桩上平衡站稳的方法。

  三、开展“腾云驾雾”学本领游戏,练习掌握双脚交替走木桩。

  1、师幼自主摆放直线木桩,练习双脚交替走直线木桩。

  (1)幼儿自主摆放出高、中、低三组高度不同的直线木桩进行练习。教师观察幼儿动作,引发幼儿讨论交流:“怎样能平稳、连贯走完?”掌握双脚交替走木桩的要领。

  动作要点:双手侧平举,上体直,眼睛看准木桩,落脚到桩中间,单脚支撑的时间短。

  (2)鼓励幼儿选择其他高矮不同的直线木桩进行练习。

  要求木桩跌落者应返回起点重新开始。

  师幼分享经验:“你是用什么方法走的?”可请个别幼儿师范,进一步掌握平衡走的要领。

  2、将直线调整为 S 型木桩,练习双脚交替走曲线木桩。

  (1)引导幼儿观察木桩的变化,探讨走 S 型木桩的方法。提问:到拐弯处怎么走?

  (2)幼儿自选 1—2 种不同高度的S型木桩进行练习。

  小结:看谁木桩的位置再落脚,拐弯时注意身体保持平衡。

  3、将三组木桩连在一起,延长距离,练习连续走过S型木桩的动作技能,提高游戏难度。

  鼓励幼儿大胆行走,巩固身体平衡的动作技巧。

  小结:走长距离的木桩时,要坚持、不能着急,随着木桩变化的感受、调整身体的平衡,站不稳的时候可以停下来稳一稳,就能顺利连贯地走完。

  四、开展“蟠桃园摘桃”游戏,幼儿自选路线走高低、远近不同的木桩,再次提高游戏难度。

  1、请幼儿在方形场地内自主摆放木桩(木桩打乱顺序,高低、远近不同)。

  引导幼儿观察场地布局并思考自己的行走路线。

  2、第一遍游戏:从方形场地中自主选择路线平稳地走过。

  鼓励顺利通过的幼儿说说成功的感受。

  3、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挑战自我,选择不同路线再次尝试走过高矮、远近不同的'木桩,增加游戏的挑选性。

  表扬挑战自我,增加难度的幼儿。

  五、创设“吃桃”的游戏情境,进行快乐放松活动。

  1、在“吃桃”的游戏情境中引导幼儿进行吸呼气和全身放松活动。

  2、把小木桩送回“家”,离开场地。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以幼儿熟悉的《西游记》为主线,以“变变变”、“腾云驾雾”、“蟠桃园摘桃”等游戏情境贯穿始终,从准备活动、动作练习到放松活动,都较好的体现了情境化、游戏化;三首不同风格的《西游记》乐曲在活动中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练习的热情。

  首先,我创设“孙悟空变变变”游戏情境,进行热身活动。以《西游记中》激烈的乐曲激发起幼儿兴趣。其次,通过设计“在花果山玩游戏”环节,探索木桩的多种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的玩木桩,重点练习在木桩上平衡站稳的方法,为后面的活动奠定基础。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创新出了好多不同的玩法,如:绕木桩、滚木桩、跳木桩、单脚站在木桩上等。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腾云驾雾”学本领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练习掌握双脚交替走木桩。先从走直线开始,个别幼儿不能平稳走过,尝试第二次明显有进步,第二步进行走“S”型,幼儿在走直线的基础上走“S”型相对容易些,但个别幼儿在拐弯时有些不稳。第三步将三组木桩连在一起,延长距离,练习连续走过S型木桩的动作技能,提高游戏难度。紧接着又开展“蟠桃园摘桃”游戏,幼儿自选路线走高低、远近不同的木桩,再次提高游戏难度。幼儿在此环节中表现不一,有的选择比较简单的路线,有的喜欢挑战难度。最后一个环节,创设“吃桃”的游戏情境,进行快乐放松活动。

  此次活动我充分放手鼓励幼儿依据情境自主摆放木桩、自由选择适宜路线练习,从三排直线摆放到变 S 型再到变方阵,给予幼儿不同的体验与挑战,很好地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积极性较高。但幼儿在走木桩时因水平不一样,有快有慢,个别幼儿出现有推搡现象,走完的幼儿在等待时稍微有点乱,应该在开始之前加以强调。总体来说,活动目标完成得不错。